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保利成本崗位是如何設置級別的
擴展閱讀
買水果怎麼寫費用報銷單 2025-07-28 11:46:33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保利成本崗位是如何設置級別的

發布時間: 2022-11-21 06:38:33

Ⅰ 九級,十級」的級別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9級10級是根據專業技能以及單位性質進行劃分
個人建議:
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設置非常嚴明。共分為13個崗位,分別是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下屬7個等級。中級崗位下屬三個等級,初級崗位也是下屬三個等級,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職級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有所不同,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按相關規定進行執行,我建議你在生活中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專業技術的崗位也更好的區分了人們的工資等級,對社會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崗位設置管理指導意見確定。
(1)保利成本崗位是如何設置級別的擴展閱讀:
專業技術崗位等級:
一、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的具體任職條件,由主管部門或事業單位,按照本實施意見及行業指導意見,根據崗位的職責任務、專業技術水平要求等因素綜合確定。
二、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是國家專設的特級崗位,其人員的確定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三、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由各省實行總量控制和管理。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的任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對科學技術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並創造出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2)國家、省級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等領域或行業的學術技術領軍人物,省級以上重點學科、研究室、實驗室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3)其他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業內公認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Ⅱ 什麼是崗位等級工資制度簡述一崗一薪和一崗數薪的特點

崗位等級工資制/職位工資制(Pay for Job) 簡稱崗位工資制,它是等級工資制的一種形式,是根據工作職務或崗位對任職人員在知識、技能和體力等方面的要求及勞動環境因素來確定員工的工作報酬。它是按照工人在生產中的工作崗位確定工資等級和工資標準的一種工資制度,是勞動組織與工資組織密切結合的一種工資制度。

崗位等級工資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崗一薪制,另一種是一崗數薪制。
1、一崗一薪制
一崗一薪制是指一個工資標准,凡在同一崗位上工作的員工都執行同一工資標准,崗位工資由低到高順序排列,組成一個統一的崗位工資標准體系,它反映的只是不同崗位之間的工資差別,不反映內部的勞動差別和工資差別。
一崗一薪制,崗內不升級,新工人上崗採取「試用期」或「熟練期」辦法,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即可執行崗位工資標准。一崗一薪制,適用於專業化、自動化程度較高,流水作業、工種技術比較單一,工作物等級比較固定的工種。
一崗一薪制強調在同一崗位上的人員執行同一的工資標准,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優點:
能保證員工在最佳年齡、最佳技術、付出勞動量最多的時候得到最佳報酬;
簡化工資構成,工資外津貼減少;
一崗一薪,崗動薪動,對員工的激勵性大,且操作簡便靈活。
2、一崗數薪制
一崗數薪制是指在一個崗位內設置幾個工資標准,以反映崗位內部不同職工之間的勞動差別。由於企業崗位比較多,有的有上千個甚至上萬個崗位、工種,從管理成本角度看,不可能有多少個崗位就設多少個崗位工資標准,只能採取將相近崗位進行歸並歸級,這就會形成同崗位級別內也存在勞動差別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企業在同一等級內,又劃分檔次。這樣職工在本崗位內可以小步考核升級,直至達到本崗最高工資標准。這種方式融合了技術等級工資制和崗位工資制的優點,適應了生產崗位之間存在的勞動差異和崗位內部勞動者之間存在的技術熟練程度的差異。它適用於崗位劃分較粗,同時崗位內部技術有些差別的崗位和工種。
另一種解決同崗位但勞動付出有差別的方式是通過拉長熟練期,使員工崗位工資分幾年到位的方式。如第一年試用期拿50%崗位工資,第二年熟練期拿70%崗位工資,第三年拿80%崗位工資,第四年拿90%崗位工資,第五年經考核認定拿100%崗位工資,如特別優秀,經考核委員會認定,可提前拿到100%崗位工資。這種方式可解決由於員工工作年限不同,工作經驗不一樣,從而形成的在同一崗位工作,但勞動有差別的問題,使工資報酬與勞動付出更加吻合。

Ⅲ 崗位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崗位等級劃分標准:改革後的崗位設置為管理崗位8個級別、專業技術崗位13個級別和工勤技能崗位5個級別。

管理崗位分為8級,即由高到低為三至十級職員崗位。事業單位現行的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崗位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三至十級職員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的等級設置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其中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崗位,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管理崗位等級設置

1、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2、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3、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Ⅳ 在公司系統中,P,和M,的管理級別的劃分,求解釋。

P序列=技術崗  

M序列=管理崗

以下是有的公司的常見級別和劃分:

崗位分級是將企業的所有崗位根據工作內容、工作職責、任職資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將分不同的類別,一般可分為管理工作類、事務工作類、技術工作類及營銷工作類等。然後給每一類確定一個崗位價值的范圍,並且對同一類的崗位進行排列,從而確定每個崗位不同的崗位價值。

(4)保利成本崗位是如何設置級別的擴展閱讀:

企業管理系統顧名思義,企業管理系統是一套系統,但它不單單是一件系統,更是管理理論和管理經驗的具體化、邏輯化,是管理行為的落地,因為企業管理軟體設計開發的過程。

就是研究這個行業中最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流程甚至更多被多數企業證明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規律,這些管理經驗已經內涵在管理軟體的思想、流程、報表內容、統計分析項目、管理層級、信息決策中了。

管理系統的作用:幫助企業辦公自動化,程序化,對信息集中管理,一般按照進銷存,財務,生產,客戶關系,辦公管理這么幾個模塊分。

一般管理系統都是進銷存,財務,ERP模式。高級的企業管理系統是企業咨詢顧問形式的企業管理系統,包括企業文檔資料管理 、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薪酬設計、招聘系統、員工培訓、生涯規劃的制度與方法,能激活企業內在的運營規律,達到利潤倍增、成熟穩定。

崗位歸級法是崗位排列法的改革,是在崗位分析基礎上,採用一定的科學方法,按崗位的工作性質、特徵、繁簡難易程度、工作責任大小和人員必須具備的資格條件,對企業全部(或規范范圍內)崗位所進行的多層次的劃分,即先確定等級結構,然後再根據工作內容對工作崗位進行歸類。 

崗位歸級法與崗位參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沒有進行參照的標准崗位。它是將企業的所有崗位根據工作內容、工作職責、任職資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將分不同的類別,一般可分為管理工作類、事務工作類、技術工作類及營銷工作類等。

然後給每一類確定一個崗位價值的范圍,並且對同一類的崗位進行排列,從而確定每個崗位不同的崗位價值。

Ⅳ 崗位等級是什麼意思 崗位等級簡單介紹

1、崗位級別就是崗位等級、崗位分級。是將企業的所有崗位根據工作內容、工作職責、任職資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分為不同的類別,一般可分為管理工作類、事務工作類、技術工作類及營銷工作類等。

2、比如以教授為例,他們也實行等級劃分,分級別拿工資,崗位設置將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其中,管理崗位分為8級,即由高到低為三至十級職員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的等級設置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

Ⅵ 10大房地產企業的組織架構和具體崗位設置

組織結構目前最常見的是「金字塔」和「矩陣」這兩種,沒有什麼組織結構叫「團隊」的,呵呵。

也沒有任何規定說房地產公司必須用「金字塔」和「矩陣」式的架構,使用什麼架構,是公司根據自己的戰略和核心業務流程來確定的。

關於「金字塔」和「矩陣」的特點,我簡單說一下:
金字塔型:中國企業傳統的架構模式,優點是集權度高,決策統一;缺點是信息縱向傳遞慢,信息容易被過濾或阻滯,對各事業部的專業工作開展不利。
矩陣型:西方跨國公司中很常見的架構。優點是信息傳遞快且暢通,決策更專業;弱點是溝通成本很高,因為作為事業部的一個專業員工,你的上司不是你的事業部領導,而可能是遠在千里外的總部職能部門。

所以,規模小、不以事業部經營模式為主的企業,不太適合用矩陣架構。而金字塔式架構也不適合大型的、以事業部經營模式為主的企業。事業部,比如一些連鎖機構、業務相似的分(子)公司等。

Ⅶ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崗位包括哪些

一般情況下,工業企業會設置「成本會計」、「成本主管」等成本核算崗位。
財務組織架構的建立,會計崗位(財務角色)的設置,服務於企業財務管理的需求,同時,不同會計崗位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對應具體業務內容也就不盡相同,特別是根據企業電算化應用平台不斷延伸,會計崗位設置也與傳統手工核算下崗位設置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舉例說明:
一般規模的生產企業,根據自身核算需要,可設置如下會計崗位:
1、財務管理領導崗位:財務總監、財務經理、財務科長(主管),全面負責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分別側重於融資管理、資金計劃管理、銀行及稅務等外部關系維護,核算管理及日常管理工作等工作;
2、材料會計、成本會計:負責成本核算工作,檢查原材料采購、領用及產品入庫、出庫等業務事項,並進行相關賬務處理;
3、預算管理員:負責經營計劃及全面預算等相關工作;
4、稅金會計:負責涉稅業務核算,納稅申報及涉稅業務溝通等;
5、資產會計:負責公司相關資產購置、報廢、盤點等日常處理;
6、銀行會計:辦理銀行匯款、融資業務手續等;
7、往來會計:負責應付、應付等全部往來業務核算;
8、收款出納:負責收款業務手續辦理、收款,庫存現金管理;
9、付款出納:負責付款業務手續辦理、付款,庫存現金管理;
10、采購會計:負責采購訂單業務下達及采購發票校驗處理等;
11、銷售會計(開票員):負責銷售訂單業務下達及銷售發票的開具等
等等......
不同的企業,崗位設置可能不同,同樣崗位設置,具體的崗位工作職責也可能是會有所差異的.......

Ⅷ 國企員工的級別是如何確定的

國企一般都是技術、技能和管理三個序列的崗位。每個級別的中級以下的崗位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可以自動升上去,然後從技師、高級工程師、主任或經理這一級對應的職級開始就需要競爭上崗了,可能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機會再往上走了。在絕大多數企業里,只要能力強是一定能上的,所謂的人脈確實很重要,但是沒那麼絕對,畢竟很多工作還是要有相應能力的人去做的。現在國企一直在改革,很多事情越來越透明,管理越來越正規,無論你在什麼崗,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只要你所在的企業不錯,你也不會錯的,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國企性價比會越來越高的。不過也有很多經營不善要被淘汰的國企,如果你不幸就在其中,學好本事跳槽吧。

國有企業級別

國有企業屬於國資委管,而國有企業有正部級、副部級、正廳副廳、正處副處、正科副科幾個級別。

崗位職序職級具體設計與評定:

一、確定職序職級的步驟:

1、 確定組織中崗位設置, 根據組織組織結構設計確定組織單位中具體崗位設置與責權關系,根據組織變動需要調解崗位設置,崗位設置方案與崗位說明書。

2、 確定公司的職序序列,根據公司所經營業務的特性和所設置崗位的特點確定不同類別崗位的晉升序列,職序序列分類

3、 確定崗位與職序職級對應關系,通過對公司現有崗位進行具體評估來確定具體崗位與公司職序、職級的對應關系,崗位與職序職級對應關系圖。

二、職序劃分的主要依據:

1、序列劃分:工作性質,專業領域。

2、職序劃分,應負責任,職位對公司的貢獻,知識、技能。

三、常用的職序系列:

1、輔助人員序列,根據操作熟練程度劃分。

2、專業人員序列,根據技能及資歷分級。

3、采購人員序列,根據技能及資歷分級。

4、銷售人員序列:,根據技能及資歷分級。

5、銷售人員序列:,根據技能及資歷分級。

四、 通過對崗位評級要素的分析,來確定崗位與職序職級的對應關系。

1、知識,職位至少需要具備的理論性和專業性知識。

2、經驗,為勝任該職位至少所需要具備的工作經驗,但不包括因素1評價過的知識。

3、活動范圍,職位對公司內部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所帶動程度。

4、決策責任,職位需要獨立判斷和決策的重要性,及作出決策可以從既定政策、規定和先例的多寡。

5、工作失誤的後果,職位在做決定,問題研判或提出建議時可能犯的過失,以及這些過失對公司的影響程度。

6、內部聯系,職位為有效的達成工作目標,而與公司內部其他人員接觸時所遇到人際關系的困難度。

7、對外聯系,職位為有效的達成工作目標,而與外界接觸所遭遇人際關系的困難度。

8、督導職責,職位對訓練、管理及領導他人(部屬)時所負的責任。

9、所督導員工人數,該職位直接和間接督導員工人數。

10、研究分析,職位在工作時所需要進行的事實調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責任。

各個單位不一樣。

大致這樣劃分:員工、一般管理崗(含技術員)、管理崗(含工程師)、中管(主任級工程師)、高管(高級工程師、總師)

以為是以我所在企業為例。

工人,班長,幹部:安全員,技術員(設備、工藝),綜合員,副科級副主任(設備、工藝),正科級書記,正科級主任,綜合辦,安全科,調度室,副處級(一般最少二名),正處級書記,正處級處長,各處室,副局級(至少3一4人),局級書記,局級總經理或叫總裁,一個局級單位差不多都這樣。

回企里升職一錢,二背景關系,三文憑。

每個企業都不一樣

現在搞國企去機關化,對應的國企基本上是沒有行政級別的。但實際上國有企業都是有級別的。基本上國有企業的級別與管理它的國資委級別同等或略低。

比如中央企業分為中管中央企業和委管中央企業。中管中央企業的一把手就是副部級。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的一把手就是正廳級。基本上一把手的級別就是企業的級別。

同理,省屬企業的一把手就是廳級。市屬企業的一把手就是處級。當然還有一些縣屬的企業,科級。

國有企業一把手的級別確定以後基本可以對照下來。比如說一把手是正廳級幹部,那麼對應的中層就是處級幹部。

對於央企來說,一般基層單位是處級甚至科級。

對於處於一線的國有企業來說,員工一般是沒有行政級別的。大多數的員工從車間一線,然後到部門的車間的專責,之後再逐步晉升為主管,主管之後晉升為主任助理,然後是副主任,成為中層幹部。如果這個企業是處級的話,那麼基本可以認定中層幹部是科級。科級以下基本上就沒有對照的行政級別。

80年代前分為8級!現今分初級,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

聽說過,現在都還存在,在縣級行政事業單位中,內設機構就是股室(有的地方為了拉虎皮作大旗也設成科),九十年代以前的股長還是比較可以的,在縣級部門是非常有實權的,比如財政局的預算股,行財股,農財股,人社局的調配股,銀行的信貸股,商業局,糧食局,供銷社的業務股,公安局的刑偵股,預審股,檢察院的批捕股,稅務局的稅政股,衛生局的醫政股,城建局的規劃股等等,還有各個科行局的人事股,保衛股都是權力部門。當然,股長也是非常厲害的,單位副職不一定有股長好使,縣官不如現管。

Ⅸ 崗位工資等級如何劃分

一、事業單位崗位等級: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根據崗位性質、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分別劃分通用的崗位等級。
管理崗位指擔負領導職責或管理任務的工作崗位。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專業技能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其中: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
工勤技能崗位指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服務等職責的工作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其中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二、事業單位的薪級
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分為: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其中崗位工資是由職稱或職級決定的,而薪級工資是由可計算工齡的在校時間和工作時間決定的。
可計算工齡的在校時間是指全日制專科以上學歷的,從入學的那一年起計算工齡。比如學歷是本科,工齡就從本科入學的那一年起算再加上工作時間計算。再者,晉升崗位的時間也決定了薪級工資的檔次,假如晉升職稱的時間比別人要晚的話,工資也會有很大差別的。工資不一樣,一是要看學歷和入學時間,二是看晉升職稱的時間。
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歷。薪級工資標准由相應的「薪級」確定,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對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准,而「薪級」需要由「不同級別的崗位上的具體任職年限」和「套改年限」兩個信息確定。

Ⅹ 管理崗位等級是什麼意思

共設四個等級,分別為:四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一級)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四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年以上。

(2)經本職業四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職業四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職業四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經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4)取得大學專科學歷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後,經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7)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證書。

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經本職業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4)取得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取得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取得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經本職業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7)取得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職業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職業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經本職業一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 。

(4)具有大專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0年以上,經本職業人力資源師正規培訓達到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5)具有本專業或相關專業學士學位,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8年以上;

(6)具有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碩士學位,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6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