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快遞客戶服務如何與成本平衡
擴展閱讀
鑽石牌機油多少錢一桶 2025-05-25 23:00:04
吹氣球沒有工具怎麼辦 2025-05-25 22:59:25

快遞客戶服務如何與成本平衡

發布時間: 2023-03-25 06:54:05

㈠ 如何平衡快遞行業服務質量與物流成本的關系

其實你提的這個問題在快遞這個行業相對來說就是矛盾的,服務質量當中其實包括很多環節,其中包括收、派件,電話客服,來訪接待,回訪工作。在物流成本這塊必須送得快和收的快,那就是人力上的問題的,收派人員多那自然是快,成本就高,相反就是人員少就慢成本就低。在各個環節也是同樣的道理。再說目前運輸成本本來就高,油價不斷在漲,人員工資,操作場地的租金年年在漲。要想在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必須要在快件價格上漲,才能帶動後續的服務質量。在快遞行業有這么一句話,不漲價是等死,漲價是找死。

㈡ 如何決解好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的關系

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

不僅物流各部門和各功能之間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與物流服務之間也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來說,提高物流服務,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與服務之間受"收獲遞減法則"的支配。物流服務如處於低水平階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務即可上升為Y;如處於高水平階段,同樣追加X,則服務水平只能上升至Y\'。

(2)處於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時,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務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應提高。與處於競爭狀態的其它企業相比,在處於相當高的服務水平的情況下,想要超過競爭對手,提出並維持更高的服務標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個企業在作出這種決定時必須慎重。

眾所周知,1965年--1974年,一般認為物流只是一種降低成本的手段。然而1973年石油危機以後,人們在認識上發生了變化,作為經營管理一環的物流管理,必須首先設定作為物流目的的必要而充分的物流服務水平,然後再以較低的成本構築物流系統進行運作。

美國市場權威P.科特勒提出"物流目的必須引進投入與產出的系統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較好的定義。"決策層雖然可以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但這時必須認真考慮物流成本下降與物流服務之間的關系。

一般說來物流服務與成本的關系有下述四個方面:

(1)在物流服務不變的前提下考慮降低成本。不改變物流服務水平,通過改變物流系統來降低物流成本,這是一種盡量降低成本來維持一定服務水平的辦法,亦即追求效益的辦法。

(2)為提高物流服務,不惜增加物流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物流服務的作法,是企業在特定顧客或其特定商品面臨競爭時,所採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作法。

(3)積極的物流成本對策,即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服務水平。在給定成本的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辦法,也是一種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辦法。

(4)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這是增加銷售、增加效益,具有戰略意義的辦法。

以上辦法,企業究竟如何選擇,應通盤考慮下述各方面的情況後再作決定。

通盤考慮商品戰略和地區銷售戰略;通盤考慮流通戰略和競爭對手;通盤考慮物流成本、物流系統所處的環境,以及物流系統負責人所採用的方針等等。

服務與成本的關系及實現物流服務水平的能力

(1)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方針、銷售戰略、生產戰略、行業環境、商業范圍、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競爭對手以及與全社會有關的環境保護、節能問題、勞動力狀況等社會環境。

(2)企業還應從物流所處的環境,企業的物流觀念以及物流與采購、生產、銷售等部門的關系等等層面加以把握。企業應清楚地了解物流體制,特別是物流部門的現狀、物流據點(庫存據點、配送據點)怎樣運輸,信息的情況如何等等。

(3)企業應明確物流在企業內所佔的地位、作用以及經營決策層的方針。為實現物流系統化,企業需要標准化、規模化、計劃化、一體化、信息化、簡單化,為徹底消除浪費,提高效率,特別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動的軟硬體兩個方面的"標准化"程度,並使其呈螺旋形提高。企業容易把物流系統化看成是物流專業人員參加的底層活動的物流改良運動,這其實是一種改良主義的觀點,即IE觀點、"工業工程"的觀點。為了實現物流系統化,應該從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種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機制。

因此,為了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較好的服務水平,應當完全推倒現有的運輸、配送、保管、包裝等作法,從零開始。

從這個意義來說,決策層對理想的物流系統形象的創造是十分重要的。

㈢ 如何在物流成本與服務水平之間保持平衡

在喬普拉和邁因德爾所著的經典著作《供應鏈管理:戰略、規劃與運營》提出了供應鏈戰略決策框架的六個因素:庫存、運輸、設施、信息、價格、采購,每個因素都需要在客戶服務水平和成本之間進行平衡,同時必須服從企業整體的競爭戰略,對於其中的采購因素而言,關鍵的決策是自營還是外包,選擇的標準是看是否提高了供應鏈的價值。在本案例中,配送環節上有三種選擇:自營;全外包;混合配送,鴻運公司採用了混合配送策略,即優先滿足自有車輛,當自有車輛不足時則採用外協車輛,採用本策略理論上可以綜合自營的高服務水平和全外包的低成本的優點,但是魚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外包車輛由於獲得的貨源不穩定且往往是「骨頭」,所以很難像全外包模式下物流供應商對企業的忠誠度,當遇到運力緊張比如春運或者產能暴增的時候,外包車輛往往很難有保障,且經常坐地起價,同時臨時調配的車輛由於沒經過運作磨合也難免會降低服務水準。因此筆者認為,混合配送不見得是一種最合適的方式,特別是對於利潤率比較低的家電行業,全外包方式如果運用得當的話也可以達到最小化物流成本兼顧服務水平的目的。 在全外包方式下,要在滿足客戶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現物流成本的最小化關鍵是供需雙方要有合作共贏的理念,實現整個供應鏈價值的最大化。舉個例子,企業的銷售部門出於自身業績的需要往往是對客戶的要求是百依百順,物流部門照單全發,一張訂單剛裝車發運,一張送往同樣配送點貨量只有幾件的訂單又下來了,這種情況讓物流供應商很難受,不發的話,KPI就很難看,發的話,肯定要虧本,如果這種情況偶爾發生,物流公司還是可以自己消化,但多的話肯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貨沒發,可系統上的訂單狀態已經變成在途了,報表好看了,但那是虛的。筆者熟悉的一家物流公司,其客服通過多年的磨合已經做到能夠引導一條配送線路上的經銷商進行集中周期性下單,從而提高車輛的滿載率,降低物流成本,但是這畢竟是靠物流公司與經銷商多年積累的關系,如果作為企業能夠有意識地通過一些銷售策略的改變引導客戶下單的習慣,比如確定最小訂貨量或根據車輛噸位確定訂單量或提高訂單的計劃性,甚至限定訂貨周期,使得最終客戶在下單時候就能綜合考慮後端物流公司的調度和配載,這樣將可以節省物流公司的成本,最終降低物流總成本,否則企業一味單向地強壓物流企業,結果必然是服務質量下降,最終損害企業的利益。 世界上沒有永遠正確的供應鏈策略,但是針對企業特定的競爭戰略則存在正確的供應鏈策略。正所謂:兵無定式,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於心。選擇正確的供應鏈策略是物流經理最主要的挑戰。

㈣ 如何在客戶滿意度與服務成本之間尋求平衡

若不想率先實施降低成本政策,那就只有採取損害用戶滿意度的策略了;或者竭盡全力維持用戶滿意,使費用迅速超越你的底線。換句話說,就是要尋找新的平衡。那就是為什麼企業應該開發一個全部客戶關心策略的原因,這個策略應包括服務、資源選擇、能力和交貨地點等因素,並且它能產生短期效益(即績效改善)和長期效益(即商業變革)等。這種平衡方法降低了由於個人安排的變化導致商業操作領域的沖擊而引發財務上的風險。那麼,什麼能使公司從追求平衡方法中解脫呢?考慮一個公司的例子,高層首先想與通過行動的某些顧客關心節目整理勞動成本的決議表現聯系。當它減少勞動成本的時候,由於顧客抱怨關於改變及詢問要求繼續活動的呼叫數量突增而被抵消。另外一種情形,公司投資幾百萬美元來減少由自動打進來40%電話的顧客關心費用。盡管顧客的電話在沒有故障的情況下執行完,但顧客大聲地與對方說話,還是按例退出了該系統。什麼是共同困難呢?組織沒有在存儲金錢了解改變對用戶滿意的沖擊,顧客尚未察覺服務實踐的轉移和他們猶豫的原因。提供顧客關心越來越低的經濟需要更多比轉移的聯絡中心工作或者代替代理通過自動WEB網頁和基於電話的應用,獲得大沖期望的投資回報率及操作效率、顧客滿意和利益,公司必須首先了解他們顧客關心選擇為具體的交易。當他們建立一條現實主義道路通往真正的改進過程的時候,他們既然能開發顧客關心戰略和實施計劃,也就能講述這些要求。那並不意味著公司不能轉移那些喜歡與代理講話的顧客到更有效的自動化渠道。他們必須指導顧客使用新系統和教育他們價值所在。與消滅跟代理講話的選擇或者對與代理通話的請求收費比起來,向顧客提供「新的自我關心選擇」獎勵可以產生比較成功的結果。

公司應該考慮什麼是保持集中追尋平衡的方法?他們應該權衡使他們能夠實施一個平衡顧客關心程序的四個組成部分:

一、服 務不是所有的交易都要求代理支持。例如,日常事務程序要求帳戶平衡、地址變更或服務升級,經由公司網站或復雜的通話應用程序可以容易地和高效地管理。事實上,許多顧客更喜歡自動地獲取這條信息,尤其是,如果能夠實現全天候關心,並且不需要長時間等候。關鍵是找到基於代理和自動化服務的結合點。

二、資源選擇成功的顧客關心部署經常帶來內部與外部資源的混合,依靠公司的內部舉亂人力資源和服務優先權,然而這個決定在組織之外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建議。當直接技術支持需要高速數據用戶到其他公司時,寬頻服務提供者也許可以從他自己的聯絡中心選擇支持錄影。

三、能力預測顧客關心操作能被優化的程度, 公司必須確定現有的和渴望的人們、過程以及技術的范圍,這些技術可得到創始和持續有計劃的改變。

四、交貨地點在美國人心中外購意識很高,美國顧客指出他們與某些行業權威和政客建議並不對立通過實踐。根據由Convergys 公司最近的調查研究結果,多與一半的美國消費者繼續做相同數量或更多的交易與他們所知道公司的outsuorced工作對國外地點。並且,應答者排列代理演講他們問題的能力及他們第一關心對是否代理工作在美國之外或說帶有外國口音英語。依據恰當的計劃,公司可以開發一個向顧客演講期待問題決議的地理交貨地點。正仿檔

五、底線公司應該開發一個整體全面的顧客關心戰略,這種策略包括一種對顧客關心解決方案的平衡方法,這可能達到經由徹底地回顧普遍顧客的交易類型和他們的顧客段的分析。由於一個糟糕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導致的顧客流失的代價可能是比維持聯絡中心更昂貴和更高的人力。

㈤ 倉儲企業應如何在服務水平和成本控制之間平衡

1、穗唯仿進行嚴格的控制,在滿足客戶需要的前提下維持盡可能低的經常量和安全庫存量,通過與國外供應商的猜纖協商,並且對運輸時間做了認真的分析。
2、對傳統倉儲企業山野進行整合和改造,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和資產利用效率。
3、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確定倉庫建設;依據競爭優勢選擇倉儲地址;以生產差別產品決定倉儲專業化分工和確定倉儲功能。

㈥ 如何平衡多式聯運成本和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

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廣泛搏碧昌存在二律背反的關系。例如配送是企業向客戶輸送商品的環節,它處於物流系統中的運輸的末端環節。配送是企業與客戶最直接接觸的環節,在強調客戶至上的現代社會,配送活動基扒的服務質量及速度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銷售業績,進而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在配送活動中,企業時常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不斷提高自己的配送服務的質量;但另一方面,配送服務質量的提高必然會導致配送成本的提高。配送服務的質量與成本形成了一種矛盾,服務質量的提高能夠提升企業形象與信譽,增加企業利潤。但配送成本的提高又會降低企業的利潤。這就是配送中的「效益背反慧檔」現象。

㈦ 如何兼顧物流最低成本和顧客

配送是按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工作,並將配好之貨送交收貨人的活動。它是流通加工、整理、揀選、分類、配貨、裝配、運送等一系列活動的集合。通過配送,才能最喚扒陵終使物流活動得以實現,而且,配送活動增加了產品價值,它還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完成配送活動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即需配送成本。對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標即滿足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與配送成本之間尋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盡量提高顧客服務水平,或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本文著重介紹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的五種策略。

1、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業務一部分由企業自身完成。這種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盡管採用純策略(即配送活動要麼全部由企業自身完成,要麼完全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並使管理簡化,但由於產品品種多變、規格不一、銷量不等等情況,採用純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僅不能取得規模效益,反而還會造成規模不經濟。而採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業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例如,美國一家干貨生產企業為滿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連鎖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倉庫此灶,並擁有自己的車隊。隨著經營的發展,企業決定擴大配送系統,計劃在芝加哥投資7000萬美元再建一座新倉庫,並配以新型的物料處理系統。該計劃提交董事會討論時,卻發現這樣不僅成本較高,而且就算倉庫建起來也還是滿足不了需要。於是,企業把目光投向租賃公共倉庫,結果發現,如果企業

在附近租用公共倉庫,增加一些必要的設備,再加上原有的倉儲設施,企業所需的倉儲空間就足夠了,但總投資只需20萬元的設備購置費,10萬元的外包運費,加上租金,也遠和戚沒有700萬元之多。

2、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產品特徵不同,顧客服務水平也不同。

當企業擁有多種產品線時,不能對所有產品都按同一標準的顧客服務水平來配送,而應按產品的特點、銷售水平,來設置不同的庫存、不同的運輸方式以及不同的儲存地點,忽視產品的差異性會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產化學品添加劑的公司,為降低成本,按各種產品的銷售量比重進行分類:A類產品的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的70%以上,B類產品佔20%左右,C類產品則為10%左右。對A類產品,公司在各銷售網點都備有庫存,B類產品只在地區分銷中心備有庫存而在各銷售網點不備有庫存,C類產品

㈧ 請闡述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進行決策。

答:物流系統的基本產出即為物流服務,物流系統產出的多少,可以用服務水平的高低來衡量與評價。在物流過程中,為了提供有關的服務,必然要佔用和消耗一定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這些勞動的貨幣表現即為物流成本。
從物流服務和成本追求的目標來說,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對立的狀態。從物流服務的角度講,要求物流提供盡可能高的服務水平,而從成本的角度講,又要求物流過程產生盡可能低的成本。這樣,在高水平的服務需求和低物流成本之間就產生對立矛盾,存在著一種「二律背反」的狀態。因此,將物流系統目標定為謀求最高的服務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只是一種理想化、絕對化的目標,在現實中兩者是不可能同時成立的。
根據物流服務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在物流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地強調服務水平而不計成本,不考慮經濟效益,也不能單純地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視生產和銷售的需要。在管理中,當謀求某一項目標可以達到,而另一項目標卻不能同時達到時,應該權衡利弊,進行抉擇,用綜合的方法求得兩者之間的平衡,以取得最佳的綜合經濟效益。所以,物流管理的任務是在服務與成本之間尋找平衡點,正確協調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㈨ 快遞新標准怎樣平衡消費者和快遞公司利益

一則關於徵求《快遞服務》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在國家郵政局官網發布。新國標最大的變化之一,是對投遞方式的分類和細化。投遞方式應主要包括上門投遞、投遞至智能收投服務終端(箱遞)、投遞至快遞服務站(站遞)以及其他方式。新國標的另一個重大變化——將用戶下單細分為通過快遞服務主體下單和電子商務平台下單兩種方式。

新國標在「投遞次數」有明確指出:快遞服務主體應對上門投遞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費投遞,投遞宜在8:00-20:00時間段進行。2次免費投遞之間應間隔8h以上,與用戶有約定的除外。

上門投遞2次未能投交的快件,快遞服務主體可與收件人約定採用延遲投遞或者箱遞、站遞方式投遞;收件人仍選擇上門投遞的,快遞服務主體可收取額外費用,但應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費標准。無法聯系收件人的,可根據寄件人要求對快件進行處理。

另外,將用戶下單細分為通過快遞服務主體下單和電子商務平台下單兩種方式。電子商務經營者應如實向快遞服務主體提供寄件人姓名、聯系方式和收件人姓名、聯系方式、地址、商品名稱等必要信息,不應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以及技術等手段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那麼此次《快遞服務》國家標准修訂到底會利好誰?

投遞方式的分類和細化 平衡消費者和快遞服務主體間的利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律師表示,意見稿並未規定「箱遞」、「站遞」以及「上門投遞」等多種投放方式之間是否具有優先順序,用戶在下單時都可以進行選擇。

對於「上門投遞」的收費情形,意見稿第3部分服務環節5.4.2.3投遞次數規定:快遞服務主體應對顫羨上門投遞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費投遞,投遞宜在8:00-20:00時間段進行。2次免費投遞之間應間隔8h以上,與用戶有約定的除外。上門投遞2次未能投交的快件,快遞服務主體可與收件人約定採用延遲投遞或者箱遞、站遞方式投遞;收件人仍選擇上門投遞的,快遞服務主體可收取額外費用,但應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費標准。無法聯系收件人的,可根據寄件人要求對快件進行處理。

對此,李旻律師認為,意見稿的這一規定也是對地方成功經驗的吸收。南京市人大常委2016年制定的《南京市郵政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因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原因,經兩次免費投遞後尚未投交的快件,收件人仍需投遞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收取額外費用,但應當事先告知收件人收費標准。

「因收件人原因導致多次上門投遞失敗大大增加了快遞服務主體的風險和成本,對於大件、貴重物品快遞而言尤其如此。但此類物品僅占快遞業務的一小部分,大多數快遞上門投遞失敗物品經與消費者聯系都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因此意見稿的對特殊情形下「上門投遞」的收費規定是對消費者和快遞服務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李旻補充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表示,舊的國標,投遞形式應主要包括按名址面交、用戶自取或與用戶協商投遞三種形式,新的標准包含了包括上門投遞、箱遞、站遞以及其他方式。新的標准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之前的服務標准基本上不能滿足當前的場景了,現在則更多地將主動權交給了消費者,且基於從消費者的角度考量,滿足的場景更加多樣化。 也就是說,對於快遞服務主體而言,需要對消費者真正起到告知義務,信息需要更加茄尺拍透明,也督促其和消費者的服務條款需要更加清晰;另外,將服務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其實對於快遞服務主體而言,服務履約將更加明確,減少了後續雙方的糾纏成本。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的主困蘆動權在自己手中,也減少了相關的費用「懵懂」支出。

利於平衡電商經營者和快遞公司在快遞發展行業中的地位

在李旻律師看來,近年來由於個人信息保護要求愈發嚴格、需求愈發迫切,且快遞物流個人信息泄露嚴重,部分電商採取了用戶信息脫敏加密、不面向快遞物流公開的做法,或者與快遞公司建立合作、自消費者下單時就生成隱私面單的做法。但這一做法加強了電商平台的優勢地位、增加了快遞公司正當獲取消費者信息的成本,不利於快遞行業累積自身的行業數據並反哺行業發展。意見稿的新標准在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有利於平衡電商經營者和快遞公司在快遞發展行業中的地位,維護了快遞公司累積客戶群、促進行業數據經濟發展的正當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