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怎麼確定項目投資成本
擴展閱讀
衣服一件成本怎麼算 2025-07-28 17:20:31

怎麼確定項目投資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1-12 04:46:33

A. 衡量投資項目的成本和收益時是用什麼

成本和收益分析有三種主要方法,分別是凈現值法(NPV)、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特點,具有不同的適用性。一般而言,如果投資項目是不可分割的,則應採用凈現值法;如果投資項目是可分割的,則應採用現值指數法,優先採用現值指數高的項目;如果投資項目的收益可以用於再投資時,則可採用內含報酬率法。

B. 投資資產的定義是什麼投資資產是按照什麼方式來確定成本的

現在很多人可能都會想要做投資,但是小編也知道投資肯定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雖然投資能夠給大家帶來收益,可是在這個過程之中的風險性也是比較大的。投資資產的定義是什麼呢?投資資產是按照什麼方式來確定成本的呢?

三、結語

企業對外投資的時候,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的時候是不能夠扣除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之中,企業也是需要繳納一定的稅收的,那麼這部分的稅收其實也應該算在投資資產的成本之中。雖然投資能夠給大家帶來很多的收益,可是有關的問題還是需要了解和分析的,這樣的話才能夠降低大家在市場中投資的風險,不會有那麼多的壓力。

C. 股權投資的成本怎麼計算

(一)支付現金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支付的全部價款作為投資成本,包括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二)放棄非現金資產非現金資產,是指除了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現金等價物以外的資產,包括各種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但各種待攤銷費用不能作為非現金資產作價投資。這里的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按以下原則確定:1、以非現金資產投資,其公允價值即為所放棄非現金資產經評估確認的價值。2、以非現金資產投資,如果按規定所放棄非現金資產可不予評估的,則公允價值的確定為:如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該資產的市價即為其公允價值;如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如該資產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均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按其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計算的現值確定。3、如果所取得的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比所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更為清楚,在以取得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確定其投資成本時,如被投資單位為股票公開上市公司,該股權的公允價值即為對應的股份的市價總額;如被投資單位為其他企業,該股權的公允價值按評估確認價或雙方協議價確定。4、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股權的公允價值超過所放棄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資本公積准備項目;反之,則應依據謹慎原則確認為損失,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5、現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收到投資者以非現金資產投入的資本時應按照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收資本記賬。而不論投資方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為多少。而投資者將非現金資產換取長期股權投資則屬於非貨幣性交易。按照《企業會計准則——非貨幣性交易》的有關規定,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換取長期股權投資時,應以換取非現金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三)成本法與權益法變更原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改按成本法核算,或原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改按權益法核算時,按原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投資成本。股權投資是一種高風險投資,因此本金肯定存在風險。如果市場分析不當,或者時機選擇不當,可能造成本金的損失。股權投資為高風險高回報投資,因此在投資之前需要仔細研究市場變化,再做決定,以防發生高損失。延伸閱讀新三板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如何繳納?私募股權投資有哪些法律風險?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有什麼區別

D. 在不同情況下如何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區分企業合並的類型,分別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與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合並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中,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並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
企業合並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價款中包含的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核算,不構成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但不包括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投資成本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原則確定。有關核算原則見本書相關章節。
5、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按照評估價值調整的,長期股權投資應以評估價值作為改制時的認定成本。
(4)怎麼確定項目投資成本擴展閱讀: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並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
偽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
中國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自1998年後,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後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
到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首項推出的產品為滬深300股指期貨。
2021年6月15日,上海證券報消息,我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種超五成,期現相關性在0.9以上的期貨品種超六成。銅、棉花、大豆等成熟品種的期貨價格已逐步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定價基準。

E. 怎麼算投資項目成本

投資成本的種類較多,你指的是建設項目投資成本?如是,一般建設項目投資成本由下列內容構成:
固定資產投資(工程造價) 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用設備購置費用 設備原價
設備運雜費
工器具及生產傢具購置費
建築安裝工程費用 直接費直接工程費(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
措施費(環境保護費、文明施工費、安全施工費、臨時設施費、夜間施工增加費、二次搬運費、大型機械設備進出場及安拆費、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費、腳手架費、已完工程及設備保護費、施工排水溝降水費)
間接費規費(工程排污費、工程定額測定費、社會保障費、住房公積金、危險作業意外傷害保險)
企業管理費(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差旅交通費、固定資產使用費、工具用具使用費、勞動保險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財產保險費、財務費、稅金、其他(技術轉讓費、技術開發費、業務招待費、綠化費、廣告費、公證費、法律顧問費、審計費、咨詢費))
利潤
稅金營業稅(3%)、城市維護建設稅(7%、5%、1%)、教育費附加(3%)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土地使用費土地徵用及遷移補償費(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和被徵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樹木等附著物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繳納的耕地佔用稅或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登記費及征地管理費、征地動遷費、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補償費)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其他費用建設單位管理費
勘察設計費
研究試驗費
建設單位臨時設施費
工程監理費
工程保險費
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其他費用
工程承包費(總承包時有)
與未來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費用聯合試運轉費
生產准備費
辦公和生活傢具購置費
預備費 基本預備費
漲價預備費
建設期貸款利息
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
流動資產投資-流動資金

F.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如何確定

初始投資成本是指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全部對價的公允價值,以及稅金、手續費等直接相關費用。(但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
《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對初始成本的確定分為企業合並/非合並取得,分別做出規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新准則:以取得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投資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即以付出的資產等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G. 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就以下幾種情況分別確認:
(一)以現金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以及支付的稅金、手續費等直接相關費用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不包括為取得投資所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也不包括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經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這一部分只能作為應收項目處理。
(二)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三)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指投資者將其持有的對第三方的投資作為出資投入企業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四)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即將債務轉為資本的,其債權人的初始投資成本應按享有股份的公允價值以及相關稅費確認為對債務人的投資,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與債權人的初始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債權人已對債權計提減值准備的,應當先將該差額沖減減值准備,減值准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若沖減後減值准備仍有餘額的,應予轉回並抵減當期資產減值損失。債務重組採用以現金清償債務、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債務轉為資本、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等方式組合進行的,債權人應當依次以收到的現金、接受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債權人享有股份的公允價值以及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後債權的公允價值沖減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之間差額同上述情況處理。修改後的債務條款中涉及或有應收金額的,債權人不應當確認。
(五)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如下方法確定。
1.如果該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既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又能夠可靠地計量,則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論是否發生補價都將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上述情況下發生補價時,支付補價一方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等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支付的補價之和;收到補價一方則是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扣除收到的補價後的金額計入初始成本。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比換出資產的更加可靠,則不論是否發生補價,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按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和來確定。
2.如果是未同時滿足第1點規定條件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上述情況下發生補價的,支付補價的一方,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收到補價的一方,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並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不確認損益。
此類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的確認難點在於如何界定該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筆者認為,企業應當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要求來判斷。如果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或者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就可以認定為具有商業實質。此外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還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換入多項資產的,在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時,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得以分別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其成本的計算可按如下公式,即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雖具有商業實質但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占換入資產原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得以分別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其成本的計算可按如下公式,即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換入各項資產的原賬面價值÷換入資產原賬面價值總額)。
(六)企業合並時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如下方法確定:
企業合並的方式不僅可以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還可以分為控股合並、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控股合並是指合並方在企業合並中取得對被合並方的控制權,被合並方在合並後仍保持其獨立的法人資格並繼續經營,合並方確認企業合並形成的對被合並方的投資。吸收合並是指合並方通過企業合並取得被合並方的全部凈資產,合並後注銷被合並方的法人資格,被合並方原持有的資產、負債,在合並後成為合並方的資產、負債。新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各方在合並後法人資格均被注銷,重新注冊成立一家新的企業。從上述三個概念可以發現由於吸收合並及新設合並後均注銷被合並方,所以都涉及將被合並方資產、負債納入合並方企業賬簿的事宜,而不存在通過企業合並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事項。而控股合並後被合並方仍存續則不會涉及將被合並企業的資產、負債納入合並方企業賬簿的事宜,但會產生通過企業合並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事項。故下面所述的企業合並均指控股合並。在控股合並的前提下又將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區分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合並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並非暫時性的。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並的初始投資成本確認採用如下方法:
(1)合並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得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會計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享有被合並企業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貸:銀行存款或非現金資產、負債等(即支付對價的賬面價值)
上述兩者差額記入貸(或)借方的資本公積科目,如果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不足部分借記留存收益科目。
(2)合並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會計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享有被合並企業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
貸:股本(或實收資本)(即發行股份面值總額)
上述兩者差額記入貸(或)借方的資本公積科目,如果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不足部分借記留存收益科目。
合並方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包括為進行企業合並而支付的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用等,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為企業合並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當計入所發行債券及其他債務的初始計量金額。企業合並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各方在合並前後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非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並的初始投資成本確認步驟如下:
首先購買方應當區別下列情況確定合並成本,即股權投資成本:
(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和各項直接相關費用。合並成本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
(3)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並成本。
(4)在合並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並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並且對合並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並成本。
其次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對合並成本進行分配,即分別確認所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如果購買方的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但是購買方合並成本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時,應當再次對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並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後合並成本仍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H. 項目投資成本估算

項目投資成本包括項目招標費用,項目開銷,人員工資,伙食住宿,還有流動資金

I. 長期投資成本的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包括股票投資和其他股權投資。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初始投資成本核算入帳,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一)以現金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含稅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如果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則不計入初始投資成本,而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即計入「應收股利」科目。(二)通過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劃出單位的帳面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二、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企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時,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 在下列情況下應採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通常情況下,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表決權資本的,或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20%以上表決權資本,但不具有重大影響的,應按成本法核算。

三、成本法的帳務處理

(一)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
如果投資企業以支付現金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即長期股票投資,則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買價+稅費-應收股利〕
應收股利 〔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
貸:銀行存款

(二)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

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應享有的部分,確認為當前投資收益。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報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後的累積凈利潤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帳面成本價值。

1、投資當年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

(1)如果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盈餘在下年度以放現金股利或利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當年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顯然是由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利潤分配得來的,則不作為當期的投資收益,而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帳面成本價值。

(2)如果投資企業投資當年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有部分是來自於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盈餘分配:在這種情況下,這部分來自於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盈餘分配的,應作為投資企業投資年度的投資收益,其餘部分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帳面成本價值。

2、投資年度以後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

投資企業在投資年度以後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應分別計算視不同情況考慮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和投資收益的金額。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和煦或利潤-投資後至上處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損益)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例如:2001年1月2日A企業以6000萬元投資於B公司,佔B公司表決權的10%,採用成本法核算。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現金股利150萬元。B公司於1998年成立。

(1)2001年1月2日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6000
貸:銀行存款 6000

(2)2001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150X10%=15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3)2002年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時候 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750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750)—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1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為正數,則說明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

借:應收股利 750X10%=75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投資收益 60

第二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600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600)—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0(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為零,則說明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

借:應收股利 600X10%=60
貸:投資收益 60

第三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525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525)—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7.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為負數,則說明不但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還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525X10%=52.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7.5
貸:投資收益 60

第四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450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450)—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1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仍為負數,則說明不但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還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450X10%=4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貸:投資收益 60

第五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375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375)—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22.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仍為負數,則說明不但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還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但恢復增加數不能大於原沖減數15萬元。

借:應收股利 375X10%=37.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貸:投資收益 52.5

權益法是指投資最初以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當被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低於投資企業時,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對投資企業的所得稅是會產生影響的。 (1)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時,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應中止採用權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這種情況包括: ①投資企業由於減少投資而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但仍部分或全部保留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這種情形是指,投資企業雖然還擁有被投資單位的表決權資本,但所擁有的被投資單位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已不再具有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控制、共同控制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的能力。 [案例1] 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由斯邁公司、川內公司和正人公司出資設立,斯邁公司的投資佔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35%,川內公司的投資佔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25%,正人公司的投資佔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40%。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准則——投資》。 [分析說明] 2002年5月10日斯邁公司將其擁有的35%的表決權資本中的20%轉讓給日本五鈴株式會社,則斯邁公司轉讓股權後實際擁有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比例為15%。斯邁公司雖然還擁有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15%的表決權資本,但已不能再對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實施重大影響。 ②被投資單位已宣告破產或依法律程序進行清理整頓。這種情形是指,雖然投資企業仍然擁有被投資單位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達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比例,但由於被投資單位已宣告破產或依法律程序進行清理整頓,其控制和影響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資企業已不能依其所擁有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 ③被投資單位在嚴格的長期性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這種情形是指,原採用權益法核算時被投資單位的資金轉移能力等並未受到限制,但其後由於各種原因而使被投資單位處於嚴格的各種限制性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和影響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資企業不應再採用權益法核算。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中止採用權益法核算時,對中止採用權益法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仍應按權益法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投資損益。 (2)權益法的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按照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的投資成本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②投資後,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而相應調整增加或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第一,屬於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而影響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持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但投資企業按所持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確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時,不包括法規或公司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如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某些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這部分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投資企業不能享有。因此,在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時,應扣除不能由投資企業享有的凈利潤的部分。 第二,屬於被投資單位當年發生的凈虧損而影響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持表決權資本的比例計算應分擔的份額,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以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這里的投資賬面價值是指該項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減去該項投資已提的減值准備,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包括投資成本、股權投資差額等。如果以後各期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投資企業應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 [案例2]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的投資按權益法核算,其投資占深圳三強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30%,並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具有重大影響。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為110000元。木川(深圳)電子公司在1999年的1月1日投資,1999年深圳三強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100000元,2000年深圳三強有限公司發生凈虧損500000元,2001年深圳三強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20000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准則——投資》。 [計算分析]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1999年末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140000元: (110000+100000×30%)=140000元; 確認投資收益:30000元(10000×30%)=30000元;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2000年年末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 (140000-500000×30%=-10000; 確認投資損失為140000元;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2001年年末恢復增加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50000元: (200000×30%-10000)=50000元。 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計算應享有或應分擔的份額時,應以取得被投資單位股權後發生的凈損益為基礎,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不包括在內。 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損益的份額,如果會計期間投資(持股)比例發生變動,應根據投資持有時間加權平均計算。 第三,因被投資單位接受捐贈資產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持股權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股權投資准備,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單獨核算,並作為資本公積准備項目。待原計入資本公積的准備項目實現後可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 第四,因被投資單位外幣資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擁有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計算應享有或應分擔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計入資本公積。 第五,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的應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3)股權投資差額的確定 股權投資差額,是指採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這里的所有者權益是指屬於有表決權資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權投資差額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股權投資差額=初始投資成本-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投資持股比例

J. 企業會計准則——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6.投資在取得時應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
7.初始投資成本是指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但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
債券初始投資成本扣除相關費用及應收利息,與債券面值之間的差額,應作為債券投資溢價或折價。
以放棄非貨幣性資產而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按《企業會計准則——非貨幣性交易》的規定確定。
以債務重組而取得的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按《企業會計准則——債務重組》的規定確定。
8.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投資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按一定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期限,合同規定了投資期限的,按投資期限攤銷;合同沒有規定投資期限的,初始投資成本超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按不超過10年的期限攤銷;初始投資成本低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按不低於10年的期限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