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材料成本差異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材料科目的調整科目。資產類科目
一、材料成本差異簡介:
該賬戶用於核算企業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額(超支額)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 貸方登記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額(節約額)以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節約用紅字,超支用藍字)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材料成本差異指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間的差額。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為超支;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為節約。外購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購業務的工作的質量。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明細分類核算,可按材料類別進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並進行。按材料類別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費的計算比較正確,但要相應多設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將全部材料合並一起核算,雖可簡化核算工作,但要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因此在決定材料成本差異的明細分類核算時,既要考慮到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又要考慮核算時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根據發出耗用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進行計算。
二、會計處理
1、本科目核算企業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
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單獨設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設置「成本差異」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2、本科目應當分別「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類別或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3、材料的計劃成本所包括的內容應與其實際成本相一致,計劃成本應當盡可能地接近實際。計劃成本除特殊情況外,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變動。
4、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除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異率計算外,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月初成本差異率與本月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異率計算。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三、賬務處理
1、入庫材料發生的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本科目,貸記「材料采購」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調整材料計劃成本時,調整的金額應自「原材料」等科目轉入本科目:調整減少計劃成本的金額,記入本科目的借方;調整增加計劃成本的金額,記入本科目的貸方。
2、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Ⅱ 材料成本差異是什麼意思應該結轉到什麼會計科目裡面
材料成本差異屬於存貨,而存貨屬於資產類,所以,材料成本差異屬於資產科目。但是我們遇到這種情況:
借:原材料 5000
貸:材料采購 4000
材料成本差異 1000
屬於資產科目在貸應該記為減,即資產減少了?這顯然是不對的。我們知道資產類中具有備抵科目,備抵科目都是貸增借減,與正常的資產科目剛好相反。而在此處,材料成本差異就承擔著這樣的備抵角色,即貸增減少。貸方增加,即說明采購節約了資本,也就是說與計劃的5000元少用了,就相對增加了資本。
綜上,材料成本差異屬於資產科,具有備抵作用,貸增借減。
Ⅲ 進貨款屬於財務什麼費用
收購價格屬於財務報表中的財務費用。財務費用的明細科目一般包括利息費用、利息收入和手續費。其中,收購價屬於手續費,屬於財務費用。
購進貨物並支付貨款賬務處理如下:1、一般納稅人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賬務處理:借:庫存商品(貨物已入庫)或在途物資(貨物未入庫)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或者庫存現金或應付賬款2、一般納稅人收到增值稅普通發票的賬務處理或者小規模納稅人賬務處理:借:庫存商品(貨物已入庫)或在途物資(貨物未入庫)(註:價稅合計)貸:銀行存款或者庫存現金或應付賬款
拓展資料
會計分錄層析:
層析是把事物的發展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幾個層次,逐層分析,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用色譜法編制會計分錄的教學直觀、清晰,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步驟如下: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科目、負債科目等。
3.分析各賬戶金額的增減情況。
4、根據第二步和第三步,結合各賬戶借款人和借款人反映的經濟內容(增減),確定會計科目的方向。
企業在購買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運輸過程中的合理損失、倉儲前的挑選和分揀費用以及其他應計入商品采購成本的其他費用,應當借記「遞延采購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帳款」等科目。
事例:淮安股份有限公司是商品批發企業,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7年1月3日從外地進貨,取得對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標明價格為5000萬元,增值稅為850萬元。購買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100萬元(取得運輸發票),手續費、保險費、包裝費等雜費100000元。所有的錢都是用銀行存款支付的,貨物已經被接受並入庫了。
Ⅳ 商品之間的差價應計入什麼科目
一.商品進銷差價是資產類的會計科目,也是庫存商品的備抵性質的調整科目,用來核算商品流通企業庫存商品採用售價法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企業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二.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託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Ⅳ 關於進貨價格差異如何記入會計科目
一:暫估入賬:
借:原材料 2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200
二:下月初沖回
借:原材料 -2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200
三:
借:原材料 22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220
Ⅵ 進貨費用屬於什麼科目:談談商品流通企業進貨費用的
有三種情況:
①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
②進貨費用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於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主營業務成本);對於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
③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銷售費用)。
Ⅶ 進貨過程如發生的費用較大應首先歸集到什麼會計科目
1、原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商品流通企業購入商品抵達倉庫前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運輸存儲過程中的保險費、裝卸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采購費用直接計入當期費用,借記"營業費用"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2、新准則取消了這一規定,商品流通企業的進貨費用計入存貨成本。
Ⅷ 進價時的進貨成本,該計入哪個會計科目銷售商品的價格與進貨的價格,這中間的差價該如何做分錄
進貨的時候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銷售的時候: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
差價不要做分錄,到月底的結轉利潤的時候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