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區分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1、基本生產成本(base cost of manufacture).,是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製造費用。
2、輔助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原材料費用、動力費用、工資及福利費用以及輔助生產車間的製造費用,被稱為輔助生產費用。
為生產和提供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的產品或勞務所的輔助生產費用之和,構成該種產品或勞務的輔助生產成本。
3、製造費用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 發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勞動保護費、國家規定的有關環保費用、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1)輔助生產成本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企業應設置「製造費用」賬戶進行總分類核算。該賬戶應按不同的生產單位設立明細賬,賬內按照費用項目設立專欄或專戶,分別反映生產單位各項製造費用的發生情況。
輔助生產車間如果只生產單一品種或只提供一種勞務而且製造費用數額較小,為了減少轉帳手續,對發生的各項製造費用。
也可以不通過「製造費用」賬戶核算,直接計入「輔助生產成本」賬戶。「製造費用」賬戶屬於成本費用類賬戶,借方登記歸集發生的製造費用,貸方反映製造費用的分配,月末無余額。
通過製造費用賬戶核算各項製造費用的生產單位,對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製造費用,應根據有關費用分配表及憑證登記「製造費用」賬戶及所屬的明細賬。由於製造費用的具體項目眾多,這里只能按大類,選擇有代表性的項目說明製造費用的歸集。
小企業成本費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對所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審核,確定哪些生產費用是屬於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又將其區分為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和非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並在此基礎上將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區分為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
(二)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區分為應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與應當由其他月份負擔的成本,通過「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將調整後的、本月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區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將直接成本在各種產品之間按照成本項目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間接成本則計入相關的成本中心。
(四)將各成本中心的間接成本,依據成本分配基礎向下一個成本中心進行分配,直至最終的成本計算對象。
(五)對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將月初在產品費用與本月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該種完工產品成本。
(六)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至「產成品」科目。
(七)結轉期間費用至本期損益。
Ⅱ 輔助生產成本與基本生產成本的區別
生產成本屬於成本類一級科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科目是生產成本科目的明細科目。它們的賬戶性質、用途相同,成本計算對象不同。
1、都屬於成本類賬戶,用於核算企業的生產成本。借方歸集生產產品發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間接費用,貸方結轉完工產品的成本,如期末有借方余額,表示未完工的在產品成本。
2、區別:
1、生產成本是總分類科目,提供總括的成本資料。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是明細科目,提供詳細的成本資料,是對總賬的補充。
2、成本核算對象不同。
《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5001號「生產成本」規定,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
企業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的車間叫「基本生產車間」。基本生產成本的核算對象是產成品和自製半成品。
輔助生產車間是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提供勞務和產品的車間。(如生產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的車間,供電、供水車間、修理車間等)。其成本核算對象是各種為本企業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的成本。
3、採用的賬頁格式不同。
生產成本總賬採用三欄式賬頁。
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戶應採用多欄式賬頁,按規定的成本項目設置專欄反映各種產品成本的構成。
4、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期末成本的結轉方向不同。
基本生產成本期末完工產品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或「自製半成品」科目。
輔助生產成本期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標准分配給各受益對象,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
Ⅲ 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的區別
在實際工作中:
1)生產成本是指,能
直接正確劃分
至某一產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及月末根據一定標准所分配的製造費用;
2)輔助生產成本一般指,
企業內單獨
設立如水電、機修等輔助生產性質的部門所產生的各項費用;
3)製造費用,則包括
未能即時正確劃分
產品歸集的各項費用,如:生產管理人員工資及辦公用品、車間照明用電、設備折舊、廠房租金或折舊、機器維護保養等費用,月末歸集後,總體分配至每一具體產品中。
4)水、電、氣、工資、修理費等不能歸屬於某類產品,應分兩種情況區別對待:如企業內設備了此類型車間,並且是
主要為生產車間服務
(可能同時也服務於本企業的行政管理或銷售等部門),則應設立「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來進行核算;如果企業
沒有單獨設立
此類型車間,在不能歸屬於某產品的情況下,均應通過「製造費用」進行核算。
個人經驗及觀點,供參考。
Ⅳ 什麼是輔助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通常採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順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和計劃成本分配法。
1、
直接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是指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直接分配給除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產品、單位,而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的勞務的情況。
(2)適用范圍
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量差異較大時,分配結果往往與實際不符,因此,這種分配方法只適宜在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不多、不進行費用的交互分配對輔助生產成本和產品製造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下採用。
2、順序分配法
(1)順序分配法,也稱為梯形分配法。是指各輔助生產車間按受益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最前,先將費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後面,後將費用分配出去。
(2)適用范圍
該種分配方法不進行交互分配,各輔助生產費用只分配一次,分配結果的正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計算工作量有所增加。故這種分配方法只適宜在各輔助生產車間或部門之間相互受益程度有明顯順序的情況下採用。
3、交互分配法
(1)交互分配法,是對各輔助生產車間的成本費用進行兩次分配。首先,根據各輔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進行,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費用加上交互分配轉入的成本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成本費用),再按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後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率),在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進行分配。
(2)適用范圍
在各月輔助生產費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為了簡化計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輔助生產單位成本作為本月交互分配的單位成本。
4、代數分配法
(1)代數分配法,是運用代數中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的原理在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情況下的一種輔助生產成本費用分配方法。首先,應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產品和勞務的數量,求解聯立方程式,計算輔助生產產品或勞務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受益單位(包括輔助生產內部和外部各單位)耗用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和單位成本,計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2)適用范圍
採用代數分配法,其費用成本分配結果最正確。但在輔助生產車間較多的情況下,未知數較多,計算復雜,因而這種分配方法適宜在計算工作已經實現電算化的企業採用。
5、計劃成本分配法
(1)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輔助生產車間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按照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方法。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包括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一律按產品或勞務的實際耗用量和計劃單位成本進行分配。
(2)適用范圍
採用該種分配方法,輔助生產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必須比較正確。
Ⅳ 輔助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費用的關系
輔助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談納敗費用的關系是起輔助生產的作用。輔助生產費用,是指企業所屬輔助生產部門為生產提供工業性產品和勞務所發生的各種輔助生產費用。需要說明的是,輔助生產車間發含顫生的製造費用,可以直接茄野在輔助生產成本。
Ⅵ 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之間有區別嗎
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之間的區別:
1、核算的成本對象不同:
「基本生產成本」核算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產品(批別、步驟、半成品等)的生產成本;而"輔助生產成本"是核算輔助生產車間(如機修、供水、供電、模具等不直接生產產品,主要是為基本生產服務的車間)的勞務成本或輔助產品的成本的。
2、二者概念不同:
基本生產成本:為生產某種產品直接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等。可設三個明細科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輔助生產成本:屬於企業輔助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提供的動力等直接費用,可按輔助生產車間設置,在本科目「輔助生產成本」明細核算後再轉入「基本生產成本」明細科目。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生產成本里的輔助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輔助生產成本,是指企業所屬輔助生產部門為生產提供工業性產品和勞務所發生的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由於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可能是產品,也可能是勞務,所以核算的方法也不太一樣。
提供的產品,其核算同於基本生產車間的產品,提供的勞務,則應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所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及其受益單位和程序等情況的不同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配。比較典型的輔助生產車間如機修車間、能源車間等。
「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製半成品、自製材料、自製工具以及自製設備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
「基本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完成主要生產目的而進行的產品生產發生的費用,用於計算基本生產的產品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基本生產及其他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發生的費用,用於計算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成本。該科目按成本核算對象設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賬頁按成本項目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7)輔助生產成本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輔助生產成本是輔助生產車間、單位、部門為基本生產提供一定產品和勞務所發生的生產費用總和。
在建築安裝企業,由於生產組織的復雜性而形成的組織與核算體制特點,因而表現在輔助生產的范圍、服務對象和內容上與一般工業企業有所不同:
(1)在范圍上是指企業所屬和內部獨立核算所屬的輔助生產車間、單位和部門,它們都屬非獨立核算性質,如果實行內部獨立核算則按附屬工業企業對待。
(2)在服務對象上是指這些輔助生產車間、單位和部門為各自單位的基本生產服務,如:施工單位的工程施工,工業企業的產品生產,機械施工和運輸單位的機械作業。
(3)在內容上按不同的基本生產需要而異,如:施工單位的部分材料生產和機械修理,等等。
參考資料:輔助生產成本-網路
Ⅷ 輔助生產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輔簡簡助生產成本包括內容如下:
輔助生產成本是輔助生產車間、單位、部門為基本生產提供一定產品和勞務所發生的生產費用總和。在建築安裝企業,由於生產組織的復雜性而形成的組織與核算體制特點,因而表現在輔助生產的范圍、服務對象和內容上與一般工業企業有所不同:
輔助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原材料費用、動力費用、工資及福利費用以及輔助生產車間的製造費用,被稱為輔助生產費用。為生產和提供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的產品或勞務所的輔助生產費用之和,構成該種產品或勞務的輔助生產成本。
Ⅸ 輔助生產成本指的是什麼
輔助生產指主要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有時也對外銷售和服務。 輔助生產費用,是指企業所屬輔助生產部門為生產提供工業性產品和勞務所發生的各種輔助生產費用. 二..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 為了歸集所發生的輔助生產費用,應設置「輔助生產成本」或「生產成本─輔助生產 成本」科目,按輔助生產車間及其生產的產品、勞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即:輔助生產費用明細賬)。 日常發生的各種輔助生產費用,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進行歸集。需要說明的是,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製造費用,可以直接在「輔助生產成本」 科目的借方歸集;也可以通過「製造費用」科目進行,月末再結轉到「輔助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若為計算簡單,可直接歸屬於「輔助生產成本」 三.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由於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可能是產品,也可能是勞務,所以核算的方法也不太一樣。若提供的是產品,其核算同於基本生產車間的產品,若提供的是勞務,則應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所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及其受益單位和程序等情況的不同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配。 分配遵循統一的分配原則,即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所提供的 產品和勞務數量,採用一定的分配標准和方法,將費用從「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或「輔助生產」賬戶的貸方分別轉入各有關賬戶。 [編輯]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單位,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不互相分配費用。 2.計劃成本分配法;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勞務數量及其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為各車間、部門提供服務的產品和勞務數量應分配的費用。對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實際成本與按計劃成本計算的分配額之間的差額,為了簡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進行分攤,而直接增加或沖減製造費用或管理費用。 3.交互分配法。(又叫二次分配) 交互分配法是指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分配。第一階段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互相提供的服務量按交互分配前的單位成本,在輔助生產車間之間進行第一次交互分配;第二階段再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費用(即原費用加上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按其提供給基本生產車間和其他部門的服務量和交互分配後的單位成本,在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之間進行分配。 (這是輔助生產分配的一般性原則) 4.順與分配 順序分配法,是指個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的費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將費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後面,後將費用分派出去。 代數分配法,是運用代數中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的原理,在輔助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情況下的一種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採用這種分配方法,首先,應根據個輔助車間相互提供產品勞務數量,求解聯立方程式,計算輔助生產產品或勞務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收益單位(包括輔助車間內部和外部)耗用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和單位成本,計算分配輔助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