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根據毛利和成本倒推收入
擴展閱讀
如何應用成本法的結合制 2025-05-26 08:11:41
檯球桿制桿者什麼價格 2025-05-26 08:09:33

如何根據毛利和成本倒推收入

發布時間: 2023-03-21 19:28:12

A. 知道成本與毛利率怎樣計算銷售額是什麼樣的公式

一、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由此可以得出: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額)=主營業務成本(成本)/(1-毛利率)

二、公式如有所示:成本=收入*(1-毛利率)

具體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上期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上期銷售毛利=上期商品銷售凈額-上期商品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簡化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凈額×(1-毛利率)

也即:成本=收入*(1-毛利率)

(1)如何根據毛利和成本倒推收入擴展閱讀: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方式有分散結轉和集中結轉兩種。

分散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逐一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逐筆登記結轉的方式。這種方式計算工作量較大,但能提供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詳細資料。

集中結轉方式是按照庫存商品明細賬戶的期末結存數量乘以進貨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然後按大類匯總,在商品類目賬上倒算出商品銷售成本,並進行集中結轉,不再逐筆計算和結轉每個品種的商品銷售成本的方式。這種方式工作簡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種商品的銷售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

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B. 如何計算倒推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差。

其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拓展資料: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棚卜: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鍵和高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稿尺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

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台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C.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 計算銷售價格 。 比如成本是1500元

計算公式:
1.售價-成本=毛利;
2.毛利率=毛利/售價;
3.售價=成本/(1-毛利率)
4.舉例:
1.比如進價20,毛利率要在20%,應該賣多少錢?
銷售價:20÷_1-20%_=20÷80%=25
2.比如一桌酒席成本價是1500元,要求毛利%69,這一桌酒席要賣多少錢?
毛利率=0.69,成本率=1-0.69=0.31,售價=1500/0.31=4838.71

(3)如何根據毛利和成本倒推收入擴展閱讀:
利潤的質量特徵: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

毛利潤 是一個在商業,實業企業根深蒂固,約定成俗的概念,但也是一個可以自定義的概念。在利潤區間的劃分上並沒有一個統一,清晰的定義。我們通俗的說就的沒有去皮的,沒有去各種小支出的利潤。跟凈利潤相對應。

毛利潤簡介
它一般是指: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
但也可以計入稅收成本,或房租成本或更多.
影響最終利潤的因素很多,對於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差別很大,毛利潤考慮對於該業務的主要支出,就是小支出還沒有算。
計算毛利潤的意義在於,如果不做該(筆)業務,一些資源就會被浪費或仍然會消耗,利潤就會變成負值;如果做該業務,就可能贏利或減少虧損。
對於效益相當好,資源利用率高的企業,完全可以忽視毛利潤這個概念。

毛利潤就是大概的利潤,是我們判斷營收和虧損的基本判斷。

D. 1、毛利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如果有了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收入例題成本10、毛利率0.15計

毛利譽喊率=利潤÷成本
收入慶運野=成本+毛利=成悄談本+毛利率*成本
收入=10+10*0.15=11.5元。

E.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出銷售價格

一、計算公式:

售價-成本=毛利;

毛利率=毛利/售價;

售價=成本/(1-毛利率)

二、舉例:

某批發公司200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5)如何根據毛利和成本倒推收入擴展閱讀: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

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

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利率法


F. 已知毛利,營業額,成本,總單價額,怎麼算盈利

毛利潤=收入-成本
毛利潤飢譽伍賀-費用 =凈利潤
營業額=總單價額
本題可解爛橘段:
毛利潤=收入(營業額或總單價額)-成本
毛利潤-各方面的費用=凈利潤=盈利
希望幫到你

G. 如何根據生產成本倒退出收入

收入=生產成本/毛利率。

根據生產成本倒推收入,也只能推算大概數據。取值期間越長,數據的准確率越高。
根據生產成本倒推收入,需要知道生產成本金額和毛利率,如果沒有被推算企業的毛利率,可以參照行業毛利率。
如果知道被推算企業的銷售成本和毛利率,推算的收入就要精準很多。

H. 己知凈利潤和毛利率和費用怎麼求收入

在凈利潤和毛利率以及費用三者之間,其實凈利率就已經表示了你的收入,用你的凈利率乘以費用就是你的收入。

收入,會計學術語,會計要素之一,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按企業從事日常活動的性質不同,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收入按企業經營業務的主次不同,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所實現的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實現的收入。

確認條件:

2017年7月5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以下簡稱「新收入准則」),對收入的確認條件進行了修訂。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該合同並承諾將履行各自義務。

2、該合同明確了合同各方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以下簡稱「轉讓商品」)相關的權利和義務。

3、該合同有明確的與所轉讓商品相關的支付條款。

4、該合同具有商業實質,即履行該合同將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

5、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收回。

I. 知道毛利率35%,成本50,收入如何算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
毛利率=1-成本/收入
1-毛利率=成本/收入
收入=成本/(1-毛利率)

收入=50/(1-35%)=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