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中國和美國的人均gdp差距大但媒體說中國的企業製造業成本接進美國
舉個生產電腦的例子吧!
現在世界上生產電腦的原材料成本雖有差異,但是差異不大,看成相等吧。
簡單點理解把稅收、管理費、人工工資、銷售費用等都算成人力成本。
假如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各占電腦成本的50%。
美國1個工人每天能生產2台電腦,產值是4000元/台*2台/天=8千(美國人均GDP),製造成本是2000元/台,總成本是2000元/台*2台/天=4千,另外4千是美國老闆的毛利。
中國2個工人每天能生產2台電腦,產值是4000元/台*2台/天=8千(中國人均GDP就是美國的1/2了),製造成本是2000元/台。總成本是2000元/台*2台/天=4千,另外4千是中國老闆的毛利。
這樣看來,中國人2個人的人力成本相當於美國人1個人,所以中國人的工資收入比美國人低。
B. 美國電腦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急)
在規模向下優化的浪潮和激烈的價格競爭中,美國計算機業正在改變航向朝新的方向發展。盡管IBM公司的業績不佳很引人注目,然而許多美國企業正在實施改進生產系
統和轉換產品的新戰略。
領導世界新潮流
靠工作站異軍突起的惠普公司
「向惠普公司學習」這是美國計算機業的主管之間最近常說的話。惠(HP)公司在
1993年11月發表的經營報告令美國計算機業搜攜刮目相看。HP1993年財政年度的
全部營業額為230億美元,比1992年財政年度增長24%。其中純利潤增長較多,
為1992年財年的2.1倍,達到11.8億美元。以計算機部門的銷售額計,HP超
過了DEC公司,僅次於IBM而躍居美國計算機業的第2位。
眾所周知,HP公司過去一直以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而享譽全球,而其計算機部門是
在1986年後才引起業界關注。當時HP公司作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發展工作站
業務。當時的總經理的翰·Young曾指出「計算機的需求將從通用機向小型機方向發
展,工作站會成為一個大市場。」在計算機業,HP率先開發了信息處理能力強的RIS
C(精簡指令集計算)型微處理器,並將其用於工作站中。
正如HP公司的首腦們所預言的那樣,由於80年代後半期需求的變化,工作站市場
迅速擴大。1989年HP並購了與其競爭的公司,成為工作站領域世界級的大公司。沒
有IMB那樣龐大的包袱。從零起家的HP公司最近5年在計算機規模向下優化上力撥頭
籌,成為計算機業異軍突起的佼佼者,其銷售額成倍增長。HP總經理布菜特最近躊躇滿
志地說:「開發RISC過程中所集中的投資已成為今天HP公司強大的基礎。不言而喻
,我們現晨正著手下一步的發展。、果不其然,1994年新年的鍾聲敲過不久,1月1
3日HP宣布,推出世界領先的具有多媒體微機功能手薯的單晶元微處理器,這將會大幅度地
降低多媒體微機和工作站的成本。以此為契機,1994年HP將在微機市場上一顯身手
,擴大市場份額,佔領其它大廠商的傳統領地。
向娛樂業發展的SGI
生產高性能工作站的SGI公司。正成為多媒體時代的領先企業。SGI公司將主要
生主可處理三維圖像的科學計算工作站。目前正積極地向娛樂業發展。該公司不僅參與了
非常叫座的科幻影片《侏羅紀公園》的製作,並於1993年決定與日本任天堂合作,開
發64位高級游戲機。此外,SGL還計劃於1994年春,向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時代
瓦納公司在佛羅里達州提供雙向播送使用的實驗變換器。
至1993年6月的財政年度中,SGI的銷售額比前1年增長25%,邁入了超過
10億美元的大企業行列。SGI公司的創業者、總經理克拉克認為:「目前是有像IB
M和DEC那樣正在苦戰的企業,然而也不少像SGI和HP那樣順利發展的企業。跨入
多媒體時代後,計算機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幻想和預見性並不是增長的源泉。1993年繼續成為微機價格戰中「贏家」的Co
mpaq公司,正是以本為日本企業的拿好戲的「規模向下優化」作為武器的。其在19
93年的美國市場上取得了銷售數量翻番的好成績。據於1993年底發表的93財年度
報告稱,Compaq的銷售額和純利潤均比1992年度增長1倍以上,首次實現了占
有美國微機市場10%。該公司總裁E.Pfeiffer提出,1996年Compa
q的目標是奪取世界微機業第一名。這將不再是夢想。
的確IBM業績不佳已成為世人議論的話題,然而美國計算機市場確實已呈現恢復的
趨向。據美國商業部的產業前景報告稱,計算機業1991年比1990年下降7.3%
,而從1992年起轉為增長。IBM 1993年比1992年增長7.8%,銷售額
達625億美元。而畢漏者預計994年的增率為5.6%。
振興中的IBM
1.靠PowerPC盈利
1994年4月,剛接任IBM新總裁的L.V.Gershner就視查了位於佛
蒙特州Burlington(伯靈頓)的生產廠。他勉勵該廠職工時強調:「Powe
rPC對於IBM是至關重要的技術之一。」
PowerPC晶元是IBM與Apple共同研製的高性能微處理器,其運行速度
快而且價格低。IBM准備從攜帶型微機至巨型機全部採用PowerPC,一舉奪回其
對微處理器技術的主導權,並使PowerPC成為新的盈利工具。
然而,由於用戶手中還有IBM傳統機型上正在使用的龐大的軟體資產,因而IBM
產品不可能全部都採用PowerPC。
IBM已在更新產品生產線,並進行著成本結構上的轉換。IBM放棄了傳統的不解
雇員工的政策,近年來逐步裁減其職工。1990年頂峰時其員工為40萬人。計劃在1
994年底減為22.5萬人,精簡近一半人員。這種裁減規模在將解僱職工視為家常便
飯的美國也是空前的。
大規模精減已袂見成效。大部分華爾街的分析家們指出。IBM在1993年10~
12月的第4季度開始扭虧為盈。IBM的虧損趨勢已達谷底,已見到了業績復甦之兆。
2.打存官僚主義
新總裁L.V.Gerstner的辦公室里張貼著一個條幅,上書「從辦公桌看世
界是危險的」,Gerstner精力充沛地不斷推出一個個改變IBM的措施。199
3年9月IBM成立了「經營層董事委員會」,試圖打破公司內上下各級存在的官僚主義
。一委員會成員說:「原來可只考慮本部門的事。委員會成立後,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忙
於全公司的工作。」
公司的日常事務已下放給下級負責人。在制定規劃時,各部門負責人與Gerstn
er直接討論而作出決定。會議48小時前,Gerstner就要求把有關資料送到他
手中。在討論中,這位總裁經常突然發問,當下級支吾其詞時則會受到嚴厲批評。
向Intel公司挑戰
權威人士認為,今後在微機市場上決定成敗的關鍵是作為微機「頭腦」的微處理器M
PU。MPU目前占微QD機成本的30%左右。而Intel壟斷了80%的MPU芯
片市場。大型廠商採用非Intel晶元的僅有使用Motorola的MPU的App
le公司。多年來其它大微機廠商誰也難以擺脫Intel公司MPU的控制。
IBM、Apple和Motorola合作研製的MPU PowerPC是微處
理器領域中首次對Intel的真正挑戰。1994年春,除了Apple和IBM將分
別向市場推出裝有PowerPC微機外,台灣商及美國其它大電腦廠商也聞風而動。一
家大計算機廠商的總經理曾說:「在微機商戰中,能從Intel購得多少數量的MPU
就已決定了商戰勝負的一半。只有Intel公司是最大的贏家。」對Intel公司左
右市場的不滿溢於言表。
對於上述情況,Intel公司的總裁Andy Gruve稱:「迄今為止,對I
ntel的MPU的挑戰從來沒停止過,然而誰也不會成功。PowerPC也會例外。
」Intel公司已決定,投資50億美,至1995年底建成新的生產線,大幅度地提
高Pentium晶元的產量。
Compaq公司的E.Pfeiffer總裁強調:「當前冒然替換Intel的
MPU並無任何好處。」然而計算機業已從PowerPC中獲利。Intel公司19
93年底宣布,從1994年2季度起,將其Pentium晶元降價14%。Inte
l稱,這是批量生產後降低了成本。然而毫無疑問,此舉是針對Apple今春推出的P
owerPC Mac機而採取的戰略性降價行動。
Compaq公司負責生產的人士這樣說:「經過兩年來的價格戰,在減少利潤率上
已基本沒什麼餘地了,只有靠部件來降低成本。」
PowerPC的問世有可能戲劇性地降低占微機成本三成的MPU的價格。據ID
C預測,1994年美國微機業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放慢,估計為10%上下。據認為,微
機市場上新的一輪價格競爭和銷售戰,將會成為推動美國計算機業繼續發展的動力之一。
再給你個好東西
http://lib.verycd.com/2007/02/18/000014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