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增值稅計算和成本計算
問題1中,740和876是含稅價還是不含稅價,最好能明確一下。以免各人答案不一樣。
我認為整數一般是含稅價,不含稅價往往有小數點,因此我的答案如下:
1.從A方進貨
不含稅價=740/1.17=632.48
這是成本
賣給B方
不含稅價=875/1.17=747.86
利潤=747.86-632.48=115.38
2.假如不開票
680就相當於不含稅價了
因此成本比上面就要高了,利潤就下降了。假如要維持115.38的利潤,賣給B方的不開票價=680+115.38=795.38,不開票價也就是不含稅價,若要開17%的票,開票金額=795.38*1.17=930.59
『貳』 怎樣計算增值稅成本
一、增值稅是價外稅,購進貨物的增值稅可以進行抵扣。上述計算均未考慮可以抵扣的進項稅。正確的計算應該是:
(1)稅前售價(110+5+5)×(1+20%)=132
在此基礎上考慮增資額應納稅金,具體的計算為:
(2)(稅前售價-購進貨物能夠取得抵扣發票的進項額)×17%=應該計入售價的增值稅
上述二項合計為能夠達到銷售毛利20%的銷售價格。
二、如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應直接計入存貨成本,如是一般納稅人就不應入成本(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購入固定資產的增值稅的稅額應入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
『叄』 增值稅怎麼算
增值稅,顧名思義是指商品在流程中的增值額的稅費,那麼增值稅怎麼算?增值稅17個點怎麼算的?增值稅的計算,需要了解生產成本和銷售額,下文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增值稅怎麼算。
增值稅怎麼算
增值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增值稅怎麼算?比如,某企業生產1台電視,材料成本是2000元,銷售3000元,增值3000-2000=1000元,增值稅就是對這1000元征稅。假如增值稅稅率17%,則增值稅=1000×17%=170元。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肆』 增值稅和成本之間的計算
進料不含稅價格:2250/1.17=1923.08元
進料增值稅:1923.08*0.17=326.92元
每1噸進料加工成成品08噸,需要(500+500)*0.8=800元.(生產成本和包裝成本)
則最低銷售價格應是(1923.08+800)*1.17=3186.00元(你公司是一般納稅人的情況下你的稅是可以抵扣的)
另外交稅(1923.08+800)*0.17-326.92=462.92-362.92=100.00元的增值稅,附加稅另算100*0.01和100*0.03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如果按1.25噸進料來算的話就應該是2250*1.25=2812.5元(含17%稅)
2812.5/1.17=2403.85不含稅價
2403.85*0.17=408.65元增值稅
則成本價2403.85+500+500=3403.85元(不含稅)
則3403.85*1.17=3982.51元(含稅價不考慮其他成本的情況下)
需要繳納的增值稅3403.85*0.17=578.65元,稅金也是一樣的演算法
上面兩種情況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一個是以進料的單位1的基準算的,一個是以成品的單位為1的情況算的.最終還是要換算成以進料為1的情況來核算.
『伍』 增值稅如何計算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銷售額-進項稅;銷售稅額=銷售額x稅率;組成計稅價格=成本x(1+成本利潤率);組成計稅價格=成本x(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小規模納稅人:應征稅額=銷售額x徵收率。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陸』 增值稅怎麼計算
增值稅怎麼計算
增值稅計算方法
增值稅稅率
目前有17%,13%,6%和0幾種,具體那些屬於各自的稅率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增值稅計算方法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舉例說明如下:
B企業從A企業購進一批貨物,貨物價值為100元(不含稅),則B企業應該支付給A企業117元(含稅)(貨物價值100元及增值稅100X17%=17),此時A實得100元,另17元交給了稅務局。
然後B企業經過加工後以200元(不含稅)賣給C企業,此時C企業應付給B企業234元(含稅)(貨物價值200加上增值稅200X17%=34)。此時套用上述公式為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200X17%=34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34-17(A企業已交)=17(B企業在將貨物賣給C後應交給稅務局的稅額)
退稅計算方法
繼續套用上面的例子,假如C企業為國家規定實行先征後退原則的出口企業,他把這批貨物加工後出口,出口FOB價為300(已折成人民幣)(不含稅),此時他要交納的增值稅為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300X17%=51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51-34(B企業已交)=17(C企業在將貨物出口後應交給稅務局的稅額)
出口後可以獲得退稅額為(假設退稅率為17%)
應退稅額=FOB價X退稅率=300X17%=51
此時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潤為
成本=進價+所交增值稅=234+17=251
收入=賣價+所退增值稅=300+51=351
利潤=收入-成本=351-251=100
如果退稅率為15%則
應退稅額=FOB價X退稅率=300X15%=45
此時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潤為
成本=進價+所交增值稅=234+17=251
收入=賣價+所退增值稅=300+45=345
利潤=收入-成本=345-251=94 比上面少了6元的利潤。這6元就叫做不可抵扣額,應用公式也可得出這個結果。
當期不可抵扣額=FOB價X外匯牌價X(增值稅稅率-退稅率)=300X(17%-15%)=6
假設C為則根據國家規定,實行“免,抵,退”原則出口企業,加工後自己出口,出口FOB價300(已折成人民幣)(不含稅)。本 來要向上述那樣先交納增值稅如下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300X17%=51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51-34(B企業已交)=17(C企業在將貨物出口後應交給稅務局的稅額)
但根據“免,抵,退”中的“免”,出口企業的最後一道增值環節免徵增值稅,所以不用交納這17元增值稅。
貨物出口後,C企業依法向稅務機關退稅,根據“免,抵,退”中的“抵”,
假如退稅稅率為17%,C企業可以抵扣的稅額為34(前面環節所交的.增值稅),而不是51,因為最後一道環節的17元沒有交,根據“不交不退”原則,這17不給予退。這34元就是C企業實得的退稅額,
此時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潤為
成本=進價=234(此時沒有交17元的增值稅)
收入=賣價+所退增值稅=300+34=334
利潤=收入-成本=334-234=100
假如退稅稅率為15%,此時要先算出不予抵扣額
當期不可抵扣額=FOB價X外匯牌價X(增值稅稅率-退稅率)=300X(17%-15%)=6
此時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潤為
成本=進價=234(此時沒有交17元的增值稅)
收入=賣價+所退增值稅=300+34=334
利潤=收入-成本-不予抵扣額=334-234-6=94
大家可以看出,其實不予抵扣額就是當退稅稅率小於增值稅稅率時產生的差額。
根據MAX的提醒補充:
外貿公司退稅使用這個公式:應退稅額=購迸貨物的進項金額×退稅率,而不是前述的“先征後退”或“免,抵,退”那麼復雜的公式。
出口工廠和外貿企業最終的退稅額有可能不同,也有可能不同,舉例說明如下
C是外貿公司,它購進是234,出口也是234(不加價),則套用這個公式的結果是
應退稅額=購迸貨物的進項金額×退稅率=200X17%=34
使用“先征後退”公式計算如下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200X17%=34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34-34(B企業已交)=0(C企業在將貨物出口後應交給稅務局的稅額)
出口後可以獲得退稅額為(假設退稅率為17%)
應退稅額=FOB價X退稅率=200X17%=34(與上述方法結果相同)
但此時如果加價且退稅率為15%的話,結果就不同,
C是外貿公司,它以234購進,以300出口,套用公式為
應退稅額=購迸貨物的進項金額×退稅率=200X15%=30
使用先征後退公式計算為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300X17%=51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51-34(B企業已交)=17(C企業在將貨物出口後應交給稅局的額)
出口後可以獲得退稅額為(假設退稅率為15%)
應退稅額=FOB價X退稅率=300X15%=45
實際得到45-17=28(<30),結果不同了,少收入2元,這兩元其實就是最後一道環節產生增值(300-200=100)後的不予抵扣額=100X(17%-15%)=2。
所以無論實行“先征後退”還是“免,抵,退”,所得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先征後退”的缺點在於企業要先交納增值稅,而且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把所有的增值稅退回,而“免,抵,退”則可以每個月從內銷應繳稅額中扣除,不存在退不回來和擠占流動資金的問題。
;『柒』 增值稅 怎麼算,每件成本怎麼算,謝謝大神指教
成本=總費用/月生產數
增值稅=銷售金額*13%-進項稅金
『捌』 怎麼用成本計算增值稅,
計算增值稅的方法如下:
1、還原收購價:100%的收購價,87%進入成本,13%做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所以在做進項稅額轉出時,先要還原為采購價,即成本/87%,也就是你說的(1-13%);
2、進項稅轉出:認證多少轉出多少,即:采購價*13%。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稅收收入中50%為中央財政收入,50%為地方收入。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稅收收入全部為中央財政收入。
增值稅的作用是:
1、保證國家稅收穩定、合理增長;
2、促進專業化協作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經營結構的合理化,以及對外貿易的發展;
3、增值稅的其他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 專用發票應按下列要求開具:
(一)項目齊全,與實際交易相符;
(二)字跡清楚,不得壓線、錯格;
(三)發票聯和抵扣聯加蓋財務專用章或者發票專用章;
(四)按照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開具。對不符合上列要求的專用發票,購買方有權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