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成品成本計算
生產費用分配至各個產品比如有
A
B
C三個產品。
材料費按產品領用直接計入各產品本期生產費用--材料費,
工資費用XX,製造費用XX,按產品消耗生產工時分配計入各產品生產費用;
【一般採用生產工時作為分配標准(依據)】。
按費用分配表,
借生產成本-A(B,C)-材料費
,
貸
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A(B,C)-工資費用
,
貸
應付職工薪酬-職工工資
借生產成本-A(B,C)-製造費用
,
貸
製造費用
第二次分配。完工在產之間分配
ABC各個產品,完工在產之間的分配一般採用《約當產量》即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一隻在產品約當完工產品的XX%。
連續生產的加工生產線,各工序在產品數量比較均衡的,一般按
約當產量
50%計算。
其中,材料的投入方式要區別,一次性投入--約當
產量
100%,分階段投入--按投料進度--50%。
完工產品轉出
借
庫存商品(產成品)A-B-C
,
貸
生產成本-A-B-C
在產品成本保留在生產成本科目。。
⑵ 產成品的成本單價怎麼算
產成品的成本單價主要就是料,工,費,也就是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工人的工資,還有能夠歸結到這個生產產品的所有的費用,用總支出的金額除以整體的生產量,就是產品的成本單價。
⑶ 老師你好,請問產成品要怎麼計算啊
(A產品產量+B產品產量)x材料成本
生產成本=產成品+未產成品產成品成本
產成品是指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經過質量檢測,並已經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庫存商品是指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經過質量檢測並已經驗收入庫的產品。產成品和庫存商品均為完工產品,其主要區別在於是否已經入庫,二者皆適合用成本法和市場法進行評估。
(3)成品算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產成品審計的意義
產成品是指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合乎標准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的代製品相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製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後,視同企業的產成品核算。
(一)產成品審計的內容
對企業產成品的審計,主要是對產成品收發憑證、賬目、實物和管理制度進行審核,以查明企業產成品的收發是否實在,有否虛收虛付、弄虛作假、貪污盜竊,賬賬、賬卡和賬實是否相符,有否呆滯積壓,管理是否嚴密等。
(二)產成品審計的目的
對企業產成品審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監督企業產成品的賬目正確無誤,做到賬賬、賬卡和賬實三相符:促使企業合理儲存產成品,盡量減少呆滯積壓,使產成品的保存處於良好狀態。
(三)產成品審計的特點
工業企業大多數都存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存儲量大、周轉次數頻繁的特點,某些企業雖然產品品種不多,但因面向消耗單位,收發業務也很頻繁。因此,要對企業的產成品進行全面詳盡的審核,一般來說是不大可能的。從現實狀況出發,對產成品採用從實物存量到產成品明細賬,從入庫驗收到發出憑證的重點送查法,其效果較為顯著。
⑷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如何計算產品成本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品種法一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⑸ 簡單的成本計算公式
簡單的成本計算公式有:
1.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本期在產成品成本
2.本期在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3.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4.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5.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成本: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拓展資料】
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作用:助成本可以反映國家和企業經濟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它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指標,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低,原料和勞動力的消耗狀況,設備利用率,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高低。在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下降,利潤就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對的社會積累就可以增加,為逐步降低物價和提高人民生活創造條件。
⑹ 完工產品成本是怎麼進行核算的
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1、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期初生產成本和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應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是成本計算工作中一項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企業應當根據生產特點、組織特點及管理要求,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對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進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法」,是指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產量,生產成本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約當產量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一單位成本×產成品數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成本
在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時,原材料成本項目和其他成本項目是有區別的。在計算原材料成本項目的約當產量時,應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不論產品完工與否,每一在產品數量應負擔的原材料費用與完工產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換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逐步投料的,那麼,各成本項目都按完工程度計算出相同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則原材料項目不需要計算約當產量(或約當產量就等於在產品數量),其他成本項目要按完工程度計算約當產量。
採用約當產量法,要求科學地確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而這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企業可以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採用技術或其他方法測算出完工程度。產品工時定額工作做得好的企業,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產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於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原材料項目視為全部完工)。
[例]甲產品的單位工時定額為100工時,經過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的單位工時定額是:第一道工序30工時,第二道工序70工時。則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計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是指先對在產品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末根據在產品數量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計算出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並進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減去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即為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的差異可以相互抵銷的企業。
(6)定額比例法。
定額比例法是指按定額(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與定額成本法相比,定額比例法要求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制定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因此,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根據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作比例分配。通常情況下,材料項目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項目則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在定額比例法下,相關的計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1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資(或其他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2、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材料及自製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為在建工程生產的專用設備和提供修理勞務等。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應從「生產成本」科目轉出。其中,產成品轉入「產成品」科目;自製材料、工具、模型等轉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為在建工程提供的勞務,不論其完工與否,均應結轉至「在建工程」科目。「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額表示月末在產品成本。
⑺ 單個成品成本怎麼算
1)對於計算單個成本具體怎麼算,是不是將生產工人工資及水電,房租等等合計,然後平均?
不是這樣算的。首先,應該正確理解生產成本包括:料、工、費三大塊;其次,應正確劃分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對製造費用進行歸集,然後在各種產品之間、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的結果除以當月完工產品及在產品數量,才能得出單位成本。
2)對於生產型企業來說,製造成本不屬於計算范圍內嗎?
對於生產型企業,製造費用屬於生產成本的核算范圍。
3)比如是商業企業,是不是公司的所有費用(辦公室人員的工資,水費,房租、產品加工費)所有加起來,然後除以生產數量,就是單個產品的成本嗎?
商業企業一般是以商品的進價作為單位產品的成本,有後續的加工費,則應按加工數量平攤,再得出單位產品成本,這個做法比較適合外發加工的企業;而辦公室人員的工資,水費,房租屬於期間費用,應在「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里進行核算。
4)每個月的單個成本都不同,成本越高,就表明這個月的支出越來越高了?對不?
對於商業企業,由於其產品成本的計量比較簡單,而且費用基本上會在期間費用科目里反映,故在商品進貨價格波動不大的情況下,成本波動也不會太大。
5)我們公司才10幾個人,一個月工資大概2-3萬左右,產品都是給別人加工,然後發回來我們組裝包裝好後才出貨,這些人工,產生的水電,不可以計入成本的計算范圍嗎,我們不是生產性,分得那麼細,要是我計進去,這樣也不對嗎??
由於是屬於商貿企業,故我認為組裝包裝產生的人工、水電均可列入「銷售費用」進行核算,並可以這樣理解:組裝包裝的費用,均是為後續的銷售而發生。此觀點屬個人意見,供參考。
⑻ 工業企業產成品的生產成本怎樣核算
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一般都是用品種法和逐步結轉分步法相結合,如果期末有在製品的話最好用約當產量法來分配費用。一般都是從原材料出庫——生產第一步驟——生產第二步驟——生產第?步驟——產成品入庫來進行成本核算,如果企業有要求計算廢品損失或停工損失的話會比較麻煩點,但基礎數據都是由生產統計來報,很容易做的。成本會計只是按照一定的步驟,把原材料、生產輔料、能源動力、工人工資、折舊費用、製造費用等價格帶入到成本核算里,算出產成品最終成本就可以了。不過一定要記住權責發生制,當期費用進入當期成本,如果有預提或待攤再具體解決,這樣才能給領導一個比較合理的數據,使企業決策層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