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業貿易企業的成本核算常用哪些方法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採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准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麼處理:退倉並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沖預提,並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於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接下來是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在線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在線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線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製品,如果核算在製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
制費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並行的辦法(部分費用採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採用人工工時分攤)。在線是否分攤,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當月銷售分析毛利率、凈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產品損益表將期間費用選擇一定標准分攤給產品)下的凈利率;可按當月生產當月全部銷售的假設做以上兩個成本分析表(因為當月的實際業績並未在銷售中全部體現,當月的生產全部銷售與當月投入的成本費用配比,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費用的分析,可以做當月的人工、制費、期間費用除當月的投入工時、銷售工時,以便與以前月份的單位工時費用比較。發現費用異常需要查找原因,給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庫存物流與總賬信息流的對應關系表
物流(材料/人工/費用 狀態) 信息流(總賬)
材料采購入庫/退貨 應付賬款、原材料 增加/減少
材料的報廢申請/退港或者作為廢品出售 費用預提,材料轉入報廢倉,不涉及材料/原材料 減少 沖 預提
直接材料的領用 原材料 減少,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增加
輔料的領用(產品上不直接體現,價值低) 製造費用 增加,原材料 減少
生產線材料損壞退損壞倉/來料不良倉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減少,原材料 增加
來料不良退返供應商(退貨/換貨) 原材料 減少,應付賬款 減少/從來料不良倉調撥到換貨倉
直接工人勞動的消耗 應付工資,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增加
制費的歸集、分攤 製造費用 轉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庫 半成品、庫存商品增加,生產成本的三個明細科目轉出
成品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結轉 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增加、庫存商品減少
全年銷售成本結轉金額的核實 與總賬主營業務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
工單在制明細表(ERP系統可提供)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二、庫存賬與總賬對賬:庫存材料/輔料於總賬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倉半成品於總賬半成品一致;成品倉成品與庫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線的材料及工單(生產任務書)投入未結轉部分的人工制費與總賬生產成本科目余額一致。
*物流與信息流的對應,如出納的現金與現金日記賬必須對應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轉移、領用、報廢、入庫、退貨、銷售、處置都需要在總賬做相關的分錄。
三、材料盤點注意事項:1、時機選擇在月末,所有工單必須完工、成品入庫,2、靜態盤點:所有在線物料分門別類擺放,禁止物料移動;3、點數員先填寫盤點副卡,核數員核實無誤後填寫正式盤點卡(一式三聯:盤點部門、財務、稅務);4、盤點卡領用時登記,收卡的時候保證所有發出的卡收齊,領用份數=使用份數+作廢份數+空白份數(嚴禁將作廢、空白盤點卡撕碎丟掉)。
四、財務對公司物料的控制:1、采購入庫、發料等所有業務必須有規范的操作,保證有單據支持;2、按照生產計劃發料,禁止超工單需領用量領料;3、定期盤點;4、呆滯存貨的檢查(連續3個月、半年、1年沒有領用的材料)及對策;5、采購量合理性的判定(當月采購的量/實際耗用,一般超過2就需查明原因)
**暫估進項稅處理技巧
原材料購進確認的應付可能包含進項稅,而進項稅票什麼時候收到並掃描與確認的月份可能大多不一致。現在介紹一種簡單的處理辦法。
1、 采購入庫
Cr:原材料 10000
Cr:待攤費用-暫估進項稅 1700 分供應商核算
Dr:應付賬款 11700
2、 收到發票並掃描當月
Cr: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700
Dr:待攤費用-暫估進項稅 1700 分供應商核算
3、技巧:無論發票是在應付確認的前月收到、當月收到還是之後收到,兩筆分錄可以照做,如果暫估進項在借方,證明應付已確認,而稅票未收到或未掃描,暫估進項在貸方,證明發票已經掃描,但是應付還未確認(材料采購一般不會出現,有些運輸費發票和零星采購沒有入庫存賬的,發票一般都掃描較早,而財務收到付款資料較晚)。對於當月收到當月掃描的也分開分錄做,不直接做進項稅科目,因為這樣處理,可以減少對賬。
成本會計涉及賬表及功能:
1、 料件領用明細表:新規成品、改修成品、改製成品領用的直接材料、半成品、成品,用於核算當月領用的成本,借方: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貸方:原材料、半成品、庫存商品
2、 費用性領料明細表:非直接材料,費用性領料:輔料、廠內用品、消耗品等,借方:製造費用,貸方:原材料
3、 直接人工分配表:將當月生產線直接人員的工資分配到每一個工單,按照工作中心匯總工時,匯總工時作為分攤制費的標准之一。借方:生產成本(直接人工),貸方:應付工資。
4、 製造費用分攤表: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將當月的制費經過多次分配計入工作中心或者產品(ERP系統只要計入到工作中心,系統自動分攤到產品)。
5、 完工入庫明細表:當月完工入庫成品/半成品的數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費成本) 借方:庫存商品/半成品,貸方: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6、 產品銷售成本明細表:統計當月銷售產品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借方:主營業務成本,貸方:庫存商品。
7、 在制工單成本明細表:統計工單月初在制的料工費,本月投入的料工費,本月產出的料工費及月末結存的料工費,核對工單在制的料工費與總賬是否相符。
8、 完工產品成本分析表:按照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假設當月全部銷售(按當月的銷售單價)計算產品的毛利。
9、 產品銷售損益明細表:按照當月銷售產品的成本,計算當月各類產品的銷售毛利。
10、 進耗存報表/產銷存報表:分開材料和成品統計,核對總賬與明細賬存貨類別是否相符。
問:有家公司是按客戶訂單生產的,沒有自己產品,而每個客戶的產品又分很多種,每個月的產品也不同,那這樣的話,那個庫存帳我不知道該怎麼設了,基本上是沒庫存的,偶爾都是發了貨未開發票掛在帳上的,一般都是做什麼出什麼,如果我按每個名稱設置明細帳的話.工作就很大,而且好象也沒什麼必要一樣,都是當月進當月出.
請問象這樣的話應該怎麼處理較好.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本月入庫發貨未開發票就做入庫存帳,如果當月入庫當月開發票出庫的話,就不入庫存帳,這樣可以嗎?.謝謝
答:「按客戶訂單生產」,材料是客戶提供還是公司自購?「沒有自己的產品」是沒有自己自主銷售產品的意思吧。「客戶產品很多,每個月產品也不同」這種情況應該不多,產品種類雖多,但是每月新的產品應該在少數。「偶爾都是發了貨未開發票掛在帳上」這樣的做法不對,貨發出後,客戶簽收貨物,主要風險已經轉移,符合收入確認的條件,不需要在掛庫存賬。
因為問題不是很明白,我試著從兩種情況提供解決方案:
1、 如果主要材料全是客戶提供,公司只提供輔料並提供加工,作為受託加工業務處理,客戶提供的材料可以只做數量收發的備查,在總賬里只反映自購的材料。當月發貨確認即收入,當月領用自購材料全部計入當月費用。(受託加工物資在會計上是要求入庫存賬的,因為接收客戶的材料是要負保管責任的,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也應該當作企業自己的資產管理,因為一旦沒失會承擔賠償責任)
2、 如果所有材料都是自購,必須按照材料的采購掛供應商的應付賬款,材料必須入庫並在總賬反映在原材料科目。當月材料領用(月末無在線余料和庫存)要計入生產成本並結轉庫存商品,銷售實現後要結轉庫存商品的金額至主營業務成本。最好的是能核算到每種產品的成本,簡化的處理可以將當月領用的材料全部計入生產成本並結轉庫存(不分產品)。
成本的基礎工作做得不好,核算起來很困難,如果要讓老闆能清楚知道哪個產品能賺錢,能賺多少錢,就需要規范物料的收發管理、制訂費用分配的標准,如果老闆不需要這些數據,可以按照2方案種的簡化處理,現在一些老闆不願意給財務招人,又想要知道產品的盈利能力,就只有按照產品的BOM(物料清單)計算產品的材料成本(類似標准成本的做法,但只是針對材料部分)。一個季度盤點或者半年盤點一次,庫存與總賬的差異再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問:樓主的回復,我們的材料是自購,因為公司的性質差不多是屬於幫別人加工一類的東西,但是材料是我們買,.但是每月的品種真是很多,而且每個月都不同的呢,所以成品庫存就真的不知怎樣設了,再請回答,謝謝
答:每個月產品都不一樣,那麼購買的材料一般不通用,如果材料只是針對某一客戶的產品,可以分客戶產品核算(以客戶歸類材料),如果材料期初期末無庫存這種情況就特別好處理:當月的購進 材料-A客戶 掛一筆賬,領用的時候全部轉出生產成本。這樣是粗放型的成本核算,分析的時候只能對某一客戶的產品盈利能力做分析,而不能對產品內部成本因素做出正確分析。
購買的材料通用,每月產品變動頻繁,材料種類繁多:將價值較高的材料建立庫存賬,單位價值低總價值占成本總金額的10%以下的部分材料可以作為費用處理,每月采購即計入當月費用,不作為庫存管理。但這樣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向某一供應商采購的材料一部分進入庫存,一部分計入費用會有較大的工作量。最好的還是將全部材料建立庫存賬,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計算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逐步規范吧,做會計工作如果成本都做不好,沒有人會認可的。
② 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
答樓主:
1. 若貨物成本100元
2. 17%增值稅=17元
3. 10%利潤=10元
4. 則報價要大於100+17+10=128元(此處為含稅盈利賣出報價)
5. 128元中用途和去向,100元是成本支出,17元用於賦稅去了稅務局,10元才是你最初的10%利潤
回答完畢.請笑納.
③ 關於外貿成本計算
你們公司有沒有進出口權?另外,這一票的總金額有多少?需要正式報關嗎?是否會從國家那邊去取得退稅?
1. 如果你們公司沒有進出口權,或者說你們這票貨沒打算正式報關的話,你就可以讓工廠報不含稅價格。一般工廠的開17個點增值稅票的稅點是6-10個點。如果工廠的稅點是10個,你又不報關,可以讓工廠報不含稅價格,即50/1.1=45.46元,取15個利潤點的報價為45.46*1.15=52.3元,再除以美金匯率,現在可以用6.1來算,所以美金報價為52.3/6.1=USD8.58
2.如果你們公司的這票貨數量比較大,需要從國家那邊退稅。既然工廠給你價格是含稅的,那你從國家那邊的退稅金額就是50/1.17 * 0.17=7.26元, 這個退稅金額差不多就快15個利潤點了。7.26/50=14.52%, 你如果要取利潤15個點,就是這么計算的:50*0.15=7.5元,再減去國家退稅金額7.5-7.26=0.24元,那你的報價就應該是50+0.24=50.24元,再除以匯率6.1 = 50.24 / 6.1=USD8.24
④ 外貿出口的成本換算怎麼算
出口商品總成本=原料成本+生產加工費+加工損耗費+管理費用+機器損耗費+國內運費+稅金+雜費-出口退稅
⑤ 國際貿易中出口總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傭金計算公式:
⑴
含佣價=凈價+單位傭金
⑵
單位傭金=含佣價×傭金率
⑶
含佣價=凈價+
(含佣價×傭金率)
=凈價/(1-傭金率)
二、折扣計算公式:
⑴
折實售價=原價×(1-折扣率)
⑵
折扣金額=原價×折扣率
三、三種貿易術語及其含佣價間的換算公式
1、以fob價換算為其他價格
(1)cfr=fob+f
(2)cfrc=fob+f
/(
1-傭金率)
(3)cif=fob+f
/(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
)(投保加成=1+投保加成率)
(4)cifc=fob+f
/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傭金率
)
2、以cfr換算為其他價格
(1)fob=cfr
-
f
(2)cfrc=
cfr
/
(1-傭金率)
(3)cif=cfr
/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
(4)cifc=
cfr
/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
-
傭金率)
3、以cfrc價換算為其他價格
(1)fob=[
cfrc×
(1-傭金率)]
-
f
(2)cfr=cfrc×
(1-傭金率)
(3)
cif=[cfrc×
(1-傭金率)]
/
(1-保險費費率×投保加成)
(4)cifc=
[cfrc×
(1-傭金率)]
/
(1-保
險費率×投保加成-傭金率)
4、以cif價換算為其他價格
(1)fob=
cif×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
f
(2)
cfr=
cif×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
(3)
cfrc=
[cif×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
/(1-傭金率)
5、以cifc價換算成其他價格
(1)
fob=
cifc×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傭金率)-
f
(2)cfr=
cifc
×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傭金率)
(3)
cfrc=[cifc
×
(1-保險費率×投保加成-傭金率)]
/(1-傭金率)
四、價格核算公式:
1、成本核算公式
⑴
實際采購成本=含稅成本(進貨成本)-出口退稅金額
⑵
出口退稅金額=含稅成本×出口退稅率÷(1+增值稅率)
2、運費核算公式
⑴
件雜貨運費;基本運費+附加費
⑵
集裝箱運費;拼箱與件雜貨運費一樣計算
整箱運費=包廂費率+附加費
3、保險費核算公式
⑴
保險費=保險金額×保險費率
⑵
保險金額=cif價格×(1+保險加成率)
投保加成率一般為10%,保險金額以cif(cip)價格或發票金額為基礎計算
4、利潤核算公式
⑴
銷售價格=實際成本+利潤額=實際成本+實際成本×利潤率
⑵
利潤=實際成本×利潤率
5、盈虧核算公式
⑴
出口總成本=出口商品的進貨價+國內費用+稅金+利潤
⑵
出口銷售外匯(美元)凈收入=fob總價
(美元)=cif總價-國外運費-保險(美元)
⑶
出口銷售人民幣凈收入
=出口銷售外匯(美元)凈收入
=fob總價
(美元)×銀行買入價
=[cif總價-國外運費-保險費(美元)]×
銀行買入價
⒁
出口盈虧率=(出口盈虧額/出口總成本)×100%
出口盈虧額=出口人民幣凈收入-出口總成本
⑸
出口商品換匯成本
=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銷售外匯凈收入(美元)
⑹
出口創匯率
=(成品出口外匯凈收入-原料外匯成本)/原料外匯成本
x100
%
⑥ 外貿企業結轉銷售成本賬務怎麼做處理
外貿企業結轉銷售成本賬務怎麼做處理
1.首先,你要會辦理退稅申報。外貿企業退稅是退進項稅額,公式:應退稅額=進貨額*退稅率,征稅退稅率有差的,要進行進項轉出。進貨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申報退稅,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退稅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出口退稅)
征稅退稅差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轉出)
結轉該銷售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有的老外貿合並做: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成本+征退差)
其他應收款-應收退稅
貸:應付賬款
結果是一致的。
貿易企業銷售成本結轉
借:庫存商品 5047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5047
借:銀行存款2078.54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60.54 (2078.54/1.03)*3%
主營業務收入 2018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9.4 (2000*5047/10000)
代:庫存商品 1009.4
商業企業結轉銷售成本問題
設期初無庫存,
1.加權平均
(45000+33600)/(100+70)=462.3529
(40+80)*462.3529=55482.35
2.先進先出
40*450+60*450+20*480=54600
服務業結轉銷售成本
買清潔用品
借:存貨 10000
貸:現金 10000
領用清潔用品
借:主營業務成本 300
貸:存貨 300
結轉
借:本年利潤 3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300
工業企業會計,怎團鋒么結轉銷售成本?
結轉己銷產品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結轉本年的銷售成本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請問做商業行業外賬,結轉銷售成本,是怎樣算這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是你賣出的商品成本。
商品成本=進價+運費+挑揀費+倉儲費+必要損失+相關稅費(除增值稅以外的)
商業成本的核算過程:
會計科目 業務內容
庫存商品 采購商品
主營業務成本 結轉售出商品成本
金蝶系統,結轉銷售成本怎麼做?
1、方法如下:
采購商品入庫,有票:
借:存貨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確認銷售收入,結轉商品成本: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存貨
2、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譽帆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做結轉銷售成本的憑證 要怎麼做
分期收款的在核算裡面都生成憑證的,普通的只是銷售出庫單生成,銷售發票是在應收裡面生成的,成本的憑證是在存貨里生成的,分期收款只是根據發票生成成本,就是依據不一樣 檢視原帖>>
商品流通企業結轉銷售成本
商品流通企業 不知你是否是小規模納稅人
要是的話 分錄做的沒錯
不過 不是每個月都要將本年利潤轉入利潤分配的啊
請教大家:商業企業怎樣結轉銷售成本
一、商業企業購入的商品可以採用進價或售價核慶或雹算。
1、採用進價核算的,直接按銷售商品的進價結轉銷售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
2、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售價和進價的差額,可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月末,除做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售價)的分錄外,還應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將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二、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還可以採用毛利率法和售價金額核演算法進行日常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常用於商業批發企業。其計算公式如下:按公式計算出的銷售成本結轉。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額)×100%
銷售毛利=銷售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2、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就是上述所指的「採用售價核算」的方法。於從事商業零售業務的企業(如百貨公司、超市等)廣泛採用這一方法。
⑦ 外貿出口的成本換算怎麼算
具體看使用的貿易術語是什麼。
FOB就是指生產成本加上在國內運往指定裝運港之前這一段時間所有需要的費用加上你的利潤。
CFR指FOB價加上國際運輸費用。
CIF指CFR價加上國際 保險費。
還有很多貿易術語如:EXW(工廠交貨。)DDU/DDP/CPT/CIP等十三種。
出口商品總成本=原料成本+生產加工費+工人工資費+加工損耗費+管理費用+機器損耗費+國內運費+稅金+雜費-出口退稅
⑧ 貿易公司如何核算主營業務成本
材料成本核算的方法:x0dx0ax0dx0a1、購進材料時x0dx0a借:原材料x0dx0a貸:銀行存款等x0dx0ax0dx0a2、生產加工產品時x0dx0a(1)領用材料x0dx0a借:生產成本慎則陵--xx產品x0dx0a貸:原材料x0dx0a(2)生產工人工資x0dx0a借:生產成本--xx產品x0dx0a貸:應付工資x0dx0a(3)加工費用支出x0dx0a借:生產成本--xx產品x0dx0a貸:銀行存款(或製造費用等)x0dx0a(4)加工生產完工後x0dx0a借:產成品--xx產品x0dx0a貸:生產成本--xx產品x0dx0ax0dx0a3、銷售產品時x0dx0a(1)銷售盯滑時x0dx0a借:銀行存款等x0dx0a貸:主營業務收入x0dx0a貸:應交稅金--增值稅x0dx0a(2)結轉銷售成本x0dx0a借寬戚:主營業務成本x0dx0a貸:產成品--xx產品x0dx0ax0dx0a4、月末結轉成本x0dx0a借:主營業務成本x0dx0a貸:本年利潤
⑨ 外貿企業換匯成本如何計算
換匯成本=(不含稅價+不能退稅的稅額)/FOB美元價
該票成本=(100元X1000隻X1.04)/(7600-2300-7600X1.1X0.6%)=19.81
成本超出規定范圍,
即10萬的貨物只賣3.3萬(FOBUSD5300左右X6.35)
⑩ 外貿出口價格應該怎麼計算
外貿出口價格計算:
CIF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國外保費+出口利潤;
CFR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出口利潤;
FOB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出口利潤。
出口成本=采購成本_出口退稅額 =采購成本(含稅價)_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拓展資料:
一 、進出口貿易方式:
1、一般貿易,是與 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一般貿易是指中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單邊進口或單邊出口的貿易。
2、補償貿易,國際貿易中以產品償付進口設備、技術等費用的貿易方式 。它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3、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是指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承接方加工單位按外商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
4、進料加工貿易,是指我方用外匯購買進口的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裝物料等,經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的交易形式。
5、寄售、代銷貿易,是指寄售人把貨物運交事先約定的代銷人,由代銷 人按照事先約定或根據寄售代銷協議規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代為銷售。
二、外貿出口的成交方式主要包括
1、EXW(EX 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從工廠(或倉庫)交付給買方,除非另有規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安排的車或船上,也不辦理出口報關手續。買方負擔自賣方工廠交付後至最終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規定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3、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以及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三、外貿出口流程主要包括:
報價、訂貨、付款方式、備貨、包裝、報檢、報關、裝船、提單、交單、結匯。用幾個字來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約-貨-款-運-單」。和國內貿易相比,多了或更強調「單」即運輸單據,比如發票、裝箱單和提單等,其中海運提單是貨權憑證,一定意義上提單就是貨也是款,這是由國際貿易的政策、運輸、貨幣等特殊性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