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企業會計准則下,其他收益具體核算什麼收到社保局轉入的穩崗補貼,員工生育津貼是否在該科目核算
你好!收到社保局轉入的穩崗補貼,員工生育津貼計入營業外收入;
1.「其他收益」項目,反映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等。該項目應根據在損益類科目新設置的「其他收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提醒:應增設「6117其他收益」科目。
2.企業選擇總額法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的,應增設「6117其他收益」科目進行核算。
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總額法和凈額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一次或分次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賬面價值或者成本費用的扣減。凈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確認為對相關資產賬面價值或者所補償成本費用的扣減。
3.「其他收益」科目核算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以及其他與日常活動相關且應直接計入本科目的項目。
對於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在實際收到或應收時,或者將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分攤計入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
4.政府補助准則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
政府補助准則不對「日常活動」進行界定。通常情況下,若政府補助補償的成本費用是營業利潤之中的項目,或該補助與日常銷售等經營行為密切相關(如增值稅即征即退等),則認為該政府補助與日常活動相關。
❷ 其他收益是什麼科目
其他收益是新政府補助准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屬於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其他收益,新政府補助准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2017年5月10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
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該科目專門用於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❸ 其他收益包括哪些
其他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取得的除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撥入專款、事業收入、經費收入、附屬單位繳款以外的各項收入。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1、投資收益。
2、利息收入。
3、損贈收入。
4、固定資產租賃收入。
5、收取的違約金等各種雜項收入。
投資收益、利息收入、捐贈收入、固定資產租賃收入具體包含的內容為:
1、投資收益:事業單位向除附屬單位以外其他單位投資而取得的收益。但不包括附屬單位上繳的收入。
投資收益通常包括兩部分,一是投資期間分得的利息或紅利;二是出售或收回投資時形成的買賣差價或收回價值與最初投資價值的差額,該差異為正數時,即為收益;為負數時,即為損失。
❹ 其他收益是什麼
2017年5月10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該科目專門用於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收益是指就該財產收取天然的或法定的孳息。收益權也可以以法律的規定或所有人的同意,而歸非所有人取得。生產上或商業上的收入,營業收入、得到益處。
基本含義
受益經濟學概念
從歷史上看,收益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中。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將收益定義為「那部分不侵蝕資本的可予消費的數額」,把收益看作是財富的增加。後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繼承並發展了這一觀點。
1890年,艾·馬歇爾(Alfred Maarshell)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把亞當·斯密的「財富的增加」這一收益觀引入企業,提出區分實體資本和增值收益的經濟學收益思想。
會計收益的內在缺陷
通過對上述兩種收益概念的比較和分析,就可以發現會計收益的內在缺陷,即:會計收益沒有考慮通貨膨脹、持產利得、商譽提高以及它們價值變動所產生的影響,而只追求可靠性、可驗性和可計量性,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
會計學家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開始注意吸收經濟學的收益概念中某些合理內核,引導現代會計理論的收益概念朝著經濟學的收益概念方向發展。
❺ 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收益怎麼區分,謝謝大神
1.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收益的區分:主要從二者的概念進行區分,其他業務收益指企業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動取得的收入。其他收益是與日常業務相關的,如果是非日常的,通常是計入營業外收入。
2.其他營業收入(其他營業收入):指企業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動取得的收入。通常情況下,其他經營活動的收入不是很大,發生的頻率也不高,在總收入占所佔比例較小。如廢舊材料銷售、材料、固定資產租賃、包裝材料租賃、包裝材料的銷售、無形資產使用許可證、運輸等。其他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從事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它具有發生頻率不高、每筆業務金額一般較小、收入比例較低的特點。
3.「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的新損益表項目。「其他收益」項目應在損益表中「營業利潤」項目的上方單獨被列出,其他收益中包含的政府補助應包含在該項目中。反映該賬戶專門用於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適合確認收入或降低成本的政府補貼。
4.其他收益是與日常業務相關的,如果是非日常的,通常是計入營業外收入,常見的計入其他收益的情形,比如政府補助,比如很多單位收到了文崗補貼。還有個稅手續費返還,還有小規模納稅人,這個季度銷售額45萬元以下,免徵增值稅免徵的那一部分。還有現代服務,生活服務加計抵減10%和15%的優惠的部分的那個稅額,如果這些小企業准則的話,是沒有這個科目的,那相關的這個收益就是營業外收入。
如何區分各種收入:比如我們是開超市的,銷售商品是我們的主業,因此銷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如果在銷售商品的同時,提供有償的送貨上門服務,那麼送貨這項業務即為我們的副業,由此取得的收入即為其他業務收入。到了晚上,關門進行盤點,從收銀機的夾縫中意外的發現多出一枚硬幣,那這多出來的一塊錢,就屬於天上掉餡餅,為營業外收入。
❻ 營業成本包含其他收益
不包含。
營業成本不包括其他收益,是單獨列示,計入當期損益,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營業總成本=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❼ 其他收益屬於什麼會計科目,核算哪些內容
財務和會計是兩個不同的崗位,一般企業沒有分開,統稱為財會。
財會一般包括:會計、出納、保管等崗位。
會計按行業分為:工業、商業、建築、開發、餐飲、旅遊等多種企業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
會計在企業內部一般按工作部門分為:管理、主管、采購、生產、成本、往來等會計崗位;
或者按工作內容分為:總賬、記賬、稽核等會計崗位。
這些內部分類要根據單位性質、業務大小等情況來安排,有的可以單設、有的可以合並、有的由一個人全部完成。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❽ 其他收益屬於什麼科目
其他收益屬於損益類會計科目。其他收益是新政府補助准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財政部修訂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規定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一個 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
該科目用於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其他收益」科目不並入營業收入作為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扣除標准基數。雖准則修改,但稅法仍按原規定處理。
企業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①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②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③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營業外收入、固定資產處置損益。
④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處置損益。
【注意】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應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不影響損益。
❾ 其他收益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其他收益是新政府補助准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
2017年5月10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該科目專門用於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9)其他收益的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與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由企業常規經營之外的原因所產生,具備偶發性的特徵,例如政府因企業受不可抗力的影響發生停工,停產損失而給予補助等,因此這類補助計人營業外收支。
政府補助補償的成本費用是否屬於營業利潤之中的項目,如果屬於,則該項政府補助與日常活動相關;(應用指南中列舉:成本費用的補貼、超稅負返還、研發費用補助等均屬於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
❿ 其他收益屬於什麼科目
其他收益是新政府補助准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屬於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其他收益,新政府補助准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2017年5月10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
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該科目專門用於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10)其他收益的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
第十七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單獨披露與政府補助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政府補助的種類、 金額和列報項目;
(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三)本期退回的政府補助金額及原因。
第三條 政府補助具有下列特徵:
(一) 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對於企業收到的來源於其他方的補助, 有確鑿證據表明政府是補助的實際撥付者,其他方只起到代收代付作用的, 該項補助也屬於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
(二) 無償性。即企業取得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務等對價。
第四條 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