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的確認標準是什麼
擴展閱讀
什麼叫低成本的女孩 2025-05-25 16:34:51

成本的確認標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26 23:55:57

A. 銷售出庫成本的確認標準是

銷售出庫成本的確認標準是可選擇根據銷售出庫單確認或根據銷售發票確認。出庫成本計算方法是產成品相對應的資產價值。產品入庫時,為本月發生的料、工、費

。產品出庫時,加權平均價乘以發出數量。

出庫成本計算方法:

1、出庫的商品能取到入庫成本單價,則根據產品的入庫成本進行出庫成本的核算;

2、如果商品沒有取到成本單價,在[ 基礎資料? ]→[ 商品? ]→[ 商品? ]中定義了成本指導價,則根據商品的成本指導價核算產品的出庫成本。

銷售產品出庫分錄方式:

1、銷售商品,款已收/款未收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銷售材料,款已收/款未收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會計分錄是指預先確定每筆經濟業務所涉及的賬戶名稱,以及計入賬戶的方向和金額的一種記錄。簡稱分錄。會計分錄是由應借應貸方向、對應賬戶(科目)名稱及應記金額三要素構成。按照所涉及賬戶的多少,分為簡單會計分錄和復合會計分錄。

簡單會計分錄指只涉及一個賬戶借方和另一個賬戶貸方的會計分錄,即一借一貸的會計分錄;復合會計分錄指由兩個以上(不含兩個)對應賬戶所組成的會計分錄,即一借多貸、一貸多借或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銷售出庫成本的確認標準是?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B. 成本的確定

成本結轉的時候是按你確認相應收入的時候決定的
比如你預收了商品款,但還沒有將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不能確認收入,相應的,此時的該商品的成本也不能結轉。只有當達到了收入確認的4個條件後,你才能確認收入同時確認成本

附:確認收入的四個條件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如果一項商品發生的任何損失均不需要本企業承擔,帶來的經濟利益也不歸本企業所有,則意味著該商品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已移出該企業。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企業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後,如仍然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或仍然對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則此項銷售不能成立,不能確認相應的銷售收入。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銷售商品的價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確認的一個重要條件。企業在銷售商品時,如估計價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確認的其他條件均已滿足,也不應當確認收入。
企業在判斷價款收回的可能性時,應進行定性分析,當確定價款收回的可能性大於不能收回的可能性時,即認為價款能夠收回。一般情況下,企業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協議規定的要求,並已將發票賬單交付買方,買方也承諾付款,即表明銷售商品的價款能夠收回。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收入能否可靠地計量,是確認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地計量,則無法確認收入。企業在銷售商品時,售價通常已經確定,但銷售過程中由於某種不確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現售價變動的情況,因此新的售價未確定前不應確認收入。

C. 製造成本的確認標准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標準是:以車間為單位的間接成本,也就是說需要經過分攤後才能計入生產成本的費用。

D. 建築工程收入成本的確認條件是什麼

建築安裝工程的納稅時間可以按照工程結算方式和時間來確定,換言之,就是按照建築方與承建方之間的工程款結算時間來確認收入,如按月結算的話,就按月確認收入。如果結算時開發票,那就是按開票時間來確認,如果不是,就按結算時間確認。

1、實際發生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貸:原材料或應付職工薪酬等,

2、結算和實際收到的合同價款,

借:應收賬款,

貸:工程結算,

3、確認的合同收入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主營業務收入。

E. 確定成本標準的方法有哪些

確定目標成本的方法通常有:
①選擇某一先進成本作為目標成本。它可以是國內外同種產品的先進成本,也可是本企業歷史最好的成本水平,還可以是按平均先進水平制定的定額成本或標准成本。
②根據企業的歷史成本結合未來的成本降低措施和上級下達的成本降低任務進行綜合測算確定。
③先制定目標利潤,從產品銷售收入中減去目標利潤,就是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成本。

解釋:
目標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並作為合成中心全體職工奮斗目標而設定的一種預計成本,它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這里引用「合成」概念,意在說明預算要經多部門、眾多員工的追求。也就是將成本水平控製作為工作的目標,目標成本的表現形式很多,如計劃成本、標准成本或定額成本等,一般情況下要比實際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學

F. 請問會計中成本核算的原則是什麼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成本的確認標準是什麼擴展閱讀

對一個企業來講,要計算企業的主要產品成本,要根據生產特點和生產組織方式選擇採用一種最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但這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並不一定能滿足該企業成本計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

企業的情況錯綜復雜,要全面考慮具體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生產步驟,根據企業的規模和水平,科學合理地安排成本計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結合運用,達到最佳的成本計算和最優的成本控制。

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

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

G. 確認營業成本的前題條件是什麼

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入實現是確認營業成本的前提條件。

一、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一是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二是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三是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四是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例如,企業銷售商品收到購貨方交來的貨款,同時將貨物交付購貨方,此後如果該商品發生損毀則與本企業無關,購貨方利用該商品賺得的利潤也與本企業無關。這就表明「該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本企業當然也沒有該商品的繼續管理權,同時無法、無權控制該商品,收到貨款也意味著該項交易的經濟利益已經流入企業,有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

二、營業收入的確認時間
(1)在直接收款方式下,以貨款已經收到或取得收取貨款的憑據,發票賬單和提貨單已經交給買方,作為營業收入的實現,而不論商品、產品是否發出。
(2)在托收承付或委託收款結算方式下,應在商品、產品已經發出,並已將發票賬單提交銀行辦妥托收手續後,確認營業收入的實現。
(3)採用預收賬款方式銷售的商品,應在產品發出時確認營業收入的實現。
(4)在委託他人代銷方式下,以代銷商品已經售出,並收到代銷清單的時間為營業收入的確認時點。
(5)在分期收款結算方式下,應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時間,分期確認各期的營業收入。
(6)宣傳媒介的收費,在相關的廣告或商業行為開始出現於公眾面前時確認收入。廣告的製作費,在資產負債表日根據製作廣告的完工進度確認收入。
(7)為特定客戶開發軟體的收費,在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開發的完工進度確認收入。
(8)包括在商品售價內可區分的服務費,在提供服務的期間內分期確認收入。
(9)藝術表演、招待宴會和其他特殊活動的收費,在相關活動發生時確認收入。收費涉及幾項活動的,預收的款項應合理分配給每項活動,分別確認收入。
(10).申請入會費和會員費只允許取得會籍,所有其他服務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費的,在款項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確認收入。申請入會費和會員費能使會員在會員期內得到各種服務或商品,或者以低於非會員的價格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在整個受益期內分期確認收入。
(11)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收入;屬於提供初始及後續服務的特許權費,在提供服務時確認收入。
(12)長期為客戶提供重復的勞務收取的勞務費,在相關勞務活動發生時確認收入。

H. 主營業務成本確認的五個條件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企業應當設置"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借記該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等科目。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貸記該科目,結轉後,"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入實現是確認營業成本的前提條件。

一、銷售商品收入的確認,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一是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二是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三是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四是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例如,企業銷售商品收到購貨方交來的貨款,同時將貨物交付購貨方,此後如果該商品發生損毀則與本企業無關,購貨方利用該商品賺得的利潤也與本企業無關。這就表明「該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本企業當然也沒有該商品的繼續管理權,同時無法、無權控制該商品,收到貨款也意味著該項交易的經濟利益已經流入企業,有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