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產成本結轉到哪個科目
產品加工完成,生產成本結轉到產成品或庫存商品科目
Ⅱ 總賬上有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但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時候生產成本是結轉到哪個科目呢
生產成本如果當期不結轉則歸集到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中反映。如果當期結轉則應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里,最後反映到本年利潤里。
Ⅲ 生產成本怎麼結轉
1、生產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2、銷售商品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月末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生產成本是不能直接結轉到本年利潤的,生產成本是存貨類賬戶。首先,生產成本完工後結轉到庫存商品,庫存商品銷售後結轉到主營業成本,再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結轉到本年利潤。
生產成本科目月末結轉的對應科目與本年利潤科目不相關,當產品出庫達成銷售等情形時,才予將產成品結轉進入銷售成本或相應成本費用科目,進而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生產成本的會計處理
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等)、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
企業(農業)進行農業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可將本科目改為「5001 農業生產成本」科目,並分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業和水產業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益性生物資產和農產品)和成本項目,進行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Ⅳ 生產成本結轉到哪個科目
沒有原材料的發票,也應該把已領用的材料做進去,結轉到庫存商品,沒有發票的原材料做暫估入賬。
Ⅳ 成本類結轉到哪個賬戶
成本類結轉賬戶是根據成本費用和支出的不同內容進行分等,可以分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工程施工和工程結算。具體如下:
1.「生產成本」科目結轉借「庫存商品」科目。
2.「製造費用」科目結轉借「生產成本」科目。
3.「勞務成本」科目結轉借「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
4.「研發支出」(費用化)(資本化)科目結轉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科目
5.「工程施工」科目(合同完工時)結轉借「工程結算」科目。
6.「工程結算」科目(合同完工時)結轉貸「工程施工」科目。
拓展資料:成本結轉
在日常會計記錄的基礎上,我們已經收集生產產品發生的各項費用,其中直接費用記入了「生產成本」賬戶,間接費用記入了「製造費用」賬戶。歸集在「製造費用」中的各項間接費用,需要選擇適當的標准分配結轉到有關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去,才能計算出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而確定已銷售產品的銷售成本。所以,成本結轉是期末賬項調整的一個後續工作,目的在於將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進行配比,以便正確確定本期的損益。
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
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
成本結轉的主要內容:
1.製造費用的分配結轉。
第一步,計算製造費用分配率: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總工時
第二步,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分配率
第三步,根據計算結果編制結轉分錄
會計分錄是: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2.完工產品製造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為了反映產成品增減變動情況,需要設置「產成品」賬戶。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3.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產成品完工入庫,其金額為以前期間和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銷售發出的產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庫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庫,而每批次產成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計價方法計算確定。每個會計期間,企業都必須將期初庫存產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庫的從產品成本,在本期銷售產成品和期末庫存產成品之間做一次分配。
月份內收入、發出、結存的產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如果產成品銷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計算確定了庫存產成品結存成本後計算的,則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具體計算的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計價確定的產成品銷售成本,應當從「產成品」賬戶的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借方。
Ⅵ 月末生產成本要結轉嗎要結轉到什麼科目
要結轉,結轉到生產成本科目。
分錄:
借:庫存商品-xxxx
貸: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科目應按產品品種等成本核算對象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明細科目。其中,基本生產成本應當分別按照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明細賬;輔助生產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是為基本生產服務的。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Ⅶ 會計科目生產成本期末有餘額,余額轉到那個科目
不需要結轉。
生產成本科目期末有餘額,表示在產品的成本,不需要結轉。留在賬戶中作為下一會計期間的期初余額,繼續加工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成本類和損益類在年末結賬後是沒有餘額的。
成本類科目是反映成本費用和支出的,用於核算成本的發生和歸集情況,提供成本相關會計信息的會計科目。對成本費用和支出的不同內容進行分登,可以分為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和工程施工。
損益類科目,會計科目的一種,這類科目是為核算「本年利潤」服務的,具體包括收入類科目、費用類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這類科目累計余額需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這些賬戶的余額應為零。
(7)生產成本最終結轉到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成本類科目的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業生產各種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等)、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所發生的生產成本。
二、「生產成本」科目應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明細科目。
(一)基本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用以核算生產產品的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基本生產成本」明細科目應按照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例如:產品的品種、類別、定單、批別、生產階段等)設立為三級明細。
並按規定的成本項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在各三級明細中設立專欄核算。
(二)輔助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用以核算動力、修理、運輸等為生產服務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
「輔助生產成本」明細科目應按輔助生產提供的勞務和產品(例如:動力、修理、運輸、自製工具、自製材料等)為成本計算對象,設立為三級明細,並按規定的成本項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在各三級明細中設立專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