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是計劃賬戶成本
擴展閱讀
買水果怎麼寫費用報銷單 2025-07-28 11:46:33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什麼是計劃賬戶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1-26 16:09:31

Ⅰ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計劃成本(Planned Cost):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實際成本

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入賬成本除購買價格外,還包括如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挑選整理費、倉儲費、流轉稅(增值稅除外)等存貨的附帶成本。但在商品流通企業,商品品種繁多,企業購入商品時發生的附加成本可能與幾種存貨有關,還可能涉及銷售費用,很難將一筆購貨附帶成本合理且准確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貨中去,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記入「銷售費用」處理。對於存貨的領用或發出,採用個別計價、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等成本流轉假設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

Ⅱ 會計基礎中,計劃成本是什麼計劃成本是什麼時候入賬呢材料入庫後,還是入庫前或者是月初錄入計劃

計劃成本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
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設置「存貨采購」和「存貨成本差異」兩個賬戶。成本差異是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實際成本超過計劃成本為超支,反之為節約。存貨成本差異形成於存貨取得過程之中,就隨著存貨的發出而轉銷,即按照差異率將存貨成本差異分配到有關成本項目中。
核算程序
計劃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計劃成本法下,應設「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兩個科目。材料成本差異有入庫時的「轉入差異」和出庫時的「領料應分攤差異」兩種(個人的理解,表達不一定精確)。公式如下:
入庫時的材料成本差異 = 材料采購-原材料 = 材料的購買價格(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已定的材料的單位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數量
(1)在購入原材料時,發票賬單已到,物資未到,企業按采購價格支付材料款及稅金,在「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實際成本計價(稅金另計),賬務處理為:
借:材料采購(價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托收承付等科目
(2)當材料已到,企業驗收入庫時,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做如下分錄: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或者分錄為: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3)(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在企業領料以後,月末做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轉出,
領料應攤銷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的材料成本差異+本月購進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購進的計劃成本)
領料應攤銷的成本差異=領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借:基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紅字或藍字)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Ⅲ 計劃成本是什麼

企業根據一定期間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根據計劃資料計算的一種預計成本。如購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產品的計劃成本和工程項目的計劃成本等。
計劃成本的組成項目及其內容、應與實際成本相一致,這樣也能便於比較分析。
購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是根據各項原材料的進價以及供應地點遠近等因素,按組成原材料的實際成本項目計算的。通過它與實際成本比較,可以提示原材料采購成本的節約超支。
產品的計劃成本是根據計劃期的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的消耗定額,工時定額,費用預算等資料,按規定成本項目計算確定的。它反映了計劃期內應達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努力目標,通過它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便能了解和掌握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和完成程序,尋找降低產品成本的途徑。
要注意的是,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前者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後者則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前者反映平均水平,後者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Ⅳ 「計劃成本」是什麼意思

計劃成本顧名思義 就是購買原材料,計劃所花的成本。
成本差異 節約了1000元 就是比我原計劃要買的原材料節約了1000元。
所以 實際花了 9000元。
用計劃成本法 的好處 就是
可以考評績效了嘛

Ⅳ 請問什麼是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是指購入材料所發生的一切支出。包括材料采購成本、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運雜費、保險費等。
計劃成本是指購入材料按計劃成本入帳,實際與計劃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月終,根據發出的材料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Ⅵ 計劃成本核演算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它與實際成本核演算法相比有什麼區別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計劃成本是企業自行制定的各項財產的分類、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等資料,在取得財產時或發出時按這些資料計算計劃成
兩種方法最大的區別在於原材料日常的核算,計劃成本法下原材料日常的進出庫都是以計劃成本核算,沒有變動,只是在期末按照材料成本差異調整;實際成本法下原材料日常的進出庫都是以實際發生的成本為核算基礎。
按照計劃成本核算存貨的制度。是我國工業企業普遍採用的存貨核算制度。
基本要求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設置「存貨采購」和「存貨成本差異」兩個賬戶,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1)按實際成本支付材料款,「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計劃成本計價,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2)(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
(3)領用原材料時按計劃成本結轉;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差異分配破除
綱成本差異是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實際成本超過計劃成本為超支,反之為節約。存貨成本差異形成於存貨取得過程之中,就隨著存貨的發出而轉銷,即按照差異率將存貨成本差異分配到有關成本項目中。

計劃成本核算之所以在我國工業企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能夠簡化日常會計核算,各種存貨只有一個單位成本,平時只須登記存貨的數量,不存在先進先出、後進先出等復雜的存貨計價程序。而且,計劃成本核算還有利於考核采購部門的工作業績,加強存貨管理,促進降低破除
,減少存貨核算的誤差。計劃成本核算的困難在於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乎企業實際情況的計劃成本,如果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相關很大,計劃成本核算就會失去意義。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存貨成本差異率持續(如兩年內)超過5%,就應當調整計劃成本。

Ⅶ 怎麼理解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 同時計劃成本法下存貨的總分類和明細分類核算均按計劃成本計價。因此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如果企業的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品種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別核算其計劃成本和成本差異的,也可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
企業應首先考察與存貨成本相關的各種因素,規定存貨的分類、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單位計劃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其次,取得存貨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取得存貨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中,並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進行登記。
還有,平時領用、發出存貨都按計劃成本計算,賬戶,經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Ⅷ 什麼是計劃成本什麼是實際成本

計劃成本是依據以往經驗預計某月或季或年也可以是某個項目所需成本.
實際成本是某月或季或年或某個項目的所有使用的成本.
計劃成本是事前預計的,數字不是確定的,而實際成本是報告期的實際使用數字,是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