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戰略成本管理
為實現長期的生存與發展,中小企業必須具備持久的市場競爭力,成本是市場競爭的一把利器,誰真正掌握了成本,誰就擁有了佔領市場的先機。低成本運營是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之一,它可以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支撐中小企業生存;在市場好的時候,使中小企業活的更好。區別於傳統成本管理的「降低成本」理念,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優勢」。即從戰略的高度,對成本管理進行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謀劃,並使之成為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不斷的保持和發展中小企業成本優勢,是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的立身之本。
1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
戰略成本管理是將成本管理全面融合到中小企業戰略管理中,在一個或多個階段運用成本數據和信息,為戰略管理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提供戰略性支持;它是跨越傳統成本管理內部控制的單一角色,對中小企業及其關聯中小企業的各項成本行為、成本結構,實施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創造。因此,戰略成本管理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如何在不同戰略下組織成本管理;二是如何利用成本信息進行戰略先擇。
2戰略成本管理的應用
2.1不同競爭戰略下的成本管理
中小企業的競爭戰略分為,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由於成本的高低是相較於競爭對手而言的,因此,高質、高價、高成本的差異化戰略或集中化戰略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成本領先戰略定位。在同質、同價的情況下,相對成本最低的,才是最具有競爭優勢的。通過成本信息收集、分析和控制等一系列成本管理活動,在產品開發、規模生產、售後服務等領域把成本降到相對最低的限度,實現成本優勢,是不同戰略下的成本管理目標。
成本管理的屬性決定了其採取的戰略措施、管理方法都需要以中小企業戰略為核心展開,准確的戰略定位是戰略成本管理實施的成敗關鍵。因此,持續性的創新價值,避免短期行為,獲取長久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小企業戰略定位的目的。因此,「我們的是誰?我們的客戶是誰?客戶的需求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去滿足?我們的存在價值在哪裡?」是中小企業在進行戰略定位時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3.2信息技術支持
在「速度決定一切」競爭環境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戰略成本管理在實施中,能夠更加充分、有效的發揮作用。一方面,信息化技術可以對戰略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隨時進行分析和處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網路拓展成本信息來源渠道,及時准確的收集供應商、客戶,以及競爭對手的需求信息、資源信息等。信息技術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中的主觀臆斷,增強了中小企業對外部環境不確定影響因素的分析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3戰略成本意識
戰略成本管理立足於價值鏈的各個層面,徹底地改變了傳統成本管理中的理念思維和方式方法。因此,實施戰略成本管理需要全員參與。一方面,要樹立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全方位和系統性的戰略成本管理理念,使其具備高瞻遠矚的成本思維和成本意識;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全員參與戰略成本管理,用制度約束和激勵員工價值活動和成本行為,最終促進中小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戰略成本管理基於傳統成本管理,且高於傳統成本管理的「時間」和「空間」概念。通過融入戰略思維,深度挖掘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與產品生命周期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戰略。將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橫向到界,實現規模經濟和自身實力的增長;縱向到底,鏈接上、下游價值活動,實現與供、銷市場的內部化交易,最終達到相對低成本運營,持久維護中小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徐晶晶,2019)
② 什麼是戰略成本管理(SCM)思想
90年代以來,對這一思想與相關方法的討論日趨深入,並被日本和歐美的企業管理實踐證明是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有效方法。
一、戰略成本管理(SCM)思想
當令美國會計學界的兩位著名教授庫珀(Coop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認爲,SCM意指企業運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來同時達到降低成本和加強戰略位置之目的。這一界定十分簡明,也反映了SCM的目標導向,但未將SCM的基本特徵全面概括。綜合當今SCM的思想觀念,筆者認爲,與傳統的成本管理相比,SCM至少具有以下特點:其一,SCM的目的不僅在於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爲了建立和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也就是說,企業必須探求提高(或不損壞)其競爭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徑。如果某項成本降低途徑削弱了企業的戰略地位,則應棄之不用;另一方面,如果某項成本的增加有助於增加企業的競爭實力,則這種成本的增加是值得鼓勵的。如某細分市場上的顧客需要設立某項特殊的産品售後服務,雖然這一做法會增加企業成本,但它吸引了顧客,保持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從長遠來看利大於弊;當然企業亦可通過工程再造(Reengineering)來重組業務流程,以達到同時降低成本和強化企業競爭地位之目的。比如,某醫院通過精簡就診程式來降低成本,並且力圖使得重新設計後的就診程式有利於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醫院這一舉措導致顧客增加,戰略位置加強。
其二,SCM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業邊界的成本管理。
首先,由於當今企業成本結構中,産前與產後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則其成本管理不應停留在産品生産過程的耗費控制方面,更要著眼於産前的産品設計和材料采購成本、產後的産品營銷和顧客使用成本控制。因而SCM深入到企業的研發、供應、生産、營銷及售後服務部門,以全面、細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部門內部及部門之間(inter-organizational)相互聯系的成本。其次,戰略成本管理范圍不局限於企業內部,還超越企業邊界進行跨組織(intra organizational)的成本管理,諸如與企業價值鏈相關的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分銷商)企業建立電子資料信。又交換系統(EDI)、及時運輸系統,相互協調地進行成本改進。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企業成本管理不應局限於國內而應在全球范圍內重構企業價值鏈,以獲取全球經濟的組合優勢。最後,還應對企業外部(extraorganizational)競爭對手成本資訊進行推測與分析,在相互比較中找出本企業的成本差距,重塑企業的成本與競爭優勢。
其三,傳統成本管理重在成本節省(CostRection)。
即力求在生産過程中不徒耗無謂的成本和改進工作方式以節約本將發生的成本支出,它表現爲成本維持和成本改善兩種執行形式。減少廢品損失、節約能耗、零庫存、作業分析與改進等皆屬此對。而SCM重在成本避免(CostAvoidance),立足於預防。在進行企業策劃時就對企業的地理位置、市場定位、經營規模等一系列具有源流特質的成本動因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慮,以從源頭上控製成本的發生。另外,在産品的設計與開發階段,爲避免成本的發生,盡力設計滿
③ 成本領先戰略的特點是什麼
成本領先戰略的特點:
首先,企業必須固守自己的成本競爭優勢,在行業乃至整個市場大打價格戰時,能夠獨領風騷,獲得預期收益。其次,低成本、低價格產品的價值取向並非是低性能、低質量,相反,為擁有高的市場佔有率,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面對的應該是眾多的消費者。最後,為保證規模經濟,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的產品多為標准化產品,但標准化產品並不意味著企業產品類型單調、技術落後。
在這種戰略的指導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通過低成本優勢取得行業領先地位(包括追求規模經濟、專利技術、原材料的優惠待遇)。成本領先並不等同於價格最低。成本領先企業能賺取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成本領先戰略一般必然地要求一個企業就是成本領先者,而不只是爭奪這個位置的若干廠商中的一員。成本領先戰略的成功取決於企業日復一日地實際實施該戰略的技能。
【拓展資料】
成本領先戰略的優點:
實行成本領先戰略企業的優勢顯而易見,企業取得利潤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低成本有效防禦競爭對手進攻;強有力購買者可迫使成本領先者降低價格,因其價格下降幅度不可能低於行業第二成本領先者;強有力成本領先者可迫使供應商維持原價格;成本領先者對於潛在進入者足以對其構成進入壁壘。
成本領先戰略的缺點:
降價過度引起利潤率降低;新加入者可能後來居上;喪失對市場變化的預見能力;技術變化降低企業資源的效用;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如何在市場競爭中運用成本領先戰略實現產品大批量生產一這是最重要的途徑。做好供應商營銷,搞好協調與配合,以降低成本和分攤成本。塑造企業成本文化,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加強生產技術創新,實現生產設備的現代化。充分利用領先優勢,選准時機,打好「價格戰」。
④ 什麼是戰略成本管理,有什麼意義
從戰略角度來研究成本形成與控制的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思想,是上世紀80年代在英美等國管理會計學者的倡導下逐步形成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這一思想與相關方法的討論日趨深入,日本和歐美的企業管理實踐也證明了這是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有效方法。
企業戰略管理是運用戰略對整個企業進行管理,是將企業日常業務決策同長期計劃決策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經營管理業務。企業必須強化戰略意識,進行戰略思維和戰略管理。
要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環境,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企業就必須把重點放到制訂競爭戰略上來,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卻經常把眼光局限在單純降低成本上。不可否認,在成本管理中,節約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實上在企業採用不同的競爭戰略的情況下,當以保證企業產品的差異化(如售後服務)為重點時,可以適當提高成本,同樣能達到取得競爭優勢的目的。
例如,當電信運營商為一個大客戶提供電路出租時,為了保證電路安全,運營商往往要為其提供相同帶寬的備份電路(有時是客戶未付費的),企業可能為之付出了相應的質量成本和維護成本,但應看到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電路安全得到了保障,這相應也就提高了客戶的滿意程度,也就留住了客戶。相反,如果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只提供小帶寬備份電路或不提供備份電路,那麼一旦出現電路故障,很可能客戶就會流失。因此降低成本不是惟一的手段,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一切降低成本的措施也都應以成本效益分析的結果作為決定取捨的目標,以此實現成本效益原則。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戰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與戰略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傳統成本管理對競爭環境變化所作出的一種適應性變革。所謂戰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戰略的眼光從成本的源頭識別成本驅動因素,對價值鏈進行成本管理,即運用成本數據和信息,為戰略管理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提供戰略性成本信息,以利於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創造。
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
戰略管理通常被視為將企業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戰略控制與調整過程中相關戰略要素綜合而成的一種經營管理方法,是在對企業環境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企業長期和短期目標,進而開發和實施導向目標的企業戰略的全過程。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導入戰略管理思想,實現了戰略意義上的功能擴展,戰略成本管理關注成本管理的戰略環境、戰略規劃、戰略實施和戰略業績,可表述為「不同戰略選擇下如何組織成本管理」。
羅賓·庫帕認為,戰略成本管理是指運用成本管理技術,使得公司在提高戰略地位的同時降低成本。具體而言,戰略成本管理是一個對投資立項、研究開發與設計、生產和銷售環節進行全方位監控的過程,主要是從戰略的視角來分析影響成本的因素,從而進一步發現降低成本的途徑,其目標是營造企業的持久競爭優勢。戰略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整體性、長期性、開放性、競爭性等特點。實施戰略成本管理,應該從價值鏈分析和成本動因分析入手,對企業成本從戰略高度進行分析和管理。
1、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的概念是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企業為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為顧客而發生的一系列創造價值的活動。價值鏈分析就是要通過戰略上對行業價值鏈分析以了解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從企業內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價值鏈,從競爭對手分析以了解對手的價值鏈,從而達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並由此形成了價值鏈的各種戰略。它包括:行業價值鏈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等。
2、成本動因分析。
成本動因是引起產品成本發生的原因。它構成了成本的決定性因素,跳出了傳統成本管理中將產量作為成本高低的唯一驅動因素。相反,戰略成本管理認為,影響成本大小的因素很多,數量不能反映成本變動的真正原因。成本動因分析已經摒棄了傳統成本分析中狹隘地以會計科目、產量等少量的因素分析方法,而代之以更寬廣、與戰略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和了解成本。「成本優勢」是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企業取得成本優勢可以採取兩種方法:一是控製成本動因。企業只有控制其主要價值鏈活動的成本動因,才能真正控製成本;二是重新組合價值鏈活動。企業可研究分析如何重新設計、組合其主要價值鏈,如產品設計、生產、營銷、運送等,重新取得成本優勢,提高競爭力。
⑤ 成本領先、特定優勢、目標集聚戰略的定義分別是什麼啊
成本領先戰略:又稱低成本戰略,即是使企業的全部成本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業中最低的成本。
目標集聚戰略是企業將經營重點集中在某一特定的顧客群體,某產品系列或某一特定的地區市場上,力爭在局部市場取得競爭優勢.
由於集中精力於局部市場,需要的投資較少,因此這一戰略多為中小型企業所採用.此外,目標集聚戰略一方面能滿足某些消費者群體的特殊需要,具有與差異化戰略相同的優勢,另一方面因可以在較窄的領域里以較低的成本進行經營,又兼有與低成本戰略相同的優勢.
⑥ 什麼是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實施的條件
⑴現有競爭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非常激烈;
⑵企態鉛業所處產業的產品基本上是標准化或者同質化的;
⑶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途徑很少;
⑷多數顧客使用產品的方式相同;
⑸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很低;
⑹消費者具有較大的降價談判能力。
企業實施成本領先戰略,除具備上述外部條件之外,企業本身還必須具備如下技首念能和資源:
⑴持續的資者閉困本投資和獲得資本的途徑;
⑵生產加工工藝技能;
⑶認真的勞動監督;
⑷設計容易製造的產品;
⑸低成本的分銷系統;
⑹培養技術人員。
⑦ 戰略成本是什麼意思
戰略成本分五個方面講,品牌、先進商業模式、管理聯盟、信息化戰略。
戰略成本和成本管理最大的區別,戰略成本是柔性的,傳統的成本是剛性的,微利時代企業必須要面臨柔性成本管理的問題,現在企業成本已經是擰毛巾,我們現在擰毛巾擰完還要到太陽曬一曬,微波爐烘一烘,可能沒有任何水分的,我們必須從柔性的角度看問題,從自己的企業出發,做管理軟體的時候從用戶出發我們考慮這個問題。我從五個方面講。
一是品牌,做品牌一定是成本很高的事情,電視台廣告,分眾傳媒的廣告有很多的投入,廣告費都很貴。如何打造品牌戰略呢,我認為品牌是靠低成本完全可以打造強勢品牌的,海飛絲大家都知道,是用低成本打造強勢品牌最佳例子,還有一個就是沃爾沃。海飛絲去頭屑,做每一件事情研發投入以及員工各方面都圍繞去頭屑三個字,其實就是低成本的打造強勢品牌的途徑。沃爾沃是安全,比別人的鋼板厚一點點,氣囊多一兩個,總是打造強勢的品牌的形象,其實也是低成本的品牌戰略,很多企業考慮成本的時候沒有從這個角度研究。
打造先進商業模式企事業可以帶來低成本。商業模式的創新,增加營業收入,商業模式創新也可以帶來成本的下降。先進的商業模式我認為是傳統商業模式加上先進的工具,這是我對商業模式的先進模式的定義。我學數學力學的,都是拿等號、加號來做題目的。什麼是先進工具呢?我們看阿里巴巴,杭州電子商業的先鋒,就是傳統的商業層加上互聯網平台,成就網上商城的模式,包括在座的盛大網路。
盛大網路不就是傳統的游戲嗎?就是藉助了先進的工具,互聯網,實現網路游戲的商業模式。現在最熱門的就是超級女聲,就是傳統的電視娛樂加上手機簡訊,讓全國人民都參與到超女文化中去,所以打造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獲得了高額的盈利,所以說它也是全新的商業模式,所以說,每個人要考慮如何改造我們自身的企業的商業模式,降低自己的營運成本,增加收入。我認為這是戰略成本里邊必須要考慮的方面。
第三,管理。管理創新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大家都認為管理創新一定是流程創新。什麼叫管理?我們在座的都是管理專家,數學加哲學。管理是數學加哲學,因為我比較崇尚哲學家,所以我數學做得比較好,哲學搞得不好,企業要做好的話,數學流程化、制度化一定要做好,遲到一分鍾就是遲到,否則三分鍾的人會找你,我沒有遲到。有一個方面影響成本的哲學問題,影響企業戰略成本的,我認為哲學就是企業的關系學,是企業的文化學,如果說我們能夠打造強勢的文化,一定會帶來成本的降低。所以說戰略成本里邊,文化的打造也是降低企業成本非常關鍵的地方,因為強勢文化執行力一定會很強。所以說,我們會有很多的企業在營造這種企業文化。企業里邊有一個預算,專門是溝通預算,每個人一年的溝通費有一百有三百的,什麼意思,部門經理一定跟員工有一些溝通費。晚上喝茶兩個人消費一百元,產生的效果遠遠超過一百元的投入,因為第二天熱血沸騰了。所以這種投入又是戰略成本,這一百元一定帶來投入與產出的,這是哲學題目,很多人講數學講得太多了,一百元的成本會砍掉,但是最後導致數學是剛性的,哲學是柔性的。我推ERP的時候,把數學加哲學,ERP解決了數學問題,現在又有很多新的理念,講哲學的軟體,用哲學眼光看華為的戰略成本。執行力也是影響企業戰略的。第四個方面,聯盟體戰略,也是影響企業成本的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很多企業管理開始從內部管理往外管理,從ERP延伸到聯盟體管理,我們稱為URP,這也是我們的創新點,超越其它為首的非常關鍵的地方,ERP到URP的發展過程。
最後影響企業成本最關鍵的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我認為是投入與產出。我建議企業里邊不要把信息中心看成是成本,而是信息投資部,這是非常關鍵的。做企業的過程中跟客戶溝通中有很多的體會。
⑧ 成本策略包括什麼
低成本戰略, 全面成本領先, 全面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領先, 總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領先的戰略, 總成本領先, 成本領先競爭戰略, 成本優勢戰略, 低成本策略, 低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掛帥戰略, 總成本最低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