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種植技術一畝需要多少成本
擴展閱讀
半變動費用是什麼 2025-05-20 03:56:25
兩個大鑽石多少錢 2025-05-20 03:29:14

種植技術一畝需要多少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4-26 03:56:02

Ⅰ 營養土種植草莓一畝需多少營錢

草莓一畝成本約8000元。絕棗

草莓栽培技術

選地

草莓的根系比較淺,栽種的時候選擇PH值在6至7之間的中性土,要求富含多種有機質和良好的保水和保肥效果,尤其要避免鹽鹼地、沼澤和過於粘重的土質,因為草莓怕澇,土壤的排水能力要好。

草莓地應選擇地勢稍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機質豐富,保水力強,通氣性良好,PH值呈弱酸性或中性的肥沃土地。前茬作物以蔬菜、豆類、瓜類、小麥等較好。

草莓栽植前應徹底清除雜草,並施入腐熟農家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氯化鉀50千克做基肥,撒施均勻後耕翻30至40厘米,促進土壤熟化,土地平整後按100厘米做畦,畦面寬80厘米,畦溝寬20厘米,畦高15厘米,畦長20米。

定植

定植質量的好壞對草莓的生長及以後的管理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定植要下細功夫。

草莓在定植時應注意定向移栽,將苗的弓背向溝道一側,使花序著生在同一方向,栽植數量為一穴一株,栽植深度以上不埋伍宏薯心,下不露根為宜。

合理密植:草莓的種植密度與種植水平關系很大,弱苗、遲栽、缺肥的田塊宜密,定植密度以每畝8000株左右為好,反之壯苗、早栽、足肥及採取地膜覆蓋技術宜稀栽,以每畝6000株為好,株行距50厘米×20厘米為宜。

澆水

栽後要澆一次透水,栽後一周內一般早、晚各澆一次水,以後要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以利成活。

施肥

草莓從定植到開花結果需要較多的肥,除要施足基肥外,還要適時補充肥料,可在果實膨大期和採收始期畝施草莓專用肥或磷酸二氨10公斤。結合澆水以200倍液肥形式溝施效果較好,長勢好的田塊僅噴施0.1至0.2%磷酸二氫鉀2至3次,也有一定的增產效果,成花期原則上不噴。采果田施肥原則是適N重P、K,必須保持合理的配比關系,才能獲得較高產量和最大效益。

覆蓋

地膜覆蓋有顯著的早熟、增產效果,還能提高果實質量,增加商品果腔者率。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蓋膜。

Ⅱ 種植立體栽培草莓一畝地成本是多少

種植立體栽培草莓一畝地成本是10萬。x0dx0ax0dx0a立體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體化的無土栽培,這種栽培是在不影響平面栽培的條件下,通過四周豎立起來的柱形栽培或者以搭架、吊掛形式按垂直梯度分層栽培,向空間發展,充分利用溫室空間和太陽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培,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3倍。x0dx0ax0dx0a無土栽培因其基質輕,營養液供系統易實現自動化而最適宜進行立體栽培。近年,應用無土栽培技術進行立體栽培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種。x0dx0a1.袋式:將塑料薄膜做成一個桶形,用熱合機封嚴,裝入岩棉,吊掛在溫室或大棚內,定植上果菜幼苗。x0dx0a2.吊槽式:在溫室空間順畦方向掛木栽培槽種植作物。x0dx0a3.三層槽式:將三層木槽按一定距離架於空中,營養液順槽的方向逆水層流動。x0dx0a4.立柱式:固定很多立柱,蔬菜圍繞著立柱栽培,營養液從上往下滲透或流動。牆體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設備附著在建築物的牆體表,不僅不會影響牆體的堅固度,而且對牆體還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實現植株的立體種植,它有效的利用了空間,節約了土地,實現了單位面積上的更大產出比。牆體栽培的植株採光性較普通平面栽培更好,所以太陽光能利用率更高。適合牆體栽培的蔬菜有:生菜、芹菜、草莓、空心菜、甜菜、木耳菜、香蔥、韭菜、油菜、苦菜等

Ⅲ 種植土豆一畝需成本多少

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在 種植 土豆,那麼種植土豆一畝需要多少成本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種植土豆一畝的成本,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土豆一畝的成本

地租每畝800元,土豆種每畝200-250斤*2元每斤=400-500元;高氮高鉀復合肥肥料每畝3袋*160=480元;有機肥每畝2袋*50=100元;澆水每畝50元;農葯及葉面肥每畝200元;種植人工以及收獲人工每畝300元;地膜每畝40元;再加上其他的成本,每畝土豆種植成本約2500元。

種植土豆的 方法

一、選用良種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選地整地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 其它 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獲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三、施足基肥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四、種薯處理

(一)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二)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通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

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後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採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後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並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三)催芽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 措施 。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全苗壯苗。催芽方法: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並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濕潤的狀態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ppm赤黴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鍾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鍾,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五、適時播種

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而適於塊莖持續生長的這段時期愈長,總重量也愈高。多數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後種植。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種為宜。

六、合理密植

構成馬鈴薯的產量因素是單位面積株數與單株產量的乘積。單株產量是由單株結薯數字與單薯重確定的。而群體增產與單株增產之間是矛盾的。當單位面積株數增加時,單株產量相應降低,兩者都與栽植密度存在著一定依存關系。在一定密度的范圍內,群體的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單株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確定密度必須考慮群體產量與個體產量兩個相矛盾因素協調統一。如果密度小時,雖然單株發育好,產量高,但由於單位面積內總株數小,結薯較少,產量不高。如果密度過大,雖然總株數多,但單薯重很低,同樣產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單位面積內有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既能使個體發育良好,又能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從而獲得高產。從群體和個體協調發展考慮,馬鈴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畝種6000株左右,每株2-3莖較為適宜。

七、田間管理

(一)查苗補苗

馬鈴薯出齊後,要及時進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補苗的方法是:播種時鈄多餘的薯塊密植於田間地頭,用來補苗。補苗時,缺穴中如有病爛薯,要先將病薯和其周圍土挖掉再補苗。土壤乾旱時,應挖穴澆水且結合施用少量肥料後栽苗,以減少緩苗時間,盡快恢復生長。如果沒有備用苗,可從田間出苗的壟行間,選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塊基部掰下多餘的苗,進行移植補苗。

(二)中耕培土

中耕鬆土,使結薯層土壤疏鬆通氣,利於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鬆土,以利出苗。齊苗後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並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後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淺。並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三)追肥

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時間較長,出苗後,要及早用清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視植株長勢長相而定。開花以後,一般不再施肥,若後期表現脫肥早衰現象,可用磷鉀或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

(四)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 雨水 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後發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霉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葯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葯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八、收獲

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比重增磊,干物質含量達最高限度,即為食用塊莖的最適收獲期,利用塊莖應提前5-7天收獲,以減輕生長後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

》》》下一頁更多《《《

Ⅳ 種植一畝林地需要多少錢

植樹造林成本與地域、苗木的價錢、當地的人工成本等各個因素有關。一般山區造林的成本不超過1萬元,因為即使最密集的種樹間距也就是3米乘3米,一般是5米乘6米,所以一畝地種幾十棵樹。而在 2012 年左右,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曾經啟 20 萬畝平原造林工程,成本確定為每畝3萬元,包括植樹的人工成本、樹苗成本等。相對來說成本較高,主要原因是此次植樹造林並非單純造林,而是堅持以喬木為主,喬、灌、地被群落式搭配,形成「復合」自然空間,所以成本會比較高。而且種樹的地區不同,成本差別也很大,比如在高速路兩側的護道林,種樹形式比較單一,種樹成本可能只有每畝幾百元,但是一旦遇到出入口,可能種一株大樹就需要1萬元。所以不能光看在一些地方種樹成本低還要「背」一些要求高的種樹地區的成本
造林的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直接和間接回報,帶來生態、社會、經濟等三方面效益
1.在生態效益方面,使森林覆蓋率增加,年固定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增多

Ⅳ 我有一畝地,想搞無土栽培,誰知道需要投入多少

無土栽培一畝投入多少,這個問題經常有人問到。實際上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回答,一是看直接的投入數字,二是要同時考慮收益。
無土栽培的直接投入,主要包括土地、無土栽培系統的投入,以及種子、人工、水肥能源消耗等。
其中,最大頭的一次性投入是建大棚。根據實際選材,造價有所區別。
如果是竹木結構,每平米造價約15元,一畝8000-10000元;鍍鋅鋼管結構,每平米造價需要40元。棚膜一般三年折舊,如果是中等價格的膜,每年成本約5000元。
水泥大棚,每畝造價大約需要1.5萬元。標准日光溫室大棚則需要4~5萬元。
大棚建造的一次性投入只是基礎建設的一部分,要明白無土栽培一畝投入多少,就不能忽略正常運行過程當中的各種耗材,如育苗盤、海綿、營養液等。
無土栽培種一畝葉菜,以完整的一茬計算,約需育苗盤150張,定植海綿1萬個,營養液4噸。每年的適宜季節保守可種6批,則耗材是以上數字乘以六,另加若干助劑。
種茄瓜,畝栽2500株,兩熟,需消耗育苗海綿50張,定植海綿1萬個,營養液約25噸,農葯若干。
土地租金各地不同,按800元一畝算;加上水電、種子、農葯等費用,這一塊的成本一般每畝1500元左右。其中,種植品種不同,種植品質要求不同,實際成本會有些差別。
人工的話,公司化運行和僱傭臨時工的差別很大,不同地區的人工報酬差別也很大,難以准確估算,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這也是持續投入。
無土栽培一畝投入中的硬性成分,大致就這些了。其他如果還有設施采購、市場推廣、社群運營等投入,那該單算。
實際上,投入跟收益都是相對的,不能單獨說哪一塊高還是低。高品質的無土栽培,擁有高附加值和高競爭力,投入高一些,但是收益可能更高。而如果是跟普通瓜菜爭搶菜市場攤位的話,投入再低,收益高不上去,那種植者也受不了。
所以思考無土栽培的投入,應該根據收益來衡量。比如你打算搞水培,瞄準了高端市場,要為高消費地區提供高品質蔬菜,那你就應該在配置基礎種植設施的時候,選擇更專業的全遮光水培管道,讓菜可以長得快、品質高,確保你能夠盡早占據想要的市場。那麼這個投入,就不能單看數字,而應該將其視為投資。
現在,關於無土栽培一畝投入多少,您心裡大致有數了嗎?

Ⅵ 種植一畝地土豆需要多少成本

??土豆每畝種植成本估算:地膜單價10。8元,每畝投入43元。籽種(一級種薯)單價1。5元每斤每畝投入400元。農家肥單價5元一車每畝投入30元。測土配方肥或者化肥每畝投入80元。農葯每畝投入10元。以上是原材料的成本。燃料與動力的每畝投入為:耕地30元。??播種30元,中耕除草20元。灌溉15元,收獲60元,小計土豆成本每畝估算總共為718元。另外如果減低成本的話,籽種購買普通種單價為0。8元一車,每畝投入240元。這樣土豆成本每畝估算為558元。種植土豆需注意事項:一、選地與整地馬鈴薯的根系和塊莖的生長都需要良好的水、肥、氣、熱等條件,要求土壤耕層深厚濕潤,通氣性良好。??在前作收獲後及時搶墒整地,做到土壤疏鬆、土垡細碎。二、種薯選擇及種薯催芽處理馬鈴薯種薯選擇一是要選休眠期短、發苗快、結薯早、薯塊膨大快、品質優、產量高、商品率高抗腐爛的早中熟品種,選用整薯播種可以避免病毒病和細菌性病害侵蝕,避免薯塊腐爛缺苗,保證出苗整齊,結薯時間一致,商品薯率高,同時抗逆性強、耐乾旱、病害少、增產潛力大,有利高產。??播種前應用新高脂膜噴施種薯,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馬鈴薯由於受氣候影響,播早了爛種缺苗嚴重且易老苗,播晚了又易受霜凍危害,不能成熟,適宜播期短,應嚴格把握。應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播期,播種深度應根據墒情來定,一般來說在土壤質地疏鬆和乾旱條件下可以適當播種深些。??播種過淺容易受乾旱和高溫的影響,不利於植株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膨大,影響產量和品質。並在植物表面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護禾苗茁壯成長。四、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馬鈴薯是喜肥作物,生育期短,要獲得高產,必須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輔助施入一些化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多,喜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以施基肥(磷、鉀肥)為主,追肥為輔;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多施農家肥,少施氮肥。早施基肥可促進早結薯、早收獲、早上市。同時在葉面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如有蟲害危害時,應及時噴葯防治。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提高葯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土豆市場現狀:今年馬鈴薯的銷售價格與往年相比又會對這個信心有所收改,銷售價格跟往年相比降低了很多,一般都降低了20%、30%這個樣子,今年銷售有些困難,今年收窄了之後,北方大量出現庫存,這為將來推廣和加大種植面積有一些影響,但這對將來,兩者綜合來看應該是和今年保持差不多的水平,面積會略有增長,但增長幅度不會特別大。

Ⅶ 西瓜種植一畝地需要投入多少錢

種植一畝西瓜的總成本大約在4000元左右。
種苗費用:西瓜屬於一種可以高密度種植的水果,在正常情況下,一畝地大約可以種植1000棵左右西瓜。西瓜種苗的價格大約在0.8元左右,因而一畝西瓜的種苗費用需要800元。
土地租金: 土地的租金一般來說不會很貴,租的越大,價格也就會越低,一般一畝地的話租金在800元左右。
肥料農葯:在種植西瓜時,肥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東西,除了需要施足基肥(有機肥和氮、磷、鉀化肥)之外,還需要做好追肥工作,所有肥料加起來的總費用大約在700元左右。接下來再加上50元左右的農葯費用,一畝需要750元。
人工雜費:如果對自己的種植技術有信心且有務必管理技術的話,那麼可以忽略人工成本。如需人工的話,那麼在1000元/畝,接下來在種植中我們還需要付出農膜、水電、燃料等各種雜費,加起來大約在350元/畝。
因而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種苗、土地、肥料等各方面投入還有加上人工費用的話,種植一畝西瓜的總成本大約在4000元左右。
拓展資料:
一、種西瓜的利潤高嗎?
西瓜種植的經濟收益其實並不是很高。它的經濟收益主要和西瓜的產量以及市場價格有關。由於西瓜的品種繁多,不同的品種產量和價格也是不同的,這里我們就一普通西瓜為例。 根據有關瓜農的講述,西瓜的畝產量大概是三千一百公斤左右,而現在收購價一般是三塊錢一公斤,那麼一畝西瓜的收益為九千多塊錢,除去種植的成本之後,純利潤大概是四千到五千塊錢左右。
二、一般情況,每畝西瓜定植多少株?
一般定植密度每畝在1800~2200株左右。一般一畝地種植2000株左右西瓜苗。西瓜露天栽植密度在每畝600株左右。一般一畝地西瓜保苗2000株左右。1.根據品種確定:長勢弱的早熟種每畝1000株。長勢強的中熟種,每畝800株左右。大瓜型晚熟性品種可種植500—600株/畝。2.根據栽培方式確定,3.根據地力和管理水平確定。一般每一畝地種植2千株西瓜苗。一般情況下,每畝西瓜定植1800一2000株左右。

Ⅷ 種植一畝棉花,需要投入的資金有多少呢

由於地區不同,地租的價格也不一樣,一般在600元/畝左右。棉花種子的成本不是很高,基本上是根據面積和播種量決定的,1畝棉花的播種量一般控制在2公斤左右,價格是25元,因為這個種子收費只需要50元。勞動管理費用取決於種植戶的種植技術和習慣。一般來說,技術成熟的種植戶可以自己管理,但收割時仍需要人工和機械,成本為100元/畝。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