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提升服務質量的措施及做法
應對競爭挑戰,中資商業銀行必須從服務理念、服務體系、服務標准、服務戰略、服務文化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努力形成運轉有序、協調高效、持續穩健的「服務鏈」,通過提升服務品質不斷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
樹立現代化服務理念。這是提升服務品質的核心所在。商業銀行提升服務品質,關鍵是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現代服務理念。具體來講,一要樹立客戶滿意的服務理念。服務質量的判斷標准不是令自身滿意,而是令客戶滿意。二要樹立雙贏的服務理念。客戶與銀行是合作夥伴,任何經營活動都要實現客戶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三要樹立品牌服務的服務理念。只有具有品牌的優質服務才是價值優越、不完全可模仿、不完全可替代的,才是銀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商業銀行要以優質服務為目標、以品牌建設為手段,堅持以客戶需求作為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處處為客戶著想,最大限度地為客戶提供盡可能滿意的高品質金融服務;同時要努力了解客戶需求,發現客戶需求,研究客戶需求,滿足客戶需求,甚至引導客戶需求,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為客戶創造價值。
建立有效的服務體系。這是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要基礎。一要圍繞提升服務品質,不斷優化組織體系,實行「扁平化」的組織形式,利用高效的信息傳導機制,體現「前台為客戶、後台為前台、總行為支行」的全方位服務思想,提高整體的市場敏感度,緊跟市場優化服務,更好地實施優質服務戰略。二要設立專門的推進服務工作的機構,建立責任明確的專業團隊,這樣可以推進服務戰略得到有效落實,確保服務細節的正確性和完善性,保證執行的效率和服務的效果。三要圍繞組織體系變革,從真正滿足客戶、方便客戶、服務客戶的角度出發,重新組合服務程序,優化業務流程,梳理完善規章制度,減少審批環節和層次,簡化服務傳遞過程,有效降低服務成本和客戶成本,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⑵ 如何有效控制服務成本
1、扣除法:確定企業的目標利潤,然後再從產品銷售價格中扣除應繳納的產品銷售稅金和本單位目標利潤,其餘額就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成本。
2、經驗估演算法,也叫調查研究法:是對同樣產品,採取同行業先進企業以及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或上年度的實際成本,結合在計劃期內各種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根據預測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證程度,估算出產品目標成本。
3、高低點法:根據成本習性將企業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用一定時期歷史資料的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之差與兩者業務量之差進行對比,先求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再求得固定成本總額的方法。
控制服務成本注意事項
傳統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過成本的節省來實現的,即力求在工作現場不浪費資源和改進工作方式以節約成本將發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節約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標方式采購原材料或設備,是企業的一種戰術的改進,屬於降低成本的一種初級形態。
高級形態的成本降低需要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達到成本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一種高級的戰略上的變革。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 嚴格控制機關運行成本
⑶ 如何優化運行能力,強化成本效率優勢,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7
⑷ 企業提高成本管理的意義 如何提高
傳統的成本管理大多是孤立地看待和控制部門、人員等方面的成本,就好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在短時期內有一定的效果,卻因忽略了企業整體而難以持久,甚至會面臨著更大的危險。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企業要提高競爭力,必須轉變過去陳舊的成本觀念,由重視控制有形的物質產品成本到更加重視合理控制無形的非物質產品成本成為我們改善和提高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向。成本管理不能再局限於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護及處置。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
企業管理者和工程技術人員要懂成本,對他們進行的設計、擬定的工藝、制定的計劃及採取的措施,將對產品成本起什麼作用、有多大的影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因此,加強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於提高員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培養全員成本意識,變少數人的成本管理為全員參與管理
⑸ 會計中如何管理售後服務成本
售後服務成本的管理
良好的售後服務是實現企業銷售目標的條件之一,是我們對顧客的庄嚴承諾。但服務需要成本,承諾的服務項目越多,標准越高,成本也越高。售後服務成本與一般性成本的區別在於,它是事後成本,即產品完成銷售並核算利潤後才逐步體現的成本,它對銷售利潤、經營業績、企業資產的影響是隱性和滯後的。正因為如此,售後服務成本的隱性和滯後性往往被各取所需的運用於調節利潤、業績數據,造成資產空洞。被運用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企業的產權關系和考核辦法。這種不規范的操作將對企業的資產質量造成危害,不利於企業做強、永續經營。
服務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費用成本兩部分。為了提高響應速度,維修周轉備件必須充足。但參與循環的維修備件將進入持續的跌價損失過程,已不可能再用於生產銷售。維修備件的跌價損失是服務成本的體現形式。隨著銷售量的增長,提取的備件數量與日俱增,維修備件庫的賬面規模將逐漸膨脹。當維修備件庫賬面規模與生產材料庫規模比例接近極限值,而制度又不能保證及時跌價處理時,將出現資產結構性危機。
在XX公司7月末的資產結構分析報告中,一組數據赫然紙上,維修備件賬面規模已達到1900萬,約相當生產材料庫存規模的24%,並以100萬/月、1200萬/年的速度穩定遞增,三年保修的成本代價逐漸顯現。跌價損失未列入計劃,到年底將達到2400萬元的水平。以上數字意味著:
(1)在總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生產、銷售流動資金必將以100萬元/月、1200萬元/年的速度遞減。如果新增凈利潤不足以彌補,將出現流動資金不足,嚴重影響銷售任務的完成。
(2)庫存資產結構將出現進行性比例失調:以維修備件庫存增長為特徵的庫存資產規模擴張;或者是庫存總體規模受控下的生產性庫存收縮伴隨維修備件庫存擴張。後者勢必影響銷售。
(3)資產出現空洞,質量下降。以維修備件賬面金額與實際價值嚴重不符為特徵的庫存資產質量嚴重下降,導致總體資產質量下降。
(4)虛增利潤。以不計、少計維修服務備件成本換取利潤的虛增。如果本年度維修備件不做跌價處理,全年可虛增利潤約1000萬元,數額不小。今後幾年消化這部分成本的負擔將異常沉重,說是潛伏危機也不過分。
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問題的嚴重性。在嚴格控制維修備件領用的同時,深刻檢討現行財務制度對維修備件處理存在的問題,推行穩健的財務管理辦法,及早防犯風險。
現行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1、售後服務成本管理的滯後性
目前,許多從事生產IT類最終產品的公司承諾顧客三年保修,供應商則對整機廠承諾一至三年保修。表面上看似上游供應商全包了,實際卻並非如此。多數生產最終產品的公司為了競爭需要,都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服務體系,樹立自己的服務品牌,以服務推動銷售。響應速度是顧客評價服務好壞的重要指標,也自然作為企業考核售後服務部門業績的重要指標。為了提高服務響應速度,維修服務部門必須備足周轉備件,備件只好自己出資購買,並以備件庫存資產形態存在;偶爾供應商也無償提供少許零單價周轉備件。備件庫的建立通常採用移庫方式,直接從生產材料庫移庫到備件周轉庫,財務未做成本核銷處理。由於產品保修時間長達數年,維修備件在庫時間跨度也長達數年之久,並逐步跌價至殘值為零,周轉備件的跌價損失構成維修服務響應速度的材料成本。由於備件在持續跌價過程中時價難於評估,財務也就很難對庫存維修備件作跌價處理。售後服務成本呈現鮮明的滯後性和隱蔽性,而隱性和滯後的問題在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維修備件作為庫存資產的管理與生產材料庫有很大的不同,難度相當大。
2、維修備件成本的財務處理
財務制度規定企業應從當年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庫存跌價准備金。准備金制度是一種防範危機的補救措施,即對庫存資產不定期的盤點、評估,資產跌價損失部分以准備金填補,確保資產質量。准備金模式的本質就是承認售後服務成本的滯後性,並在隨後的日子裡逐步攤銷。
從資產的風險防範、安全性看,這種制度很不錯。從管理的角度看,准備金的提取相當靈活,是一種缺點。許多企業經營者出於業績考核、分配的需要,並不樂意損失到手的利潤業績,沒有按規定提取足額的准備金。在業績和資產質量兩者中間,更多的選擇前者,因為後者的指標是軟性的,或者根本不考核。後果必然是利潤失實並過度分配,資產質量下降,最終損害投資者權益。
其次,動用准備金對備件庫存實施跌價處理,從管理角度看是一種事後行為,庫存的實際跌價在前,補救在後。其不足之處在於沒把工作重點放在對庫存資產結構、庫存資產質量的過程監控上,而是既成事實後「亡羊補牢」的「籬笆」,以准備金貼補資產損失。後發處理對管理的改善效果不佳,在財務兩次跌價處理的期間,維修備件成本長時間處於待攤狀態,售後服務成本的隱性和滯後性在管理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換句話說,沒把售後服務的維修備件損耗處理為產品銷售顯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產品營銷、策劃、製造者不必為售後維修成本犯愁。其結果是銷售定價的規則被扭曲,輕質量、重采購成本導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種太多、通用性差導致維修備件庫品種太多,數量居高不下,服務成本上升。
解決辦法
要做強企業,必須在確保資產質量前提下追求合理利潤。思路要變,勇於面對現實,「實為創業之本」就體現在這里。售後服務的維修備件成本應進入產品銷售成本,隱性變顯性,滯後變實時,總量控制,殘值回收。
1、維修備件成本進入產品銷售成本
表面上看,產品銷售成本上升了,會給銷售帶來壓力,影響利潤完成,其實這只是隱性成本變換為顯性成本,成本變現提前,總成本並未增加。現實將迫使我們採取各種彌補措施,改善經營工作質量,把顯性成本的影響壓縮到最小。例如,科學策劃產品、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合理定價、控制損耗、轉移部分維修成本壓力給供應商,等。這種變換的優點在於:
*時效性強,員工的成本意識提高,維修備件成本按比例實時攤入產品銷售成本,並在定價的過程中加以考慮,及時消化,最終有利於實現合理利潤;
*賬面庫存資產規模得到有效控制,各項財務指標改善;
*總庫存資產中跌價損失成分減少,資產質量提高;
*備件庫存資產的財務處理簡單化,利潤的水分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放鬆對備件庫的有效管理。
2、備件庫賬面規模總量控制
在以上變革完成前,由於歷史原因,備件庫資產未如期執行跌價處理,賬面規模已相當可觀,可能造成嚴重的資產結構性問題,必須採取總量控制措施,抑制賬面規模繼續膨脹。由於IT產品通常保修3年,維修備件3年應折舊完畢。備件庫規模應以過去3年的銷售總成本、本年度銷售總成本(計劃)、存貨年周轉次數按比例設置控制點。例如,假設過去3年總銷售成本為30億元,若按0.7%提取周轉備件才能滿足服務的需要,備件總金額約為2100萬元;三年跌價處理完畢,平均每年必須跌價處理700萬元。因此,備件庫賬面資產規模應控制在1500萬以下,比較安全;根據本年度銷售總成本(計劃)、存貨年周轉次數計算的庫存資產控制規模為1億,備件庫存賬面資產規模約占庫存總資產的15%,則庫存總資產中85%可作為流動資產使用,不影響生產和供貨。備件庫賬面規模超過1500萬元的部分,必須強制性分批跌價處理完畢,進入成本。隨著企業贏利能力的提高,有計劃的將剩餘部分全部處理完畢。
3、強化備件殘值回收工作。
例如,修舊利廢、選擇部件最佳壽命點拍賣、並以拍賣所得用於備件升級,或沖減備件費用;選擇最佳的部件淘汰、替代方案等,是減少跌價損失的有效手段。該項工作要求客戶服務人員有高度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必須推行有效的考核激勵措施。售後服務部門應成立專門的修舊利廢工作小組,長期從事此類工作。
4、業績考核
制訂保證資產質量前提下合理的利潤指標,業績利潤考核剔除壞賬和庫存跌價損失。
財務制度用平均應收款周轉天數、年存貨周轉次數來衡量。其中,年存貨周轉次數描述年銷售額和月均期末庫存規模的比例關系,牽涉兩個要素,需要時間的積累,使用起來不直觀。況且售後服務的備件在庫時間長達數年,規模較大,用該項指標衡量不見得合理。
較好的辦法是根據前三年總銷售成本的百分比(例如0.6%-0.7%),核定備件庫賬面規模最高限額,超過部分,年終考核利潤時強制跌價處理,沖減當年利潤。備件全部進入成本後,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良好的售後服務是實現企業銷售目標的條件之一,是我們對顧客的庄嚴承諾。但服務需要成本,承諾的服務項目越多,標准越高,成本也越高。售後服務成本與一般性成本的區別在於,它是事後成本,即產品完成銷售並核算利潤後才逐步體現的成本,它對銷售利潤、經營業績、企業資產的影響是隱性和滯後的。正因為如此,售後服務成本的隱性和滯後性往往被各取所需的運用於調節利潤、業績數據,造成資產空洞。被運用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企業的產權關系和考核辦法。這種不規范的操作將對企業的資產質量造成危害,不利於企業做強、永續經營。
⑹ 有關如何提升服務質量
為所有顧客提供高水平、個性化的服務,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在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各企業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 提高服務質量,企業應該根據服務的特性,真正理解顧客眼中的服務質量,有效地激勵員工採取相應步驟制訂服務質量標准和建立服務系統,使企業的服務質量得到改善。 如何提升服務質量呢?我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服務從細節出發,突出細節作用 任何一個高效率高品質的企業都在於其傑出的團隊力量,而團隊力量則是建立在每個人、每一個部門的「細節服務意識」上,因此必須著手抓細節。只有持續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才能夠始終滿足顧客的需求。「勿以善小而不為」,改善服務中的每一個細節,把它們當作大事來切實落實;「勿以惡小而為之」,損害形象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當作小事置之不理。提升服務質量要從點滴做起,要讓每一點改善都帶給顧客更大的方便與滿意,因為這才是服務的生命源泉所在。 二、加強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員工自身各項綜合素質 通信不同於其他行業,有時它對員工道德素質的要求要高於專業素質。所以在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個人素質方面的培訓。對每一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禮儀禮貌」 等培訓,培養員工與顧客溝通、協作的能力。讓每一名員工注重與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日常工作中積極熱情地為每一位顧客服務。對一些不太了解、提出抱怨甚至反感顧客,要主動上門與其溝通、交流。我們不怕出問題,甚至就怕不出問題,從來不怕被顧客指出缺點,相反,更會以感激的態度感謝顧客給我們提出批評、意見或建議。我們會將這些視為改正和提高的機會,使顧客最終理解、認同我們,真正體會到是「以人為本,顧客至上」的服務宗旨。具體為: 1、加快企業人才的培養,形成具有專業化服務水平的專業技術力量。應通過統一的培訓、定期考核、評比等手段,提高自身員工的素質。隨著員工素質的提高,管理手段的加強,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務質量也會隨之相應提高。 2、繼續加強企業內部機制,增強員工市場競爭意識。 企業不斷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完善企業的運行機制,要在提高服務水平方面下工夫,就首先要加強員工的業務素質的考核,做到獎罰分明;積極實施競爭上崗,符合服務要求的人員繼續聘用、不符合服務要求的人嚴格實施解聘;加強人才的選取聘用,將專業崗位工作在社會上實施專業選聘,保證社會先進管理專業技術的在企業中能夠得到運用。通過 企業內部機制的建立與健全,增強員工的市場競爭意識,有利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發揮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服務上一個台階。 三、做好顧客投訴接待與處理,把顧客投訴視為寶貴資源 顧客的投訴恰好是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為何不坦誠面對?對我們來說,只有認真分析顧客的意見,虛心接受批評,積極解決問題,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才能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好的品牌效應。以積極的姿態正視顧客的各種投訴,不斷反省自我,把顧客投訴當寶貴的資源,才可以及時發現管理與服務中的不足,盡可能的去改進服務,促進管理服務質量的不斷創新與提高。 總之,顧客的不滿就是工作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⑺ 如何加強成本費用控制 提升成本精細化
費用則主要是管理方面的支出。其它費用項目比較多,涵蓋范圍廣,主要有辦公費、水電費、電話費、差旅費、勞動保護費、外部勞務費、租賃費、綠化費、取暖費、業務招待費、實驗研究開發費、安全經費、黨團經費、業務費、排污費、土地使用費等等。
1.成本管理控制體系。
公司總經理是成本管理控制的第一責任人,總會計師對總經理負責,全面負責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財務部作為公司成本管理主業部門,負責編制和下達成本預算,並進行具體的考核控制,各基層單位、機關部室根據下達的具體成本項目負責對各自的成本項目進行考核控制和管理。各職能管理部門根據部門職責負責對全公司性的共性成本項目進行管理和考核控制,如人力資源部負責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進行考核控制,公安保衛部負責對車輛運輸費進行管理考核控制,行政處負責對辦公費、勞動保護費等進行管理和考核控制。
2.成本管理控制流程。
2.1成本預算。年初公司財務部根據各單位上報的成本需求,按照成本
按定額標准下達的成本預算指標,編制全年成本預算指標,經公司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批後,下達給各單位執行。對差旅費、材料費、辦公費、水電費等正常成本項目直接下達給相關單位和部門。對於一些專項費用則直接下達給相關責任部門,由該部門負責管理和考核,如防竊電改造資金,直接下達給營銷部,由營銷部負責組織實施和管理考核。
2.2成本控制。成本計劃下達後,財務部結合日常成本核算對各單位、部門的成本進行管理控制。這種控制既包括事前控制也包括事中和事後控制。成本控制也包括對預算外支出進行控制。由於種種原因,年初成本預算不可能把全年所有業務都進行准確預算,預算外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對預算支出進行嚴格的審批。
2.3成本分析和考核。在成本管理控制的基礎上,要求各單位按月上報成本預算執行情況表、材料費用調查表和單車核算考核表等報表,根據上報數據對各單位部門的成本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和考核。通過成本分析考核結果對各單位成本進行控制,避免成本超預算進度或出現較大偏差。
公司對各單位各部門按月考核成本的成本費用預算情況表。通過該表可以直接反映該單位全年的成本預算情況、進度預算情況、成本累計發生和本月發生情況以及上年累計發生情況。
對各單位發生的材料費、差旅費、辦公費、運輸費按照費用的類別和班組進行的統計。通過各單位每月上報的成本費用調查表,可以對各單位材料費、差旅費用發生的分布狀況進行分析,如通過材料費用分布情況可以分析出輸電維護材料、配電維護材料費、變電維護材料以及營銷維護材料的費用發生情況。
⑻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這里需要改變一下經營理念;物流為服務行業,根據服務行業的特點,花什麼錢購買什麼服務。要享受高品質的服務,花的錢就多,而降低成本這需要有前提,需要有降低成本的空間,成本空間不是無底洞,提高服務品質,必然需要增加成本支出,建議;可以將服務層次多樣化,供客戶選擇,客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