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除以賣價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皮卡車工具放在哪裡 2024-05-20 04:50:31

成本除以賣價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12-28 14:54:28

㈠ 銷售價減去成本除以銷售價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人這樣算的

這是毛利率

㈡ 銷售價 除以 成本 等於什麼(這個公式是聲明意思) 謝謝!

加成比,這個方法是: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定價法是為了確定一種產品的價格而把一個百分比(或絕對的)數量加到所估計的產品平均(或邊際的)成本上。

具體又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標准成本加成法。

1.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其「成本」基數是指單位產品的製造成本,「加成」內容包括非製造成本(如推銷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標利潤。

2.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成本」基礎是指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加成」內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標利潤。

(2)成本除以賣價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加成百分比的確定:

確定附加於成本基礎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價法的核心問題。無論是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還是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所確定的加成數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潤外,均還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項目。

(1)若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百分比=〔(投資額×期望的投資報酬率)+非製造成本〕÷(產量×單位製造成本)

假設某公司投資1 000 000元,每年產銷A產品50 000件,其單位製造成本40元,銷售與管理費用每年500 000元。若該公司期望獲得的報酬率為20%,則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加成百分比計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

按此加成百分比計算,A產品的目標售價為40×(1+35%)=54(元)。

(2)若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百分比=〔(投資額×期望的投資報酬率)+固定成本〕÷(產量×單位製造成本)

假設某公司投資1 000 000元,每年產銷A產品50 000件,其單位變動成本25元,固定性製造費用750 000元,固定性銷售與管理費用每年500 000元。若該公司期望獲得的報酬率為20%,則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加成百分比計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750 000+500 000)]÷(50 000×25)=116%。

按此加成百分比計算,A產品的目標售價為25×(1+116%)=54(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成定價

成本價除以賣價等於什麼

銷售成本率, 計算的是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率。

㈣ (賣價—成本價)÷賣價=利潤率()

他們都是正確的。
除以賣價,計算得出的是銷售利潤率
除以成本價,計算得出的是成本利潤率。
通常財務上採用的是銷售利潤率,但是很多地方也會採用成本利潤率,比如成本控制等。

㈤ 利潤點怎麼算啊!是成本除賣價=利潤點,還是利潤除賣價=利潤點

是利潤除成本。比如你進貨價是2元,賣出價是3元,利潤就是3-2=1元,那麼1/2=0.5,按百分比算就是50%。

㈥ 我們平時說的利潤點,用成本除以,還是乘以

(賣價-成本)除成本*100%是成本利潤率,
(賣價-成本)除賣價*100%是銷售利潤率.,一般說利潤率就是指這個.

㈦ 成本和售價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成本價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指商品購進的價格

成本價=銷售價-利潤

問題二:成本價率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財務評價指標,成本一般都是比售價小的,算出來之後是小數,乘以100%是把這個換算成百分數。這個指標是衡量產品的盈利指數的,也可也衡量成本是否正常。

問題三:股票交易中的,成本價是指的什麼意思?市價是什麼? 你進行股票交易後,交易軟體中會把你買入股票後,所有花費(加上稅費傭金等)的錢除以你手中持有的股數出來的單價,就是你交易這只股票的成本價。市價就是當前的價格。

問題四:成本價與成本金額的區別是什麼? 原則上兩者是一樣的,只是說法和講法的不一樣,成本價其實就是成交價鄲加上買入的傭金。也就是買入成本,而成交金額可以包含成本價加上賣出成本,也就是所有費用加上買入價。按此價格賣出不賠錢。

問題五:買入均價、成本價、市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買入價*股數+傭金 -部分賣出收益-T+0操作收益)/股數
買入均價:實際買入價的加權平均價
市價:當前成交價
11.95/7.692=155% 55%的收益,不錯嘛!恭喜你!哈哈

問題六:主力成本價格是什麼意思? 通俗理解就是主力的買入成本,一個股票的主力一般會有幾個合作機構,每個機構會有N個賬戶,每個賬戶的成本也不一樣。 一般可以看做放量的位置價格,作為成本,其實可能更低,因為主力天天是高賣低買。
就是主力持倉的成本價格,主力進場時會抬高股票的價格,一般會分批建倉,主力成本價就是綜合計算的價格。

問題七:股票的 成本價 和 市值計算價 分別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就是你買入股票的價格加上費用(手續費、過戶費、印花稅罰,體現你買入股票的成本。市值計算價是你買入的股票數量乘以股票當前的價格,也就是你的股票在當前時刻值多少錢,這個數值跟著市場價格的變動而波動。

問題八:成本價是 什麼意思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成本價是指企業取得存貨的入賬價值,企膽會計准則中規定:存貨應當以其成本入賬.存貨的取得主要通過外購和自製兩種途徑.從理論上講,企業無論從何種途徑取得存貨,凡與取得存貨有關的支出,均應計入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之中.中規定: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及其他可以直接歸屬到存貨采購的費用.商品流通企業的商品采購成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其他稅金等.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其他輔助材料費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折舊費,水電汽等其他與生產有關的費用.
通俗的說,成本價是沒有利潤但也不折本的價格。

問題九:股票成本價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是包含買入費用的價格,但不包含賣出的手續費,所以賣的時候要看保本價,以保本價賣才不會虧。以下是手續費的標准:
交易費用分為傭金、印花稅、過戶費、雜費。
傭金最高是千分之3,低的是千分之0.3~~0.5。傭金每筆交易最低收5元。
印花稅是賣出收千分之1。
過戶費是滬市股票,每1000股收1元,最低收1元。深市股票不收。
雜費有的公司沒有,有的公司收1到5元。

問題十:成本價與保本價是什麼意思? 買的價格不等於顯示的成本,顯示的成本要加上你花掉的手續費和過戶費(上海股票才有過戶費),顯示的成本不等於你的保本價,因為賣出的時候還要交手續費、印花稅和過戶費(如果上海股票的話)。明白了沒?祝發財!

㈧ (賣價—成本價)÷賣價=利潤率()

1.首先,你列出來的公式,計算的結果是「毛利率」,而不是利潤率,因為,利潤是還要減去費用的。
2.這兩個公式計算的結果不一樣,分別是:
(賣價—成本價)÷賣價*100%=銷售毛利率
(賣價—成本價)÷成本價*100%=成本毛利率

㈨ 利潤率是銷售價-成本價除以成本嗎

是的。即為利潤÷成本×100%=利潤率。

利潤率在資本主義社會,是剩餘價值量同預付總資本量的比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表示資本增值即資本家贏利的程度。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9)成本除以賣價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利潤和利潤率的關系:

利潤是絕對指標,比如你們公司每年實現利潤100萬元,這就是你們公司每年的利潤。

利潤率則是相對指標,通常使用的有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資金佔用利潤率等。利潤率=利潤/總收入;利潤就是指收入減去成本。

利潤 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 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利潤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

㈩ 成本除以銷售額可以計算出什麼

本期銷售成本除以本期銷售收入等於什麼啊?
等於銷售成本率
銷售成本率 %= 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 100%
說明每百元銷售收入中有多少銷售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數值越大,利潤越少。

企業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企業在商品經濟范疇內,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其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企和私企。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一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企業作為生產的一種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的一種替代。可以設想兩種極端的情況。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每一種生產都由一個單獨的個人來完成,如一個人製造一輛汽車。這樣,這個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間產品的供應商進行交易,而且,還要和自己的產品的需求者進行交易。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交易都通過市場在很多的個人之間進行。在另一種極端的情況下,經濟中所有的生產都在一個龐大的企業內部進行,如完整的汽車在這個企業內部被生產出來,不需要通過市場進行任何的中間產品的交易。由此可見,同一筆交易,既可以通過市場的組織形式來進行,也可以通過企業的組織形式來進行。企業之所以存在,或者說,企業和市場之所以同時並存,是因為有的交易在企業內部進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場進行成本更小。

就在市場上購買中間產品而言,由於大量的廠商一般都從少數幾個供應商那裡買貨,這就有利於這幾個供應商實現生產上的規模經濟和降低成本。而且,中間產品供應者之間的市場競爭壓力,也迫使供應商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此外,當少數幾個供應商面對眾多的中間產品的需求者時,這幾個供應商可以避免由於銷路有限而造成的需求不穩定所可能帶來的損失,從而在總體上保持一個穩定的銷售額。

首先,廠商在市場上購買中間產品是需要花費交易成本的,它包括企業在尋找合適的供應商、簽訂合同及監督合同執行等方面的費用。如果廠商能夠在企業內部自己生產一部分中間產品,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其次,如果某廠商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類型的專門化設備,而供應商一般不會願意在只有一個買主的產品上進行專門化的投資和生產,因為,這種專有化投資的風險比較大。因此,需要該專門化設備的廠商就需要在企業內部解決專門化設備的問題。最後,廠商僱用一些具有專門技能的雇員,如專門的產品設計、成本管理和質量控制等人員,並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契約關系。這種辦法要比從其他廠商那裡購買相應的服務更為有利,從而也消除或降低了相應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