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審計發現生產成本多計如何調整
擴展閱讀
共享資源是哪些 2025-07-25 23:56:32
無錫不銹鋼板什麼價格 2025-07-25 23:11:36
玉門石油怎麼樣 2025-07-25 23:10:32

審計發現生產成本多計如何調整

發布時間: 2022-10-22 13:41:39

❶ 主營業務成本算多了怎麼辦

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核算
借:庫存商品 1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

納稅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0.25
貸:應繳稅費-應繳所得稅 0.25

調整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0.75
貸:盈餘公積 0.07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0.675

同時調整:
資產負債表年末數
存貨調增1萬,應繳稅費調增0.25,盈餘公積調增0.075,未分配利潤調增0.675
利潤表本年數
營業成本調減1萬,利潤總額調增1萬,所得稅費用調增0.25,凈利潤調增0.75
所有者權益也要調,略

❷ 怎樣編制審計調整分錄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處理與相關會計准則、會計制度規定不一致的地方被稱為審計差異。對於審計差異的內容一般應通過審計調整分錄進行調整。那麼怎樣編制審計調整分錄呢?
編制依據
審計調整的目的是為了使已審財務報表經過調整後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所以審計調整分錄和會計調整分錄的編制一樣,都要依據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
審計調整分錄由注冊會計師編制,注冊會計師把被審計單位提交的財務報表當作未結賬對待,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建議被審計單位調整會計報表,調整的科目一般使用報表的項目名稱,而不是賬戶名稱。例如對原材料的調整要通過「存貨」這個項目,壞賬准備的調整通過「應收賬款」。
審計調整的對象是存在錯報漏報的會計報表項目,不針對經濟業務的處理過程。如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在編制會計調整分錄時必須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作為損益調整的過渡科目,而在編制審計調整分錄時不用它,而用「未分配利潤」,因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不是利潤表中的項目。
編制方法
審計調整分錄一般對報表進行整體分析,確定分錄的借貸雙方,多計什麼就通過相反方向相應的沖抵什麼,相反少計就增加。現舉例說明。
一、「少補」
「少補」就是針對被審計單位的漏報項目進行補充調整的方法。
例1: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被審計單位有一筆購原材料欠款200萬元未記入。
借:原材料 2000000
貸:應付賬款 2000000
調表的科目使用報表的項目名稱作為審計調整分錄的科目,在實務中,因為一個會計報表項目通常有多筆錯報,為了清晰辨別,在工作底稿中一般都需要列出明細科目。比如「存貨」,在工作底稿中就需要區分原材料、在產品、生產成本等明細項目。
二、「多抵」
「多抵」與「少補」的情況相反,針對多報或虛構的項目通過借貸相抵進行調整的方法。
例2:CPA實施函證發現被審計單位記錄的向某單位收取的應收銷貨款100萬元並不存在。
這是虛構的一筆銷售業務,可以先把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處理列出來,然後反向借貸沖抵。
①被審計單位所列分錄:
借:應收賬款 10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0
②審計調整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0
貸:應收賬款 1000000
三、「多抵少補」
這種情況被審計單位存在的錯報不是簡單的虛增或隱瞞,需要注冊會計師通過正誤的對比,多計的項目和金額沖抵掉,少計的項目和金額「補」上。
例3:CPA審計時發現被審計單位將一筆廣告費50萬元計入了管理費用
①列出被審計單位的分錄:
借:管理費用 50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0
②列出正確的分錄:
借:銷售費用 50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0
通過以上調整看出,被審計單位多計管理費用500000元,少計營業費用500000元,通過「多抵少補」得到審計調整分錄為:
借:銷售費用 500000
貸:管理費用 500000
通過簡單舉例,總結一般審計調整分錄的編制步驟如下:
①首先列出將被審計單位的錯誤會計處理的分錄;
②根據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規定列出正確處理的會計分錄;
③比較①②分錄,相同科目相同方向的不予考慮,其餘看哪些科目多計了,哪些科目少計了,列出「多抵少補」調整分錄,同時將分錄借貸雙方的名稱調整與報表項目相同。
注意問題
一、從報表整體考慮
財務報表是一個嚴密的系統,各項目之間有著嚴密的勾稽關系和邏輯鏈條。在編制審計調整分錄時一定從報表的整體出發,全面考慮每項因素和各個項目,避免顧此失彼。如上文中例2,在實際審計實踐中還要考慮虛增的收入是否涉及到增值稅、流轉稅費等,原確認的應收賬款是否已經計提了壞賬准備,以及對所得稅、凈利潤和未分配利潤的影響等。
二、審計調整與會計調整的區別
審計調整分錄是審計人員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影響會計報表公允反映的審計差異進行調整,屬於審計調整的范圍,包括建議調整的不符事項、未調整的不符事項和重分類誤差。如重分類誤差是指會計核算沒有錯報,只是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分類不符合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如未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歸入流動負債類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項下列示。此類誤差屬於審計調整的范圍,但由於不要求被審計單位調整賬簿,所以不屬於會計調整的范圍。又如,將某一客戶的應收賬款錯計為另一客戶的應收賬款明細賬,這屬於會計調整的范圍,但是該錯誤不影響應收賬款的余額,不影響會計報表的公允反映,因而不屬於審計調整的范圍。

❸ 審計後分錄調整怎麼做

審計後分錄調整,具體做法如下:

(1)調表不調賬;

(2)使用報表項目;不能使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3)調整方法:將被審計單位錯誤的分錄與正確的分錄對比,形成調整分錄。

錯誤分錄中有的項目,正確分錄不應有——反向沖回;

錯誤分錄中沒有的項目,正確分錄中應有——補記;

錯誤分錄和正確分錄均有的項目,金額錯——調差額;

錯誤分錄和正確分錄均有的項目,金額正確—不調;

審計分錄: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審計調整的問題 當發現應當調整的事項時,注冊會計師就應當編制報表審計調整分錄,並且建議被審計單位對報表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主要是針對以往審計年度會計報表的調整分錄,被審計的單位並未在期後對賬簿進行相應調整而引起的現審計年度的審計調整分錄。審計調整是注冊會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後,為使審計後的會計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達到合法性、公允性,而對審計中發現的審前報表中存在的會計誤差進行的調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會計調整分錄

❹ 審計中企業生產成本核算的會計處理

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指工業企業生產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產品所支出的各項生產費用的總和,它反映生產費用的最終歸宿,是正確計算利潤的基礎。

一般來說,對於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審計主要在於調閱"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原材料"、"累計折舊"、"庫存商品"等會計科目的賬冊,確定被審計企業有無虛列成本,有無將非生產性成本擠入生產成本;有無跨期攤銷費用;有無人為利用在產品成本調節利潤等現象。正常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與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大致如下:

①分配、歸集直接與間接生產費用與成本

②分配製造費用

③結轉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④結轉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企業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的其他間接費用先在"製造費用"科目的借方歸集,月末再分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該科目月末一般無余額,而"生產成本"借方期末余額反映尚未完成的各項在產品成本。

其中材料費用的歸集,主要是指將用於產品生產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各項產品的生產成本。對於一批材料由幾批產品共同耗用,可採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材料數量=該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分配率

例1:某廠領用原材料2 000千克,單價10元,原材料費用合計20 000元,生產甲產品200件,乙產品100件,甲產品定額消耗2千克,乙產品1千克,材料費用分配與會計分錄如下:

分配率=20 000÷[(200×2)+l00×l]=40

應分配材料費用:

甲:200×2×40=16 000元

乙:l00×l×40=4 000元

借:生產成本--甲產品 16 000

--乙產品 4 000

貸:原材料 20 000

對於人工費用的歸集,在審計時要劃清計入產品成本和不計入產品成本的界限。凡屬於生產車間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費用,記入"生產成本"科目;凡屬於各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費用記入"製造費用";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和提取的費用屬於"管理費用"科目。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非直接作用於生產產品的各項間接費用。它包括生產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生產管理部門提取的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租賃費、保險費、排污費等等。月末應全部分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計入產品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待攤費用是指本月發生,但應由本月及以後各月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共同負擔的費用。這種費用發生以後,不能一次全部計入當月成本、費用,而是按照費用的受益期限攤入各月成本費用。該費用的發生和分配是通過"待攤費用"科目完成的,會計分錄如下:

費用發生時:

借:待攤費用:

貸:銀行存款(現金)

每月攤銷時(不包括用於非生產用途)

借:製造費用

貸:待攤費用

預提費用的性質正好同待攤費用相反,是指預先分月計入成本、費用,但由以後月份支付的費用,主要用於利息費用支出與固定資產大小修理費。該費用的預提和支付通過"預提費用"科目完成,會計分錄如下:

提取預提費用時:

借:製造費用

貸:預提費用

實際支付時:

借:預提費用

貸:銀行存款

❺ 公司審計後,發現累計折舊多提了,需調整該怎麼做賬

一,公司審計後發現累計折舊多提了必須調整,否則單位的經營成果不實;

二,發現累計折舊多提了應當需調整的步驟:

1,由於累計折舊多提了調整累計折舊與費用:

借:(紅字)企業管理費xxx元 貸(紅字)累計折舊xxx元

2,由於累計折舊多提了調整銷售成本:

借:銷售成本xxx元 貸:銷售利潤xxx元

3,由於累計折舊多提了調整利潤總額:

借:銷售凈利潤xxx元 貸:利潤總額xxx元

4,由於累計折舊多提了調整利潤與應交所得稅:

借:利潤總額xxx元 貸:應交所得稅xxx元

5,由於累計折舊多提了調整利潤與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xxx元 貸:利潤總額xxx元

❻ 審計調賬的方法

在審計實務中,審計人員有兩種基本調賬路徑可供選擇,即全部過程調整法和最終結果調整法。
一、全部過程調整法
它指的是假設被審計單位當月未對損益表項目作任何結轉的前提下,審計人員可按照被審計單位錯誤項目的相反路徑,對這些錯誤項目和金額逐一進行更正,最後達到調整賬戶金額或報告項目的目的。這種調賬方法通常只適合於當月發現問題並在當月處理的情形(假設是內部審計人員及時發現的錯誤)。假設2005年1月10日,審計人員發現A公司2005年1月1日錯誤地將購入的一台行政管理部門的電腦,計入「低值易耗品」,價值12000元,不計凈殘值,按一次攤銷法進行核算,但審計人員認為按照現行財務制度的規定,該電腦應該計入「固定資產」項目,其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另假設按照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所得稅率為30%,不考慮提取盈餘公積金的影響。則按照全部過程調整法,其正確調賬路徑為:
1、低值易耗品項目的調整
借:低值易耗品 12000
貸: 管理費用 12000
2、固定資產項目的調整
借:固定資產 12000
貸:低值易耗品 12000
二、最終結果調整法
它指的是審計人員在發現問題後,不是逐一按照被審計單位原來的錯誤路徑去調整賬目,而是按照這些項目對財務報告及其相關賬戶的實質影響來提出正確的調賬意見。假設2005年1月18日,審計人員發現B公司2004年9月20日多轉材料成本 1000元,該批材料的產品完工率為50%,完工產品的產銷率為80%(按照分批認定法結轉各項存貨成本)。又假設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0%,盈餘公積金提取比率為10%(不考慮以前年度補虧及其其它因素的影響),則按照最終結果調整法,其正確的調賬路徑為:
1、計算相關錯誤項目的影響金額
審計人員可以按照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被審計單位的錯誤項目進行復算,然後根據其對相關財務報告及其賬戶的影響金額提出正確的調賬意見。由於多轉材料成本1000元,這時對相關賬戶的最終影響金額為:
(1)少計原材料:1000元; (2)多計生產成本:1000(1-50%)=500元; (3)多計庫存商品:1000(1-50%)(1-80%)=100元; (4)多計主營業務成本:1000(1-50%)80%=400元; (5)少計稅前利潤:400元; (6)少計應交稅金:400×30%=120元; (7)少計盈餘公積:400(1-30%)10%=28元; (8)少計未分配利潤:400(1-30%)(1-10%)=252元.
2、提出正確的調賬意見
審計人員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提出如下正確的調賬意見:
(1)調增「原材料」1000元(借方); (2)調減「生產成本」500元(貸方); (3)調減「庫存商品」100元(貸方); (4)調增「應交稅金」120元(貸方); (5)調增「盈餘公積」28元(貸方); (6)調增「未分配利潤」252元(貸方)。
根據最終結果調賬法,審計人員正確的調賬分錄為:
借:原材料 1000 貸:生產成本 500
庫存商品 1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0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120
盈餘公積 28
未分配利潤 252

❼ 跨年度的稅金及附加多計提了該怎麼做會計調整分錄

金額不大的話,直接今年做紅沖,使用的小企業會計准則也是直接紅沖,如果金額大,用以前年度進行調整。把調整的部分計入以前年度損益科目,月未把以前年度損益科目結轉到未分配利潤科目中。如果需要調整所得稅,也把調整的損益額計入以前年度損益,並結轉到未分配利潤。

特點

第一,每個調整分錄包括確認收入或費用。

第二,調整分錄基於權責發生制原則,而不是以每月的賬單或月末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