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衣服進貨大概要多少錢
比如市場價是120元的衣服,進貨價大概在60到80元之間,當然,如果你要從廠家直接進貨也就在45到55元之間。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給我最佳答案哦,謝謝您啦*^_^*
㈡ 一件衣服1000元,3.5折進貨,請問成本是多少
1000*35%=350元,進貨價350元。
㈢ 中高檔服裝一般拿貨多少錢
高檔服裝一般拿貨1000--3000---5000元錢,可以賣5000--8000--10000元以上
中檔服裝一般拿貨300--500--800元錢,可以賣50000--1500--3000元以上。。。
㈣ 服裝人工成本一般是總銷售的多少
此時零售店的拿貨價大約是1000元。把衣服在不打折的情況下賣掉,要給商場大約400元,稅費和人工費用150元,自己拿到的利潤是450元左右。
㈤ 開一個服裝女裝小店,只進貨需要多少錢,中檔
如果只是開一個女裝的小店的話,那麼僅僅是衣服進貨的話,一般來說只要有幾萬塊或者是10萬塊左右就已經夠了。
㈥ 衣服一般進貨價是多少買家會售價多少,他們一件衣服會攢多少錢。。舉例說明一下
利潤沒家店都不一樣,我是開一般的服裝店的,我的利潤比一般是40%-50%,有些還價的服裝30%以上,鬧市區的服裝一般都是100%-200%,商場里或者某些品牌利潤達到200%-500%.你說的那種我估計是40%左右,35的進價買60-70塊,是正常的,因為還要扣去運費,房租,稅費,電費,人工費,剩下才是自己的純利潤.
㈦ 羽絨服進貨價一般在多少
在看到「衣戀1500元羽絨服成本僅75元」上熱搜的消息後,讀研一的悅悅(化名)對衣戀品牌的好感度直線下降。大二時她曾經花了900多元買了衣戀旗下品牌的一件格子裙,花去了三分之一的月生活費。
事件源於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公開的一則行政處罰信息,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被罰沒人民幣15704.45元,其中公司售賣的羽絨服標價為1598元/件,生產成本為75元/件。2月9日,該話題閱讀量達4億次,討論數超15000條。
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是韓國衣戀集團旗下公司。針對衣念羽絨服被罰一事,衣戀集團公開道歉,致歉信強調,行政處罰書中所提到的該款羽絨服「生產成本75元/件,標價1598元/件」中生產成本75元為商品加工成本而非總成本。目前,貝殼財經記者查詢發現,北京市監局官網上相關處罰決定書中已經刪除「生產成本75元/件」字樣。
北京市監局官網衣戀被罰相關頁面。
針對此次引起爭議的千元羽絨服成本事件,多位服裝行業從業者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就羽絨服製作過程來說,千元級別的羽絨服成本少說在百元以上,其中人工成本、羽絨材料以及品牌營銷成本等占據了絕大多數。一件品牌羽絨服,從品牌方、經銷商到零售商的流通過程中,層層加價。
一件標價1500元的品牌羽絨服,成本到底是多少錢?
揭秘品牌羽絨服成本:一般人工費加原料300多元
衣戀集團道歉信提到,被罰羽絨服的生產成本75元為商品加工成本而非總成本。那麼生產一件羽絨服的大概成本有多少呢?
「一件售價1500元的羽絨服成本應該在200元至300元」,從事6年服裝生意的馬超如此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由於工作的需要,馬超經常和服裝加工廠打交道。
馬超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與其他服裝品類不同,羽絨服的製作過程更為復雜。一件羽絨服的製作過程包括裁剪、縫制、充絨、縫扣、鎖邊、質量細節檢查等多道工序,同時以上每道工序中又包含了紛繁復雜的工藝技術,如拉布、絎縫、車縫、拍絨等。而款式精巧復雜的女士羽絨服所需要的工序也就更多,而每增加一道工序就意味著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工成本。
據馬超觀察,淡季一件羽絨服的人工成本大概在100元,價格隨旺季有所浮動。在每年的10月、11月、12月、1月等羽絨服銷售旺季,工廠的用工成本會大幅增加。而且由於羽絨服製作工藝復雜,工廠每天產量有限,到了用工旺季往往「一人難求」。「有時候150、180(元每件)都不一定能招到工人」。正因此,馬超稱,很多工廠會選擇在淡季招工生產,以此來壓縮羽絨服製作過程中的人工成本。
除了人工成本外,材料成本也占據大頭。羽絨服主要由羽絨、內外布料、五金等輔助材料以及毛領(有些無)組成,其中以羽絨和毛領成本最高。
從事20餘年服裝零售生意的商家老越(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評判羽絨服質量高低主要有兩個指標,一是含絨量,絨子含量越多,蓬鬆性就越好,蓬鬆性好的羽絨服含的空氣更多,對熱量流失的阻礙就越大,會更加保暖;二是充絨量,充絨量越大,衣服就越厚越沉,相應的也就更加保暖。所以一款質量好的羽絨服往往既輕巧又保暖。
老越稱,羽絨服原料中一款材質較好的毛領,廠商進價多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200元左右。而羽絨種類、純度不同,價格差異也較大。根據中國羽絨信息網2022年2月11日最新更新標准,95%白鵝絨價格為680.00元/kg,而70%灰鴨絨價格為225.89元/kg,兩者之間相差了三倍之多。
以衣戀天貓店鋪一款售價也為1598元/件的羽絨服商品為例,該商品詳情頁面顯示,該款羽絨服填充面料為90%白鴨絨,一款165型號的羽絨服充絨量為113g。根據中國羽絨信息網最新更新的羽絨價格,90%白鴨絨的價格為358.40元/千克。如此計算,業內一款類似的165型號羽絨服的羽絨成本約為40.50元/件。
按照上述估算方式,一件品牌羽絨服人工成本加羽絨材料成本為150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其他材料成本、機器設備成本、水電成本、房租成本、庫存成本、運輸成本、稅收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品牌營銷成本等多項內容。馬超預測,一款售價為1500元左右的品牌羽絨服成本價格在200元-300元之間。
從300多元到1500元,各個環節是如何加價的?
那麼在成本到銷售終端的過程中,各級經銷商又是如何加價的呢?
馬超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一般情況下,品牌方會將新款商品以吊牌價4-6折價格賣給經銷商。據此推測,一款吊牌價1500元每件的品牌羽絨服,經銷商拿貨價在600元-900元之間。
「千元級別的羽絨服其實很常見,品牌方、經銷商、零售商層層加價後價格就上去了。」老越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曾經做過五六年品牌羽絨服零售生意,根據品牌方規定,零售商只能從經銷商處進貨,所進貨品新款羽絨服售價約為進價的1.5倍-1.8倍,老款羽絨服售價較低,約為1.3倍。而經銷商則是直接按件加價,例如每件羽絨服加價100元。
也就是說,根據上述信息簡單推算(不包含品牌方、零售商打折等促銷行為),倘若一件新款羽絨服吊牌價為1500元,那麼這款商品的總成本為200元至300元(按300元計算),品牌方大約會以900元(吊牌價6折)每件批發給經銷商,經銷商大約會加價100元,以每件1000元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在進價基礎上乘以1.5倍,大約以1500元每件價格賣給顧客。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方每件羽絨服約賺600元、經銷商約賺100元、零售商約賺500元。
不過,馬超和老越均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做品牌生意「不賺錢」,因為「利潤大頭都在品牌方手裡」。
從事20多年服裝零售生意的老越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做過五六年品牌羽絨服生意,但最後選擇不再繼續合作,「現在基本沒有人(零售商)做品牌羽絨服生意了」。老越稱其中原因很多。
首先是品牌對商品進價售價的管控非常嚴格。老越在一個三線城市繁華地段的商場中有2個門面曾被用來銷售品牌羽絨服。他告訴記者,每次從經銷商處進貨,進貨價、定價等都必須對品牌方「言聽計從」。例如,老越曾合作過的一個品牌方規定,羽絨服銷售時老款定價應為進價的1.3倍,新款定價為進價的1.5倍,且不能根據銷售情況隨意調整。
品牌方經常會派人到商場查看各經銷商的定價情況,如果被發現私自調整價格,零售商將會受到品牌方的處罰。「做品牌生意,打折做活動什麼的都要等品牌方通知,有的爆款賣得好價格不能上調,有的賣不動還沒辦法打折促銷,只能積壓在庫房」。老越說。
其次是利潤太低。老越告訴記者,相較於從小品牌處進貨,品牌服裝進貨價會高出一倍不止,有的銷售情況還比不上小品牌服裝。「做品牌生意,看起來售價很高,其實品牌溢價全都在品牌方口袋中,我們想要賺錢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走量」。
以上述提到的1500元羽絨服為例,零售商若以吊牌價7折出售,則每件衣服零售商利潤僅有1500*0.7-1000=50元,並非理論上的500元。而對衣戀的行政處罰書顯示,涉事羽絨服在商場中的售價即為吊牌價格的7折。馬超也向記者表示,受限於品牌的高要求,自己更傾向於與小品牌合作,進貨價低,定價自由,且利潤很高,「像網紅服裝我們直接從工廠拿貨,有時可以加價到2.5倍左右」。
對於品牌溢價一事,從事2年輕奢原單生意的小白也深有感觸。小白認為,一件件衣服的價格承擔了很多東西,大牌公司人員費用、設計師費用、品牌營銷費用、庫存費用等。「大品牌賣的是設計,是品牌文化,是消費者的購買後的滿足感,這些大牌服裝平時的品牌維護真的花了很多錢」。小白表示,自己對品牌溢價現狀有深入了解後,就再也難以對大品牌服裝提起興趣了。「我不想再為品牌營銷付費了」,小白說。
衣戀及旗下品牌曾多次被罰,開始賣資產「保命」
前述處罰書被網友扒出後,衣戀一下站到了風口浪尖。
迫於輿論壓力,2月10日衣戀中國在官方微博上發表道歉聲明,稱已經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進行了嚴肅處理,並強調本次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是ELAND品牌商品中的一個款式因為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上標注的產品標准。
致歉信強調,行政處罰書中所提到的該款羽絨服「生產成本75元/件,標價1598元/件」中生產成本75元為商品加工成本而非總成本。因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總成本,衣戀深表歉意。貝殼財經記者致電衣戀中國,接連多次撥打官網電話均未接通。
企查查顯示,此次涉事的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並非首次被行政處罰。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該公司就曾因廣告虛假宣傳、排除消費者解釋格式條款、產品質量不合格、廣告宣傳表述模糊、產品以次充好等原因多次被上海市監局處罰。
2021年年初,衣戀旗下品牌SPAO的一款羊毛大衣不含羊毛,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了20萬元罰款。
貝殼財經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發現,有關「衣戀」的投訴共有322起,其中不乏商品未按規定時間發貨、商品質量差勁、客服拒絕退換貨等投訴內容。
據官網介紹,韓國品牌衣戀於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作為集團全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官網信息顯示,衣戀進入中國市場後,先後引入ELAND、Prich、Roem、Paw in Paw、SPAO、SCOFIELD等多個時裝品牌。
衣戀官網介紹,經過幾十年來根植於本土的不斷革新,衣戀集團旗下品牌已超過40個,在全國百餘座大中城市擁有超過7000家賣場。自2010年起,中國衣戀又相繼引入零售、餐飲、旅遊等事業部,核心事業不斷擴張。
然而到了2016年,衣戀將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以50億元人民幣高價出售給中國上市公司維格娜絲(現更名為錦泓集團),目的是「緩解債務壓力」;2019年,衣戀再次出售旗下品牌,集團以2.6億美元(約17.5億元人民幣)將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全部股權出售給特步國際。
2020年,據央視財經報道,當年上半年,衣戀銷售額首次出現兩位數的季度下滑,韓國當地多家門店關閉,超1000名的管理人員實行階段性無薪休假。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亞洲品牌500強》榜單顯示,2020年,衣戀還位於榜單第494位;到了2021年,衣戀已跌出500強名單之外。
㈧ 哪個好心人可以告訴我衣服進貨時多少錢
這件衣服的進價大概就在15-20元左右..最多不超過20元!一般的普通T恤短袖的話進價大概在10-15元..
如果是沒有品牌的衣服..大概都是這個情況..布料稍好..做工較好的進價大概會比普通衣服的進價多10-15元..買衣服也是暴利的..不然他們是無法支撐起店租還有自己的生活經濟來源..
㈨ 一件普通的衣服就要300元,那它的成本價和出廠價還有批發價是多少
成本價是最低的,它是指這件產品從材料的購買、製成生產的流程中到成品,.這一切所花費的金額為成本價。
出廠價是指廠家對外給出的一個價格,好比生產一件產品的成本價是10元,廠家對外銷售是15元,這15元就是出廠價,廠家就是靠這出廠價與成本價的之間的差價來牟利。
至於分銷價和批發價,這個就不能一概而定了,分銷商做生意的方法:
a廠商的銷售談成了一筆1000萬的合同,但是用戶說他們沒有那麼多錢,需要分期付款.這樣的付款條件廠商時不能接受的,因為廠商也不允許資金占押.(如果用戶能現款現節,則可從廠商直接下單)
這時,分銷商就起了作用,因為他們資金多,不怕押.廠商會找到分銷商,說這個合同從他們那裡走貨.
然後分銷商用現款現節的方式從廠商下單,再把東西加一些錢賣給用戶,然後分期收用戶的款.
分銷商一般不先屯貨。
批發商做生意的方式:
先大量的把一些廠商的貨物買進,存在倉庫裡面,再找自己的銷售出去談生意,談成之後把東西加錢賣給用戶,而且一般都是現款現節
(從分銷商與批發商的做生意方式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分銷是一種新的銷售方式,而批發這個方式就比較落後了,所以通常批發商獲得的利潤會比分銷商低,因為批發商通常都是不管有沒有人買,先把貨大批買來,再找人出去賣,通常價格會被人壓的很低,所以所獲得的利潤相對來說就少了點,而分銷商從上面的做生意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們所獲得的利潤絕對會比批發來的多,不然批發這個銷售方式也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以上這些都是個人觀點,我的知識有限,可能有的地方觀點與他人有所相悖,敬請見諒!)
㈩ 一般,衣服的進價和賣出價怎麼算
20塊錢進來的衣服,你在一般繁華的路段就賣50-60,非常繁華的路段就90-120,
如果你衣服有牌子的話,那就在加20%的費進去。
如果進價一件衣服50元,通過運輸,各種渠道,那麼這件衣服的成本價就成為60元了,而如果是進價50元直接銷售,那麼這個得成本是50元,賣出價就是成本50元加上盈利的價格。
成本價一般來說是拿貨價加上各個出售前所花費的代價,和所要盈利的價格。
四個方面揭曉衣服進價的秘密:
1、服裝進貨眼光
服裝進貨最忌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款式,因為服裝店的消費者並非店主,而是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所以服裝進貨眼光要放到市場中去,了解市場的需求,然後再進貨,選擇合適的服裝款式,這樣才能贏得市場。
2、服裝進貨價格討論
在確定拿什麼服裝款式的時候,可以跟批發商談談,看能否可以拿到個更低點的拿貨價,一般長期做批發的商家,產品批發價格都不會再便宜的了,所以不要太計較是否便宜那麼一兩塊錢。只要時間久了,大家互相成了熟客,進貨價格自然會優惠。
3、服裝進貨看面料
經營服裝店首先要懂得看服裝的面料,懂得分辨服裝的面料和面料的成分,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貨源的質量。懂得這些拿貨才不會輕易被騙、被忽悠,而且才能確保自己所拿的貨都是貨真價實的產品。在產品的基礎上再添加一些附加值,就能讓服裝無論是價格還是價值提升,從而能帶來更多利潤。
4、服裝進貨的根本
服裝拿貨不能進看錶面,還要想到服裝的價值。在拿到一款服裝的時候應該先估算自己拿回去能以多少價錢出售,幾倍還是十幾倍都是有可能的,若是拿到好產品,自然能賣出好價錢,這才是服裝進貨的根本。
從四個方面揭曉衣服進價的秘密,趕緊來看看吧!開一家服裝店,找到一個好的貨源不容易,特別在衣服的進價上,我們更是要了解其中藏著的秘密,才能找到更合適的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