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稅和增值稅是什麼
擴展閱讀
西安的中石油質量怎麼樣 2025-07-27 20:17:18

成本稅和增值稅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4-17 18:38:44

1. 增值稅是什麼意思

1、理論上的增值稅的增值額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新創造的那部分價值。因為增值稅只就增值額征稅,所以叫「增值」稅。舉個例子:某產品生產成本80塊錢,生產廠家生產加工後售價100元,增值了20元。實際上增值稅只就增值的20元進行征稅(購進的80元成本可抵扣進項稅金),生產廠家要交的增值稅為100*17%(銷項說金)-80*17%(進項稅金)=3.4元(應交稅金)。同樣,假定該產品以100價格賣給銷售的商家,商家售價為150元,在這個環節增值了50元,那麼商家應交稅金就等於150*17%(銷項稅金)-100*17%(進項稅金)=8.5元。不知道這么解釋能否對增值稅的基本原來有所理解。
2、增值稅不是所得稅,只就利潤部分征稅,通過上面例子可看出,它是用按所有收入乘以相應稅率計算稅金,但是它可以抵扣你購進環節的增值稅金。
3、增值稅是就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業務以及從事進口貨物取得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只要是實現銷售了貨物等應征增值稅的收入,就要交增值稅,不論開是增值票還是普通票,哪怕是不開票,也要交稅

2. 會計里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成本

成本是你進貨的價格,也就是說用你的售價-進貨價=毛利。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以(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准確計算的。因此,我國也採用國際上的普遍採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然後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則。公式為: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增值稅計算公式:含稅銷售額/(1+稅率)=不含稅銷售額
不含稅銷售額×稅率=應繳稅額
上面說增值稅是實行的「價外稅」,什麼是價外稅?也就是價外征稅,就是由消費者負擔的。比如: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甲貨物100件,金額為10000元,但你公司實際上要付給對方的貨款並不是10000元,而是10000+10000*17%(假設增值稅率為17%)=11700元。
為什麼只購進的貨物價值才10000元,另外還要支付個1700元呢?因為這時,你公司作為消費者就要另外負擔1700元的增值稅,這就是增值稅的價外徵收。這1700元增值稅對你公司來說就是「進項稅」。a公司多收了這1700元的增值稅款並不歸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增值稅上交給國家。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繳而已,並不負擔這筆稅款。
再比如:
你公司把購進的100件貨物加工成乙產品80件,出售給b公司,取得銷售額15000元,你公司要向b公司收取的乙產品貨款也不只是15000元,而是15000+15000*17%=17550元,因為b公司這時作為消費者也應該向你公司另外支付2550元的增值稅款,這就是你公司的「銷項稅」。你公司收了這2550元增值稅額也並不歸你公司所有,你公司也要上交給國家的,所以,2550元的增值稅款也不是你公司負擔的,你公司也只是代收代繳而已。
如果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就可以在銷項稅中抵扣。
沿用上例,你公司購進貨物的支付的進項增值稅款是1700元,銷售乙產品收取的銷項增值稅是2550元。由於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增值稅可以在銷項增值稅中抵扣,所以,你公司(在出售了乙產品獲得b公司的貨款後)上交給國家增值稅款就不是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而是:2550-1700=850元(那1700元已在你公司購買甲貨物時加入貨款中,由a公司代收代繳過了),所以這850元是b公司在向你公司購乙產品時付給你公司的,通過你公司交給國家。b公司買了你公司的乙產品,再賣給c公司,c公司再賣給d公司……,這些過程都是要收取增值稅的,直到賣給最終的消費,也就把增值稅轉嫁到了最終消費者身上了,所以增值稅也是流轉稅。
如果你是一名會計,從會計分錄中也看得出來:
你公司向a公司購進100件貨物時,分錄:
借:原材料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應付賬款——a公司11700
分錄中並沒有把收取的1700元做為公司的費用,而是做為「應交稅金」,因為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你公司向b公司銷售80件甲產品時,分錄:
借:應收賬款——b公司17550
貸:主營業務收入15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
分錄中並沒有把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增值稅款做為公司的業務收入,而是掛「應交稅金」,因為這並不歸你公司所有,而是應交給國家的稅收。
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550-1700=850元就是要交給國家的稅收。

3. 統計年報中人工成本及增值稅指什麼

人工成本就是去年公司所有員工的工資和各種福利保險合計。

增值稅就是繳納增值稅的合計,沒有繳納就填零。

執行2006年《企業會計准則》或2011年《小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根據會計科目「應付職工薪酬」的本年貸方累計發生額填報;執行其他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應將本年上述職工薪酬包含的科目歸並填報。

應交增值稅是指企業按稅法規定,從事貨物銷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增加貨物價值的活動本期應交納的稅金。根據會計相關科目貸方累計發生額,按下述公式計算填報: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減免稅款+出口退稅。進項稅額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銷項稅額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

(3)成本稅和增值稅是什麼擴展閱讀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4. 請問為什麼說成本和增值稅有關系呢具體是什麼關系呢有什麼公式嗎

成本和增值稅的關系是:成本是計算增值稅的基礎,即增值稅=成本x增值稅稅率。

所謂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是指所進原料或商品的價格中,已經包含了賣方繳納的增值稅,因此,其中的已繳增值稅需要扣除。

所以才有公式: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