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產企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占生產成本比例為多少合理
說合理就是真實性才叫合理。
以下的比例實際成本來說不合理,從現實來說直接材料低,直接人工高,製造費太高。
直接材料:62%
直接人工:18%
製造費:20%
⑵ 生產一千斤豆腐需要多少添加劑和水電/人工成本呢
做一斤豆腐,需要花七角一分四買黃豆,其餘成本是:水、電、設備費、人工費,一斤豆腐成本大約2.5
元左右,每天可以產300斤豆腐,每天人工費120
元錢,現在豆腐賣3.5元一斤(僅作參考,不同地
方價格存在差異)。以「臭豆腐」為例:1斤黃豆可以生產規格為4.2cm×4.2cm×2cm的臭豆腐70塊以上,按零售價5元錢一盒(上述的豆腐8塊),20斤黃豆(價值40元左右)就可以創造1千元左右的效益,從中的利潤達到了20倍。就算您賣1元錢3塊、4塊或者5塊,其中的利潤也是非常非常的可觀。
你做1000斤豆腐乘以1000就好了。
⑶ 5個小時產60千克。人工費200元錢。求1千克的人工成本如何計算
200/60=3·33元。
200元是人工費。60是轎核200元人工的出產。計算就閉孝掘是一千克的費用。慎兆
⑷ 成本核算
作為一個在傳統行業里掙扎的小公司,入行3年,一直虧損。靠著老闆和同事們不斷努力支持,總算有款拿得出手的產品。但是作為電力行業,往往是渠道為王的,你一個新手過來,沒什麼資源,只能艱難的前行。一款產品出來,還沒等到大賣,就要想著怎麼節源,怎麼節約成本。想要節約成本,就得先看看成本有哪些,哪些成本可以壓縮,哪些是無能為力。
給我們的這款產品取名為AE86吧,祝願它能彎道超車。
首先來看看成本構成:
我大體將成本概括為6大項,分別是人工成本、硬體成本、研發成本、物流成本、應酬成本、差旅成本,接下來再將這6大項逐一拆分
將人工成本細分為生產、采購、測試、運輸四項。對於生產來說,這里只計算在公司內部的產品組裝生產,生產一套AE86大概需要3天時間,人員需要2人,也就是6人天,一天按照300元來算的話,生產成本就是1800元。采購一般是網上采購,所以時間和人員安排少一點,大概是2人天,一天按照240元來算,采購成本就是480元。測試需要2人3天,1人天按照300來算,測試的成本就是1800元。運輸包括倉管和發貨,我們由一個人負責,因為倉管無法精細的將成本平攤到每一套產品,所以就按照1人天來算,成本大概260元。
所以人工成本合計下來就是4340元。
硬體成本概括為外殼、電路板、感測器、便攜箱、其他零件或配件。外殼成本6000元,電路板成本2000元、感測器成本6000元、便攜箱成本500元、其他1000元,成本合計就是15500元。
研發成本
對於一個新產品來說,成本的絕對大頭就是研發成本,這里將研發成本分為三項其實並不合適,將一些其他成本都歸到這三項裡面,比如將報廢成本歸到硬體成本。對於人工成本,這個產品開發參與人員有10人,工期大概半年,所以粗略的計算人工成本就是1800人天,1人天按照300元來算,成本就是540000元,當然在這個產品項目中會穿插著其他項目,所以砍掉一半,人工成本算270000。硬體成本除了像之前的那種硬體成本,還包括報廢成本、試錯成本,給一個粗略的成本,50000。外委成本,我們公司是跟清華大學合作,請了清華大學的老師做顧問,每年需要支付不小數目的錢給清華,攤到這個項目就算500000吧。所以研發成本大概就是82萬元。
其他幾項就不再細分出一些小項,為了避免枯燥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將分項成本都列出來會顯得更加直觀一點。
上圖只是粗略的核算,實際成本應該比這個還要高。那接下來就看看我們的定價,一套的定價是12萬元,大概要賣多少套才能盈利呢,列個計算公式,設套數為x,則
120000x>35540x+820000
得出x>9.7
也就是說至少賣出去10套才能盈利。
當然這些成本分析並不準確,可能多也可能少,但是作為公司的成本控制指導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我們看到佔大頭的有研發成本82萬,硬體成本15500。對於研發成本來說,可以從縮短工期著手,比如原本工期6個月,我們縮短至5個月,則成本將會降低45000元,再從控制報廢率、出錯率上面控制,又可以節省10000元。
對於硬體成本來說,我們目前的外殼是找的手板廠製作,一套價格6000,如果需求量大,那我們採用模具注塑生產,一套的成本能控制在500元。任何硬體在我們需求量大的前提下都會增加我們的議價能力,成本都會有所降低。
所以核算一款產品的成本不僅可以指導我們定價,還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壓縮成本。
⑸ 產品人工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如何計算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 屬於各種規格的直接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成本,計入相關規格產品的成本;
其他間接成本,比如車間主任工資、車間用低值易耗品的成本、生產設備折舊攤銷等製造費用,按一定比例分攤到各個規格的產品成本中去。確釘這一比例的方法很多,例如按生產工時,或者直接按各規格產品的數量比例。應該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
另外,期末一般都存在沒有完工的在產品,所以上述成本都應該按完工程度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
最後確定出產成品的總成本,除以這種規格產品的數量,就得到單位成本。
問題二:單個產品所花的人工成本,怎麼算啊??/ 簡搐地說,你只要先測算出生產該新品各工序所需要耗用的標准工時,然後 根據你們生產工人的工資計算出標準的人工成本即可。
問題三:產品成本計算中的直接人工費包括哪些? 產品成本計算中的直接人工費包括支付給車間生產工人的各項職工薪酬.
問題四:單個產品的人工成本怎麼算 因產品生產類型的不同特點和企業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即產品的品種、批別、生產步驟。而成本對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此外,如果產品的品種規格繁多,為了簡化產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將產品的品種規格歸並分類,按類別開設成本計算單歸集費用,然後再按品種規格或生產批別、生產步驟分配費用、計算成本。這種用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的方法,成為分類法。分類法不是單獨應用的成本計算方法,需與某一種或某兩種基本方法結合應用,以便簡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屬於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簡單列示握橡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產組織形式、生產工藝過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類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產組織形式
生產工藝過程和管理的要求
適用的類型
品種法
大量大批生產
單步驟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工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發電、採煤
分批法
小批單件生產
管理上要求分步計算成本
精密儀器、專用設備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產
管理上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冶金、紡織、造紙
分類法
綜合性生產
分步、不分計算成本的生產
家電、服裝
問題五:人工成本怎麼算 人工成本是通過「應付職工薪酬」賬戶進行核算的。
按照規定,凡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費用,應直接記入「生產成本」的直接人工項目。實行計件工資的企業,計件工資應按照規定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計算對象中去。如果企業生產多種產品,生產工人工資則應採用適當方法在各產品之間分配。工資費用的分配標准一般有按實際工時比例分配和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負擔的工資費用=該產品的實際(或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工資費用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產品的實際工時(或定額)之和
基本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記入「製造費用」賬戶;輔助生產車間人員的工資,應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企業行政羨亮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則應記入「管理費用」賬戶。
在實際工作中,人工費用是通過編制「工資費用分配匯總表」進行分配,並據以進行賬務處理。
問題六: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1、按計時工資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計時工資一般是依據生產工人出勤記錄和月標准工資計算,因而不能反映生產工人工資的用途。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本期發生的直接人工成本 各產品耗用的實際工時(或定額工時) 某產品應負擔的直接人工成本=該產品耗用的實際工時(或定額工時)數×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2、按計件工資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為了按工資的用途和發生地點歸集並分配工資,月末應分生產部門根據工資結算單和有關的生產工時記錄編制「工資成本分配表」。
問題段派旁七:請問單位成本怎麼計算,如何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產品名稱 分配數量 原材料 工資 製造費用 成本合計
A產品 19292 42495.99 9133.65 12016.32 63645.96
B產品 21520 47403.78 10188.48 13404.06 70996.32
C產品 3544 7806.64 1677.87 2207.44 11691.95
合計 44356 9770廠.41 21000 27627.82 146334.23
問題八:如何計算一個產品的成本? 合理材料費、稅費、人工費,都是各單位自己統計出來的呀! 一般情況下,計算一批加工完成的產品一共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人、花了多長時間來做(因為人工費是按工時算的嘛),工時乘以平均時薪乘以人數就等於人工費總和,再除以產品數量,就可以得出單個產品的人工費啦!材料總用量除以產品數量,就是單個產品材料費; 至於稅費,那就以產品的售價乘以稅率,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啦!
大家都是同行嘛,如果有更好的回,也讓我吸收吸收!
問題九:平均人工成本怎樣計算 加起來!
除以總人數
問題十:直接人工的計算公式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C標准工資率)=(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實際工時例:新新機械廠加工A產品需車加工,其標准工資率為5元/工時,實際工資率為6元/工時,標准工時為500工時,實際工時為450工時,試求某產品直接人工的工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人工成本-標准人工成本=6×450-5×500=200(元)(U)200元的逆差由以下兩部分組成: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 (6-5)×450=450(元)(U)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 (450-500)×5=-250(元)(F)
⑹ 關於工廠生產成本,請問工人工資占生產成本多少比例合理
關於工廠生產成本,請問工人工資占生產成本多少比例合理?
隨著經濟的不斷的向前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許多的家庭出現了許多的閑置資金,有些家庭將這些閑置資金存入到相關的銀行裡面進行增值保值,這種方法它的風險是非常的小的,但是同樣他的利潤也是非常的低的。
雖然前期機器人的投入是非常的大的,但是它的效率是遠遠的超過人類 ,從長遠來看,人工成本是非常的高的,而機器人的成本是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 。所以說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盲目的進行比較,這種方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⑺ 人力成本怎麼計算
人力成本計算公式是: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比如: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一部分直接發到員工手裡,跟每個員工有關,就是職工薪酬—工資(含社保和個稅個人繳納)部分,就是你當月所能得到的月薪,包括工資、各種固定補助、工作餐補、交通補貼、住房補貼、津貼等。
⑻ 生產單位的人工成本一般是10%嗎
人工成本,不同企業佔比不同,其中,按照生產製造業這個行業來講,不同性質企業,不同行業,產生的人工成本也不同;
例如富士康,屬於密集勞動型企業,主要代工其他品牌產品,而一個電器自動化的工廠,由於高度集成,機器生產,人工成本就會降低,另外就是國企、外企、民營企業由於性質不同,人力資源的投入也大不大相同,所以具體的人工成本,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性質來進行分析和確定的;
公司的類型如果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佔比較大,同時管理成本也會升高,如果是高新科技型企業,人工成本就會降低,而互聯網企業的人工成本一般不超過10%(初創企業不包含在內)
企業的成本結構中,我們一般都會將成本進行分塊統計,按照不同管理費用進行分析,不同類型的企業,比例不完全一致,主要是看實際經營狀況,與競爭對手或行業是否具有一定差距,只要在合理范圍內,都可以視作是一個合理的人工成本支出。
具體的人工成本參考指標,一般政府統計部門會出具相關的統計報告,上市的同行業公司財報上也會對企業的人工成本進行公布,所以,進行多維度,多方面的數據對比,才是關鍵,還是那句話,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只要在合理范圍內,都是可以接受的,佔比是沒有一個標准界定范圍。
⑼ 生產人工成本怎麼分配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具體可以參考下面例題:
例:某公司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甲產品工人工資80000元,乙產品工人工資160000元,本月共發生製造費用39000元,按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將製造費用分配計入甲乙產品成本。
解題如下:製造費用分配率=39000/(80000+160000)=0.1625。
人工成本的分配方法是:
(1)實行計件工資形式的生產工人工資直接計入受益的工程成本核算對象。
(2)實行計時工資形式的生產工人工資應根據用工考勤記錄反映的各工程對象用工數和日平均工資計算分配到各受益工程對象。
其計算公式是:日平均工資某受益工程對象應分配的工資=日平均工資×該受益對象實際用工數計時工人的超額獎金,應根據班組工程任務單反映的超額工日數,計算配到各受益工程對象。其計算公式是:某受益工程對象應分配的獎金=該工程超額工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工費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