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做好一個畫家的經濟人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畫家經濟人都要做些什麼
1、想盡一切辦法把畫家的招牌打出去,畫家作品衡或的市場價值提上去!
2、以下條件很重要鬧游:
自己有一定經濟實力、在各媒體液攔銷有牢靠的關系、在拍賣公司有鐵哥們兒;
能打進經濟實力雄厚、並且喜歡書畫的企業家人士(有錢有權的都行)圈中——最起碼有一些;
善於斡旋於各種關系之中,並取得他們的極力支持;
自己講信譽,不能亂吹牛,說了做不到;
會談價錢。
3、利用你的所有關系,盡量用較小的經濟成本(關系資源也是成本),將畫家包裝好,將他的作品至少在一個圈子內被承認,價值提到其最高程度。
2. 跟畫家要幅畫你很輕松,畫家每一幅作品的背後你了解嗎
「幫忙畫張畫吧?」
每個畫家都會經歷的事
要畫人總會說:
一張紙幾塊錢,一支筆也沒多少錢
畫張畫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靠,這么多年朋友了,要張畫怎麼這么難?
你以為畫一幅畫很容易?
「你送一頭豬給我吧」!
如果這樣的話對養殖戶講,
我想這肯定會很荒唐。
那麼對於畫畫的人
畫一幅畫需要付出哪些?
1
學習
一個畫家不是天生就會畫畫
排除天才之外,若不經過
「學習」這個過程,想必很難一舉成名
學習需要什麼
需要灌輸大量文化知識與實用技巧
需要購買工具不斷練習、耗費
需要和專業人士交流,相互共勉
如果有必要的話,還需要一位名師指導方向
所以,入門才是最痛苦的
有多少人,還沒入門就已經打算放棄
學習是痛並快樂的過程
也許只有畫畫的人才最清楚
在短暫的困惑、痛苦之後
享受到問題解決後的快樂
享受到經驗逐步積累的成就感
是多麼令人印象深刻!
2
時間
假使每位畫家一年365天
每天要畫12小時
那麼一年裡畫家畫畫所需時間
就需要花掉4380小時
而從入門學畫到小有成
至少都需要幾年或者十幾年的時間
有些畫家甚至畫了一輩子
也只是默默無聞
完成一幅畫需要多久?
通常完成一幅畫需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
如果缺少靈感,可能就要一年半載
畫家答應你的「沒問題」
看似輕松,卻不知他煎熬了多少個日夜
畫是「養」出來的
一般沒有二三十年的
功夫和生活閱歷來滋養
是歷練不出高水平的作品的
3
創作
有些人覺得畫家黑心
一幅畫隨隨便便賣到上千或上萬
那我們這么來看
以畫一幅油畫為例,完成這張畫
一張油畫布一尺最少需要花費幾十元
「質量好的要上百元或更多」
顏料錢約300到500元
尺寸小的一般要花好幾天時間
尺寸大一點的一般要
花一兩個星期甚至上月
舉個例子
一個打工者每天工資二三百
若不考慮創作中「腦力成本」
一幅畫的本身的「物質成本」
至少也要花費千元左右
若尺寸越大,可想而知材料的消耗
如果途中出現敗筆而返工,成本就大大增加
想想這個成本
一幅畫的價格也是在情理之中
若想成為一名成熟的畫家
筆頭功夫都是練出來的
正所謂「廢紙三千,一事無成!」
一幅好的作品都是上千張紙堆出來的!
為什麼有些畫陪卜家創作的作品並不多?
隨著水平的提高
畫家對自身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
對作品也越來越苛刻
甚至把之前的作品直接作廢毀掉
這是對自己和買畫者負責
不能有半點馬虎或將團笑就
4
收入
普通人從20歲開始上班
每個月5000元工資
一年就是60000元
30年後共收入1800000元
畫家從20歲開始畫
30年後作品才稍有起色
但還不一定有人買
按照每月畫5 - 8 張畫
紙和顏料保守按每月500元計算
一年就是6000元
這30年裡他不僅沒有收益
還需要付出216000元
所謂「文以載道」也是這個道理
而二三十年的苦練階段,都是沒有收入的
大家看到物質,看到飯菜,
看到文具,看到服裝,
認為這些都是要錢購買的。
但有一種行業,
大家都看不到它的物質與勞動,就是畫畫。
當大家看到一張紙,畫著風景或人物時,
便認為這只是一張美麗的畫。
其實,畫師的那張畫,就是飯菜,
就是文具,就是服裝,就是生存的手段。
5
生命
有的畫家把每幅作品
比喻成自己的孩子
比十月懷胎付出的要多得多蘆或穗!
有人用幾十年
也有人可能用一生的
精力和時間作為本錢
每天堅持研究學習
日復一日重復練筆
畫上一天,真的很累
比干一天體力活或寫一篇文章更累
買畫人花的是錢
而畫畫的人花的是命!
畫畫既費腦力又費體力
夜深人靜
別人在都休息,直到清晨雞鳴
畫家可能都在畫畫
只因這個時間無人打擾
他們不願休息,愛「折騰」自己
除了畫畫,只要一有時間就讀書
汲取各種知識
化作紙上哲思妙筆的源泉
很多畫家死後
畫作才被人認可,才值錢一樣
就是因為畫家要思維超前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
才會被大眾認可
畫家的思維方式、對生活的感知
和積累的技術及思想質素
而這些都是無形的
對於畫家,就是畫如命
畫家的成本豈止是畫布和顏料
是生命,是最昂貴的成本
繪畫的價值為什麼沒有得到大家的認識
因為繪畫的過程是無法被共享
原因有多方面
我們需要獨立的空間才可以專注地進行創作
在創作過程的思維活動也是你無法觀察到的
最關鍵的,還有一個原因,
我們的思維方式、對生活的感知和積累的技術經驗
以及思想質素
而這些都是無形的
6
精神
畫畫絕不是只有材料成本費
一個畫家要通過自己多年的
時間、金錢、精力去不斷實踐
才能換來精湛的技藝
閱讀多少書籍才能積淀淵博的知識
和超前並敏銳的思維?
你看到一幅作品
很輕松,賞心悅目
但這畫背後要多少積淀、多少汗水
你又了解多少呢?
畫家的勞動是一種不大一般的勞動
成果的外在形式就是給人賞心悅目的作品
展示給人輕松愉悅的感覺
而背後卻是充滿艱辛的極為復雜的過程
甚至冒著終年勞作而有可能顆粒無收的風險
長時間承受孤獨
因為藝術的小眾性與藝術家思維的超前性
所以畫家需要長時間承受孤獨
成功前還要承受生活的窘迫
世人的不解、生活的壓力
有些人最後承受不起變得精神失常
有的直到過世,畫還是一文不值
所以這些都是常人難以理解和想像的
耐得住寂寞與枯燥
沒有人拿起筆就成了畫家
畫畫必須要投入真情實感
可以說絞盡腦汁,不斷實踐
多少次失敗換來一點成績
而且成功率又不高
可以說選擇後道路坎坷
用艱難險阻形容都不為過
所以不要認為畫畫像玩一樣不費力氣
畫的成本只有紙墨筆硯而已
不是一個「謝」字可以解決
不要認為只有物質是要用錢購買的
精神的或無形的物質的
只用「謝」字可以解決
物質的產品有成本
精神的產品的成本是消耗生命
畫家付出的你沒看到不等於沒受苦
畫家沒特殊情況一般不贈畫
也不會要求同行贈畫
因為只有畫家自己才知道
畫一幅作品的成本有多高!
畫家的畫就是產品
那麼就不要要求讓畫家白送
如喜歡就應用你的血汗錢
來購買畫家的血汗結晶,這才是應該的
如果是朋友更要理解與支持
如果你開口向畫家要一幅作品
畫家不給,你說畫家小氣
那就真不應該了
如果身為朋友你只要張紙或要點墨
拿去自己畫,畫家絕不會吝嗇
所以你不能說畫家小氣
最 後
請尊重每一名畫家
他們用時間、金錢、精力,甚至生命的代價
換來精湛技術和淵博知識
我們應該給以最起碼的敬意
3. 書畫家參加一個書畫展至少得花多少成本有利潤可圖嗎
參展按平方米收費,出售獲利
4. 一個人著名找畫家求畫,問多少錢,畫家說多少多少萬,那人問要畫多久,畫家說15分
故事是說畫家是怎樣通過千辛萬苦才學成繪畫技術的。信仰、意志、勤奮、不怕挫折是該故事的核心。
5. 怎麼采訪書畫大家
宜短不宜長
提問,是記者在采訪活動中的主要實施形式,如何從不同的采訪對象口中得到記者想要獲取的信息,關繫到采訪活動的成功與否,決定著記者能否得到真實笑賣准確的新聞事實。記者在采訪時,要突出短新聞的特點,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認真推敲,精心設計,宜短不宜長。人的記憶力有限,如果提問拖泥帶水、含糊不清、籠統抽象,采訪對象就會邊聽邊忘、答非所問。
有的記者采訪時不分場合、地點、時機,動不動舉起話筒就問一些漫無邊際、大而不當的問題,這樣的提問往往會使采訪對象不知如何對答。還有些記者在采訪中,採用簡單的問答式甚至逼問式。你問我答的采訪使應有的相互交流成為硬梆梆的「答記者問」。而逼問式采訪則是采訪者出於寫作的功利性,企圖「引導」采訪對象按自己的意圖回答問題,這樣往往會引起采訪對象的反感。
開門見山,因勢利導
開門見山式的提問,是記者在采訪中進入話題快、采訪效率高的一種提問技巧。這種提問簡潔、通俗、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不含糊其詞。
有話直說,不講客套,可以使采訪氣氛和諧、坦誠,但這不意味著只要記者一提問,對方就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記者所要了解的事實全倒出來。這要看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有些人善於交談,口若懸河地談話,會使記者在采訪中失去主動性,這就要及時暗示、善於引導,逐漸把談話引入正題。有些人卻不善言談,不能很好地配合記者的提問,采訪中會「冷場」,搞得氣氛很僵。要打破僵局,記者就要善於尋找「突破口」,比如從采訪對象的興趣和愛好上打開突破口,也可以從拉家常開始,激發采訪對象的興趣,話多了,僵局就打破了。這時記者因勢利導,開門見山地提問,就會采訪到所需要的素材。
口耳眼手並用
記者采訪時,要學會用眼睛和耳朵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眼睛和耳朵采訪是配合提問的,記者到現場采訪,能否捕捉到豐富的素材,使新聞報道有價值,不光要看記者的寫作水平,還要看記者的采訪藝術,比如,提問時能否發揮口、耳、眼、手並用的本領。
「看」是用眼睛采訪,這是把握新聞真實性的第一關,「眼見為實」就是強調觀察得深、觀察得細,看到的東西一般來說是比較可靠和真實的。一些生動的細節,往往是記者在現場經仔細觀察而取得的。
「聽」則是用耳朵采訪,是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和落實他人的「看」,了解新聞線索,「看見的」和「聽到的」都有助於記者掌握新聞事實。但「聽到的」有時候不一定是新聞事實,人們常說「耳賀脊聽為虛,眼見為實」,「道聽途說」是采訪的大忌,容易發生新聞失實。這就要求記者通過現場采訪、提問來落實聽到的新聞,反映出事物的本質。
同時,在采訪中還要用好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比如,關注的眼神、傾聽的姿態、善意碰拍逗的微笑、恰當的手勢,這些無聲語言與巧妙的提問相結合,能傳達出更為豐富的信息,收到滿意的效果。所以,只要在這幾個方面狠下工夫,就能在寫作時避免采訪到的素材帶有片面性或失實性。
有的放矢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提問要有的放矢,根據不同的人提不同的問題。反過來說,可以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或者同一類問題根據不同的人而採取不同的問法。如果選擇平民話題,就要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最底層,體驗平民生活,傾聽百姓呼聲,反映群眾疾苦,敢於觸及老百姓特別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使之得以解決。
一次,筆者在采訪農村高齡老人的生活情況時,一位90多歲的老人問:「聽說政府對高齡老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補助,咋辦理?」筆者就此問題專門走訪了有關部門,有關部門的主辦人員依據政策對老人的生活補助給予了落實,老人非常感激。事實證明,只要有的放矢地把鏡頭更多地對准普通人的生活,對准百姓的苦樂冷暖,才能使電視與觀眾的關系更加密切,才能使記者與采訪對象的距離更加拉近,才能真正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履行好新聞記者的喉舌作用。
態度和藹,氣氛和諧
記者和采訪對象無論是在語言交流上還是在感情交流上都是平等的,決不能有意無意地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架勢提問題,把自己看成是「欽差大臣」、看成是「無冕之王」。記者的言談、舉止、態度,不僅深深影響著采訪效果,而且也會影響到采訪對象對記者所代表的新聞媒體的看法。
比如,同一個采訪對象,同一個新聞事實,有的記者費了好大力氣還是得不到對方的配合,要是換一個記者,采訪的態度、語氣和方式改變了,也許采訪對象就能向記者敞開心扉,使記者獲得寶貴的素材。因此,記者在采訪時,首先要注意禮貌待人,尊重對方,態度要和藹。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通提高,個人素質也有很大提高,特別注重自我價值,對媒體不再有以前那種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體上如何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就要求記者與采訪對象保持人格平等,從而達到心靈的溝通。自以為是、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記者往往會讓采訪對象避而遠之,甚至吃閉門羹。
其次,在采訪中一定要注意語言藝術,把握分寸。提問要自然得體,千萬不能用「審問」的口氣,不唐突,不魯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時宜地提問,讓對方難堪。記者在對方回答問題時一定要仔細傾聽,不隨意打斷,也不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一定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用平常心態和平等意識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和溝通。
再次,記者在現場采訪時,要選擇百姓視角,在電視語言和語境創造上要體現百姓意識。記者是以新聞事件的目擊者身份或采訪者身份,在事件現場做報道的,這時,記者就是百姓的代言人,如何當好這個代言人?這就要展示記者的看家本領,運用提問的技巧,創造和諧氣氛,通過自然親切的交流,在短時間內和采訪對象一見如故,彼此信任,形成一種和諧的采訪氣氛。
6. 書畫家之辛與苦
作者:李桂強( 夢墨齋藝術天地)
就事論事:別說書畫貴,書畫家的艱辛,你懂么?
書畫作品並不是說越貴越好,作為靈魂「保健品」,書畫作品並不是像玉米、水稻那樣容易種植出來。它是經過書畫家歷盡艱辛、千錘百煉的果實,需要細心、甚至是長期品味,才能知道書畫作品背後的痛楚!
名家書畫為什麼值那麼多錢?
我想說:「給您一把手術刀,您自己切個雙眼皮吧!給您一套針,您給自己針灸吧!給您一把剪刀,您給自己剪頭發吧!給您毛筆、顏料、宣紙,您自己畫吧。″
人們什麼時候才能尊重別人通過自己多年的雹薯頃時間、金錢、精力換來的精湛技術和淵博知識呢?
每個人層面不同,價值觀不同,有人願意買房,因為可以升值;有人願意買玉石翡翠,因為可以升值;有人願意買畫,因為不管這個畫家是否有名,你今天買這幅畫的價錢,多年後將再也買不到。隨著書畫家的年齡越來越大,繪畫水平越來越高,相對的身體越來越差,時間越來越少,能創作的作品也越來越少,自然價格會越來越高。每行每業都有我們看不到的艱辛,你只看到一幅畫,但是這幅畫背後的付出你又了解多少?
書畫家不是沒有本錢,他們的本錢遠遠超出你的想像,他們用自己的一生精力和時間作為本錢,每天堅持研習,不怕枯燥,不怕平淡,日復一日的重復同樣的事情。
我們可以做個基本的等量換算,你從20歲開始上班,每個月3000元工資,一年就是36000元,直到50歲,你共收入108萬;畫家從20歲開始畫,直到50歲,作品稍有起色,但還不一定有人買,他的前半生每月畫5--8張畫,紙+顏料保守安200元計算,一年2400元,直到50歲他不僅沒有收益,還需要付出72000元,如果他沒有選擇繪畫的道路,30年賺108萬。
選擇了書畫,30年需要花費最少72000元,並且要承受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生活的窘迫,世人冷漠的眼神,唯一陪伴他的只有孤單和寂寞,如果是你,你會用自己的一生去賭一個成功率只有5%,並且道路坎坷,艱難險阻,孤獨寂寞的職業嗎?我不敢,我想你也不敢,但是他們敢,也許直到去世,他們的畫都一文不值,又或許某天一躍成名,這都是未知,因為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會有回報,有多少畫家是畫了一輩子,但始終賣不出去。
您還會認為他們的成本只是筆墨紙硯而已嗎?
書畫家的勞動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勞動是一樣的,只是勞動成果的表現形式與之有所區別而已。
書畫家的勞動成果,就是作品。
他們的作品問世,有著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所付出的勞動往往是常人難以理解和想像的。我們說,討畫付錢,天經地義。這是社會文明的進步,也是對書畫家們勞動成果的尊重。對於「無償索畫」的人,黃永玉老師的那句話絕頂的好:「憑什麼讓我給你白畫?」
寫字畫畫實際上是一種勞動,而且還是不大一般的勞動,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著經年勞作而可能顆粒無收的風險。寫了一輩子畫了一輩子,到老了都沒有正經摸到門道,也沒能取得多少成績賺到多少銀子的人不在少數。
畫家書家的作品便是勞動成果,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就有人開口無償地索要這種勞動成果,並且一點也不覺得不好意思,你沒有及時給,人家就反復催,好象你欠了他似的。
試想,有人說:哎,某某,幫我寫一篇小說吧,幫我做幾天木工吧,你櫃子里的衣服送我一套吧,你架子上的電腦送我一台吧。
有這樣的嗎?
當然字畫或其他文事的無償創作也是常有的,比如公益善助,悅己知交,文朋詩友,往來酬謝等等。為寺廟書寫的楹聯、匾額,參與助殘助學、賑災慈善之類,或為開設文房、書店等營利很小的商店書寫牌匾對聯等,不收費用也算正常。但用於商業,作為禮品,收藏或投資以期升值,又或手宏官家商家所求,明碼標價,論尺論寸,也屬正常。
書畫家也喜歡錢物,非是仇富仇官心理,而是你過得遠比他們滋潤,錢來得遠比他們容易,你賺大錢他們不眼紅,就不興他們也憑自己的些小技能賺個小錢么?
你家書房比他們家客廳還大卻沒幾本書可放,他們家書房比你家廚房還小而被書與紙墨文具充塞得擁擠不堪,有的人,你吃喝玩樂有人買單,過年過節桌上菜櫃中酒有人送,開車加油不用掏錢,司機不用付工資,如此等等,白要一個貧寒書生的東西便沒有道理。
我想能夠畫畫寫字的人大抵也是有能力去做一些賺更多一點錢的營生的,只因為好這一口,而放棄了不少能賺更多一點錢的機會。當畫點畫,寫點字,對於別人有某種用處時,希望以此獲得相應回報應該是合情源陸合理、問心無愧的事。
但願那些毫無道理向書畫家開口白要的人,只是不懂得這種合理的存在,而不是對別人的勞動缺乏起碼的尊重。
書畫也是商品,想白拿索要這種觀念該改變了!
配圖:軍旅書法家李桂強
7. 書畫家的成本:一幅字畫到底值多少
但凡藝術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
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
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
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
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
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
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
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拆槐
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
那麼等他退畢運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
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
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
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上面說的。
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旅數友考。
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8. 畫家賺錢嗎
當畫家賺錢嗎
就看你畫得會不會,成不成氣候,如果好就賺錢,不好就沒有錢,畫的好也分層次,一幅畫賣幾百萬,幾十萬,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幾塊的都有,賣畫還要看渠道和買家
畫畫家能賺錢嗎能賺多少?
任何行業都有能賺錢或不能賺錢的雙面性,畫畫家也不例外。但是能賺錢的畫畫家到底能賺多少錢就沒有定數了,例如:
畫家黃澤金最貴一幅畫成交價2.988億元。
畫家曾梵志最貴一幅畫成交價1.81億元。
畫家崔如琢最貴一幅畫成交價1.48億元。
畫家靳尚誼最貴一幅畫成交價8510萬元。
畫家張曉剛最貴一幅畫成交價7906萬元。
畫家范曾的最貴一幅畫成交價6900萬元。
畫家黃永玉最貴一幅畫成交價6325萬元。
畫家劉文西最貴一幅畫成交價4592萬元。
畫家岳敏君最貴一幅畫成交價4400萬元。
畫家周春芽最貴一幅畫成交價2990萬元。
畫家王明明最貴一幅畫成交價1380萬元。
畫家史國良最貴一幅畫成交價1173萬元。
畫家劉大為最貴一幅畫成交價1058萬元。
中國還有很多能賺大錢的畫家,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如今的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如今的中國有錢的畫家越來越多,如今的中國有錢的藏家越來越多,如今的中國有錢的商人越來越多。因為如今的中國人民越來越富有、生活越來越幸福!
畫家到底怎麼賺錢
畫家應該 保持距離,單獨思考
畫家怎麼掙錢
各種方式。。投稿掙稿費,辦畫展,賣畫,出書,等等。。
不說賺錢 請問你們覺得畫家有前途嗎?
我這邊的畫家舉辦的畫展很好的
在中國當畫家能賺多少錢?(普遍說)
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所以是很難陪衫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再說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人想要告頌,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畫家和醫生那個賺錢
醫生更賺錢,醫生活在當下,畫家活在死後。梵高和達芬奇等著名畫家都是死後畫才得到人欣賞才賺錢。醫生這行業油水很多
現在當畫家還賺錢不?
這個應該看你畫的好不好了,以前聽過一句話說,你花一年的時間畫一副畫可能三天就賣的出去,那你三天畫的畫,可能一蘆友腔年都賣不出去,所以說,畫家不是那麼好當滴,要有恆心才行,我也是學畫畫的,總覺得靠畫畫賺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現在書畫家為什麼難賺錢
費用高唄,成本也高
你好,請問這個全民畫家真能賺錢嗎?
賺不到就運營不了的,運營得了的肯定是能賺的
9. 畫家畫完一幅畫花費的時間成本到底是多少
就國畫而言,齊白石九十多歲還規規矩矩臨摹神喚楷書游氏凱,認認真真地做基本功,反復推敲斟酌,廢寢忘食,李可染大師有廢畫三千白發學童之說,張大千也有三分天七分事之說,揮毫忘我潑墨不倦,黃胄更是撕畫無數,更有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陳師曾、溥心畲等諸公通讀畫理畫史、詩詞歌賦、國學經典融匯古今,筆墨當千錘百煉,下筆當屬不易,背後付出的努力花費的時間成本又有誰核拿人知。
10. 十個畫家九個窮,為什麼畫家都很窮
這個是分多重情況的。有的畫家確實是因為自己的水平不夠,所以畫出來的畫得不到大眾的喜愛,也賣不出去,自然賺不到錢。但也有些畫家的思維比較獨特,創作出來的運伍作品也很有個性,世人不太理解,就不喜歡他們的作品,這樣也賺不到錢,只能貧窮旁凱或一生了。
畫畫是條很苦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想要依靠賣畫來賺錢也許很難。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梵高或徐悲鴻那樣的畫家一樣,能夠出名。但我相信只要肯堅定自己的信念一直走下去,終會成功的。因為畫畫帶來的財富,除了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