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分產品完工入庫,結轉實際生產成本30000元
一、車間生產的產品完工入庫,結轉入庫產品生產成本。會計分錄為:\x0d\x0a借:庫存商品 30 000\x0d\x0a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30 000\x0d\x0a二、說明\x0d\x0a1、「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等)、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該科目借方反映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貸方反映完工轉出的產品成本,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項在產品的成本。\x0d\物銷x0a2、「庫存商品」科目反映和監督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動及其攜野結存情況。借方登記驗收入庫的庫存商品成本,貸方登記發出的庫存商品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各種庫存商品的成辯螞喊本。\x0d\x0a3、當庫存商品生產完成並驗收入庫時,應按實際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表示生產過程結束,庫存商品增加。
2. 結轉已銷A、B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A產品單位成本60元,B產品單位成本120元的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產成品-A60
貸:產成品-B120
1:結轉完工產品入庫:借:庫存商品-A產品40000貸:生產成本-A產品40000借:庫存商品-B產品25000貸:生產成本-B產品25000
2:銷售產品:借:銀行存款86000貸:主營業務收入-A產品42735.04貸:主營業務收入-B產品30769.23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12495.73註:銷售價按含稅價計算
3:結轉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A產品20000借:主營業務成本-B產品15000貸:庫存商品A產品20000貸:庫存商品-B產品15000
4.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的內容比較復雜,包括物料消耗,車間管理人員的薪酬,車間管理用房屋和設備的折舊費、修理費、租賃費和保險費,車間管理用具攤銷,車間管理用的照明費、水費、取暖費、勞動保護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差旅費、辦公費以及季節性及修理期間停工損失等。
5.製造費用的分配
通常採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或生產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或生產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等。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各產品分配標准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分配標准×製造費用分配率
6.製造費用分攤:
直接計入責任中心指可以直接判別責任歸屬的費用項目,直接列入應負責的成本中心。例如: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的領用等。
按責任基礎分配,有些費用雖然不能直接歸屬於特定成本中心,但它們的數額受成本中心的控制,能找到合理依據來分配。例如:動力費、維修費等。
按受益基礎分配,有些費用不是專門屬於某個責任中心的,但與各中心的受益多少有關,可按受益基礎分配。例如:按裝機功率分配電費。
歸入某一個特定的責任中心,有些費用既不能用責任基礎分配,也不能按受益基礎分配,則考慮有無可能將其歸屬於一個特定的責任中心。例如:車間的運輸費用、試驗檢驗費用。
不進行分攤,不能歸屬於任何責任中心的固定成本,不進行分攤,可暫時不加控制,作為不可控費用。例如:車間廠房的折舊。
3. 什麼情況下需要結轉成本結轉多少呢
結轉成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車間加工月末完成產品成本結轉。在月末,把所需的製造費用轉入生產成本,在把已入庫的成品和半成品的成本轉出生產成本,那麼生產成本的余額就為在產品的金額了,待下月在產品轉出時,再將對應的生產成本轉出至庫存商品或是半成品就可以了。結轉分錄為:借: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
第二情況,銷售商品,結轉銷售成本。按照銷售商品的名稱及數量,分別從庫存商品中結出其平均成本價,算出總成本,然後 做會計分錄為: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拓展資料:
1、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2、結轉成本計算要看用的是存貨計量的哪種方法。存貨計量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四種,這四種都會影響庫存商品金額,影響庫存商品金額就會影響主營/其他業務成本的金額。加權平均法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移動加權平均法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3、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4. 結轉生產成本怎麼計算
工廠生產完的產品,月末的時候要把產品結轉到庫存商品,也就是把所有的工人的工資,材料費用以及製造費用都結轉到生產成本,然後再由生產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
5. 結轉完工產品實際生產成本
是的,會計分錄正確。
借:主營業務成本 90000
貸:庫存商品 600件*150元=90000
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是庫存商品的成本 ,因為你庫存有1000件,銷售了才600件。根據先進先出法的原則,你成本150的甲產品之出庫了600件,倉庫還剩400件,後面悉指兆就算入庫了800件,也跟你結轉600的主營業務成本無關。
之前你問的問題是2會計分錄正確與否,與你前面的錯誤無關。
你4分錄計算錯了,也壓根逗巧影響不到你題目的兩個問題的計算,樓下的搞笑了。
這分錄也不是樓主做的,是抄寫錯誤,懂不?別人身攻擊,就算錯了一樣能做!
還有你1分錄是80000不是8000
甲成品總成本=80000+16000+8000=104000 單位成本=104000/800=130
乙產品總成本=160000+8000+4000=172000 單位成本=172000/2000=86
製造費用結轉生產成本12000是包括製造費用-工資這2000塊錢的睜租,所以注意別重復計算
6. 生產成本結轉怎麼算
生產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具體步驟如下:
1、對製造費用進行分配結轉: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總工時;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分配率;
2、對完工產品製造成本進行計算結轉:
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3、對銷售成本進行計算結轉: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7. 結轉已銷售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65000元
結判缺如轉已銷售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65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65000
貸掘啟扮凳:庫存商品65000
8. 結轉本月已經銷售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34880元,會計分錄怎麼做
會計分錄寫法如下:
1、生產成本轉產成品(庫存商品)
借:產成品(庫存商品) 34880
貸:生產成本 34880
2、產成品(庫存商品)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34880
貸:產成品(庫存商品) 34880
3、主營業務成本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34880
貸:主營業務成本 34880
貸:主營業務成本
做會計分錄需要掌握的技巧:
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第五: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此外,要勤,多學、多問、多練。
1)首先從會計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內容,
2)學習記賬規則和記帳流程,學習會計制度,學習基礎知識,
3)多練,多積累實際經驗
4)及時了解各種財稅政策,拓寬知識面
5)注意靈活運用,逐步做到精準核算,合理避稅。
同時,要想快速掌握會計分錄的正確應用,不能靠死記硬背,也不能以某一會計教材給出的舉例分錄來作為萬能的金鑰匙,可參照以下幾個方法:
1、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2、結合經濟業務來來捋順各科目之間的對應關系
3、把所有的經濟業務歸類,找出各類經濟業務涉及的會計科目,搞清在哪裡用那些會計科目進行賬務處理
4、聯系會計准則,結合會計科目弄清各科目核算的內容
5、重點的掌握資產減值、公允價值變動、遞延稅項、或有負債等賬務處理
6、理清成本歸集與分配、成本結轉、損益結轉、各項稅費的計提與核算
7、多做一下賬務處理練習,強化記憶內容
9. 結轉生產成本怎麼計算
如何結轉生產成本?
基本結轉步驟:
1、生產領用的原材料、工資、福利費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工資、福利費
2、生產車間發生產製造費用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應付職工薪酬
3、結轉製造費用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4、當產品完工時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5、結轉銷售產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產成品
生產成本的如何結轉?
應該如何計算和結轉原材料以減庫存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A
生產成本—B
。。。
貸:原材料
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借:製造費用
貸:庫存現金 等 (水電費等)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
完工後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還有直接人工和電費也算進生產成本,那產品的成本如何計算?
直接人工可以直接計入某產品成本,水電費需要先計入製造費用,月末分攤至個別產品成本。
例如,用材料消成本分攤製造費用
某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該產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總額
某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本期製造費用總額
借:庫存商品—A
庫存商品—B
庫存商品—C
。。。
貸:製造費用
銷售後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沒有領料單,如何知道生產成本A和B的金額?
可以用材料定額計算產品成本,也可以用歷史成本估算各項產品的比重。但需要定期盤點與調賬(處理多記或少記的部分),否則會造成羨早賬實嚴重不符。
這兩分錄的金額不一樣,問一下這金額如何得出的?
金額不一樣很正常,說明投入的產品(在產品)大於完工產品(產成品),一般都會這樣的,很少有當月投入多少就產出多少,生產線上多少會有正在加工的在產品。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這筆分錄是材料轉生產車間,也就是在製品的成本。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這筆分錄是完工後結轉,也就是產成品(庫存商品)成本。
結轉已銷產品的生產成本 會計分錄怎麼做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月末怎樣結轉銷售成本,如何計算出來?
銷售數量*庫存商品單價=銷售成本
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A產品直接材料=60 000元 A產品人工工資=16 000元 製造費用=3200+9800+4000+100+800=27800 按生產工時分配的分配率=27800 ÷(7500+5000)=2.224 A產品分配的製造費用=2.224*7500=16 680元 A產品的總成本=60 000+16 000+ 16 680=92 680元 A產品的單位成本兄悄雀=92680÷1000=92.68元。
生產成本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的金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1、按完工產品的實際成本結轉:
借:庫存商品——X產品
貸:生產成償——X產品
2、按取得銷售收入相對應的商品結轉: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X產品
如何結轉生產成本-原材料?到底是什麼意運伍思?
這里說生產成本的分錄,還是可以的,具體的計算方法確實很多,也比較復雜,這里說不清楚,因為都需要相應的例題看,才能看得明白。
如果只是分錄的話,以一般納稅人核算
購進材料,入庫時
借:原材料-A 材料 1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70
貸:銀行存款 1170
生產領用材料時
借:生產成本-P產品 1000
貸:原材料-A 材料 1000
產品完工入庫
借:庫存商品/產成品 -P產品 1000
貸:生產成本-P產品 鼎000
銷售完成
借:銀行存款 1755
貸:主營業務收入 1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255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
貸:庫存商品/產成品 -P產品 1000
生產成本結轉都有哪些方法?
成本核算體系包括品種法 、分批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 和作業成本法
品種法
也稱簡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產品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企業,深受它們的青睞。
1、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企業; 如發電,供水,採掘等企業. 2、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企業中,如果企業規模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驟的成本資料時,也可以採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 3、企業的輔助生產車間也可以採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
分批法
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在小批單件生產的企業中,企業的生產活動基本上是根據定貨單位的訂單簽發工作號來組織生產的,按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往往與按定單計算產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單法。
它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主要包括: 1.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製造企業。 2.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時裝等製造企業。 3.新產品的試制、機器設備的修理作業以及輔助生產的工具、器具、模具的製造等,亦可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
逐步結轉分步法
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多步驟復雜生產的大批量生產企業可以運用逐步結轉分步法,具體說有下列企業: 1、半成品可對外銷售或半成品雖不對外銷售但須進行比較考核的企業。 如:紡織企業的棉紗、坯布, 冶金企業的生鐵、鋼錠、鋁錠,化肥企業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屬於這種情況。 2、一種半成品同時轉作幾種產成品原料的企業。 如:生產鋼鑄件、銅鑄件的機械企業,生產紙漿的造紙企業。 3、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企業。對外承包必然在內部也要承包或逐級考核,需要計算各步驟的半成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適用於多步驟復雜生產,從總的說,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驟半成品成本,前舉的運用逐步結轉分步法的企業都可運用平行結轉分步法。隨著我國企業經濟責任制的推行,企業普遍實行內部經濟責任制和責任會計,尤其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大量的企業要按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規范化改組,企業內部的責權利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各車間的成本指標考核,必然要求各車間要計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結轉分步法的運用范圍將大大縮小,更多採用逐步結轉分步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具體運用於下列企業: 1、半成品無獨立經濟意義或雖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單獨計算半成品成本的企業。如:磚瓦廠、瓷廠等。 2、一般不計算零配件成本的裝配式復雜生產企業,如:大批量生產的機械製造企業。
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和基於ABC的作業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歐諸國的企業,尤其是競爭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原材料結轉至生產成本
應該如何計算和結轉原材料以減庫存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A
生產成本—B
。。。
貸:原材料
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借:製造費用
貸:庫存現金 等 (水電費等)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
完工後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還有直接人工和電費也算進生產成本,那產品的成本如何計算?
直接人工可以直接計入某產品成本,水電費需要先計入製造費用,月末分攤至個別產品成本。
例如,用材料消成本分攤製造費用
某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該產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總額某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本期製造費用總額
借:庫存商品—A
庫存商品—B
庫存商品—C
。。。
貸:製造費用
銷售後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沒有領料單,如何知道生產成本A和B的金額?
可以用材料定額計算產品成本,也可以用歷史成本估算各項產品的比重。但需要定期盤點與調賬(處理多記或少記的部分),否則會造成賬實嚴重不符。
這兩分錄的金額不一樣,問一下這金額如何得出的?
金額不一樣很正常,說明投入的產品(在產品)大於完工產品(產成品),一般都會這樣的,很少有當月投入多少就產出多少,生產線上多少會有正在加工的在產品。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這筆分錄是材料轉生產車間,也就是在製品的成本。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這筆分錄是完工後結轉,也就是產成品(庫存商品)成本。
怎麼計算結轉完工時的生產成本
1、材料出庫 領料的成本
2、人工費 是指直接人工,也就是車間工人的工資
3、水電費等
4、輔助材料 :包裝物等
結轉的時候,首先要算出人工費、水電氣費、所需材料出庫金額
產成品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某產品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輔助材料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水電氣費等
製造費用(設備機器折舊費、車間領導的工資、管理費等)
註明:上邊的製造費用是從成本下的1級科目製造費用下邊結轉過來的,就包括設備機器折舊費、車間領導的工資、管理費等
經過上邊的憑證結轉,完工的入庫產成品成本就計算出來了,如果材料還有部分在車間或者半成品中,那麼需要算出這個比率來進行分攤。
10. 什麼叫做結轉已銷售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啊 並且會計分錄怎麼寫
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叫做結轉已銷售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 結轉本月銷售成本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等。
拓展資料
一、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計算公式:本月主營業務成本=本月已實現銷售的產品數量*單位產品生產成本。
二、其他業務成本屬於損益類科目。其他業務成本是指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日常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其他業務成本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出租無形資產的累計攤銷、出租(出售)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租賃資產發生的或有支出、代銷商品的成本、提供勞務的成本、用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的材料成本等。
三、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經營性活動時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主營業務收入時或是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企業應設置「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等科目。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貸記該科目,結轉後,「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四、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