『壹』 關於產成本的題,為什麼最後要減去月末在產品成本3萬元
你所要
求的是:完工甲產品的成本
當然要把月末沒有完工的產品成本給減掉了
你不把月末在產品成本3萬友碼伍元減掉
怎好或么模襪能算出完工產品的成本呢
你在仔細想一下
是不是這樣的
『貳』 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這個公式怎麼推導的。
期初在產品成本+ 本月發生費用- 完工產拿褲品成本 = 月末在產品成本
移項就可以得到: 完工產品成本坦敏笑=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費用-月讓含末在產品成本
『叄』 月初在產品成本怎麼算
本月生產費用-本月院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差御團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所以,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
成本的經濟性質:
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與會計賬戶上規定的成本,即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二者在含義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賬戶,它記錄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這些支出被稱為會計成本。
會計成本常被用於對以往經濟行為的審核和評價。 而經濟學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於考察企業的決策,並進而分析資源配置的結果及效率,所以經濟學中對成拆局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資源配置於不同用途上的代價。這涉及使用一項資源或做出一項選擇放棄掉的機會,即機會成本的概念。
『肆』 關於產品成本的分配問題
本月
完工產品成本 這是本月加工完成,可以銷售的產品的成本;
=本月發生成本 這個是本月因為生產而發生的生產費返弊用-材料費、人工費等等;
+月初在產品成本 這個是上個月投產的產品,由於月初未完全加漏李族工完成,處於在產階段的部分;
-月末在產品成本 這個是本月月底,已經開始擾伍加工而未能完全加工完成,處於在產的半產品。
產品實體在不同的階段,負擔的投入成本是有區別的,計算本期完工產品成本就要把期初在產品和期末在產品的影響成本的因素考慮進去。使得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最接近實際。。
供參考。。
『伍』 成本核算的方法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如下:
1、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期初生產成本和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應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是成本計算工作中一項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企業應當根據生產特點、組織特點及管理要求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對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進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法」是指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產量生產成本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約當產量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一單位成本×產成品數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成本
在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時原材料成本項目和其他成本項目是有區別的。在計算原材料成本項目的約當產量時應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不論產品完工與否每一在產品數量應負擔的原材料費用與完工產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換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逐步投料的那麼各成本項目都按完工程度計算出相同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則原材料項目不需要計算約當產量或約當產量就等於在產品數量其他成本項目要按完工程度計算約當產量。
採用約當產量法要求科學地確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而這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企業可以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採用技術或其他方法測算出完工程度。產品工時定額工作做得好的企業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產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於所在工序的 50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原材料項目視為全部完工。
[例]甲產品的單位工時定額為100工時經過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的單位工時定額是第一道工序30工時第二道工序70工時。則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計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 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 30 70×50%/100=65%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是指先對在產品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末根據在產品數量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計算出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並進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減去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即為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 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的差異可以相互抵銷的企業。
6定額比例法。
定額比例法是指按定額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與定額成本法相比定額比例法要求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制定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因此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根據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作比例分配。通常情況下材料項目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項目則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在定額比例法下相關的計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 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1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資或其他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2.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材料及自製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為在建工程生產的專用設備和提供修理勞務等。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應從 「生產成本」科目轉出。其中產成品轉入「產成品」科目自製材料、工具、模型等轉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為在建工程提供的勞務不論其完工與否均應結轉至「在建工程」科目。「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額表示月末在產品成本。
『陸』 採用加權平均法為什麼要用期初成本減期末結存來算發出成本存貨
"期初成本減期末結存來算發出成本存貨"這好象不是加權平均法吧。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點是:所求得的平均數,已包含了長期趨勢變動。
優點:計算方法簡單。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
『柒』 關於產成本的題,為什麼最後要減去月末在產品成本3萬元
同行你好。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月發生的成本、費用 - 月末在產品成本;而4101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有3個成本項目,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它們對應核算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車間管理費用。行政管理部門物料消耗,專設銷售機構固定資產折舊費屬於」期間費用搏枝「,不構成產品的生產成本。即:
4月份完工甲產品的生產成本 = 〔3.5 +(6 + 2 + 1)- 3〕= 9.5(萬元)
你不明白為什麼最後要減去月末在產品成本3萬元?是因為月末尚未完工的甲產品,已經過一定的生產工序,者辯只不過沒有最後完工而已,自然是要採用一定的成首銀缺本核算方法,將本月歸集的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未完工的在產品分得的生產成本,就是4月末在產品成本,也就是5月的期初在產品成本。
這樣解釋,你的明白?呵呵,僅供參考。
『捌』 月初計劃成本減去材料成本差異,加上當月的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1、如題所述不夠具體,難以衫毀拆提供確切答復,如下意見給予提問者參考;
2、就初步理解:如題所指「月初計劃成本減去材料成本差異」是指月初庫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減去月初材料成本差異(屬於節約差異),得出的結果是月初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如題所指「當月的實際成本」或可理解為當月采購的實際成本(但在這里不宜做如此表述,這是因為,在實行計劃成本核算方式或棗下,原材料在采購入庫環節應以計劃成本進行體現並參與當月成本核算);
3、可見,如題所述只能簡單直觀地余襪理解為:對當月在庫材料所計算的實際成本;
4、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情況再做判斷。
『玖』 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的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是要減去期末的在產品成本,不是產品成本。才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拾』 某企業月初甲產品在產品成本為7800,本月為生產甲產品投入生產費用18000元,月末有在產品成本6200,
本月完工入庫中枝甲產品攜培腔成本=7800+18000-6200=19600
本月末的在產品成本將在下次完辯衫工產品中體現,故要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