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平均成本如何隨著生產產品變化
擴展閱讀
中石油今天為什麼跌 2025-05-19 21:19:08
顯性成本指哪些 2025-05-19 21:11:36

平均成本如何隨著生產產品變化

發布時間: 2023-04-29 14:55:02

1. 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長期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是一直趨於減少

因為在長期中全部生產要素可以隨時調整,從規模收益遞增到規模收益遞減有一個較長的規模收益不變階段,而在短期中,規模收益不變階段很短,甚至沒有。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有區別埋旁銀,這就在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無論在下降時還是上升時都比較平坦,這說彎宴明在長期中平均成本無論是減少還是增加都變動較慢。

(1)平均成本如何隨著生產產品變化擴展閱讀

長啟森期平均成本呈U形是因為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規模經濟: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即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規模不經濟:廠商由於規模過大,導致經濟效益下降,即產量增加倍數小於成本增加倍數。

外在經濟與外在不經濟導致長期平均成本的上移或下移。外在經濟:企業以外的因素使企業成本下降。外在不經濟:企業以外的因素使企業成本上升。

短期成本曲線分別表示不同生產規模上平均成本的變化情況,越是往右,代表生產規模越大,每條SAC與LAC不相交但相切,並且只有一個切點,從而形成一條包絡曲線。之所以這樣,就是為求降低成本而選擇生產規模的結果。

2. 為什麼產量增加平均成本也會增加,麻煩回答的人說的詳細明了一點

你的問題表述的不是很清楚,你的意思應該是說
你公司的產品產量增加平均平均成本也增加了

不是每個公司的產品都是這樣,很多時候是產品產量增加了,單位產品成本也下降了,因為產量越大,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就會變小。

你公司的產品隨著產量增加,單位產品成本反而增加了,有可能是你公司產品的產量超過了設備的正常負荷;也有可能是你們之前沒有將所有的成本都計算進去,導致成本不可比。

有需要更全面分析的話,請留下q號

3. 為什麼在產量增加時,平均成本AC與平均可變成本AVC越來越近

AVC(Q)=TVC(Q)/Q,因為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越來越小,而平均可變成本是不變的,所以越來越接近。

例如:某產品在產量為100時,不變成本為1000元,可別成本為2000元(單位成本為2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30元;當產量增加到200時,不變成本仍為1000元,而可變成本則為400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25元。

(3)平均成本如何隨著生產產品變化擴展閱讀:

平均可變成本變動的規律:起初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減少;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形狀為U型,表明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增加先遞減後遞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先遞減後遞增也即邊際生產率先遞增後遞減的結果。

平均成本總是針對一定的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一定時期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平均成本的變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圍內成本管理總體水平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平均成本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通過比較分析,能了解成本變化的總體水平和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4. 說明為什麼在產量增加時,平均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越來越近

因為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越來越小,而平均可變成本是不變的,所以越來越接近。例如:某產品在產量為100時,不變成本為1000元,可別成本為2000元(單位成本為2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30元;當產量增加到200時,不變成本仍為1000元,而可變成本則為400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25元。
拓展資料
1.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圍和一定時期內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平均成本總是針對一定的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一定時期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平均成本的變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圍內成本管理總體水平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平均成本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通過比較分析,能了解成本變化的總體水平和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2.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
3.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4.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total cost),總產量為Q(quantity),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verage cost)、AFC(average fixed cost)、AVC(average variable cost)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
5.個別成本是指單個企業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實際生產費用。
6.個別成本是相對於平均成本而言。相對社會平均成本和行業平均成本,企業的成本便是個別成本。相對於企業平均成本,企業中每項具體產品的成本便是個別成本。所以,個別成本概念是相對而言,隨著比較整體的不同有很大的變化,然而個別水平的高低,永遠是構成平均成本水平高低的基礎,不斷降低個別產品和個別企業的成本,對於降低整個企業和整個社會的平均水平,提高總體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個別成本與平均成本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缺一不可。
企業的個別成本是產品的實際耗費,也是企業編制計劃、制定各項耗費定額,控制支出標準的重要依據。通過個別成本的比較和分析,不但能了解本企業與同行業及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更能促使企業努力挖掘企業的內部潛力,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5. 短期內,廠商的平均成本如何變動

(1)可變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增,遞增速度先減後增;不變成本曲線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因而是一條平行於產量軸的直線;總成本與可變成本之間的距離為不變成本,其形狀及變動規律與可變成本曲線一樣。

(2)平均成本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隨著產量的增加先遞減後增加,即呈現U型。

(3)邊際成本曲線隨著產量增加先遞減後增加,也呈現U型。

(4)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和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都相交於二者的最低點。

短期邊際成本曲線隨著產量的增加先減後增。這是由於邊際收益(或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所致。在邊際產量遞增階段,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勞動所增加的產量是遞增的,因而,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勞動就是遞減的,從銷孝而廠商為了購買勞動而增加的成本就會是遞減。在邊際產量遞減階段,情況正好相反。

(5)平均成本如何隨著生產產品變化擴展閱讀:

平均可變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先遞減然後再逐漸增加,即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U型曲線。之所以如此,根源在於廠商的生產技術服從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如果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平均每單位勞動所生產的產量是遞增的。

那麼反過來說,每單位產量所需要的虧虛稿勞動就是遞減的,從而花費的勞動上的可變成本就會越少。如果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平均產量是譽扮遞減的,那麼情況正好相反。因此,平均可變成本就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先減後增。

6. 短期平均成本的變化規律

短期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決定的。當產量增加時,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變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以後,隨著平均固定成本越來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也越來越不重要,這時平均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1)AFC曲線隨著生產量的增加呈一直下降的趨勢表明(其下降的極限是最大生產能力),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減少。
(2)AVC曲線先下降而後上升,表明了平均可變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先下降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AVC=(L/Q)PL=(1/AP)PL
(3)SAC曲線也是先下降而後上升的。
拓展資料:
短期平均成本可分為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和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1、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AFC=FC/Q 。平均固定成本起初減少的幅度很大,以後減少的幅度越來越小。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線起先比較陡峭,說明在產量開始增加時,它下降的幅度很大,以後越來越平坦,說明隨著產量的增加,它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小。
2、平均可變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可變成本,用AVC表示: AVC=VC/Q 。平均可變成本起初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減少;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短期平均成本與短期邊際成本的關系:
1.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 「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2.短期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開始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7. 在規模經濟中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會不斷降低呢

因為固定成本在規模的分攤下,平均固定成本的減少。而平均變動成本不變,所以平均成本減少。

比如5萬的設備,生產一件產品工資與原材料1元。
那麼規模為1時,平均成本5萬零1元。
----------2------------2.5萬零1元
----------5------------1萬零1元

8. 平均可變成本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1. 一般邊際成本要麼是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不變要麼是增加。所以當邊際成本大於平均可變成本之後,隨著生產的擴大,產量進一步增加,於是邊際成本要麼維持在原水平(邊際成本不變的情況)要麼不斷的增加(邊際成本增加的情況)。另外為什麼當邊際成本在大於平均可變成本之後進一步增加產量平均成本會上升呢?

  2. 因為平均可變成本的經濟學意義是將已產出產品所帶來的成本平均分攤到每個產品的頭上,那麼所有邊際成本小於平均可變成本的產品都有向下拉低平均可變成本的效果,而隨著邊際成本大於平均可變成本,所有每增加的產品的邊際成本因為大於或等於原來所有生產產品而必然大於平均可變成本而對平均可變成本有拉高作用。因此每增加一個生產都會拉高平均可變成本。

9. 平均可變成本是如何隨著產量遞增而遞減的

AC、AVC和MC之間的關系:MC與AVC交於AVC最低點;MC與AC交於AC最低點。

邊際成本與邊際產量成相反方向變動也可以用公式加以說明。假定在短期內只有一種生產要素比如勞動可以激虧變動,而勞動的價格為rL。MC=△VC/△Y = △(rlL)/△y = △ rl /△y/ △ L=rL/ MPL。

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先減後增的原因可以由下面的關系式首褲更直接地觀察到。AVc=VC /y = rlL / y =rl /y /L = rl/APl。

(9)平均成本如何隨著生產產品變化擴展閱讀:

平均可變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先遞減然後再逐漸增加,即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U型曲線。之所以如此,根源在於廠商的生產技術服從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如果隨著勞動投入量的增加,平均每單位勞動所生產的產量是遞增的,那麼反過來說,每單位產量所需要的勞動就是遞減的,從而花費的勞動上的可變成本就會越者鉛簡少。

10. 隨著產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怎麼變化

在短期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會下降,因為產量的增加使均攤在一單頃判位產品上的成本更少了;
但是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我的理解是:因為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產量,我們不妨把平均固定成本設成y,把固定成本設成一個常量k,產量x。那麼平均固定源山成本y=k/x的圖像,相當於反比例函數在正半軸的圖像。
希望雹乎中我的回答會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