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完全成本法強調生產環節對利潤的貢獻請列式說明
這兩者關鍵點在於對存貨的核算有差異
完全成本法即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計算出的成本
貢獻邊際法(變動成本法)即按照管理會計的角度計算出來的成本
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對不相關的固定成本的處置方法不同:比如生產了100件存貨,總成本100,其中80是變動成本20是固定成本(比如廠房折舊),完全成本法下的單價是1元/件;變動成本法下則是80/100=0.8元/件
當實現銷售,假設賣了120,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120-1x100=20
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120-0.8x100=40
由於完全成本法吸收了一部分不相關固定成本,所以導致兩者在利潤核算上出現了差異
兩者各有用處,完全成本法編制對外報告時使用,而變動成本法在進行企業決策時更好用一些
『貳』 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的區別
完全成本法亦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由於完全成本法是將所有的製造成本,不論是固定的還是變動的,都吸收到單位產品上,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叄』 完全成本法優缺點
優點是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表現明顯,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同時因單位產品與產量的反向比例關系可以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缺點一是不利於成本管理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計算工作量,影響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准確性;產品成本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使成本控制工作變得復雜。
缺點二是不利於企業的短期決策。按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的多少和銷售量的增減不能保持相應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們理解,不利於短期決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會片面追求產量。
(3)為什麼完全成本法重視產量擴展閱讀:
完成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區別:
1、理論依據不同:
變動成本法的理論依據:固定製造費用與特定會計期間相聯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經營期的長短成比例,並隨時間的推移而消逝。
完全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是固定製造費用發生在生產領域,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其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應當將其作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2、產品成本構成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法將製造費用中的固定部分視作當期期間費用,隨同銷售和管理費一起全額扣除,而與期末是否結餘存貨無關,產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變動製造費用;完全成本法下產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人工和為生產產品而耗費的全部製造費用,成本隨著產品的流轉而結轉。
3、應用前提不同:
變動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對產品成本按其與產量變動間的線性關系劃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並進行粗略估計。其中,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和變動性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銷售及管理費用。
而完全成本法將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產成本與非生產成本兩大類。其中,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非生產成本包括銷售和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
『肆』 全成本評估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全成本評估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完全成本法是將所有的製造成本,不論是固定的還是變動的,都吸收到單位產品上,所以這種方法也稱為"歸納(或吸收)成本法",在此方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所以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全成本法是一種專門用於公司(通常是石油和天然氣製造商)的會計方法,這些公司將勘探成本作為其運營費用的一部分,全部成本法規定所有項目都被視為資本,在成功勘探生產出石油或天然氣之後,所有相關成本將按生產利潤進行攤銷,最終將金額視為一項費用。
『伍』 完全成本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亦稱「全部成本法」、『t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計算企業產品成本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等全部成本都包括在內的成本計算方法。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是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不僅不能反映生產部門的真實業績,反而會掩蓋或誇大它們的生產實績;在產銷量不平衡的情況下,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確定的當期稅前利潤,往往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當期實際發生的費用,從而會促使企業片面追求高產量,進行盲目生產;另外採用這種方法不便於管理者進行預測分析、參與決策以及編制彈性預算等。
『陸』 完全成本法的實用性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是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不僅不能反映生產部門的真實業績,反而會掩蓋或誇大它們的生產實績;在產銷量不平衡的情況下,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確定的當期稅前利潤,往往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當期實際發生的費用,從而會促使企業片面追求高產量,進行盲目生產;另外採用這種方法不便於管理者進行預測分析、參與決策以及編制彈性預算等。
『柒』 作業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計算出的單位成本,哪個更好更准確,為什麼
作業成本法計算出的單位成本更准確,因為作業成本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法和動因分配,盡可能減少不準確的分攤,因此能夠提供更加真實、准確的成本信息。而完全成本法分配成本主要依據是產量或者與產量相關的其他變數,但這種單一的分配方式,有可能會扭曲企業的成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