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闡述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進行決策。
答:物流系統的基本產出即為物流服務,物流系統產出的多少,可以用服務水平的高低來衡量與評價。在物流過程中,為了提供有關的服務,必然要佔用和消耗一定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這些勞動的貨幣表現即為物流成本。
從物流服務和成本追求的目標來說,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對立的狀態。從物流服務的角度講,要求物流提供盡可能高的服務水平,而從成本的角度講,又要求物流過程產生盡可能低的成本。這樣,在高水平的服務需求和低物流成本之間就產生對立矛盾,存在著一種「二律背反」的狀態。因此,將物流系統目標定為謀求最高的服務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只是一種理想化、絕對化的目標,在現實中兩者是不可能同時成立的。
根據物流服務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在物流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地強調服務水平而不計成本,不考慮經濟效益,也不能單純地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視生產和銷售的需要。在管理中,當謀求某一項目標可以達到,而另一項目標卻不能同時達到時,應該權衡利弊,進行抉擇,用綜合的方法求得兩者之間的平衡,以取得最佳的綜合經濟效益。所以,物流管理的任務是在服務與成本之間尋找平衡點,正確協調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② 如何決解好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的關系
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
不僅物流各部門和各功能之間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與物流服務之間也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來說,提高物流服務,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與服務之間受"收獲遞減法則"的支配。物流服務如處於低水平階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務即可上升為Y;如處於高水平階段,同樣追加X,則服務水平只能上升至Y\'。
(2)處於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時,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務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應提高。與處於競爭狀態的其它企業相比,在處於相當高的服務水平的情況下,想要超過競爭對手,提出並維持更高的服務標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個企業在作出這種決定時必須慎重。
眾所周知,1965年--1974年,一般認為物流只是一種降低成本的手段。然而1973年石油危機以後,人們在認識上發生了變化,作為經營管理一環的物流管理,必須首先設定作為物流目的的必要而充分的物流服務水平,然後再以較低的成本構築物流系統進行運作。
美國市場權威P.科特勒提出"物流目的必須引進投入與產出的系統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較好的定義。"決策層雖然可以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但這時必須認真考慮物流成本下降與物流服務之間的關系。
一般說來物流服務與成本的關系有下述四個方面:
(1)在物流服務不變的前提下考慮降低成本。不改變物流服務水平,通過改變物流系統來降低物流成本,這是一種盡量降低成本來維持一定服務水平的辦法,亦即追求效益的辦法。
(2)為提高物流服務,不惜增加物流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物流服務的作法,是企業在特定顧客或其特定商品面臨競爭時,所採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作法。
(3)積極的物流成本對策,即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服務水平。在給定成本的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辦法,也是一種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辦法。
(4)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這是增加銷售、增加效益,具有戰略意義的辦法。
以上辦法,企業究竟如何選擇,應通盤考慮下述各方面的情況後再作決定。
通盤考慮商品戰略和地區銷售戰略;通盤考慮流通戰略和競爭對手;通盤考慮物流成本、物流系統所處的環境,以及物流系統負責人所採用的方針等等。
服務與成本的關系及實現物流服務水平的能力
(1)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方針、銷售戰略、生產戰略、行業環境、商業范圍、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競爭對手以及與全社會有關的環境保護、節能問題、勞動力狀況等社會環境。
(2)企業還應從物流所處的環境,企業的物流觀念以及物流與采購、生產、銷售等部門的關系等等層面加以把握。企業應清楚地了解物流體制,特別是物流部門的現狀、物流據點(庫存據點、配送據點)怎樣運輸,信息的情況如何等等。
(3)企業應明確物流在企業內所佔的地位、作用以及經營決策層的方針。為實現物流系統化,企業需要標准化、規模化、計劃化、一體化、信息化、簡單化,為徹底消除浪費,提高效率,特別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動的軟硬體兩個方面的"標准化"程度,並使其呈螺旋形提高。企業容易把物流系統化看成是物流專業人員參加的底層活動的物流改良運動,這其實是一種改良主義的觀點,即IE觀點、"工業工程"的觀點。為了實現物流系統化,應該從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種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機制。
因此,為了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較好的服務水平,應當完全推倒現有的運輸、配送、保管、包裝等作法,從零開始。
從這個意義來說,決策層對理想的物流系統形象的創造是十分重要的。
③ 處理客戶服務水平與物流成本的關系可選擇的策略有哪些
1、在物流服務水平不變的前提蠢茄搏下降低成本,既不改變客戶服務水平,而是通過改變物流系統來降低物流成本,充分挖掘物流系統的內部效益
2、為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物流服務的做法,是企業在特定市場面臨激烈競爭時所做帶祥出的戰略選擇
3、積極的物流成本對策,即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服務水平。在既定的成本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是一種通過充分發揮物流成本效納清能來追求效益的策略。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
④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社會資源嚴重浪費,這是眾多物流企業玩家的痛點所在。那麼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通過採用物流標准化進行物流管理
物流標准化是以物流作為一個大系統,制訂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設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准。制訂系統內各個分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准,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准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准。物流標准化使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基本設備統一規范,如現有托盤標准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准之間能有效銜接,大大提高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貨物運輸、儲存、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物流配送系統的運作效率,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2、通過實現供應鏈管理,提高對顧客物流服務的管理來降低成本
實行供應鏈管理不僅要求本企業的物流體制具有效率化,也需要企業協調與其他企業以及客戶、運輸業者之間的關系,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效率化。正因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僅僅企業中物流部門或生產部門要加強控制,同時采購部門等各職能部門都要加強成本控制。提高對顧客的物流服務可以確保企業利益,同時也是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藉助於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築降低物流成本
要實現企業與其他交易企業之間的效率化的交易關系,必須藉助與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築,尤其是利用互聯網等高新技術來完成物流全過程的協調、控制和管理,實現從網路前端到最終端客戶的所有中間過程服務。一方面是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正確、迅速地進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戰略的物流經營系統。通過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可以將企業訂購的意向、數量、價格等信息在網路上進行傳輸,從而使生產、流通全過程的企業或部門分享由此帶來的利益,充分對應可能發生的各種需求,進而調整不同企業間的經營行為和計劃,企業間的協調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這可以從整體上控制了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同時,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迅速發展,使混雜在其他業務中的物流活動的成本能精確地計算出來,而不會把成本轉嫁到其他企業或部門。
4、從流通全過程的視點來加強物流成本的管理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控制物流成本不單單是本企業的事情,即追求本企業的物流效率化,而應該考慮從產品製成到最終用戶整個流通過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設施的投資或擴建與否要視整個流通渠道的發展和要求而定。例如,有些廠商是直接面對批發商經營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是與批發商物流中心相吻合,從事大批量的商品輸送,然而,隨著零售業界便民店、折扣店的迅速發展,客戶上要求廠商必須適應零售業這種新型的業態形式,展開直接面向零售店鋪的物流活動。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投資就有可能沉澱,同時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現代物流發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動化的'設備。顯然,這些投資盡管從企業來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從整個流通過程來看,卻大大提高了物流績效。
5、通過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
對於用戶的訂貨要求盡力短時間、正確的進貨體制是企業物流發展客觀要求,但是,隨著配送產生的成本費用要盡可能降低,特別是多頻度、小單位配送要求的發展,更要求企業採取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須重視配車計劃管理,提高裝載率以及車輛運行管理。
一般來講,企業要實現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須重視配車計劃管理,提高裝載率以及車輛運行管理。通過構築有效的配送計劃信息系統就可以使生產商配車計劃的制訂與生產計劃聯系起來進行,同時通過信息系統也能使批發商將配車計劃或進貨計劃相匹配,從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運輸和進貨成本。
6、通過削減退貨來降低物流成本
退貨成本也是企業物流成本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往往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是因為隨著退貨會產生一系列的物流費,退貨商品損傷或滯銷而產生的經濟費用以及處理退貨商品所需的人員費和各種事務性費用,特別是存在退貨的情況下,一般是商品提供者承擔退貨所發生的各種費用,而退貨方因為不承擔商品退貨而產生的損失,因此,容易很隨便地退回商品,並且由於這類商品大多數數量較少,配送費用有增高的趨勢。不僅如此,由於這類商品規模較小,也很分散,商品入庫,賬單處理等業務也很復雜。由此,削減退貨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動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⑤ 第三方物流如何均衡成本和服務的關系
第三方物流均衡成本和服務的關系,要做到:
1、第三方物流企業要集中精力於核心業務。由於任何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很難成為業務上面面俱到的專家。為此,企業應把自己的主要資源集中於自己擅長的主業,而把物流等輔助功能留給物流公司。
2、第三方物流要靈活運用新技術,實現以信息換庫存,降低成本。
3、第三方物流要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加速資本周轉。企業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物流設備,建設倉庫和信息網路等專業物流設備。這些資源對於缺乏資金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個沉重的負擔。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僅減少設施的投資,還解放了倉庫和車隊方面的資金佔用,加速了資金周轉。
4、第三方物流要提供靈活多樣的顧客服務,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
(5)如何協調物流客服成本擴展閱讀:
第三方物流的其他介紹:
根據物流業的發展趨勢看,那些既擁有大量物流設施、健全網路,又具有強大全程物流設計能力的混合型公司發展空間最大,只有這些企業能把信息技術和實施能力融為一體,提供「一站到位」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
因此,中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以客戶增效為己任,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
甚至還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決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公司要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方式,與大客戶加強業務聯系,增強相互依賴性,發展戰略夥伴關系。
⑥ 物流客戶服務成本怎麼管理
物流客戶服務成本管理:
1、客戶服務與成本的關系
一般來講,服務質量與成本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客戶服務質量提高,物流成本就會相應的上升。但是也不能因為成本,而忽略了客戶服務的質量。概括起來,客戶服務與成本的關系有以下四種類型。
①服務不變,成本下降。在客戶服務質量不變的前提下考慮降低成本,這是一種盡量降低成本來維持一定服務水平的辦法。如一份科學的產品說明書可以讓很多客戶大量的自行解決問題,這就意味著客戶服務人工成本的降低;客戶能在網上解決問題,則意味著電話服務成本的降低。
②服務提高,成本增加。為了提高客戶服務質量,不惜增加服務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服務水平的做法,是企業在特定客戶或其特定商品面臨競爭時,所採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方針。
③服務提高,成本不變。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辦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辦法。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這種辦法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④服務較高,成本較低。用較低的服務成本,實現較高的客戶服務,這是增加銷售、提高效益、具有戰略意義的辦法,也迎合了消費者的心態。要實現高服務低成本的局面,企業須從基礎做起,詳細規劃產品的每個環節,提高科技含量。
企業應通盤考慮商品戰略和地區銷售戰略、流通戰略和競爭對手、客戶服務成本、客戶服務系統所處的環境以及客戶服務系統負責人所採取的方針等具體情況,選擇企業所適合的類型。
2、物流客戶服務成本管理
物流客戶服務成本是十分難以估計和衡量的。通常採取以下辦法解決這一難題:根據一定的策略制定出最適合的物流客戶服務水平,然後在達到該物流客戶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尋求其他物流成本及狹義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企業在制定客戶服務策略時應當以客戶的真實需求為基礎,並且支持整個市場營銷戰略。確定客戶服務策略有很多種方法,著重介紹以下三種。
(1)熟悉客戶需求
各種中間商和產品的最終用戶是企業的客戶,而企業通常不同終端消費者直接接觸,產品一般是從零售商處轉銷到客戶手中。因此,企業難以及時地了解產品和客戶的需求是否相符,零售環節客戶服務水平對銷售影響很大,為此,必須明確最終客戶的反應模式。
企業的客戶服務策略重要的一點是保證客戶能方便及時地了解和購買到所需要的商品,為客戶提供人性化的服務。企業工作人員可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問、個人訪問等方式及時掌握客戶的最新需求,並反映給產品開發生產相關部門,研製新產品,開發新市場。
(2)成本與收益的權衡
產品實際上是向消費者傳送服務的工具。它也就展現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們不是為了產品的實體而買產品,而是通過購買某種產品實體能夠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服務。簡單說來就是購買行為的目的就是獲得服務。因此,企業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的服務。再看這樣一個公式:
顧客讓渡價值=顧客總價值-顧客總成本
其中,顧客總價值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神成本和體力成本等。擇顧客讓渡價值最大的產品。
人員價值和形象價值等。而顧客總成本包而消費者進行購買行為的時候,絕對是選然而,技術的普及,使得企業通過提高產品價值、降低貨幣成本的途徑提高顧客讓渡價值獲得競爭優勢的可能變的很低。相反,企業卻可以以極小的成本改善服務,更容易地通過提高服務價值、人員價值和形象價值降低時間成本、精神成本和體力成本,提高顧客讓渡價值,從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回顧幾年前家電行業大打價格戰,最終的結果卻是兩敗俱傷,市場秩序混亂,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客戶流失。再看現在,從海爾的客戶服務中心到春蘭的24小時金牌服務。這些都充分證明企業最終需要依靠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服務競爭必將取代價格競爭。所以,將服務提到了關系企業生存的高度絕不是危言聳聽。
企業在物流客戶服務上的開支,其目標是在市場組合要素之間合理分配資源以獲得最大的長期收益,也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實現給定的客戶服務水平。
(3)ABC分類法
ABC分類法(分析法)又稱帕雷托分析法,它是指根據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首創,1879年,帕雷托在研究個人的分布狀態時,發現少數人的收入佔全部人口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數人的收入卻只佔一小部分,他將這一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就是著名的帕雷托圖,該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決定一個事物的眾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識別出少數的但對事物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多數的但對事物影響較少的次要因素。
後來帕雷托法被不斷應用於管理的各個方面,1951年,管理學家戴克將其應用於庫存管理,命名為ABC法。195l~1956年,朱蘭將ABC法引入質量管理,用於質量問題的分析,被稱為排列圖。1963年,德魯克將這一方法推廣到全部社會現象,使ABC法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普遍應用的管理方法。
ABC分析法在管理中可普遍應用,ABC分析法的基本程序如下。
①收集數據。即確定構成某一管理問題的因素,收集相應的特徵數據。
②計算整理。即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加工,並按要求進行計算,包括計算特徵數值,特徵數值占總計特徵數值的百分數,累計百分數;因素數目及其占總因素數目的百分數,累計百分數。
③根據一定分類標准,進行ABC分類,列出ABC分析表。各類因素的劃分標准,並無嚴格規定。
④繪制ABC分析圖。以累計因素百分數為橫坐標,累計主要特徵值百分數為縱坐標,按ABC分析表所列出的對應關系,在坐標圖上取點,並聯結各點成曲線,即繪製成ABC分析圖。除利用直角坐標繪制曲線圖外,也可繪製成直方圖。
⑤確定管理方式。這是「分類管理」的過程。根據ABC分類結果,權衡管理力量和經濟效果,制定ABC分類管理標准表,對三類對象進行有區別的管理。
在客戶管理中,根據客戶與產品對企業的價值的不同,為不同的客戶與產品組合提供恰當的物流客戶服務水平。從理想的顧客關系管理角度說,企業應該用同一標准對待所有客戶,不應該存在把客戶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的情況。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贏利,所以必須將客戶按價值分成不同的等級和層次,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將有限的時間、精力、財力放到高價值客戶身上。
①製表方法
首先將客戶按業績大小順序排列,從第一名排到最後一名;其次,將全部客戶的進貨金額予以累計;然後,把累積的總金額在55%以內的客戶稱為A級客戶;其累計總金額在55%~85%的客戶稱為B級客戶;其累計總金額在85%~100%的客戶稱為C級客戶。
②分析
經過「客戶ABC分析」,就能知道本公司當前「銷售通路」績效的好壞。「客戶ABC分析」可作為規劃巡迴路線的依據之一。例如:A級客戶每月拜訪3次;B級客戶每月拜訪2次;C級客戶每月拜訪1次。生產工業品的廠家可以以拜訪A級客戶為中心,順道拜訪附近的B、C級客戶;A級客戶盡量排在月初第一周優先拜訪;C級客戶可運用電話以減少拜訪次數。
使用ABC分析法對客戶進行分析時,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首先,A、B、C各類因素的劃分標准,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確定;其次,不能過於忽視B、C級客戶,每個企業將來都有可能發展成為A級客戶,應培養潛在的客戶;最後,企業的產品銷售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進行分析時,要注意同一客戶的發展變化。
⑦ 如何在物流成本與服務水平之間保持平衡
在喬普拉和邁因德爾所著的經典著作《供應鏈管理:戰略、規劃與運營》提出了供應鏈戰略決策框架的六個因素:庫存、運輸、設施、信息、價格、采購,每個因素都需要在客戶服務水平和成本之間進行平衡,同時必須服從企業整體的競爭戰略,對於其中的采購因素而言,關鍵的決策是自營還是外包,選擇的標準是看是否提高了供應鏈的價值。在本案例中,配送環節上有三種選擇:自營;全外包;混合配送,鴻運公司採用了混合配送策略,即優先滿足自有車輛,當自有車輛不足時則採用外協車輛,採用本策略理論上可以綜合自營的高服務水平和全外包的低成本的優點,但是魚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外包車輛由於獲得的貨源不穩定且往往是「骨頭」,所以很難像全外包模式下物流供應商對企業的忠誠度,當遇到運力緊張比如春運或者產能暴增的時候,外包車輛往往很難有保障,且經常坐地起價,同時臨時調配的車輛由於沒經過運作磨合也難免會降低服務水準。因此筆者認為,混合配送不見得是一種最合適的方式,特別是對於利潤率比較低的家電行業,全外包方式如果運用得當的話也可以達到最小化物流成本兼顧服務水平的目的。 在全外包方式下,要在滿足客戶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現物流成本的最小化關鍵是供需雙方要有合作共贏的理念,實現整個供應鏈價值的最大化。舉個例子,企業的銷售部門出於自身業績的需要往往是對客戶的要求是百依百順,物流部門照單全發,一張訂單剛裝車發運,一張送往同樣配送點貨量只有幾件的訂單又下來了,這種情況讓物流供應商很難受,不發的話,KPI就很難看,發的話,肯定要虧本,如果這種情況偶爾發生,物流公司還是可以自己消化,但多的話肯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貨沒發,可系統上的訂單狀態已經變成在途了,報表好看了,但那是虛的。筆者熟悉的一家物流公司,其客服通過多年的磨合已經做到能夠引導一條配送線路上的經銷商進行集中周期性下單,從而提高車輛的滿載率,降低物流成本,但是這畢竟是靠物流公司與經銷商多年積累的關系,如果作為企業能夠有意識地通過一些銷售策略的改變引導客戶下單的習慣,比如確定最小訂貨量或根據車輛噸位確定訂單量或提高訂單的計劃性,甚至限定訂貨周期,使得最終客戶在下單時候就能綜合考慮後端物流公司的調度和配載,這樣將可以節省物流公司的成本,最終降低物流總成本,否則企業一味單向地強壓物流企業,結果必然是服務質量下降,最終損害企業的利益。 世界上沒有永遠正確的供應鏈策略,但是針對企業特定的競爭戰略則存在正確的供應鏈策略。正所謂:兵無定式,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於心。選擇正確的供應鏈策略是物流經理最主要的挑戰。
⑧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其一、在外界因素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通過配送效率的提升減少存貨量和倉儲佔有率,降低存貨持有成本以及倉儲成本。同時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並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從而可以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其二、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其三、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服務質量的提升減少退貨帶來的損失,從而降低物流成本。退貨成本作為物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服務質量的提升可以大大減少退貨情況的發生,減少退貨成本在物流總成本中所佔的比例,從而可以起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其四、依託物流信息化平台獲取更多的物流信息,通過業務量的增加,可以大大減少物流車輛以及設備閑置所產生的損耗,同時通過業務量增加帶來的總體收益的增長,可以使企業利潤有效提升,從而減弱成本給總體收益帶來的影響。
其五、通過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服務效率。使企業與物流公司之間緊密配合,減少中間環節的損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其六、提升工作人員節約成本的意識,通過員工節約意識的提升,從源頭上杜絕不必要損耗的發生,降低損耗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物流成本得以降低。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人們一直認為物流成本就是運輸成本,但是,通過一番努力之後發現運輸成本上下降了,質量成本和交貨期的滿意度等又下來了,由此,進入了如何挖掘物流成本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新的循環中……「成本和庫存、效率一樣,是一種結果,真實的成本是看不見的,它存在於成本產生的過程中的,而人們通常忽略了這些過程或者乾脆就看不見」!「過程式控制製成本,時間消滅空間」!本課程通過講師站在現代物流管理的高度,通過各種切入點來挖掘人們司空見慣的成本的流失,從而浮現出「物流冰山」,真正的讓您體會到,「經營過程中沒有發現的黑暗大陸」。 二、通過本課程您將學習: /1、製造型企業中與物流相關聯的各職能系統總監, /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一般說來物流效率與成本的關系有下述四個方面:
1.在物流效率不變的前提下考慮降低成本。不改變物流效率水平,通過改變物流系統來降低物流成本,這是一種盡量降低成本來維持一定服務水平的辦法,亦即追求效益的辦法。
2.為提高物流效率,不惜增加物流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物流服務的作法,是企業在特定顧客或其特定商品面臨競爭時,所採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作法。
3.積極的物流成本對策,即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水平。在給定成本的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辦法,也是一種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辦法。
4.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效率。這是增加銷售、增加效益,具有戰略意義的辦法。
以上辦法,企業究竟如何選擇,應通盤考慮下述各方面的情況後再作決定。
通盤考慮商品戰略和地區銷售戰略;通盤考慮流通戰略和競爭對手;通盤考慮物流成本、物流系統所處的環境,以及物流系統負責人所採用的方針等等。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所以的物流企業都會想即降低成本又保證運輸要高效。有下面幾點: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各種商品供過於求,利潤率迅速減薄的趨勢已不可避免。當製造業的成本已經無處可降時,降低物流成本就成了矚目的焦點。
1.通過採用物流標准化進行物流管理
物流標准化是以物流作為一個大系統,制訂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設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准;制訂系統內各個分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准;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准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准。
2.通過實現供應鏈管理來降低成本
實現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協調與其他企業以及客戶、運輸業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對客戶的物流服務,實現整個供應鏈的高效率運行。企業不僅要加強對物流部門或生產部門的控制,同時也要加強對采購部門等各職能部門的成本控制,實現供應鏈管理可以確保企業利益。
3.藉助於現代信息系統的構建降低物流成本
要實現企業與合作企業之間高效率的交易關系,必須藉助於現代信息系統的構建,通過使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企業可以將訂購產品的數量、價格等信息在網路上進行傳輸,企業間的協調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同時,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迅速發展,使混雜在其他業務中的物流活動的成本能精確地計算出來,而不會把成本轉嫁到其他企業或部門。
4.從流通全過程的視角來加強物流成本的管理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控制物流成本不單單是本企業的事情,而應該考慮從產品製成到最終用戶整個流通過程的物流成本。物流設施的投資或擴建與否,要視整個流通渠道的發展和要求而定。從眼前看這些投資對企業來說,盡管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從整個流通過程來看,卻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5.通過高效率的配送降低成本
建立短時間、正確滿足用戶訂貨要求的送貨體制是企業物流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隨著高頻率、小單位配送要求的增多,更需要企業採取高效率的配送方式,就必須重視配送車輛計劃管理,提高裝載率以及車輛運行管理。
6.通過削減退貨來降低物流成本
退貨成本也是企業物流成本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退貨成本是因退貨商品受損或滯銷而產生的經濟費用以及處理退貨商品所需的人員費用和其他事務性費用。一般是商品提供者承擔退貨所產生的各種費用,而退貨方不承擔商品退貨而產生的損失。由於這類商品一般數量較少,配送費用有增長的趨勢。不僅如此,這類商品非常分散,商品入庫、賬單處理等業務也很復雜。因此,削減退貨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動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物流企業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和費用?
通過對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分析,在企業具體操作中,建議以下幾種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徑:
1)通過效率化的配送來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實現效率化的配送,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從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投資成本 企業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線,實現零庫存,降低成本。
3)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4)加強企業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並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
5)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使由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實現物流一體化,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如何降低我國的物流成本
進一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今年的重要任務。為此,商務部將展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商貿物流頂層設計。會同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制訂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物流以及京津冀商貿物流發展三項規劃。
二是深入開展商貿物流標准化專項行動。2014年以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商貿物流標准化專項行動。參加試點的企業普遍反映,專項行動後庫存周轉成本降低29%以上。因此,今年將繼續推廣標准物流設施設備應用。
三是支持創新城鄉物流配送模式。去年以來,商務部在部分城市探索新型配送服務體系,推出城際城內結合、網訂店取、智能自助提貨櫃等創新模式。今年,將在此基礎上大力支持發展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
四是提高商貿物流信息化水平。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加快信息化改造,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生產企業物流效率一、簡化運輸系統,減少中間環節二、選擇最佳運輸手段三、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四、開展配載運輸 配載運輸充分考慮了重量和容積因素,實現運輸工具裝載的貨物重量最大,空間利用最大,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的一種運輸方式。五、開展集中運輸 六、優化運輸路線、減少運輸事故損失運輸工具的選擇,直接關繫到運輸成本的大小,並且還要考慮各種運輸條件的優劣,如運輸距離運輸速度運輸能力等國際多式聯運是一種高效的運輸組織方式,它集中了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揚長避短,融會一體,組成連貫運輸,達到簡化貨運環節,加速貨運周轉,減少貨損貨差,降低運輸成本,實現合理運輸的目的,比傳統單一運輸方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四開展配載運輸配載運輸充分考慮了重量和容積因素,實現運輸工具裝載的貨物重量最大,空間利用最大,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的一種運輸方式六優化運輸路線減少運輸事故損失不合理運輸如重復運輸迂迴運輸的存在,造成了運力浪費,增加了不必要的運輸成本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降低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基本途徑
通過對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分析,在企業具體操作中,建議以下幾種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徑:
1)通過效率化的配送來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實現效率化的配送,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從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投資成本 企業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線,實現零庫存,降低成本。
3)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4)加強企業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並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
5)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使由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實現物流一體化,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如何降低物流企業運輸成本
1)通過效率化的配送來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實現效率化的配送,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從而降低配送成本。減少運輸次數例如:集裝箱運輸(1)促使裝卸合理化。有些人認為這是集裝箱帶來的最大效果。和單個物品的逐一裝卸處理比較,這一優勢主要表現在:首先,縮短裝卸時間。這是由於多次裝卸轉為集裝箱一次裝卸而帶來的優勢;其次,使裝卸作業勞動強度降低。過去,中、小件大數量散雜貨裝卸,工人勞動強度極大,且由於強度大,工作時極易出差錯,出貨損。採用集裝箱後不但減輕了裝卸勞動強度,而且對貨物起到保護作用,可以更有效防止裝卸時的碰撞損壞及散落丟失。(2)促使包裝合理化。採用集裝箱後,物品的單體包裝及小包裝要求可降低甚至可以去掉小包裝從而在包裝材料上有很大節約,包裝強度由於集裝的大型化和防護能力有增強,也大大提高,有利於保護貨物。(3)由於集裝箱整體進行運輸和保管,大大方便了運輸及保管作業,便於管理,也能有效利用運輸工具和保管場地的空間,大大改善環境。提高裝載率的例子:解決空間利用問題查看集裝箱的裝載率,看有沒有充分的利用,如果沒有,可從以下幾點來考慮:1)貨物的排列方式是不是可以改變,排列方式不同,外形尺寸必然不同;2)包裝箱的開啟方向是不是可以改變,開啟方向不同,外形尺寸必然不同(開啟方向包裝尺寸較其它方向尺寸大)。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投資成本企業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線,實現零庫存,降低成本。3)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4)加強企業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並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5)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使由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實現物流一體化,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考試試題及答案
物流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所以的物流企業都會想即降低成本又保證運輸要高效。有下面幾點: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各種商品供過於求,利潤率迅速減薄的趨勢已不可避免。當製造業的成本已經無處可降時,降低物流成本就成了矚目的焦點。
1.通過採用物流標准化進行物流管理
物流標准化是以物流作為一個大系統,制訂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設備、專用工具等各個分系統的技術標准;制訂系統內各個分領域如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准;以系統為出發點,研究各分系統與分領域中技術標准與工作標準的配合性,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准。
2.通過實現供應鏈管理來降低成本
實現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協調與其他企業以及客戶、運輸業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對客戶的物流服務,實現整個供應鏈的高效率運行。企業不僅要加強對物流部門或生產部門的控制,同時也要加強對采購部門等各職能部門的成本控制,實現供應鏈管理可以確保企業利益。
3.藉助於現代信息系統的構建降低物流成本
要實現企業與合作企業之間高效率的交易關系,必須藉助於現代信息系統的構建,通過使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企業可以將訂購產品的數量、價格等信息在網路上進行傳輸,企業間的協調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同時,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迅速發展,使混雜在其他業務中的物流活動的成本能精確地計算出來,而不會把成本轉嫁到其他企業或部門。
4.從流通全過程的視角來加強物流成本的管理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控制物流成本不單單是本企業的事情,而應該考慮從產品製成到最終用戶整個流通過程的物流成本。物流設施的投資或擴建與否,要視整個流通渠道的發展和要求而定。從眼前看這些投資對企業來說,盡管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從整個流通過程來看,卻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5.通過高效率的配送降低成本
建立短時間、正確滿足用戶訂貨要求的送貨體制是企業物流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隨著高頻率、小單位配送要求的增多,更需要企業採取高效率的配送方式,就必須重視配送車輛計劃管理,提高裝載率以及車輛運行管理。
6.通過削減退貨來降低物流成本
退貨成本也是企業物流成本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退貨成本是因退貨商品受損或滯銷而產生的經濟費用以及處理退貨商品所需的人員費用和其他事務性費用。一般是商品提供者承擔退貨所產生的各種費用,而退貨方不承擔商品退貨而產生的損失。由於這類商品一般數量較少,配送費用有增長的趨勢。不僅如此,這類商品非常分散,商品入庫、賬單處理等業務也很復雜。因此,削減退貨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動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⑨ 如何解決物流費用問題
一、明確企業物流總成本的構成:運輸成本、 存貨持有成本、倉儲成本、批量成本、 缺貨損失、訂單處理及信息成本、采購成本、其它管理費用。
二、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物流成本
一般地對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以採用生產率標准、標准成本和預算檢驗物流績效等方法。戰略成本管理是一種全面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管理技術,使企業在產品企劃與設計階段就關注到將要製造的產品成本是多少,戰略成本管理最關鍵的因素是目標成本。
作業基準成本法就是一種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它是按照各項作業消耗資源的多少把成本費用分攤到作業,再按照各產品發生的作業多少把成本分攤到產品。利用作業基準成本法可以改進優化作業鏈,減少作業消耗,提高作業質量,並在整個作業的生命周期內進行戰略成本管理。通過作業成本管理對企業戰略成本進行管理,為物流實施流程再造、業績評價等提供成本信息,為企業進一步改進成本控制和戰略性規劃與決策提供了更為有利的依據和標准。
三、降低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基本途徑
通過對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分析,在企業具體操作中,建議以下幾種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徑:
1)通過效率化的配送來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實現效率化的配送,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從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投資成本 企業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線,實現零庫存,降低成本。
3)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4)加強企業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並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
5)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使由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實現物流一體化,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⑩ 如何兼顧物流最低成本和顧客
配送是按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工作,並將配好之貨送交收貨人的活動。它是流通加工、整理、揀選、分類、配貨、裝配、運送等一系列活動的集合。通過配送,才能最喚扒陵終使物流活動得以實現,而且,配送活動增加了產品價值,它還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完成配送活動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即需配送成本。對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標即滿足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與配送成本之間尋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盡量提高顧客服務水平,或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本文著重介紹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的五種策略。
1、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業務一部分由企業自身完成。這種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盡管採用純策略(即配送活動要麼全部由企業自身完成,要麼完全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並使管理簡化,但由於產品品種多變、規格不一、銷量不等等情況,採用純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僅不能取得規模效益,反而還會造成規模不經濟。而採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業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例如,美國一家干貨生產企業為滿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連鎖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倉庫此灶,並擁有自己的車隊。隨著經營的發展,企業決定擴大配送系統,計劃在芝加哥投資7000萬美元再建一座新倉庫,並配以新型的物料處理系統。該計劃提交董事會討論時,卻發現這樣不僅成本較高,而且就算倉庫建起來也還是滿足不了需要。於是,企業把目光投向租賃公共倉庫,結果發現,如果企業
在附近租用公共倉庫,增加一些必要的設備,再加上原有的倉儲設施,企業所需的倉儲空間就足夠了,但總投資只需20萬元的設備購置費,10萬元的外包運費,加上租金,也遠和戚沒有700萬元之多。
2、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產品特徵不同,顧客服務水平也不同。
當企業擁有多種產品線時,不能對所有產品都按同一標準的顧客服務水平來配送,而應按產品的特點、銷售水平,來設置不同的庫存、不同的運輸方式以及不同的儲存地點,忽視產品的差異性會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產化學品添加劑的公司,為降低成本,按各種產品的銷售量比重進行分類:A類產品的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的70%以上,B類產品佔20%左右,C類產品則為10%左右。對A類產品,公司在各銷售網點都備有庫存,B類產品只在地區分銷中心備有庫存而在各銷售網點不備有庫存,C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