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美軍軍艦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買水果怎麼寫費用報銷單 2025-07-28 11:46:33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美軍軍艦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27 02:47:34

A. 美國海軍決定斥資多少億美元建造32艘新型「對地攻擊驅逐艦」DD21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調整了戰略方針,作戰重點從「控制海洋」轉向「近岸作戰和支援陸上作戰」。為了適應這一戰略調整,美國海軍決定斥資250億美元建造32艘新型「對地攻擊驅逐艦」DD21。

該型艦將於2010年左右服役,以替換屆時將要退休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佩里」級護衛艦。

英海軍建造45型驅逐艦。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防部准備讓英國的幾家造船廠為皇家海軍建造新型的45型驅逐艦,以替代現役的42型驅逐艦。總共計劃建造12艘45型驅逐艦,總投資約60億英鎊,首艦將於2007年開始服役。

B. 美國的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單價是多少夠中國造多少枚東海10導彈

樓下的 驅逐艦每艘造價在30-40美元
你給我300艘

C. 一艘軍艦要多少錢

要看買的時候的物價和匯率情況 還有軍艦上的設備如何

就象中國買的四艘現代級一樣
前兩艘才每艘花了3億美圓 軍艦只是部分未完工
後兩艘每艘就花了6億美圓 除掉升級了的電子設備外 艦體是新造的 受鋼材漲價 導致成本提高不少

D. 美國軍費超8010億美元,軍艦卻「破破爛爛」!軍費到底花哪了

一、軍艦破爛的都是服役時間比較久,外表破爛但不耽誤戰鬥力

美軍對很多境外的武裝力量也會進行扶持,他們自己跟自己做交易的方式特別有意思。美國本身就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因此,如果美國需要對境外的武裝勢力進行扶持的話,首先需要在美國出售武器的企業進行大規模的購買,然後在送到境外的武裝力量手上,這錢都是從軍費上面出的,所以美國就需要非常多的軍費要維持自己本方在境外獲得的支持,這筆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扶持也不是一次性的扶持,需要長時間的提供武器裝備彈葯,這打仗就是打錢,軍費肯定要水漲船高。

E. 造價43億的美國最大驅逐艦究竟有多厲害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首艦DDG-1000)實際上是一型是試驗品,它集合了美國目前所有最尖端的科技,設計為多任務功能近海攻擊艦與神盾防禦艦。

這艘艦目前雖然的設計理念是實際上很早就有,美國海軍一直像搞一種集合驅逐艦區域防空和戰列艦火力支援的一個型艦,當時給這個計劃起名叫DD-21艦(一個同時滿足兩個需求的武庫艦)。DDG-1000個艦原名叫DD(X),是體型更大的DD-21艦專案檢討刪減後的小型化版本。但是最終DD(X)的定位變得十分模糊,美國自己也搖擺不定,他們完全也不知道出來這艘艦究竟主要完成什麼任務。

所以與其說朱姆沃爾特級它厲害,不如說它概念先進。比如採用了全面隱身化的設計,「整體電力系統」,自動補給,自動滅火,人員減少和自動化等,並且全面採取了模塊化建造方式。這些都是可取的。不過目前她還脫離不了實驗艦的頭銜:本來美國海軍打算大量采購它,准備采購32艘,因為新的實驗性科技成本過高,建造數量縮減為24艘後,又再縮減至7艘,之後為了騰出預算繼續建造新的阿利·伯克級IIA型,最終定案只建造3艘朱姆沃爾特級新艦,分別排定為DDG-1000、DDG-1001與DDG-1002。

整體來講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最初的設計要滿足有以下特點:
低雷達截面積;
一套「整體電力系統」,可以輸送電力往馬達或是武器,將來預備裝設磁軌炮;
全艦電腦化架構(TSCE-I),整合單一設備平台和全艦區域網路(LAN)於一套統一軟體下;
自動戰斗系統與自動損害隔艙系統;
與其它驅逐艦相比,全艦設計為極少人員和成本就能運作;
斜角式船舷從水線上開始傾斜,可以更進一步隱形,還能減少些許油料。

為了達到這些特點或者說要求,進入細節設計和整合階段,確定了雷神公司負責任務系統整合。諾斯洛普·格魯門造船公司和通用動力巴斯通鋼鐵分工製造船體、電機、細節電路。BAE Systems公司完成了先進炮和Mk57垂直發射系統。主要國防承包商(包括洛克希德、Northrop Grumman Sperry Marine、L-3通訊公司)和轉包商以及美國每一個州都在此專案得到一些工作機會。這也是美國海軍預算項目中最大的單一項目。

在如此多先進的設備中,目前來看最實用的就是把宙斯盾作戰系統的雷達升級到了AN/SPY-3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目前美國海軍裝備這行雷達的只有朱姆沃爾特級和最新的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級。
再有就是「整體電力系統」,這可以說是在全電動推進(英國的45型驅逐艦和最新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基礎上更近一步,是戰艦動力系統的革命。該系統也為軌道武器,激光武器的裝備提供了可能。

別的東西從目前來看都異常尷尬,在美國國內也遭受了極大的批評。首先是朱姆沃爾特級取消了艦首的傳統艦炮,像阿利伯克級還有提康德羅加級裝備的127mm艦炮被完全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BAE Systems研發的先進火炮系統(Advanced Gun System)。這個系統是一款155毫米火炮。艦上將配備兩門,彈葯是一種稱為「長程陸攻彈頭」(Long Range Land Attack Projectile)的炮彈,實際上是一種由先進火炮發射的火箭。炮彈裝有11公斤的炸葯,設計的圓概率誤差在50米內。目前可達59海里,射程預計中可達100海里。火炮炮管納入液冷冷卻設計減緩過熱速度,彈倉的進彈將採取自動化操作,每座彈艙內可搭載750發炮彈。AGS憑借1分鍾10發的射速,使得松華特級上的兩門艦炮投射火力理論上可與18門同口徑的M-198榴彈炮相當。

這個炮目前看來和艦載版榴彈炮沒有任何區別,但是這樣的炮明顯不適合打船,事實上這個炮是美國一直懷念戰列艦主炮對岸支援的能力,在衣阿華戰列艦退役後一直像找一個該型主炮的代替品,結果AGS就應運而生了。雖然看似回到了戰列艦的巨炮時代,但是主炮確實是由其難以代替的戰術意圖的。問題在於「導向炮彈」能力且射程要到達63海里。然而,這種炮彈要新的彈頭和科技才能做到,所以許多使用於現在導彈巡洋艦的炮彈射程都是短得多。有些次口徑彈的研發為了用於戰艦,已經行之有年;例如一種11寸次口徑彈用於16"/50 Mark 7艦炮的已經在1960年代測試過,但是每一個長程彈的估價和規格都是在1980年代做的,是針對早期DD21武庫艦計劃的AGS而不是現在的DDX。

再有就是新型垂發系統布局的可靠性和數量,首先DDX放棄了一般的垂發系統布局,即發射系統位於船體中間,而藝高人膽大的選擇了周邊的垂直發射系統(PVLS)。這個系統是為了讓出船體中央的空間;並且增加安全性避免導彈故障或彈葯庫爆炸的情況下沉船。本系統由分散的垂直發射艙VLS圍繞著船體,發射艙有一層薄的外殼和一層厚的內殼。由於導彈艙在船外緣所以就算導彈爆炸也只有一半的威力損到船。此外本設計還能讓船體受損時損失的導彈發射能力降到最低。聽起來不錯,但是目前DDX上的只裝備了80個單元的Mk57垂直發射系統,而原定的是117-118具。要知道DDX有14000噸以上的排水量,本來就比原始DD21專案的設定
(16,000噸)相比還是比較小火力也較弱。現在有自廢雙腿,砍了不少,甚至比排水量更小的提康德羅加級或阿利伯克級導彈(分別有88具和90具,阿利伯克IIA有96具Mk41)還少一些,因為相對於專職防空的後者,朱姆沃爾特級還必須扮演岸轟炮擊的角色。

還有就是船體結構問題也被美國專家所質疑,質疑聲最大的就是斜角式船舷設計。畢竟有斜角式船舷的戰艦自從1905年的對馬海峽海戰後就沒有用於實戰過了,朱姆沃爾特級現在又開起倒車再回歸到斜角式船舷。船殼從甲板開始往吃水線變寬的斜面可以反射掉雷達波。船首設計成可以騎在波浪上。但是這樣的設計有悖於正常水面堅挺的適航性,2007年初美國國內出現一種關於DDG-1000斜角式船舷的惡劣海象下穩定性爭論。報導說,「問題出現在船停在海上時,如果用斜角式船舷,你要靠一股船尾正向力來穩定船身。在DDG 1000這例子中,當波浪從後面來而船停住時,會失去橫向穩定力因為船尾被波浪懸在空中-並導致翻覆。」

另外一個難以想像的是DDX完全放棄了任何近防系統,沒有密集陣,沒有SeaRAM海拉姆,中近程防空完全交給ESSM改進型海麻雀,如果有漏網之魚情況不堪設想。

整體來看,朱姆沃爾特級,集成了先進的技術,但是無疑缺點更明顯。本來換了相控陣雷達火力通道增加了,但是為了給火力支援讓位,垂發單元減少抗飽和攻擊力反而更差了;用於火力支援的AGS,目前彈葯還達不到要求,有炮無彈;結構爭議性很大,斜角式船舷這種有悖於適航性的設計會不會對艦體穩定性造成影響是個問號;沒有近防武器系統,攔截完全一錘子買賣,標-6和ESSM攔到了就算,攔不到直接放棄的節奏。

本艦設計理念也很混亂,什麼都想干,但是啥都做不好,防空抗飽和攻擊不夠;對陸和火力支援最新的玩意現在不好使;未來如果裝了磁軌跑拆了兩個AGS中的一個,火力支援又不夠了。。。。。。性價比太差,一艘DDG-1000造價快到福特級的2/3了,結果問題多多
美國海軍自己也對它不信任了,取消29艘改為繼續回歸成熟先進的阿利伯克IIA就是最好的證據

F. 美國阿利伯克級2驅逐艦97年造價是多少

97年的不知道, 從目前伯克IIA重啟生產線的造價是18.43億美元一艘. 這是2012年的匯率

G. 為啥美國軍艦就是比中國的造價貴

1.人力成本貴。美國的人力成本是中國的3-5倍。而造船看著是高科技不假,但是也是極其需要人工的行業。
2.民用造船業美國萎縮得太厲害,民用船隻的市場基本被東北亞和歐洲瓜分。任何一個企業只有深耕與巨大的民用市場,才能有長期利潤可言。反之,只靠那點軍艦塞牙縫。船廠能不加價維持么?
3.費用計算不一樣,在我國,軍艦的研製是院所,而製造則是船廠。這兩者很多時候是成本分開的。而美國一般不是,需要直接把研製費用加到每條船的價格裡面
4.美國現在的軍艦技術是處在頂峰期,換句話說沒有參照的藍本,需要自己去開發各種新技術去趟雷,很多奇葩的想法和技術也許會成為時代的先鋒。但更多的則是蛋痛。而這些則是需要很多投入的。中國呢,起碼還在追趕,很多東西可以借鑒,針對性的研發即可。

H. 現在一艘驅逐艦的造價大概是多少以前二戰時期呢

不同型號,不同噸位的艦的造價都不一樣。海軍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將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就「人民海軍成立65周年紀念日及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第14屆年會」與網友在線交流時曾言,現在我國的052D驅逐艦,也就是俗稱的「中華神盾」的造價按排水量算,一噸在50萬左右,052D艦排水量在6000-7000噸位,據此估算造價為30億-35億人民幣。美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造價更是不菲,如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每艘造價在30-40億美元,美海軍最新一級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造價更是高昂,最初預計的造價在100億美元左右,後因財政壓力逐步縮減到43億美元,卻仍然是十分昂貴的。這些還僅僅是軍艦的造價,如果再算上武器和其他裝備及人員和能源的消耗,每一首戰艦從開始在船台上製造到下水服役,再到真正的形成戰鬥力,所費都是個天文數字。所以,海軍絕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至於二戰時期的驅逐艦的造價,就比現在要少許多,具體的關於造價方面的資料,我沒找到這方面的資料,愛莫能助了

I. 現代軍艦這么貴,動輒上十億幾十億元人民幣,貴在什麼地方了

隨著中國新一代055大中型導彈驅逐艦的大量武器裝備服務,目前已知的055建設總數接近兩位數,未來055大中型導彈驅逐艦建設總數可能達到數十艘以上。作為我國下一代導彈驅逐艦,055強大的戰斗整體實力也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綜合型最優秀的導彈驅逐艦,優秀特性的背後有60億以上的建設成本作為強大的基本確保。60億RMB的工程成本與美元相比約為8.4億美元,這個價格與英國同等級的DDG1000接近40億美元的價格相比非常低,但是因為還是高價的數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現代艦艇越來越高,動向是10億美元,還是數十億美元

昂貴的產品開發製造成本放在民間產品上,隨著生產製造總數的不斷增加,其產品開發製造成本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的生產量,最後工程成本反而越來越劃算。但是,對於艦艇的各種機械設備來說,其生產製造總數由艦艇的建設總數決定,艦艇的建設總數由南海艦隊的經營規模決定。對於像美軍這樣現在世界上最強的南海艦隊來說,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總數到了30年也只有2位數。低建設總數與該艦艇所需的各種部件成本相匹配,平均出現價格高,並且這些都是按需特色生產製造的,單獨機械設備製造商所屬部件輔助設施製造商不為其保存生產線,有時收到的訂單信息生產製造成本肯定比生產線成本高得多

例如,英國為什麼向北約會員國世界各國銷售產品開發的宙斯盾雷達檢測、LM2500系列產品氣輪機等重要機械設備,這種機械設備也當期設置在美國軍隊大量服裝現役和建設的艦艇上,如果這種機械設備的生產量更高,產品開發成本就會分配更低,最後購買成本更低,軍艦的總建設成本也會下降。簡而言之,當產量增加時,生產和製造成本將降低,最終整艘船的產品開發和製造成本將被大量生產和製造總數平均。

J. 大和號戰列艦造價多少

大和號戰列艦的直接造價為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當時摺合約4.16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158億美元(按黃金價格換算)。
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軍備補充計劃(即"03艦艇補充計劃",又稱03計劃),正式確定建造2艘A-140F5號方案大和級戰列艦,這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當時都未正式命名,只是被稱為1號艦和2號艦)。日本造船水平自明治維新以來不斷提高,到了昭和時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造船大國之一,但是日本島國資源貧乏,科技實力與英美仍存在相當的差距,而且還處在戰爭條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仍然不惜代價建造空前強大的戰列艦。日本耗費巨資為其造船工業增添大量新式設備,從德國購進了15000噸水壓機以及3台70噸酸性平爐(據資料,當時這些設備一共花了1000萬美元),從而能夠製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裝甲鋼板(大和艦主炮炮塔使用)在內的大型鍛造件。並且特意將吳海軍工廠的船塢加深了1米。建造過程 1937年11月4日,1號艦開始在吳海軍工廠動工建造。1939年5月-10月,鍋爐安裝完畢,9月-11月,主機安裝完畢。1940年7月15日,1號艦被命名為「大和」。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造船廠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大和艦下水後開始舾裝工程。1941年7月,該艦主炮已經安裝完畢。1941年10月16日,大和艦開始試航。1941年10月22日,在宿毛灣以153,553軸馬力的主機輸出功率達到了27.46節的航行速度,試航獲得成功。1941年11月1日,大和艦首任艦長高柳儀八海軍大佐到任。1941年12月7日,大和艦進行了首次主炮射擊(主炮開火的聲音連海邊城市裡的居民都聽到了)。同時,一支以6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日本艦隊正在向美國夏威夷進發,在12月8日凌晨(當地時間為12月7日),這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這一天,大和艦試航結束。1941年12月16日,大和艦竣工,入吳鎮守府船籍,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