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核算成本怎麼計算

核算成本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3-04-19 15:48:38

⑴ 如何成本核算

企業如何進行成本快速核算,需把握以下幾點:

  • 如何理解並衡量成本快速核算能力?

  • 是否能透過信息化系統獲取成本管理能力現狀?

  • 如何衡量這些前置的業務單據及時處理的能力?

  • 針對這些業務單據處理不及時/異常,我們應如何協助其改善?

  • 成本檢測異常有哪些類型?(日期、價格、工時、低階碼、在制、返工/報廢…)

  • ……

同時,面對成本核算難題,還可通過搭建智能核算平台,快速准確提升財務成本結算:

(1)異常快速處理:異常處理貫穿日常工作,財務人員根據基礎信息檢查表、生產異常檢查表等異常處理的機制,分每日檢查,每周檢查拉取對應的異常數據並監督各部門處理,縮短月初異常處理的時間。

(2)工資快速產出:通過工藝轉移及報工,每天進行車間工人生產數據的及時記錄;月初通過系統自動抓取上月車間人員績效數據明細提供給人事部門。

(3)成本快速核算:數據異常處理完成後,可以通過E10成本智能核算平台,一鍵進行成本數據核算,成本核算效率大幅提升。

⑵ 成本核算辦法計算公式

成本核算的方法:設立材料明細賬,按主材,輔材分類,確定工時單耗(可以是計劃工時,也可是實際工時州帶),按生產計劃(或作業單)投料,匯總直接費用,(動力費,製造費,直接人工費),並按工時分攤費用,按完工產品品種數量結轉完工成本。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想了纖跡告解關於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最新信息,敬請關注環球快問會計在線頻道。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成本核算辦法計算公式毀明

⑶ 成本核算方法計算公式

成本計算公式:成本=售價-利潤。

其中,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

企業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即稱為成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經營成本螞橡拆通常包括原料、材料、燃料等支出,也可以包括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折舊費用、應付職工薪酬等要素。

計算成本的技巧

1、分類法,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後將總成本按一定標准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2、分批法,按批別產品組織成本計算如掘,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的企業及企業新產品試制、大型設備修造等。

3、品種法,按產品品種組織成本計算,適用於悶棗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

4、分步法,按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的步驟組織成本計算,適用於大量大批連續式多步驟生產企業。

5、所謂成本計算對象,就是費用歸集的對象,或者說是成本歸屬的對象。進行成本計算,必須首先確定成本計算對象。


⑷ 成本怎麼核算

如果是指生產成本的話,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ABC法等。

1、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2、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對象: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葯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採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3、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4)適用范圍:

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4、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准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如:鞋廠、軋鋼廠等。

5、ABC成本法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採用。它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於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⑸ 如何核算成本

一、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以下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例1:貨品A,期初結存數量10,加權價10,金額為100,發生業務如下:
銷售11;
采購10,采購價格11;
成本計算過程如下:
銷售時,成本金額為11*10=110;銷售後結存數量:-1;加權價:10;結存金額:-10;
采購後,結存單價位:(-10+10*11)/(-1+10)=11.111111

二、個別指定法:
個別指定法又叫個別計價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計算該件或該批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個別指定法計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號來分別計算,計算出來的的商品成本最為准確,主要適用於能分清進貨件別獲批次的庫存商品的企業,比如醫葯銷售企業、食品銷售企業。

個別指定法的業務流程:
1、進倉類單據上面指定該批貨品的批號,該單據上的進倉價格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價;
2、出倉類單據必須選擇貨品對應的批號,出倉成本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
3、對應的報表可查看「報表」菜單下的「批次報表」;

注意:
1、個別指定法的貨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進倉單確定的,它不會自動加權平均計算,所以查看個別指定法的貨品資料的加權價是沒有意義的;
2、個別指定法的貨品在做單據的時候必須有批號;
3、存貨調價、組裝拆卸、庫存變動三種單據不支持個別指定法貨品;
4、個別指定法貨品不支持零庫存出庫;

三、全月一次平均法:
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比如移動加權平均法
由於各企業費用分攤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因此,用戶可以手工進行計算,然後再將計算結果輸入到各個產品入庫單中。

⑹ 成本怎麼計算

成本的計算公式:期末成本金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不同的行業計算成本的方法可能會不一樣。
成本計算是按一定的成本對象,對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歸集,以確定各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
生產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資,直接的費用。就是組成產成品的直接費用。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的費用(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等等)=買入價+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費用(銷售發生的費用不作為成本核算)。

⑺ 成本核算怎麼算

在一個企業里,很多項目都需要涉及到成本的核算,那大家知道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什麼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二、分批法:分批法是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三、分步法:分步法是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總的來說,成本核算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分批法是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你學會了嗎?

⑻ 如何計算成本價

成本價計算方法:
1、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
2、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
3、 期末成本=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4、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5、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6、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變動成本=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7、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8、 股票成本=買入股票的價格+券商的手續費用+印花稅+過戶費用。
拓展資料:
1、成本價原指商家購入商品的價格,成本價並不是出廠價,成本價中含有一定的手續費用,有時還會加上其他費用,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有運費的話還會加上運費,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但是在股票市場中,成本價指的是實際買入股票的價格,股票的成本價是買股票的價格和券商的手續費以及印花稅和過戶費的集合。股票中的成本價格是指用戶在購買股票時花費的一部分。大陸的股市規定用戶買入時不需要收取印花稅的,只有手續費。無論投資者投入多少費用,只要有產生交易,就會產生成本。股票購買和商家購買商品是不一樣的,商品的價格不會出現快速的變動,但是股票價格會在短時間內產生波動。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3、相關性原則;
4、分期核算原則;
5、權責發生制原則;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7、一致性原則;
8、重要性原則。

⑼ 核算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方法有:1、品種法。2、分批法。3、分步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

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舉例:在第一次發出時,期初是300,2萬。8日風入200,2.2萬,到10日發出時,共計500,4.2萬。則加權平均單價為4.2萬除以500件等於 84元。

所以10日發出的成本為400*84=33600元。

10日余額為100件,8400元。從10日到28日第二次發出做為一個「月」來計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額 100件,8400元,入庫為20日購入300件,2.3萬,合計為400件,3.14萬。則加權平均單價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發出成本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額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為一個「月」計算,沒有發出。所以,31日余額為400件,金額為15700+25000=40700元

總計,全月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成本為:33600+15700=49300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

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舉例:如果原有材料單價5元,數量5個,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6元,數量6元,那麼當發出原材料時,我們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

(5*6+5*6)/(5+6)=5.45元/個

在全月平均法下,採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

全月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與現行成本相比畢竟物價是隨行就市的,有比較大的差異。

⑽ 簡單的成本計算公式

簡單的成本計算公式有:
1.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本期在產成品成本
2.本期在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3.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4.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5.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成本: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拓展資料】
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作用:助成本可以反映國家和企業經濟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它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指標,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低,原料和勞動力的消耗狀況,設備利用率,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高低。在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下降,利潤就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對的社會積累就可以增加,為逐步降低物價和提高人民生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