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Phone13、P50、Mate40、小米11Ultra硬體成本分析,誰最良心
從這四個手機來看,涉及三個牌子:蘋果,華為,小米。
除了mate40出的比較早,其他都是近階段的手機。
下面來看看這四個系列的手機成本分析
一、小米11Ultra
1、屏幕採用最頂級的三星E4材質AMOLED屏幕,顯示效果極好。據了解,一塊好屏幕的成本高達350美元,在屏幕方面,小米11 Ultra做到頂級,成本也非常高。
2、處理器和內存方面的硬體,驍龍888+LPDDR5+UFS3.1,全部都是滿血版,在性能方面達到最強。
3、相機和電池方面的升級,根據官方消息顯示,小米11 Ultra的拍照和充電都有極大提升,此次全球首發三星GN2,是小米花兩億重金進行定製,此次小米11 Ultra首發三星GN2,也有獨占期,換句話說,在一段時間內要想體驗到GN2大底的拍照能力,只能選擇小米11 Ultra。電池方面,此次11 Ultra全球首發超級快充電池,就是超級快充硅氧負極電池,這一技術可以讓手機電池更薄、充電更快。拍照和充電都是全球首發,想必成本一定不會低。
二、華為mate40系列手機
作為華為最頂級的旗艦手機,Mate40系列研發的背後充滿了艱辛。余承東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華為Mate40系列的研發時長達3年之久,投入資金5.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7億元,而且這37億的研發費用中並不包含5nm麒麟9000晶元。
1、麒麟9000是真的香,因為首先就是麒麟9000在各方面架構上都有很足的硬實力,同時還配備了5納米的製程和5G SoC能力,從晶元強大的運算能力可以看出性能強勁是毫無疑問的,像功耗控制、5G網路速率等等「才是麒麟9000的根本優勢」,所以說對於Mate 40 Pro而言,我們依舊要回歸處理器看待,因為麒麟9000才是真的香,它真正給你帶來超越旗艦的性能、功耗和網路方面的體驗。
2、Mate40系列發布時,對拍照進行全面升級,也讓華為Mate40 Pro摘得當時DXO桂冠,前置拍照綜合得分104分,後置影像系統綜合得分136分。
3、4400毫安的電池配合雙快充加持,此處雙快充是66W有線和50W無線快充,看到這個配置就知道,非常適合經常出差得商務黨。
三、華為P50系列手機
1、高通888處理器成本800左右,麒麟9000處理器成本600左右;
高通驍龍888原成本在1000元上下,但是現在大規模量產了,成本得已控制所以在800元左右。
麒麟9000的成本早期也是高,但同樣是到了量產後期了,成本在600左右。
2、屏幕為國產屏,成本不會超過300;
國產京東方的「小黃鴨」排列屏幕,總體處於中端水平。
3、存儲組合因為也有被限制,成本會漲一些,大概也是300左右。因為華為沒有買到麒麟9000的專屬內存,只能曲線採用的高通內存方案。
4、攝像頭模組貴點,可能會是500左右
5、其它國產配件,會在500左右。
物料成本加到一塊就是:
高通版本2400左右,麒麟版本2200左右,兩者同樣的起售價是4488。
四、蘋果13系列
近日,有外媒拆解了最新的iPhone 13系列,其中iPhone 13 Pro系列的物料成本也被正式曝光了。據了解,iPhone13 Pro的BOM總成本為570美元,約為3674元,作為對比,去年發布的iPhone12 Pro的BOM成本大約為548.5美元,摺合人民幣3535元,也就是說,iPhone13Pro的物料成本比上一代iPhone12 Pro貴了140元,同時也比三星 Galaxy S21+ 的 508 美元要高。
1、iPhone 13 Pro總成本增加主要是因為全新的 A15 處理器、NAND 快閃記憶體的漲價以及 120Hz AMOLED 顯示屏成本的增加,再就是手機外殼的製造成本也有小幅提升。
2、由拆解圖可知,其依舊採用了雙層主板設計,在A15 仿生處理器上方疊加了 SK 海力士製造的 6GB LPDDR4X 內存,另使用了 NXP 恩智浦顯示埠晶元、Skyworks 晶元,多種電源管理晶元(PMIC),屏幕供電使用了德州儀器的電源晶元。
3、iPhone 13 Pro系列在屏幕方面也有很大提升,最大峰值亮度達到了800nit,且支持120Hz刷新率,前面的劉海也相較於前代縮小了20%的面積;影像上,主攝升級1/1.68英寸的感測器,整體攝像模組都要比前代更大。可見,iPhone 13 Pro系列確實堆料很充足。
從發售來看,13系列這次本著加量不加價的原則,收到大家的好評,紛紛變態--十三香。但是,iPhone 13 Pro國行的售價也是7999元起步,最高的1TB版本達到了11999元,參照整個成本來說看就意味著iPhone13Pro手機的毛利率高達48%左右,雖然相較於上代來說確實是降低了,但相較與國產廠商來說卻是偏高了。48%的毛利率在整個手機行業都是絕對的No.1,沒有哪家廠商能達到這么高,哪怕華為都不行,更別提小米了。
2020,小米手機的毛利率為8.7%,綜合凈利不到1%。2021Q1,小米手機的毛利率為12,9%,毛利率上升了才過二位數,也就是蘋果的四分之一。
如果從這個數據推算,小米11ULtra成本要4500+,比蘋果13Pro的3500+還是要高的。
華為的毛利率高於小米,但其成本也得3000+,目前看論這四台手機的話,成本最高的應該是小米11ULtra。
所以從原料成本看,小米最良心!
當然以上數據是根據各方資料查閱過來估算的,除了物料成本之外,還有各項的其他成本,研發,倉儲,製造,人工等也都是支出。
小米成本高,利潤低,性價比最高,一直用小米,不喜華為和蘋果
我覺得小米的機型性價比不錯,性能這方面可以看看魯大師的檢測數據來對比看看。
Ⅱ 為什麼華為比蘋果成本高價格卻便宜呢
於承東曾經這樣評價華為的p40Pro,說華為p40pIo僅相機這一部分的原成本就已經超過了100美元,這基本上是所有手機行業里邊價格最高的了,相比之下,蘋果手機由於資源和技術方面的原因,他們的成本是很低的,但是他們的價格卻很高,作為粉絲深為華為的做法感到驕傲,這樣的良心企業有什麼理由不去大力支持呢?
未來的手機漏枝市場可能真的要洗牌了,蘋果已經在市場上逐漸失去它的優勢,它返滲敏所有的高端大氣上檔次華為一樣可以做到,但是華為做到的低價格蘋果卻未必能夠做到,最終的手機霸主我相喊搭信一定是華為。
Ⅲ 同等價格的蘋果手機和華為手機誰的納稅多
蘋果手機高昂的價格有目共睹,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因為其高昂的稅費。對比同價格的華為,稅費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讓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買一部8000元的蘋果手機要交多少稅?
從iphone的產地來看,全球大概有一半的iphone手機是在鄭州保稅區的富士康代工廠生產。從該代工廠出產的iphone手機,要交的稅費包括增值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以及進口環節的關稅(從保稅區到國內市場算進口)等。
如果一部正芹蘋果手機售價為8000元,大概倒推一下各類稅費的金額:
1.關稅
綜上,銷售一部價值8000元的華為手機應繳納的各類稅費估算應為400.4+48+757.9=1206.3元
僅從這樣的簡單計算就可以看出,不考侍清洞慮其他費用支出,相同成本和相同售價下一部蘋果手機比一部華為多了約487元的稅,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是關稅。可能你就要問了,很多蘋果手機明明是在中國產的,為什麼還要徵收關稅?
其實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生產蘋果手機,我們稱之為委託加工。委託加工的意思是加工成成品之後,都要出口出去,不能留在本國,政府就先不征進口環節的稅。
富士康加工完畢之後,如果把手機拉到美國再拉回來,我們就說是國外一日游,那太費勁了。於是,中國海關採取了一種變通的辦法,富士康把手機生產出來之後就先拉到中國蘋果總部,海關再辦理稅收手續。
中國海關對蘋果手機征完關稅、增值稅等稅後,蘋果就可以直接在中國大陸銷售。而像美國本土銷售的蘋果手機,沒有這些環節的稅款,所以相對來講就比較便宜, 這也就是中國蘋果手機的售價高於其它國家的原因之一。
Ⅳ 同樣的價格,為什麼大家都覺得iPhone不貴,而華為卻很貴
同樣的價格,大家都覺得iPhone不貴,而華為卻很貴是因為蘋果一直都很貴,所以我們感覺不太好。
貴與不貴只是相對的,而價格錨的核心參照不同,答案也不同。與去年的iPhoneXR相比,今年的iPhone11是漲價還是降價。經過性能、攝影、耐力和配色等方面的升級,iPhone11的價格罩喚沖又降了1000元,因此明顯比iPhoneXR便宜。另一方面,華為從幾年前就開始提高其高端旗艦機的價格,而其手機價格從5799元升至中國最高。因此,與其他國產手機和華為過去的價格相比,Mate30Pro確實很貴。
盡管華為和蘋果之間還有差距,但近年來,華為的手機競爭力正在迅速提升。自麒麟970以來,其處理器性能一直與小龍相當。在信號和網路方面,它不僅是第二個殺掉蘋果的公司,也是5G領域的領頭羊,在拍照方面,它也是第一梯隊。
Ⅳ 蘋果和華為性價比那個更高
蘋果和華為旗下都有很多款手機,無法通過整體來得出性價比。單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如果手上很寬裕,建議購買蘋果手機;如果手頭比較緊張,購買華為手機圓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可否認的是蘋果手機價格確實很高,但是性能和系統的運行效率要更喊腔敗高,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可以保證更長久的流暢度,這是很多人喜歡蘋果的理由,而且A系列處理器都是走在最前沿的。
手機的發展史
如果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3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30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鄭顫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
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如今,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Ⅵ 華為研發費用比蘋果高,為什麼利潤卻不如蘋果
今年的iPhone系列確實沒有讓眾多人滿意,用戶們滿懷期待,希望蘋果發布會能夠給科技界帶來一股清流,但是在發布會結束之後還是沒有太大的亮點展示出來。今年的發布會輪到華為高興了,華為的負責人在蘋果發布會結束之後趕忙發微博稱,今年將要發布的華為Mate20 Pro將會非常穩當,掘悶可以跟iPhone新機硬碰硬了。
其實對於蘋果手機而言,下半年才是他們售賣的高峰期,因此蘋果手機想要在銷量上超越華為渣沒,需要在下半年發布有更大的亮點,但是很遺憾的是今年的蘋果並沒有給用戶們太多的驚喜,仍然延續著去年的機型,采判梁彎用的依舊是劉海屏,屏佔比那麼低顯然落後於現今市面上的高端機,對於用戶而言,這沒有太大的亮點。由此看來,華為之所有感到高興是因為今年的蘋果三款新機都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去跟華為搶市場。
Ⅶ 華為手機和蘋果手機同等價格下,誰的性價比更高
由於品牌、機型不同,產品的設計理念、適用人中知群等也是不一樣的,各有優勢,建議您根據需求及喜好選擇合適的機型,同時也可以登錄華為神培喚商城來參考選購自己喜愛的機型。
華為Mate 40 Pro手機很不錯,參數如下:
1、屏幕:屏幕尺寸6.76英寸,屏幕色彩1670萬色,解析度FHD+ 2772 × 1344 像素,看電影更加舒暢。
2、相機:後置攝像頭:超感知攝像頭5000萬像素+電影攝像頭20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1200萬像素,支持自動對焦。前置攝像頭:超感知攝像頭1300萬像素,支持固定焦距,將超廣角鏡頭和姿態感應器合二為一,更小身軀有更多科技。
3、性能:採用EMUI 11.0(基於Android 10)系統,搭載麒麟9000,八核處理器 ,帶來高速、流暢的體驗游凱。
4、電池:配備4400mAh(典型值)大容量電池,續航持久。
5、特色功能:暢連大文件閃傳、智感支付、靈動熄屏顯示、AI 隔空操控、運動防抖、微電影、AI跟拍 、 AI 字幕、雙景錄像、自拍慢動作、多屏協同、暢連通話、四網協同、智慧剪輯、智慧多窗、AI 信息保護、人臉解鎖、智能截屏、小藝智慧語音等。
可以登錄華為商城了解更多的手機參數,根據個人的喜好和需求選擇。
相關鏈接如下:華為商城
Ⅷ 蘋果和華為哪個賣的最多
華為最多的。
最近某機構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手機銷量數據,受到大環境影響全球銷量整體下降了20%,除小米之外,其餘品牌均出現了下滑。
其中三星以5533.3萬台穩居第一,華為以4249.9萬台排在第二位,第三名是蘋果為4092萬台。
對比去年同期,銷量下滑最嚴重的是華為,三者中蘋果手機下滑幅度最小。
華為手機銷量
下面正式進入華為和蘋果手機的歷年銷量對比,數據來慶好源於網路,如有錯誤請提醒。
2010年:蘋果手機銷量為3990萬台,華為手機銷量為300萬台。蘋果手機銷量遠超華為。
2011年:蘋果手機銷量為7230萬台,華為手機銷褲棚量為2000萬台。華為手機銷量正式突破千萬台。
2012年:蘋果手機銷量為1.25億台,華為手機銷量3200萬台。蘋果手機銷量破億台,再次遠超華為手機。
蘋果手機
2013年:蘋果手機銷量為譽純鉛1.50億台,華為手機銷量5200萬台。
2014年:蘋果手機銷量為1.69億台,華為手機銷量7500萬台。
2015年:蘋果手機銷量為2.31億台,華為手機銷量1.08億台。華為手機銷量破億台,縮短與蘋果手機的差距。
2016年:蘋果手機銷量為2.12 億台,華為手機銷量1.39億台。
2017年:蘋果手機銷量2.17 億台,華為手機銷量1.53億台。
2018年:蘋果手機銷量為2.18億台,華為手機銷量2.06億台。
2019年:蘋果手機銷量為1.98億台,華為手機銷量2.4億台。華為反超蘋果,成為全球銷量第二,蘋果手機跌落到第三名。
2020、2021年數據有待公布,大家認為今年華為還能超越蘋果嗎?
Ⅸ 為什麼華為敢賣的比蘋果還貴
不可否認,如今的國產手機廠商進步速度飛快,再也不是六七年前那種系統卡、質量差的智能機了,很多備受好評的旗艦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例如魅族、華為、小米、一加等等,但在國內這么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一提的還是華為。
我們都知道,華為Mate20系列已經發布,作為安卓機皇,Mate20不論是拍照、硬體性能還是系統方面,都在安卓陣營數一數二,但讓很多用戶感到吃驚的是,這一次華為Mate20系列的售價再一次提高,保時捷版本的價格更是直逼iPhoneXS MAX。
以上四點就是為什麼華行宏為敢賣的比iPhone貴,懂的人自然懂,華為Mate系列針對的就是高端市場,主要競爭對象也是三星和蘋果,如果說三四慧扮年前的華為比不過蘋果這無法反駁,但如今的華為已經有實力超越蘋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