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怎麼計算庫存成本總額
擴展閱讀
美國石油怎麼那麼多 2025-05-20 04:06:10
半變動費用是什麼 2025-05-20 03:56:25

怎麼計算庫存成本總額

發布時間: 2023-04-25 23:45:00

① 庫存商品成本怎麼算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全月加權平均法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計帳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相符、會計帳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計帳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相符。

② 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公式

庫存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庫存金額=(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 + 本期購入商品售價)* 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商品銷售收入 * 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 本期商品銷售收入 -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 = 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 + 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 -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是比較均衡的,因此,也可以採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對於從事商業零售業務的企業(如超市、百貨公司等),由於經營的商品種類、品種、規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價格標價,採用其他成本計算結轉方法均較困難,因此廣泛用這一方法。

(2)怎麼計算庫存成本總額擴展閱讀:

庫存金額的作用:

1、聚斂功能

一般賬戶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匯聚成為可以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集合功能。在這里,股票市場起著資金 「蓄水池」的作用。

2、配置功能

資源的配置,一般賬戶通過將資源從低效率利用的部門轉移到高效率的部門,從而使一個社會的經濟資源能最有效的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實現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調節功能

個人賬戶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股票市場一邊連著儲蓄者,另一邊連著投資者,股票市場的運行機制通過對儲蓄者和投資者的影響而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庫存商品核算

③ 庫存商品成本怎麼算

成本價*數量=結轉金額;數量 = 月末庫存。

成本價 = 平均成本,每次進貨時更新成本價,新成本價=(舊成本價*舊庫存數 + 本次進貨價*本次進貨數)/(舊庫存數+本次進貨數)。

要加工再銷售的成本:購進半成品成本+加工費+人工費+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還要看你公司的性質,有沒有其他的費用支出,像運費什麼的)加工成品的進入庫存商品科目,金額就是以上總額。

(3)怎麼計算庫存成本總額擴展閱讀:

庫存商品成本注意事項:

按照單位所屬行業正確使用會計科目。

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成本費用核算,掌握成本費用列支范圍、扣除標准。

熟悉稅收政策、各種稅費的稅率、計提依據等。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各種賬簿要設置齊全,如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

根據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④ 如何計算庫存金額

庫存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庫存金額=(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 + 本期購入商品售價)* 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商品銷售收入 * 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 本期商品銷售收入 -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 = 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 + 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 -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庫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指企業的庫存商品明細賬用什麼價格來記賬,以及在庫存商品的明細賬上是否反映商品的實物數量。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所提供的核算孫高指標來劃分,庫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為數量金額核演算法和金額核演算法。

數量金額核演算法是同時採用實物計量和貨幣計量兩種量度對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進行反映和監督的核算方法,它既可以提供庫存商品的數量指標,又可提供庫存商品的金額指標,數量金額核演算法又可分為數量進價金額核算和數量售價金額核算兩種。

(4)怎麼計算庫存成本總額擴展閱讀

企業購入商品可以採用進價或售價核算。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售價和進價的差價額,可以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月末應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將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商品飢慎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還可以採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演算法進行日常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其計算公式如下:

毛 利 率 = (銷售毛利 / 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 = 商品銷售收入 - 銷售退爛凱敬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 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 = 銷售凈額 - 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 = 期初存貨成本 + 本期購貨成本 - 本期銷售成本

這一方法是商品流通企業,尤其是商品批發企業常用的計算本期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成本的方法。

⑤ 如何計算庫存金額

庫存金額計算公式:

1、製造業:庫存商品數量*庫存商品禪鬧橘單位成本=庫存商品金額,
所有入庫存的商品都是結轉過成本的,所以直接算就行的。

2、批發零售:庫存商品成本賀團價格=庫存商品成+運輸費+管理費。彎族

⑥ 庫存存貨怎麼計算成本

商品庫存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有八種,分別是:

  1. 移動平均法;

  2. 全月平均法;

  3. 先進先出法;

  4. 後進先出法;

  5. 個別計價法;

  6. 計劃成本法;

  7. 毛利率法;

  8. 零售價法。

八種庫存成本的計算方法具體內容為:

  1. 移動平均法:指移動加權平均法,即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是: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

  2. 全月平均法:指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是: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3. 先進先出法:指先按照先收到存貨先發出或先耗用,根據這種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計算公式是:本期發出存貨成本=∑發出存貨數量×先收到存貨的單;

  4. 後進先出法:與先進先出法相反,指先按照後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耗用,根據這種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本期發出存貨成本=∑發出存貨數量×後收到存貨的單;

  5. 個別計價法:指進行存貨管理時存貨以單個價格入帳的方法,計算公式是:成本=∑發出數量×進貨單價;

  6. 計劃成本法:指先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按照實際價格分攤材料差異的方法,計算公式是: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7. 毛利率法: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是: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8. 零售價法:按照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估計存貨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是:存貨(零售價)×成本÷零售價比率。

⑦ 怎樣計算存貨的成本

毛利率法計算存貨成本方法如下: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毛利率*銷售收入。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當月購貨成本-銷售成本
毛利率的定義:
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桐猜謹-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局基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兆困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⑧ 存貨總成本的計算公式

存貨相關總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訂貨固定成本+存貨年需要量x訂貨的變動成本)÷(每次進貨量+購置成本+儲存固定成本+單位儲存變動成本x平均儲存量)
拓展資料:
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般包括購置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以及缺貨成本。
存貨成本:
1.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中,存貨的購買價款是指企業購入的材料或商品的發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額。
2.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貨的加工過程中襪薯發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方法汾配的製造費用。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直接從事產粗穗品生產和勞務提供人員的職工薪酬。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3.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企業設計產品發生的設計費用通常應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可直接確定的設計費用應計入存貨的成本。
存貨周轉率又名庫存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成本(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於反映存貨告凳者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的補充說明,是衡量企業投入生產、存貨管理水平、銷售收回能力的綜合性指標。

⑨ 按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成本怎麼算

第一年末的存貨數量30000-20000=10000件

存貨成本總金額:(5+180000/30000)*10000=110000元

第二年存貨生產成本總額=(180000/24000+5)*24000=300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12.5元

第二年銷售成本=110000+(30000-10000)*12.5=360000元

第二年兄粗存貨成本總金額=4000*12.5=50000元

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培塵或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由於完全成本法是將所有的製造成本,不論是固定的還是變動的,都吸收到單位產品上,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9)怎麼計算庫存成本總額擴展閱讀:

完全成本法是從價值補償角度計算成本的,不論是變動成本還是固定成本都計入到產品成本中,反映生產過程中的全部耗費,因而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便於編制財務報表,是財務會計核算中確定盈虧的重要依據。

完全成本法把固定製造費用分配到了每一單位產品。因為只要是與產品生產有關的耗費,均應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固定製造費用也不例外。從成本補償的角度講,用於直接材料的成本與用於固定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

所以,固定製造費用應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一起共同構成產品的成本。而不能人為地將它們割裂開來。因此,完全成本法可以促進企業積極擴大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由於完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費用也被歸集於產品而隨產品流動,因此本期已銷售產品和期末未銷產品在成本負擔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一定銷售量的條件下,產量大則利潤高,所以,客觀上完全成本法有配伍刺激生產的作用。這也就是說,從一定意義上講,完全成本法強調了固定製造費用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完全成本法

⑩ 庫存商品成本怎麼算

根據生產成本賬戶核算的總成本,然後,再根據自己企業的生產特點,到月末確認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數量,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樣,就可以計算出產成品的單位成本。商品庫存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有八種,分別是:移動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價法。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先進先出法是指根據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的成本流轉假設對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進行計價的方法。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先進先出法會虛增利潤,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利於企業資本保全。
2、個別認定法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汪沖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困顫殲存貨的成本。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通常採用個別認定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拓展資料:移動加權平均法採用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每進一次材料,如果收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與庫存材料的實際平均成本不一致,就要計算一次平均成本;然後按平均成本在領料憑證上標價。
法律依據:《企業會計准則》中對庫存商品會計處理要求如下: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包括庫洞老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准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