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南石北調一方水的成本是多少

南石北調一方水的成本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1-12 05:55:01

㈠ 為什麼中國寧願南水北調,卻不用海水淡化呢海水淡化有什麼弊端呢

對於海水淡化來說,成本是比較高的,南水北調的成本要比海水淡化低得多,如果要進行海水淡化,我國是有一個比較完備的技術的,但是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北方的用水量非常的大,如果全部採用海水淡化的話,那麼成本將特別的高,而且海水當中有一些污染物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雖然現在進行大規模的海水淡化比較困難,但是在未來一定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因為我國的淡水資源也是有限的,在使用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定會將水源伸到大海當中,這時候就會採取一些更好的方式來進行海水淡化工作。

㈡ 南水北調,土方工程是多少錢一方

9塊多吧

㈢ 如何比較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工程

就北京、天津等地而言,個人認為海水淡化優於南水北調。成本問題。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調的成本其實都可以簡單地分為運水成本和水處理成本,不過海水淡化的主要成本是水處理,目前比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成本可達4-5元/噸,最低為以色列Sorek海水淡化廠(淡水售價僅為3.6元/噸,年生產年能力約2.3億噸),未來隨著技術發展很可能還會降低,而海水從渤海灣送到北京僅100km,天津就更近了,所以運輸成本很低。南水北調的主要成本則是運輸成本(包括工程建設、運行成本、工程折舊等等),到北京、天津的成本價各種估計都在10元以上,河北將近10元,水處理成本很低。

能耗問題。海水淡化一般耗能2.5-4.0 kWh/噸水,運水一般耗能0.1-2.5 kWh/噸水,常規水處理一般0.02-0.5 kWh/噸水,再生水處理一般耗能0.2- 2.5 kWh/噸水。南水北調應該不包括在這個「一般」里,相關數據貌似沒有任何公布,個人不認為會比海水淡化低多少。

水質風險問題。海水淡化出來是純凈水,基本杜絕了污染風險,而運輸過程中對水質管理要求不高。南水北調沿途要面臨各種水質風險,對管理要求較高

生成能力、銷路等問題。其實歸根到底取決於政府支持力度,海水淡化的生成能力並不受限於技術(不過貌似目前國內的生產技術主要來自國外),而受限於市場,如果政府能以支持南水北調的力度支持海水淡化,銷路不成問題。

此外海水運輸距離短、成本低,運水量相對比較靈活,但是南水北調的水有時候你用不用都給你調過來,那都是錢啊。

最後,關於有人提到的海水淡化不能解決內陸缺水的問題,其實水資源管理是一個綜合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要老想著搞一個大工程一步到位,大工程常常伴隨著大問題,而且南水北調中線跟西線沒有半毛錢關系,中線不搞也完全可以搞西線。再說中線,如果北京人民不缺水,河北會去搞南水北調么?

當然,討論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已經上馬的大工程是不可能停下來的。

㈣ 南水北調費用

南水北調水來了,水費高是幾個方面的因素。從南水北調工程看,工程運行是需要還貸和維護的,這些都要從水費解決,因為工程大,所以水費有所上浮。從供水看,水質提高了,水量保障程度提高了,水價當然也要高。另外,對用水地區講,用調水,就能置換超采地下水和擠占的生態用水,可以緩解當地生態環境破壞。

㈤ 南水北調是為什麼

因為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成本,這一點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即便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每淡化一立方米水的成本也高達3--4元,而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還遠沒有那麼成熟化、規模化,所以摺合下來每立方米的價格大概要5--8元,這顯然高於南水北調的成本。

海水淡化的成本包括:主要設備、輔助設備、土地成本、建設成本、管理成本、應急成本、污水處理成本等,且海水淡化廠的資本構成,會因為工藝、部件、材料的持續耗損而逐年攀升。另外,以反滲透海水淡化為例,其不但需要良好的技術工藝,還需要大量的持續電力才能完成淡化,而我國的電力組成,70%來源於火電,火電背後則是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所以當前採用海水淡化,其實是將淡水建立在能源耗損之上,可持續性上比南水北調工程劣勢明顯。

再一個,雖然規模化、成熟化的海水淡化廠確實能緩解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但由於海水淡化產生的濃縮廢物,不但處理成本高昂,且極易造成地區污染,即便處理過程慎之又慎,也多少都會對地區生態產生影響,或者對近海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這一點與南水北調充分利用天然河流淡水有本質上的區別。

更為重要的是,海水淡化的本質決定了淡化廠要建設在海邊,且取水源頭位於近海,但這又面臨著近海的水質問題。近海海域中,不管是海灣、內海或者航道,海水基本都有不同程度污染,尤其是重金屬超標 ,再加上近海海域洋流流動局限性,使得近海海水鹽度水平、懸浮固體的含量都更高,要額外處理這些懸浮固體,無疑又會增加海水淡化成本。除此以外,近海海水溫度變化復雜、有機負荷高、生物活性也高,這些因素也都會增加海水淡化工廠的設計復雜性,綜合影響成本高居不下。

㈥ 南水北調的利弊是什麼

積極意義:

社會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經濟意義

1、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的經濟增長;

4、擴大內需,促和諧發展,提振國內GDP。

生態意義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

3、利於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負面影響

一、南水北調的工程自提出後就引起了社會廣泛的爭論,反對者主要認為南水北調工程耗資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問題,調水量太少,發揮不了經濟效益,調水量過多,枯水期可能會使長江的水量不足,影響長江河道的航運,長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發長江流域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目前在建的「三線」同時引水方案,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仍可能超出了中國「專家」們的想像。

二、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原有的蓄洪、發電作用出現了較大爭議。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的同時作用,可能會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包括生態和航運),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為2010年初的中國西南大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所總工及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劉樹坤對南水北調工程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西南這次出現百年難遇的乾旱,應該對水文資料重新修訂,對乾旱出現頻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評估。「這些評估的結果都會影響水利調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時開始做,做多大,影響程度有多大,都應重新評估」,劉說。

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萬人搬遷,搬遷給移民生活帶來顛簸動盪。有些移民因為得到的補償款不足,在買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後,所剩款項只能購置一小塊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機會饋乏,有些人不得不計劃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

五、南水北調成本已經高於現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約為3元,南水北調目前成本約為10元,另有報道稱已經達到18元。

六、環境破壞。

1、「三線」同時引水,將導致整個長江流域的沿江生態發生難南水北調以估計的變化,不利於保護沿江現有生態。並有可能導致長江枯水期時航道的承載能力更低。其生態影響范圍和程度已超乎中國「專家」們的理解范圍。

2、中線工程和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漢江及長江中下游環境的變化,將對武漢、湖北產生難以估量的損失。

3、東線工程調水對長江河口地區的影響導致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漬化等。

㈦ 南水北調工程的利與弊

一、南水北調的工程自提出後就引起了社會廣泛的爭論,反對者主要認為南水北調工程耗資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問題,調水量太少,發揮不了經濟效益,調水量過多,枯水期可能會使長江的水量不足,影響長江河道的航運,長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發長江流域自然環境生態危機。

二、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原有的蓄洪、發電作用出現了較大爭議。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的同時作用,可能會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包括生態和航運),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為2010年初的中國西南大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所總工及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劉樹坤對南水北調工程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西南這次出現百年難遇的乾旱,應該對水文資料重新修訂,對乾旱出現頻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評估。

四、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省近33萬人搬遷,搬遷給移民生活帶來顛簸動盪。有些移民因為得到的補償款不足,在買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後,所剩款項只能購置一小塊耕地。

五、南水北調成本已經高於現有的海水淡化成本,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約為3元,南水北調成本約為10元,另有報道稱已經達到18元。

六、2011年上半年,三峽下游三省湖南、湖北、江西遭遇史無前例旱情,僅湖北省就有1300餘座水庫低於死水位。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水位嚴重偏低,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只剩下水域面積的十分之一,這一系列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對三峽大壩的廣泛質疑。

優點

1、緩解汛期對長江地區的威脅

大量的南水北調將減小洪水對長江地區的災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成後,漢江防汛形勢有望出現逆轉。丹江口水庫加高工程基本完成,而南水北調計劃每年從丹江口調水95億立方米。

近些年類似汛情再度出現時,出現在中下游的洪峰將被「削」低30厘米。這意味著湖北宜城至沙洋之間的14個蓄洪民垸,遭遇百年一遇以下洪水可以不啟用。近80萬人、90餘萬畝耕地基本解除洪水威脅。

2、促進北方經濟發展

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於擴大內需,保持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可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調整農牧業種植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還可改污水灌溉為清潔水灌溉,減輕耕地污染及對農副產品的危害。

3、改善北方水質及生態環境

能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改善當地飲水的質量。避免北方一些地區長期開采飲用有害深層地下水而引發的水源性疾病,遏止氟骨病與甲狀腺病的蔓延,有利於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現實的經濟增長,逐步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後,可以減少對地下水的超采,並可結合灌溉和季節性調節進行人工回灌,補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質條件,緩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控制地面沉陷造成對建築物的危害。

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社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水北調

㈧ 現在南水北調和海水淡化的選擇比較怎麼樣的

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調的成本其實都可以簡單地分為運水成本和水處理成本,不過海水淡化的主要成本是水處理,目前比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成本可達4-5元/噸,最低為以色列Sorek海水淡化廠(淡水售價僅為3.6元/噸,年生產年能力約2.3億噸),未來隨著技術發展很可能還會降低,而海水從渤海灣送到北京僅100km,天津就更近了,所以運輸成本很低。南水北調的主要成本則是運輸成本(包括工程建設、運行成本、工程折舊等等),到北京、天津的成本價各種估計都在10元以上,河北將近10元,水處理成本很低。

㈨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南北海拔相差多少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南北海拔相差多少大約150米。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干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 東、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總長為2899公里,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

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

(9)南石北調一方水的成本是多少擴展閱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一期)已經完工並向北方地區調水。西線工程截至目前,尚處於規劃階段,沒有開工建設。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