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應該做好哪些基礎工作
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
為了加強成本審核、控制,正確、及時地計算成本,企業應做好的基礎工作為建立健全各項原始記錄,做好各項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工作,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
企業應當充分利用ERP等信息資源,編制、執行企業產品成本預算,對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考核,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加強對產品生產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加強產品成本核算與管理各項基礎工作。
(1)做好成本核算包括哪些基礎工作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原材料費用的核算,原材料費用的核算有多種,比如製造商品的主要材料,製造商品所使用的燃料,製造商品的低值易耗品,這些均屬於與原材料費用的核算范圍,因此需要對這些費用進行相應的核算。匯總後分配核算。
人工費用的核算,該核算至關重要,因為人們的勞動力不像物品一樣可以隨意的買賣,需要人性的關懷,因此在進行人工費用的核算需要重視,此外人性的服務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核算。
2.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各項原始記錄,並做好各項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工作,包括材料物資收發領用、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機器設備交付使用以及水、電,暖等消耗的原始記錄,並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以及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等。
2、產品成本計算,往往需要以產品原材料和工時的定額消耗量和定額費用作為分配標准,因此,也需要制定或修訂材料、工時、費用的各項定額,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礎。
3、根據企業會計准則正確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使用年限、殘值、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攤銷期限等。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3. 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有:
1.定額的制定和修訂
產品的消耗定額是編製成本計劃、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據,也是審核和控制耗費的標准。企業應當制定和修訂先進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和工時等項消耗定額,並據以審核各項耗費是否合理,是否節約,藉以控制耗費,降低成本。
2.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
為了進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還必須對材料物資的收發、領退和結存進行計量,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
3.原始記錄
為了進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對於生產過程中工時和動力的耗費,在產品和半成品的內部轉移,以及產品質量的檢驗結果等,均應做出真實、完整的記錄。
4.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
在計劃管理基礎較好的企業中,為了分清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便於分析和考核內部各單位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還應對材料、半成品和廠內各車間相互提供的勞務(如運輸、修理等)制定廠內計劃價格,作為內部結算和考慮的依據。廠內計劃價格應該盡可能接近實際並相對穩定,年度內一般不作變更。
4.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是:
1、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
2、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3、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
4、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做好成本核算包括哪些基礎工作擴展閱讀: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
3、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4、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5. 成本核算的要求有哪些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要求: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6. 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應該做好哪些基礎工作
1、制訂材料及費用的消耗定額;
2、做好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及盤點工作;.
3、做好企業內部的計劃價格的制定及修訂工作;
4、做好成本核算的原始單據的傳遞與保管工作。
是否能幫助你?
7. 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應該做好哪些基礎工作
1、建立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3、建立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和領退制度。
4、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價格制度。
拓展資料:
產品成本(proct cost)
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和各項製造費用。
廣義的產品成本包括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可以作為產品成本列示的具體內容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不得隨意亂擠和亂攤成本。
8. 企業應做好哪些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主要有:
1、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第二,正確劃分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第三,正確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
第四,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第五,正確劃分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2、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項基礎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第二,建立健全計量、驗收、領用、盤存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最後,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的方法。
9. 企業應做好哪些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 進行成本核算的關鍵是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為了正確地核算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正確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企業必須正確地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成本、費用界限。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企業發生的經營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其支出的用途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用途的支出.其列支的項目也有所不同。
要想正確地計算產品的成本,首先就要分清哪些支出可以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哪些支出不可以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即企業應嚴格區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應分期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不應在發生當期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收益性支出則應直接計入當期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
而當月發生的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則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因此,為了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正確計算企業各期損益,必須正確地劃分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界限。
為了按月分析和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結果,如實反映企業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在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時還必須正確地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本月發生的成本費用,都應該在本月全部入賬,不得延至下月入賬.更重要的是,應該貫徹權責發生制原則,正確地核算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對於金額較小的待攤或預提費用.按照重要性原則,可以不作為待攤或預提費用處理,而在發生當月計入產品成本。
10. 簡述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礎工作有哪些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包括:
建立定額管理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標准;加強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和清查制度;建立內部結算制度,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建立原始記錄制度,制定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為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現代成本會計是為克服通貨膨脹所引起物價變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弊端/
在物價變動情況下,以資產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對相關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
(10)做好成本核算包括哪些基礎工作擴展閱讀:
成本會計的任務
(1)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數據正確可靠,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資料不能反映產品成本的實際水平,不僅難以考核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進行成本決策,而且還會影響利潤的正確計量和存貨的正確計價,歪曲企業的財務狀況。
及時編制各種成本報表,可以使企業的有關人員及時了解成本的變化情況,並作為制訂售價、作出成本決策的重要參考資料。
(2)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優化成本決策,需要在科學的成本預測基礎上收集整理各種成本信息,在現實和可能的條件下,採取各種降低成本的措施,從若干可行方案中選擇生產每件合格產品所消耗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為制定目標成本的基礎。
為了優化成本決策,需增強企業員工的成本意識,使之在處理每一項業務活動時都能自覺地考慮和重視降低產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費與所得進行比較,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