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管控總結對比用什麼圖形合適
擴展閱讀
中石油今天為什麼跌 2025-05-19 21:19:08
顯性成本指哪些 2025-05-19 21:11:36

成本管控總結對比用什麼圖形合適

發布時間: 2022-11-03 10:22:05

Ⅰ 體現收入成本利潤用什麼圖形

平均收入,平均成本,邊際收入,邊際成本曲線?關鍵看要做什麼事!

Ⅱ ppt中表示 收入 成本 利潤 用什麼圖表表示

股東權益報酬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凈利潤÷資產總額)×(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
=總資產報酬率×權益乘數?
②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
③銷售利潤率與總資產周轉率的進一步分解。?
一是銷售利潤率的分解:?
稅後凈利潤=銷售收入-成本總額?
成本總額=銷售成本+期間成本+稅金+其他支出?
其中: 稅金=銷售稅金+所得稅?
其他支出=營業外收支凈額-投資收益-其他業務利潤?
二是總資產周轉率的分解:?
總資產=流動資產+長期資產?
其中?
流動資產=貨幣資金+有價證券+應收及預付款款+存貨+其他流動資產
長期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及其他資產?
根據以上指標的分解,可將杜邦分析圖表列示為下圖,從而可直觀地看出企

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體面貌。

Ⅲ Excel 預算對比圖用什麼圖形效果最好

就是簡單的堆積柱形圖。

Ⅳ 在PPT中原因分析,結果對比用什麼圖形進行說明

ppt中使圖片和文本框成為一個整體,滑鼠移動時可同時移動的步驟: 選中圖片和文本框,滑鼠右鍵選擇組合——組合。

Ⅳ 成本最小化圖形分析

生產者生產某種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事實上,實行利潤最大化策略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選擇能夠帶來最大利潤的產量;第二步是對前一步確定的產量實現成本最小化。只有掌握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才能真正實現利潤最大化。
一、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檢驗分析
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對數學經濟模型的分析比較常用的是比較靜態分析法和對偶分析法。
(一)一階條件的比較靜態分析法。下面我們以兩種投入的模型為例來討論利潤最大化問題。設某種商品的價格為p=1,由此得到利潤最大化的表達式為Maxf(x1(w1,w2),x2(w1,w2))-w1w2-w2x2,分別對其中的w1和w2求偏導數
可得出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在一階條件的基礎上再分別對w1和w2求偏導數,可以得到利潤最大化的二階條件:
f11
f12f
21
f[]
22
×x1
w1x1wwx2w1
x2w
2=
10
[]
01,它說明了生產者如何隨
著價格的變動來用一種投入代替另一種投入。
利用相同的方法也可以研究成本最小化問題。我們假
設投入為兩種物品,
成本最小化的表達式可以表示為L(λ,x1,x2)=w1x2+w2x2-λ(f(x1(w1,w2,y),x2(w1,w2,y))-y),從中可以得到成本最小化的一階條件,在一階條件的基礎上再對求偏導數,
可以類似的得到成本最小化的替代矩陣Dλ(w)
Dx(w[])=
0Df(x)
Df(x)
T
λD2
f(x[])-1
[]0
1。
(二)代數的比較靜態分析法。定理一:(利潤最大化弱
公理)設價格向量為pt,
產出向量為yt(pt
),其他產出向量為ys,(t,s=1,…,T),如果生產者想要使利潤最大化,那麼在價格為pt
時、生產者產出量為yt
時的利潤水平,至少與生產者
選擇其他產出水平時的利潤水平是一樣的,即ptyptys
(t,
s=1,…,T)。
定理二:(成本最小化弱公理)設產出向量為yt
,要素價
格向量為wt,要素水平為xt
,(t,s=1,…,T),如果生產者想要
使成本最小化,
那麼在價格為wt時、生產者的投入為xt
時的成本水平,應當小於等於產出至少同樣多的產品時任何其他
的投入成本,即wtxtwtxs
t,
s=1,…,T。由定理一可以知道價格變動的向量和與其相關聯的凈
產出變動的向量,他們的內積一定是非負的。而定理二說明的是需求向量與價格向量永遠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三)對偶分析法。對於某個給定的數據的集合,如果滿足利潤最大化弱公理或滿足成本最小化弱公理,就總可以找到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看到生產者的選擇是利潤最大化選擇還是成本最小化選擇,進而可以通過構造出生產集合的外界和內界,確定某種方法真實的集合。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利潤最大化條件下生產集合的內界YI的凸單調殼和外界YO,從而YO和YI就形成了該種方法的真實生產集合的最緊密的外界和內界。同樣也可以形成成本最小化條件下生產集合的內界YI的凸單調殼和外界YO,從而YO和YI就可以形成該種方法真實生產集合的最緊密的外界和內界。
二、利潤函數與成本函數(一)總成本和邊際成本。邊際成本從不同的角度和需
要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是指每增加1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成本,直觀的可以表述為生產最後一單位產量Q=6時所
花費的成本;其二是說假設要計算Q=5.5產量時的邊際成本,可以先計算時的邊際成本,然後再計算Q=7.5時的邊際成本,最後取兩個邊際成本的平均值作為Q=7時的邊際成本。後一種邊際成本的近似值要比前一種得到的邊際成本的近似值好;其三是說邊際成本是產量Q發生微小變動時所引起的總成本TC的變動,即MC=
dTCdQ=limΔQ→0ΔTC
ΔQ
。這是對邊際成本比較真實的一種解釋。
(二)總收益和邊際收益。因為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個別生產者的行為對市場價格是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的,所以某種商品的價格對於生產者來說,在某段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為了表示生產者的總收益和平均收益,我們設某種產品的價格為A,該商品的產量為Q,那麼總收益的表達式就是TR=AQ;平均收益的表達式就是AR=
TR
Q
。從2.1中可以知道邊際收益可以理解為每增加1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益,也就是總收
益曲線的斜率,所以邊際效益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產量的價格A,在這里邊際效益就是平均效益,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結論並不是總成立的,因為現實中還有許多因素會對其產生影響。
·
331·
http://wenku..com/link?url=F4CgwV3zgoYSd9cO-3p9EnHJf-Z8d-0YMxi8XWUTseDYFilZR0DBriP_7g01vQe4m3iiDDRbGgW6ts7Xaw_Sawteen2g4D5CCiHspwA66mK

Ⅵ 關於財務各樣指標用什麼圖形表達分析的問題

圖表是通過數據(信息)的組織來展示或強調主題信息的。
1、條形圖一般用來顯示項類對比關系,這樣可區別於時間序列的對比關系。成分對比或項類對比關系是展示時間上某一刻的相互關系,而時間序列則展示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對比關系。如:成本費用各項目對比等.
2、柱狀圖最適合顯示時間序列的對比關系。一般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條形圖顯示隨時間變化的信息特徵,因為表示時間分布習慣於從左到右,而非從上到下。如近幾年收入對比.
3、折線圖則側重於變化趨勢,比較適合反映對象發展趨勢。而柱狀圖注重展示程度和數量,適合表示某一時間段內的信息屬性。如收入增長率、銷售變動率等
4、圓給人以整體的印象,因此,顯示成分對比關系可用餅圖來展示。若數據項超過7個,可保留6個最重要部分,其餘合並為「其它」,以便使餅圖發揮最大可視化效果。此外,根據需要,可將最重要的內容放在12點的位置附近(人眼習慣於順時針方向看東西),同時可通過色彩、立體處理或分離等手段來突出顯示。如各成本項目占總成本的比例、各收入項目占總收入比等
由於統計信息的多樣性、復雜性,可通過圖表間的相互疊加來展示信息間的內部構成對比、外部結構特徵對比以及對象的時態變化特徵等。

Ⅶ 財務收入支出對比柱形圖怎麼用excle製作

1、建立數據表;
2、插入柱形圖
3、調整和美化即可。
拓展資料:
Excel的主要功能
一、Excel?數據記錄與整理
將數據存儲到Excel後,使用其圍繞表格製作與使用而開發的一系列功能(大到表格視圖的精準控制,小到一個單元格格式的設置),例如,我們需要查看或應用數據,可以利用Excel中提供的查找功能快速定位到需要查看的數據;可以使用條件格式功能快速標識出表格中具有指定特徵的數據,而不必肉眼逐行識別;也可以使用數據有效性功能限制單元格中可以輸入的內容範圍;對於復雜的數據,還可以使用分級顯示功能調整表格的閱讀方式,既能查看明細數據,又可獲得匯總數據。

二、Excel??數據加工與計算

在現代辦公中對數據的要求不僅僅是存儲和查看,很多時候是需要對現有的數據進行加工和計算。例如,每個月我們會核對當月的考勤情況、核算當月的工資、計算銷售數據等。在Excel中主要應用公式和函數等功能來對數據進行計算。

三、Excel?數據統計與分析

要從大量的數據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僅僅依靠計算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戶沿著某種思路運用對應的技巧和方法進行科學的分析,展示出需要的結果。

(1)排序、篩選、分類匯總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數據分析工具,使用它們能對表格中的數據做進一步的歸類與統計。例如,對銷售數據進行各方面的匯總,對銷售業績進行排序;根據不同條件對各銷售業績情況進行分析;根據不同條件對各商品的銷售情況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未來數據變化情況進行模擬,調整計劃或進行決策等。

(2)部分函數也可用於數據分析的,例如,對商品分期付款決策分析。

(3)數據透視圖表是分析數據的一大利器,只需幾步操作便能靈活透視數據的不同特徵,變換出各種類型的報表。

四、Excel??圖形報表的製作

密密麻麻的數據展現在人眼前時,總是會讓人覺得頭暈眼花,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向別人展示或者分析數據的時候,為了使數據更加清晰,易懂,常常會藉助圖形來表示。
五、Excel?信息傳遞和共享

六、Excel??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功能

Ⅷ 2個數據比較用什麼圖表

常見的數據圖表類型如下,你可以找跟你需求相關的圖表~~~

1.柱狀圖

適用場景:適用場合是二維數據集(每個數據點包括兩個值x和y),但只有一個維度需要比較,用於顯示一段時間內的數據變化或顯示各項之間的比較情況。

優勢:柱狀圖利用柱子的高度,反映數據的差異,肉眼對高度差異很敏感。

劣勢:柱狀圖的局限在於只適用中小規模的數據集。

延伸圖表:堆積柱狀圖、百分比堆積柱狀圖

不僅可以直觀的看出每個系列的值,還能夠反映出系列的總和,尤其是當需要看某一單位的綜合以及各系列值的比重時,最適合。

2.條形圖

適用場景:顯示各個項目之間的比較情況,和柱狀圖類似的作用;

優勢:每個條都清晰表示數據,直觀;

延伸圖表:堆積條形圖、百分比堆積條形圖

3.折線圖

適用場景: 折線圖適合二維的大數據集,還適合多個二維數據集的比較。

優勢:容易反應出數據變化的趨勢。

4.各種數據地圖(一共有6種類型)

適用場景:適用於有空間位置的數據集;

優劣勢:特殊狀況下使用,涉及行政區域;

(1)行政地圖(面積圖)

(2)行政地圖(氣泡圖)

(3)地圖圖表(根據經緯度,可做區域、全國甚至全球地圖):點狀圖

(4)地圖圖表:熱力圖

(5)地圖圖表:散點圖

(6)地圖圖表:地圖+柱狀/餅圖/條形

5.餅圖(環圖)

適用場景:顯示各項的大小與各項總和的比例。適用簡單的佔比比例圖,在不要求數據精細的情況適用。

優勢:明確顯示數據的比例情況,尤其合適渠道來源等場景。

劣勢:肉眼對面積大小不敏感。

6.雷達圖

適用場景:雷達圖適用於多維數據(四維以上),且每個維度必須可以排序,數據點一般6個左右,太多的話辨別起來有困難。

優勢:主要用來了解公司各項數據指標的變動情形及其好壞趨向。

劣勢:理解成本較高。

7.漏斗圖

適用場景:漏斗圖適用於業務流程多的流程分析,顯示各流程的轉化率。

優勢:在網站分析中,通常用於轉化率比較,它不僅能展示用戶從進入網站到實現購買的最終轉化率,還可以展示每個步驟的轉化率,能夠直觀地發現和說明問題所在。

劣勢:單一漏斗圖無法評價網站某個關鍵流程中各步驟轉化率的好壞。

8.詞雲

適用場景: 顯示詞頻,可以用來做一些用戶畫像、用戶標簽的工作。

優勢:很酷炫、很直觀的圖表。劣勢:使用場景單一,一般用來做詞頻。

9.散點圖

適用場景:顯示若干數據系列中各數值之間的關系,類似XY軸,判斷兩變數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散點圖適用於三維數據集,但其中只有兩維需要比較。

優勢:對於處理值的分布和數據點的分簇,散點圖都很理想。如果數據集中包含非常多的點,那麼散點圖便是最佳圖表類型。

劣勢:在點狀圖中顯示多個序列看上去非常混亂。

延伸圖表:氣泡圖(調整尺寸大小就成氣泡圖了)

10.面積圖

適用場景:強調數量隨時間而變化的程度,也可用於引起人們對總值趨勢的注意。

延伸圖表:堆積面積圖、百分比堆積面積圖還可以顯示部分與整體之間(或者幾個數據變數之間)的關系。

11.指標卡

適用場景:顯示某個數據結果&同環比數據。

優勢:適用場景很多,很直觀告訴看圖者數據的最終結果,一般是昨天、上周等,還可以看不同時間維度的同環比情況。

劣勢:只是單一的數據展示,最多有同環比,但是不能對比其他數據。

12.計量圖

適用場景:一般用來顯示項目的完成進度。

優勢:很直觀展示項目的進度情況,類似於進度條。

劣勢:表達效果很明確,數據場景比較單一。

13.瀑布圖

適用場景:採用絕對值與相對值結合的方式,適用於表達數個特定數值之間的數量變化關系,最終展示一個累計值。

優勢:展示兩個數據點之間的演變過程,還可以展示數據是如何累計的。

劣勢:沒有柱狀圖、條形圖的使用場景多。

14.桑基圖

適用場景:一種特定類型的流程圖,始末端的分支寬度總各相等,一個數據從始至終的流程很清晰,圖中延伸的分支的寬度對應數據流量的大小,通常應用於能源、材料成分、金融等數據的可視化分析。

15.旭日圖

適用場景:旭日圖可以表達清晰的層級和歸屬關系,以父子層次結構來顯示數據構成情況,旭日圖能便於細分溯源分析數據,真正了解數據的具體構成。

優勢:分層看數據很直觀,逐層下鑽看數據。

16.雙軸圖

適用場景:柱狀圖+折線圖的結合,適用情況很多,數據走勢、數據同環比對比等情況都能適用。

優勢:特別通用,是柱狀圖+折線圖的結合,圖表很直觀。

劣勢:這個好像沒什麼劣勢,個人感覺。

所有的數據圖表均來自BDP個人版~~~圖表綜合效果如下:

Ⅸ 如何更有效的成本管控

導語:控製成本,必須把握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辯證關系。很多情況下,降成本是一時之需,類似於大掃除,主要著眼於當前利益。而控製成本是一項基礎管理手段,是著眼於長遠利益的一種考量。

如何更有效的成本管控

一、 企業成本要素及控制形式

企業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項。

1、固定成本:

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融資利息、管理人員工資、員工社會保障費、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固定成本中,有些是剛性的,有些是彈性的。除剛性成本以外,大部分彈性成本都存在可以壓縮和優化的空間。

2、可變成本:

是指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可變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動,單位產品耗費保持不變。如直接工人工資、原材料及輔料(備品配件)、水電汽等費用、生活福利支出、物流費用、風險損失等。可變成本中,有核心成本,也有邊際成本。原則上講,所有可變成本都存在壓縮和優化的.空間。

二、控製成本必須堅持的原則

控製成本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企業健康運行的基矗要有效控製成本,應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1、統籌兼顧,計劃先行。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計劃、有個流程,從整體和大局出發,算無遺策,才能出奇制勝。顯性成本易見,隱性成本難測。因計劃不到位造成生產失調的浪費顯然比一張紙一度電大得多;因流程不合理造成半成品積壓或不合理庫存對成本的壓力也很難為管理層所重視。統籌兼顧,就是要做到松緊有度、張弛有道、秩序井然。有些企業對成本管控缺乏統籌,以至於出現山頭林立、各自為政。沒有大局觀念,僅僅關注細節,即使各分部的成本管控都很到位,因統籌協調不力,都不過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而已,成本控制也只能流於形式。

2、內控為主,效率優先。

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市嘗成本、質量等各個方面,通常提法叫:外爭市場,內控成本。由於外部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裡,自己掌握主動權的事情必須努力做好,生產型企業的倒逼成本就是這種思想。控製成本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競爭力,更好的提高效率和質量。如果因控製成本而犧牲質量和效率,傷害了企業整體競爭力,那麼這個成本控制就是無效的和失敗的。

3、先畜大,從易到難。

在實際管理中,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於求成,總想“畢其功於一役”,而導致總停留在“想法很好”的階段。做事情僅僅靠一腔熱血是不行的,好心人做壞事情的例子屢見不鮮。魔鬼在細節。一上手就抓大事、難事,勇氣固然可嘉,但是卻很難找到突破點。控製成本要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節約一張紙一度電開始。習慣成自然。

4、以人為本,根植現常

人,既是最大的資源,也是最大的成本。控製成本,要冷靜分析、科學測定當前生產規模需要的人手,做到人事相宜,既不要人浮於事,又不能忙不過來。關鍵時候,領導要靠前指揮、身先士卒。現場是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發酵的集中營,是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配置情況的訓練場,產能、質量、成本、士氣、安全、交期等均與現場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現場管理質量就代表著企業真實的運營管理水平。

如何更有效的成本管控

人工費控制:實行責任成本人工費與成本節超相結合的雙控辦法,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成本節約增加人工費,成本超支扣減人工費,實施成本否決。建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激勵機制,激發職工學**新工藝、 新技術、新方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強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實施成本否決,實現責任成本目標,增加職工收入。

材料費控制:一是深入了解市場行情,掌握市場動態;二是對用量大、規格單一的大宗物資實行招標采購,集中供應;三是對砂、石等材料實行限價限量采購,由項目部和施工隊共同控制;四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五是實行限額發料、配比領料制度;六是加強對分包工程材料的管理;七是加強材料核算,定期清查盤點。

機械使用費的控制:

①嚴格控制新購設備;

②對現有設備勤維護、勤保養,提高設備的出勤率、完好率和利用率;

③實行單機單車核算;

④對大中修設備進行技術評估監控,控制修理費用開支;

⑤定期檢查折舊費計提情況。

間接費控制:組建精幹高效的項目部,嚴格定編、定崗、定員,減少管理服務人員費用開支;對辦公費、通訊費、差旅費等實行指標控制,無法進行指標控制的費用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

加強分包隊和分包工程的管理

分包隊

選好用好分包隊,充分發揮其“招之即來,完工即退,靈活機動”的優勢,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施工企業要嚴格按照“資格預審、 評議對比、民主決策、上級審批”的原則,選用“三證”(資質證、營業執照、 安全認可證)齊全,有業績、有能力、有資金的分包隊伍。

分包工程

使用分包隊須嚴格堅持“先簽合同後施工”的原則,並按合同價的一定比例收取 履約保證金。嚴格按合同約定和工程進度計價,按計價和合同分階段撥款,嚴 禁超計價撥款。施工企業對分包隊伍的管理要和內部隊伍一樣對待,嚴禁以包 代管,包而不管,預防發生質量事故。

完善計價辦法,及時進行驗工計價、工程決算和內部審計

項目部應建立健全驗工計價管理辦法,堵塞驗工計價漏洞。對分包隊計價必須實行技術、質檢、計劃、物資及項目經理簽批制度,防止出現質量不合格、錯算、超計價現象。

加強科技攻關

目前,施工企業依靠內部挖潛降耗增效的空間越來越小,只有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吸引科技人才,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所聯系,共享科技資源,科學制訂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降低工程成 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Ⅹ 表示總成本,總數量,單位成本的用什麼圖形表示

計算:首先,確定出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然後用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每種產品的產量。
單位成本對於分析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單位成本的高低,反映了生產水平、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的好壞。
計算單位成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了解各種產品單位成本和各成本項目計劃的執行情況。利用單位成本可與同行業先進或國外先進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明確改進方向。同時單位成本也是制定產品價格重要依據之一。
單位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一般只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通常要按月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分別成本項目反映主要產品的上一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本年份計劃單位成本和本期實際單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