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斤茶葉的成本有多高
自己就在安徽的農村種茶葉,感覺成本並不是很高,但是需要花費的時間很多,之前一直在種茶,然後開始收茶,這期間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照顧管理茶葉,收茶葉現在都是機械化,比較快,然後就需要烘乾茶葉,這些都是很多家一起在大鍋上烘乾,也不是很費成本,但是太花費時間了。
❷ 茶葉賣得那麼貴,它的成本價是多少
以我的經驗,茶葉的成本價不及買家的三分之一,這是從我買茶的經驗說的。大學剛畢業那幾年,我就買過茶葉,像在城市裡進價40元的茶葉,我們就買56元,這個差價就要15元,那麼茶葉從茶農手裡出手後要經過幾道販子的倒賣呢?像我們不產茶葉的邊遠小城市,大概要經過四道販子的轉賣,一次加價最少在五元,三次批發就是15元,我們零售的加價15元,也就是零售五十多元的茶葉,茶農的出售價是十多元。每一樣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都要經過好幾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賺幾個錢,這樣一來,產品從初次銷售到最終銷售,中間差價很大,進而增加了產品的價格。像我們當地生產的馬鈴薯,農村辛辛苦苦收割後拉到集市上,一斤才三四毛錢,可到終端市場就要買五六元,你說這中間環節的差價大不大。
❸ 茶葉公司生產茶葉怎麼算成本
收購成本,加工成本,人員開支,廠房設備,稅收等。
❹ 為什麼有的茶葉,能夠賣到好幾千塊錢一斤呢
很多人都認為茶葉是個暴利行業,原因是茶嘛不就是樹葉?滿山到是為什麼賣上千元一斤?
市場上的茶葉有幾十元一斤的,也有幾千元一斤的,都是茶怎麼區別這么大呢?
這里分析一下茶葉的成本構成,再來看看價格貴的原因
怎麼買茶?總結一下,找個靠譜的賣家,長期合作的那種;在價格範圍內盡量好的;不追求一定要買正山的;原料要好,味道要有特色,茶氣濃,不要能異味,甜味是我們追求的目的,其它只是過程。
❺ 如何計算茶葉的成本
我舉個例子
1、茶葉本身的成本,如:你購入了100斤毛茶,花費了5000元。
2、將毛茶包裝成成品茶這個過程,你的人工費用,比如這100斤,臨時工工錢每斤茶5元,也就是花了500元。如果正式工人,領工資的到月發。比如月工資每人2500,這一百斤茶2個工人花了3天,也就相當於2500/28(每天的工資)x3(3天)x2(2個人)=535元。
3、如果你采購的是紅茶,每個泡袋裝5g,那100斤茶需要1萬也泡袋,市場上普通泡袋6元一捆,一捆為100個,1萬泡需要100捆,也就是600元的包袋錢。
4、把茶裝入泡袋,臨時工大概在每斤10元,100斤也就是工人錢1000元,一般裝茶都是按斤走,顧10個人裝100斤茶也是1000元。
5、零散成本,如交通運輸+電費,就當從福建運回北京,發物流按200走,裝茶葉設備的電錢有20元足夠。也就是220元。
那麼這批茶到包裝好,你的成品茶葉成本就是5000+500(按臨時工算)+600+1000+220=7320元。
一斤茶的成本也就是73.2元。
(大概就這些,僅供參考)
❻ 茶葉的投資利潤怎麼樣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悠久,茶葉市場的發展一直很平穩,所以很多的人都會想要投資開一家茶葉店。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茶葉投資利潤,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茶葉投資利潤
茶文化在中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神農嘗百草到唐代陸羽,茶文化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如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喜歡飲茶,茶葉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地位依然很高,茶葉市場的發展空間依然十分廣闊,蘊含著巨大的利潤空間。
茶葉的成本並不高,好的茶葉一般的利潤率在50%以上,如果是一般售價在50—200元的茶葉,它的利潤率在40%以上,總的來說,茶葉的利潤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飲茶人群密集的地區,其茶葉的銷量更是十分的可觀,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茶葉生意投資成本
1、選店面:一般選在中高檔社區、旅遊景點,或工廠、寫字樓密集的地方。比如,中山路這樣靠近旅遊景點的步行街。以一家30平方米的小型茶葉店為例,店面轉讓費約1萬元,房租(一般地段)2000元/月,房租按季付,加上一個月押金,首期店租要8000元,店面裝修約1萬元。
2、設備投入:冰櫃3500元,真空包裝機3500元,以及簸箕等。
3、進貨:根據當地是習慣進貨,剛開始品種不必太多,首期進貨成本約3萬元,也可以先進1至2萬元邊銷售邊進貨。
4、注冊、健康證、衛生證、半年工商管理費等約500元。
5、日常費用:水電、物業管理費500元/月。
6、員工費用:自己一人再雇一個人,員工包吃住700元/月。 合計:約6萬元。
投資茶葉加盟店的方法
開茶葉店利潤很高,茶葉零售利潤一般在50%以上,有的達100%。即使批發也有30%左右的利潤,茶具銷售的利潤較低,一般為10%左右。開茶葉店重要的是懂行識貨,能夠拿到較便宜的一手貨源,回報期約在1年以上。
都想開茶葉加盟店,是因為茶葉店利潤很大,但投資相對其他項目不大,有幾萬流動資金就可以。茶葉是季節性商品,春天新茶銷售量很大,所以要抓著季節促銷,如果你有事業、企業單位人脈,整個經營狀況就更佳。開茶葉店要多少錢問題關鍵是進貨和店面裝修,各等級的茶葉品種你都要鋪滿,要不客人來買什麼呢,但開始做可以先少量備貨,鋪滿整個店面即可。在裝修上把握好多用軟裝修的竅門,費用就省掉一大筆。可見一個規模小的開茶葉店要多少錢呢?前期准備也就幾萬元左右就可以開起來了。至於銷售,你可以去聯系人際關系,朋友多或和企事業單位有聯系更好。
在采購各等級茶葉,一般各等級1-2斤就行,賣了再進,茶葉有好壞,高檔次茶葉價格高少進點,但利潤高,低檔次的多進點,因為容易銷售,利潤低銷售快。茶葉的季節性特別強,儲存極為嚴格,種類繁多,這就要求經營者在進貨時要有清楚靈活的頭腦,千萬不要圖省事一下進許多貨,一定要根據你經營規模的大小,上年度的銷售量,了解市場動態,預測當年的銷售情況,適當進貨。初次進貨以中檔品質茶葉為主,悉心經營約十個月便可回本。
對於高檔名優茶更要謹慎從事,不要圖高利潤一下進許多,採取賣多少進多少,少進勤進,否則你辛苦一年,積壓一大批茶葉,陳茶的貶值確實令人寒心,新進茶葉行業的經營者更要小心從事,多問一些行家,多跑幾趟路,因為,你更賠不起。作為零售商對批發商、廠家要建立信息檔案,以便缺貨時及時聯系,避免缺貨與積壓的矛盾。
茶葉儲存技巧
一、綠茶葉再享茶葉的時候,要盡量裝滿不留曠地空閑,可減少貯存空間內的空氣,以利於保持珍再享茶葉的品質。
二、茶葉最好少量買下或以小包裝存放,減少打開包裝的次數,防止一再接觸空氣。這樣就既能保質,再次沖泡利便。
三、可用乾燥箱貯存或陶罐存放茶葉。罐內底部放置雙層棉紙,罐口放置二層棉布而後壓上蓋子。
四、綠茶可用有雙層蓋子的罐子貯存,—以紙罐較好,其他錫罐、馬口鐵罐等都可以,罐內仍是須先擺一層棉紙或牛皮紙,再蓋緊蓋子。
五、最好能預備一台專門貯存綠茶葉的小型冰箱,設定溫度在-5℃以下,將拆封的封口緊閉好,將其放人冰箱內。不然,將茶葉貯存在一般冰箱的冷凍庫也可以,但不能再貯存其他的東西。
❼ 茶葉成本數據在哪找
在網路文庫等可以查詢到茶葉成本分析數據,當然也可以去其他茶葉相關網頁查詢到。
茶葉成本核算主要指企業包材、輔材、鮮葉、毛茶采購成本、茶園基地成本以及初制車間、精緻車間、包裝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的在成品的總成本和已經驗收入庫的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的總代價和單位成本。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也稱生產費用。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
❽ 茶葉成本
成本不好說,茶葉因為季節的不同,成本不一樣,一般成本佔75%左右
❾ 茶葉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葉暴利的爭論一直存在,但是誰也不願買這個賬:種茶的說我只比種糧食強那麼一點點,搞不好都老本貼進去,哪來的暴利?做茶的說可憐我就掙個辛苦錢,一年忙一季,晝夜不得眠,掙得不夠一年花。賣茶的吆喝更厲害了,我一月房租那麼多,還養著一個人,一斤不賣也得花一樣多的錢,哪來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錢不好賺啊!整個茶葉鏈,從種茶,到做茶,再到賣茶,都在叫屈,都沒掙錢,也都沒暴利。那麼,一斤茶葉憑什麼賣幾千幾萬元?成本都知道,最貴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頂。明前、雨前茶就不說了,成本高,鮮葉都得五六百。可是隨後的夏茶秋茶,還有掃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農自產自銷的,基本都成本價賣了。但是最終到消費者手上,並沒見到價格多大變化,還是幾百上千。當然也有很多的所謂自產自銷,網上推賣,99元一斤,99元4斤,難道這些也是暴利嗎?茶葉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慮就此產生:99元4斤送茶具還免快遞費,尚且有證據說是暴利,那幾百上千萬元一斤的當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裡?本文試圖揭開一角,供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八百年前這里的茶葉就名聞遐邇)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葉有沒有暴利所有人都認定茶葉暴利,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事實依據,還一定很確鑿。前面說到的普洱茶風波,幾塊的茶餅炒到幾萬。但是資本過後一地雞毛,受傷割肉的自認倒霉。經過十來年的恢復,普洱茶在逐步回歸本來面目。本來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認可那麼高的價格。
但是暴利現象在茶葉行業依然存在,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精細深加工。說是加工,其實是分揀篩選,把從茶廠買來的毛茶按等級標准,重新篩選,包裝。這個環節產生暴利的關鍵點在於:茶廠毛茶價格最低,茶廠幾乎沒什麼利潤,譬如豫南各縣茶葉生產基本還都是小農經濟模式,只能出產毛茶,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當然也是茶商壓價的主要原因。但是,茶葉的質量在那裡,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這樣的茶葉等於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著茶葉的分級標准,重新分揀篩選,就遠遠不是買進的價格,構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們的茶葉生產執行的是《GB/T18797-2012茶葉感官評審室基本條件》。標准很標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說根本無法了解。俗話說得好,黃金有價玉無價,還說寶玉有價茶無價。除非老茶客,茶葉價格基本市場說了算,同樣品質,行情到了一萬就是一萬買賣,行情一百就是一百買賣。
至於什麼級別的茶葉,外觀好分辨,品質難鑒別。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隨時采來茶葉芽尖,做出來外觀一樣,起碼外行看不出來。所以就給各種商業炒作留下機會,成為最適合炒作的商品。這就構成了茶葉暴利的另一大機會。
第三,掃地茶。最多見的是滿屏叫賣的地板價茶葉,99元買多少。這類茶葉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圖片那樣,圖片是優質毛尖,幾千元一斤的。實際上都是過期茶、機器採茶挑剔掉的葉子,還有茶樹修剪掉的掃地葉子做的茶,好點的是機器採的夏葉。本來應該扔掉的垃圾葉子,放到炒茶機器里過一道,成了茶葉,成本也就幾塊錢,賣到幾十塊,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葉暴利原因補充說明茶葉價格,並沒有什麼奧秘,本應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個嫩芽做一斤,賣到幾千就正常,如果加工過程很繁瑣,作出的茶葉更好看,味道更香,賣到上萬的價格還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區的茶葉冒充名氣地區的茶葉,用普通品種茶葉冒充名貴品種茶葉,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說茶葉價格。我們的市場存在的是三級價格制。譬如同樣的茶樹:茶農自采自做自銷的,頭道毛尖賣到200就知足,畢竟自己的茶樹,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錢,還又習慣自己出的勞動力不算錢,下來一斤賣個200元。即便跟風漲價,最多再加100元,賣到300元就很高興了。這一級最便宜,差別在炒茶技術。茶廠要計算成本產出利潤,會賣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戶茶商,還會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潤就行。這一級的性價比高,差別在毛茶,級別不分。茶商把茶葉分揀分級,一般分揀出最差的茶葉,也會賣到購進價,精品級的價格就不說了,都倍數。這個行業,買進加50%利潤率賣的市場慣例不大存在,起碼很少見。但也不能說都會獲得暴利,虧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