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缺少進項成本利潤如何
擴展閱讀
工業去重油污產品哪個好 2025-05-14 16:16:11
如何養一隻雞的成本 2025-05-14 15:54:21
報關單運輸工具怎麼填寫 2025-05-14 15:48:36

缺少進項成本利潤如何

發布時間: 2022-10-21 13:51:28

1. 企業缺少進項票該如何處理

頭像!!頭像!!頭像!!

大部分企業缺少進項發票有4個原因:

• 1.企業利潤本身很高;

• 2.企業運營中回扣返利多;

• 3.企業發生業務來往,合作方沒辦法提供發票;

• 4.運用不合理的形式籌劃。

那麼企業缺少進項發票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當然是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

眾所周知,我國地方政府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可制定相應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企業稅負壓力大,可以通過享受稅收優惠獎勵扶持政策,來合理的進行稅務籌劃,從而降低企業的綜合稅負

在稅收窪地成立有限公司享受高額的稅收獎勵返還

具體的政策為:

1,增值稅:財政扶持:85%。(地方留存)

2,企業所得稅:財政扶持:85%(地方留存)

3,財政扶持按月兌現,企業當月納稅,財政扶持次月獎勵扶到賬

4,總部經濟注冊式招商,不用實地入駐當地,只需注冊在當地,就可申請當地的財政扶持政策

5,全國各地的企業都可以申請享受

2. 缺少進項票如何進行稅務籌劃

缺少進項票應該這樣進行稅務籌劃: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分析進項不足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找出具體原因並進行分析,然後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案和措施。

1.分析企業的具體情況

一般來說,輸出發票開具的時候,要有對應的輸入發票與之對應。對應製造或商業企業,要有相應的采購成本。但是可能會有一些特殊情況:

(1)當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時,我們取得的發票是普通發票而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不存在「進項」。

(2)對於一些特殊的服務行業來說,能獲得的收入相對較少。比如咨詢行業的主要成本是人力資源,所以需要對員工進行劃分,看需要取得什麼樣的抵扣憑證,而不僅僅是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

2.缺少進項票證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

根據企業類型不同,可能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1)小規模納稅人,應已取得普通增值稅發票。所以不會影響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繳納。但如果沒有獲得相應的成本票,企業的所得稅會受到影響。

(2)對於普通納稅人來說,如果沒有拿到進項發票,不僅會影響企業增值稅的繳納,還會影響企業所得稅的繳納。以某貿易公司為例,假設未取得發票的金額為100萬元,則多繳納增值稅13萬元,企業所得稅25萬元。

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沒有錄入發票的部分對企業的影響。對於普通納稅人來說,無法獲得大量的進項發票,可能會對企業的稅費產生較大的影響。

3.找出具體原因並進行分析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無法獲得輸入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1)企業財稅核算不健全,管理不夠嚴格,沒有取得進項發票的意識,或者取得發票的宣傳培訓不夠。

(2)供應商不規范或不願意提供發票。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供應商是散戶的時候。為了避稅,供應商不太願意開發票,如果要求他們提供發票,他們可能會要求漲價。

(3)沒有更好的財務管理制度,取得發票的各個環節沒有稅費的計算。缺票的成本「隱藏」在企業的總成本中。

(2)缺少進項成本利潤如何擴展閱讀

企業稅務籌劃的六種方法:

一、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務籌劃,選擇投資地區與行業

開展稅務籌劃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投資於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行業以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合理利用企業的組織形式開展稅務籌劃

在有些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利用企業的組織形式,對企業的納稅情況進行籌劃。

三、利用折舊方法開展稅務籌劃

折舊是為了彌補固定資產的損耗而轉移到成本或期間費用中計提的那一部分價值,折舊的計提直接關繫到企業當期成本、費用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和應納所得稅的多少。折舊具有抵稅作用,採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所需繳納的所得稅稅款也不相同。

四、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開展稅務籌劃

企業所得稅法允許企業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但不允許採用後進先出法。

選擇不同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會導致不同的銷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產生不同的企業利潤,進而影響各期所得稅額。企業應根據自身所處的不同納稅期以及盈虧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使得成本費用的抵稅效應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五、利用收入確認時間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

企業在銷售方式上的選擇不同對企業資金的流入和企業收益的實現有著不同的影響,不同的銷售方式在稅法上確認收入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通過銷售方式的選擇,控制收入確認的時間,合理歸屬所得年度,可在經營活動中獲得延緩納稅的稅收效益。

六、利用費用扣除標準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

費用列支是應納稅所得額的遞減因素。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應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減少應繳納的所得稅,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

3. 沒有進項有銷項應如何結轉成本並做會計分錄會影響利潤嗎

當商品入庫時,沒有采購發票,即進項稅額暫時不能抵扣,做暫估入庫。
假設商品含稅進價為117元
借:庫存商品
100元
貸:應付賬款-暫估
100元
然後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成本
100元
貸:庫存商品
100元
等收到發票時,再紅字沖回
借:庫存商品
-100元
貸:應付賬款-暫估
-100元
借:庫存商品
100元
應交稅金-進項
17元
貸:應付賬款-暫估
117元
這樣即便是沒有進項稅額,也不會影響你的利潤,只會影響你的稅負。
但是,如果你是一般納稅人,而你收不到增值稅專用發票,供應商只給你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或者不能提供發票的話,就會影響你的利潤了。因為你沒有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所以你的產品成本高。即:
借:庫存商品
117元
貸:應付賬款
117元
借:主營成本
117元
貸:庫存商品
117元
此時的成本較專用發票成本高出17元進項稅金部分。影響最終利潤。

4. 談建築行業減少稅負的案例(缺進項,利潤低該如何破局)

讓建築企業財務老闆腦仁疼的事:
1、購買砂石等材料,供應商提供不了發票
2、設備租賃、土方工程等,供應商不給發票
3、層層轉包、工程項目墊資和中標下浮等影響進項抵扣
4、人工費無法入賬,開票出資高
5、對外借款額巨大,尤其民間借貸,利息高,無發票,沒辦法合法的在稅前抵扣
6、個人卡過賬頻繁,大量非正常交易基本上都通過個人卡消化,導致老闆個人銀行流水過來,隨時被稽查。
7、稅務成本高,老闆節稅避稅的方法都是通過買發票,被稽查到,是要進去的
8、股權設計混亂,基本都是自然人持股,一家出事多家公司收到牽連
9、公私部分,老闆的錢和公司的錢分不開

建築行業該如何破局?降低稅負,減少企業利潤?

1、成立有限公司,享受稅收獎勵

業務量比較大,小規模開票額滿足不了的,可以在稅收窪地內成立有限有限公司,單獨承接采購或者銷售的業務,享受當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上的獎勵扶持;

增值稅:獎勵給企業增值稅地方留存的50%-80%的獎勵扶持,地方留存50%

企業所得稅:獎勵給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財政收入的50%-80%,地方留存40%

比如建築設計公司一年6000萬的利潤,按照查賬徵收正常納稅需要繳納增值稅6000萬/1.06*6=349萬,企業所得稅6000萬*25%=1500萬,合計:1849萬

享受的獎勵

增值稅獎勵:349萬*50%*80%=139.6萬

企業所得稅獎勵:1500萬*40%*80%=480萬

合計:619.6萬

繳納1849萬就可以享受619.6萬的扶持獎勵

2. 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做私房錢

舉個栗子:

一家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年盈利500萬的有限公司,每年要交多少稅?

企業所得稅:500*25%=125萬

稅後利潤:500-125=375萬

個人所得稅:375*20%=75萬

稅後利潤:375-75=300萬

綜合稅負:(125+75)/500=40%

如果在某稅收園區內成立一家小規模的個人獨資企業(某某設計工作室)承接公司500萬缺少成本票的設計業務,需要交納的稅金如下:
增值稅:500萬/1.01*1%=4.95萬
附加稅:4.95萬*6%=0.29萬
個人經營所得稅:500萬/1.01*10%*30%-4.05=10.8萬
合計:16.4萬
500萬的業務繳納16萬左右的稅金後就可以直接轉入法人私人賬戶自由支配。

中國國家稅收環境極其復雜,很多公司都是小財務不懂國家稅法和新的減稅政策導致很多企業還在交糊塗稅和冤枉稅!

1)很多老闆一心放在經營上沒有時間認真研究,也無法給財務人員下達明確的指令,導致財務,賬務,稅務混亂。

2)只知道稅務重,野蠻偷稅,愚蠢抗稅!卻從沒有認真讀懂利用好國家政策!

3)繳納稅務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且大多數被動的!您有思考過為什麼企業所得稅有2.5%,10%,25%,這裡面我們哪些可以籌劃?

4)員工不願意交個稅,導致老闆個人背鍋,為什麼個稅有0%一45%,這裡面有哪些可以籌劃?

5)增值稅裡面有3%6%9%13%這些都是交易時間地點,方式產生,我們哪些可以籌劃?

6)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當地GDP招商引資,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哪些可以用,員工不交個稅,

企業就要多交更多企業所得稅,哪些公司,哪些地方有籌劃空間,您想知道嗎?

5. 建築工程企業缺少進項票應該如何做

稅務籌劃,合理避稅方案 頭像

從事相關行業的人知道建築工程企業是利潤高、收入少、成本票不足的行業。 金稅三期上線後,國家稅務監管更加嚴格,買賣發票的時代已經過去。

建築工程企業利潤高,成本發票不足,意味著繳納的稅額非常高。 建築工程企業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合理合法的納稅計劃? 以下小編介紹總部經濟稅收優惠政策的相關政策和合法性。

建築工程企業如何制定稅收計劃,稅負達到最低?

目前,中國西部大開發或少數民族自治區頒布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發展當地經濟。 把企業登記在有稅收政策的稅收優惠區域,不僅是最節稅,而且是合理合法的。 這里舉一個把企業注冊到小編所在開發區的例子。

園區對注冊企業的增值稅按地方財政留存的:75%~90%支持獎勵。

企業所得稅按地方財政留存的:75%~90%給予支持獎勵。

財政獎勵每月返還,當月交稅,下個月扶持。

個人獨資企業(小規模)可以申請核徵收,核確定後的綜合稅負在4%以內。

【案例研究】

某建築工程企業今年銷售額200萬,費用100萬,利潤100萬的情況下,需要支付企業所得稅的是(200-100 )萬*25%=25萬。

股東分紅所得稅(100-25 )萬*20%=15萬的情況下,需要支付所得稅共計40萬元稅金。

該建築工程企業以小編舉例的方法進行稅收籌劃,同一營業收入的情況下,綜合稅負只有3%左右,比起動輒40%的綜合稅率, 節稅力超過94.93%。

企業如果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就可以達到合理合法安全節稅的目的,有助於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和稅務風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6. 企業缺進項票,利潤虛高該怎麼辦呀

企業缺進項票,利潤虛高該怎麼辦呀?

企業利潤高,無進項,所得稅高,是令很多企業頭疼的事情,如果只是單純的利潤高企業所得稅壓力大還好,但是很多情況是由於一些無票成本才導致的賬目利潤虛高,企業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2.小規模個人獨資企業可以申請核定徵收,核定後總稅負在3.16%左右。

以上是筆者總結的兩條稅收優惠政策,如果對您有幫助,希望能採納!

7. 企業利潤比較高,但進項票不夠怎麼辦

企業有真實的業務經營,經營的時候會存在著進項票據取得不及時的情況,除了進項票據的事情還有成本票的問題,會引起企業的利潤偏高,這種時候怎麼辦呢?

最好還是前期合規取得相應的發票,後期合理抵扣,降低稅負壓力!

利潤虛高,所得稅納稅高,核定徵收是一種強制性的征稅手段,就是針對一些企業賬目賬本不健全,沒有專業的財務團隊,相關稅務機關對其採取的一種強制性的徵收手段。

園區內核定行業利潤率10%,再按照五級累進制來計算個人所得稅,就不再繳納高額的企業所得稅和分紅稅了,直接將25%的轉換成為0.5%-2.1%,綜合稅率3%。

企業想要解決進項票的問題,需要成立有限公司在園區內,享受政策,降低稅負壓力!

8. 公司如果只開發票沒有進項,正常納稅,後果會怎麼樣

如果一直沒有發票,首先考慮的不是稅局會不會處罰的問題,是企業稅負高的問題。

1. 沒有進項對企業的影響

沒有進項發票,對於不同的企業產生的影響不同。對於按照一般計稅方法核算的納稅人,首先就是增值稅上的影響。企業沒有進項進行抵扣,會使得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升高。


對於企業的所得稅來說,如果是採用的查賬徵收,那麼因為沒有取得成本發票,不能進行稅前扣除,會進行所得稅的調整。引起企業所得稅稅負的上升。



所以,對於一般納稅人的企業來說,應該盡量取得發票,只有銷項沒有進項,對企業的稅負影響較大。

2. 重新審視稅務風險

企業首先應該清楚,沒有進項發票的原因。企業的業務要保證是真實的。如果業務不真實,涉及到虛開,那麼風險就會比較高。如果業務是真實的,那麼可以看看是由於那些原因引起的沒有發票。

3. 針對具體原因進行解決

對於沒有進項票的原因,要進行具體的分析,然後再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措施。



比如,是不是管理上有問題,大家都沒有取得發票的意識。還是因為節稅的手段不正確,大家以為不要發票可以節稅,還是因為供應商的問題,導致沒有發票,需要分門別類進行處理。

對於管理上的問題,那麼要建章立制,規范財稅的管理;如果是想節稅,那麼要做個測算,在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下,要發票和不要發票對企業產生的影響是什麼,是否可以做出一些稅收或者經營上的調整,讓企業的整體稅負最優化;如果是因為供應商的問題,那麼要考慮是否需要重新篩選供應商。

總之,只開發票沒有進項,會有什麼後果,不能一概而論。先要看業務是否真實,再看對企業稅負的影響。然後再分析原因,進行具體的解決。

本人從兩個維度回答這個問題。

上游不給發票屬於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並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

根據發票管理辦法規定,納稅人有下列屬於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罰款:01 應取得而未取得的發票;02 取得不符合規定的發票;03 取得發票時要求開票方或自行變更品名、金額或增值稅額;03 自行填開發票入帳;04其他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05未取得發票的經濟損失。

你們屬於第01情形。

未取得上游發票同時產生經濟損失。損失=增值稅及附加多交+企業所得稅應納稅調整額

假設你賣家100元的貨物,進價為80元,按13%的增值稅率計算,則有11.044元的增值稅及附加損失(80 0.13 1.1)。另外,你的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額正常情況下為80 0.25=20(忽略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如此,你每銷售100元,產生稅收損失(多交稅)金額約為31.044元。

所以,建議權衡一下,並與上游積極溝通。而且上游若連發票都不開,則存在偷漏稅的違法嫌疑。

公司只開銷項沒有進項,後果會怎麼樣?後果就是存在稅務風險。至於是多大的稅務風險,那就是稅務局說了算了。總之, 不要以為交了稅就沒有問題 ,那些虛開發票的企業可不是做一筆就完事,不也一樣出問題嗎?

金稅三期對企業的監控是全方面的,最基本的就是銷項,進項,庫存 。如果沒有進項發票,那麼就沒有庫存,稅務局會不會認為你是虛開發票呢?很有可能。即使你有足夠的證明說明你的情況是取得了商品,但是沒有取得發票,那麼是不是要稅務局要長時間的對貴公司進行風控呢?

說白了,這種做法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等著金稅三期預警讓稅局來查

作為一個一般納稅人,一個管理完善,財務核算健全的公司,不會不考慮進貨渠道的問題,就算是貴公司心甘情願,認為這種模式取得 商品成本低廉,利潤大 ,但如果把稅收成本算進去,就會明白,不取得購進發票的做法,就是替別人交增值稅,然後把自己的應得的利潤拱手上繳給國家。

一筆銷售業務主要涉及的稅種有 增值稅,附加稅和企業所得稅 。舉個例子來看下取得發票和沒有取得發票在這三個稅種方面的差異:

假設一家商貿公司購進一批貨物,價款1000元,本月將這批貨物全部銷售出去了,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為1500元,因為購進沒有取得發票,來看各稅種的情況:


增值稅,因為沒有進項發票,所以不能抵扣,銷項稅就是應繳增值稅,

附加稅,因為是以增值稅為計稅基礎,所以增值稅多,附加稅也多,

所得稅,哇塞,好高的利潤啊,但哪個企業經營沒有購進成本,因為購進成本沒有發票才導致 賬面利潤虛高 ,企業所得稅也變多,實際沒有這些利潤。

現在我們給表格加上一行,黃色的區域表示是取得發票的數據,來看下對比情況:


增值稅,因為有進項抵扣,減少了115.04,同時附加稅也變少,減少了14.96,利潤反映的符合實際的利潤,同時因為利潤減少,企業所得稅也減少了221.24,在取得發票的情況下,企業增值稅,附加稅,所得稅總支出的稅費為:175.62,相比沒有發票的情況少支出351.24元。

企業在購進過程中,不要發票,最少要取得351.24元的讓利,從理論上來說才能保證自己正常的利潤。但即便有下游企業願意這么干,但因此帶來的稅務風險卻是自己承擔。

總結一下:購進不要發票,對於增值稅來說,相當於上遊客戶應該負擔的增值稅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了,同時以增值稅為計稅基礎的附加稅也降低了企業的利潤,不要發票,對於企業所得稅來說,因為成本不能扣除導致利潤虛增,所得稅變多,相當於變相的把自己的利潤,以稅收的形式上繳給了國家。

作為一般納稅人,購進不要發票,無論是從稅務風險,還是企業管理上來說,都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增值稅發票,除了是企業的完稅憑證,還是商事憑證,如果應當索取,而不要發票的話,一旦產生經濟糾紛,還會給自身帶來法律風險。


答:一般情況只要你正常納稅肯定是沒有問題,因為稅務局每個專管員都有自己的業績壓力,所以你正常納稅對公司肯定沒有什麼風險,只是相對你公司來說,稅負率會很高而已。

第一:只要你這銷售都是真實的,不存在虛開發票,那你正常交稅肯定是沒有什麼稅務風險的,

第二:如果你的上游不能給你提供發票,那你需要重新去確定這個問題,如果沒有進項,相當你公司利潤以及稅負率都是很高的,

例如:你一個月開一百萬發票,正常稅率是13萬,那這13萬就是你需要交的,同時附加城建稅,教育費,需要交1.56萬,總共是14.56萬,那這一筆開支給你企業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同時你的利潤減少了1.56萬,

但如果你有進項票,那就不一樣的了,比如你這個朋進項票10萬,那用13萬-10萬,只需要繳納3萬元,而城建稅,教育費只需要交:0.36萬,這個是不是就可以節約很多稅費了,

總得來說:沒有進項票對一般納稅人風險是挺大的,同時也會對公司造成非常大的損失,一年少說少賺幾十利潤了,所以在開票之前就需要提前規劃好,每個月稅負率是多少,每個月能拿到多少進項票,這樣才能更好避免更多的風險。

一、沒有進項發票省局每月應該會給你公司的主管稅務局推送有銷無進的風險,讓你公司的稅務管理員核實啊;

二、理論上來說,你說的理由不成立。下游不給你公司開票你能經營下去?僅增值稅就要吞噬你公司13%毛利,一般批發業毛利能達到20%就很不錯的,我不知道下游不給你開票是不給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根本就不給開票?如果是根本不給開票,企業所得稅也會高的嚇暈你;

三、如果一直沒有進項發票,只要你把銷售增值稅按要求上交國家,按規定交了企業所得稅,稅務局到沒有罰你的理由。但是一旦讓查出你公司是虛開增值稅發票,等待你的可能不是罰款那麼簡單,那是犯法,要判刑的。

四、建議你去看看我寫的那篇虛開增值稅判刑的文章。

只要業務真實,稅務局倒不會處罰,關鍵是企業的稅太重。

依據題主的描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每個月開票100多萬元,由於供應商的原因,無法取得發票,所以沒有進項可用來抵扣。這樣的結果,無疑造成企業稅負明顯偏高。13%的增值稅和25%的企業所得稅,除非毛利率特別高,否則很難持續經營下去。

稅務方面,並不是交的稅越多稅務機關越高興,如果企業稅負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金稅三期系統會提示異常,這時稅務機關會要求企業作出解釋說明,必要時上門審核,主要目的是防止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只要業務真實,就經得起檢查,所以稅務方面倒是沒有其他問題。

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企業,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果不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是供應商自身的問題,建議更換供應商,解決企業稅負過重的問題。

如果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是建議想辦法去解決。建議由股東在稅收優惠地區注冊一家商貿公司,原供應商將貨物直接銷售給商貿公司,再由商貿公司轉手銷售給本公司。有商貿公司給本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本公司的稅收問題就解決了。這時商貿公司就會出現稅負率偏高的問題,但沒關系,由於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實際稅負率並沒有那麼高。

聽樓主這么描述,業務應當是真實的。所以 最需要擔心的並不是被稅務部門罰,而是稅負太高,你承受不了

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兩大主要稅負就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而 如果不想交太多的冤枉稅,最關鍵的就是在發生支出時要取得發票。 沒有進項的發票也就不允許稅前扣除或者抵扣進項,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稅負會非常高。

為什麼發票的地位如此重要?

發票是經濟交往活動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始憑證。

從財務角度來說 ,企業要進行會計核算,必須要有原始憑證作為依據,不可能拿「白條」入賬。在我國「以票控稅」的稅收征管模式之下,發票就是最重要的原始憑證。

說到「以票控稅」,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方面發票都是極其重要的。

增值稅方面 :一般納稅人要抵扣進項稅額,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其他有效的抵扣憑證,否則就算企業發生了真實業務支出,也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

企業所得稅方面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如何證明企業「實際發生了支出呢」,當然也主要靠發票。

其實換一個角度也非常好理解,為什麼在中國,虛開發票的現象屢禁不止?就是因為有發票的買方市場存在,很多企業實際上發生了開支,但無法取得發票,就被動或主動花錢去「買發票」來抵扣稅款。 因為發票在稅法管理上具有抵扣稅款的作用,這就是根本原因。

企業要怎麼做才能降低稅負?

除非企業的利潤足夠高,完全可以支撐高額的稅負,否則 企業都應當想盡辦法去取得合法、正規的進項發票

因為一般納稅人要抵扣進項,必須要這樣發票,否則全額按13%交稅,有幾個能承受的?

另外,一般納稅人基本上不允許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查賬徵收也意味著需要拿發票來列支成本或者費用。沒有發票如何列支?只能將收入全額作為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所以在文章開頭我就說了,如果 業務是真實的,即使稅務部門懷疑,查了賬之後也沒有什麼辦法,沒有理由也不會處罰

但是拿不到發票會交很多冤枉的稅,企業根本不可能承受。面對如此沉重的稅負,企業應該怎麼辦?

第一、如果拿不到專用發票,就拿普通發票。

對於一般納稅人來說,即使拿不到專用發票,退而求其次,能拿到普通發票也是好的。因為普通發票可以全額作為企業所得稅的成本或費用扣除,至少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的稅負。

第二、看看企業的業務是否符合簡易計稅的條件。

為了降低特定行業和企業的增值稅的稅負,政策允許部分一般納稅人採取簡易計稅辦法,適用3%的徵收率,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如果企業符合條件,就要果斷選擇適用簡易計稅辦法。

但是, 企業在找發票這條路上絕對不能步入歧途,也就是取得虛開的發票 。虛開發票是國家嚴厲打擊的稅收違法行為。所以如果企業花錢去買發票,絕對是一筆賠本的生意。

總結

在目前中國「以票控制」的稅收征管模式之下,發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企業發生的任何一筆實際開支,都應當盡可能取得發票,否則這筆開支就不會得到稅務上的認可,無法稅前扣除。

一、根據我的經驗,我可以明確地和你說,你這樣做是會有稅收風險的。

一方面,你在采購環節沒有預先繳納稅款,即沒有進項稅額。那麼當你的產品沒有銷售出去或者大大低於市場價格銷售出去,就等於變相偷逃了稅款。

另一方面,貴公司協助了上游供應商偷稅漏稅,這也是一個不恥的行為。

二、你現在擔憂的問題不應該是稅務局是否會處罰,而是你的納稅籌劃出現了問題。

(一)原材料占據產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且是進項稅額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進項,只有銷項,那麼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即影響現金流的流出。當然對於你的企業來說,采購時對方沒有發票,那麼你付的貨款里肯定也沒有包括稅款。因此,對於貴公司的現金流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二)你要考慮到企業所得稅的影響。你沒有發票就沒辦法入賬。產品的實際成本就會減少很多。根據我的經驗,很多企業喜歡在這里做手腳。因此我想這里就是一個稅收的風險點。

三、我的建議: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一)重新和上游供應商溝通,是否能夠提供發票,貴公司可以適當負擔一些稅點。這樣子,在進項稅額比較充足的情況下,你繳納的增值稅也會減少。結果是總體上不會影響你的現金流出,但是會降低你的稅收風險。

(二)「雞蛋不能同時放在一個籃子里」,繼續尋找其他供應商,減少貴公司原材料的供貨風險。

如果這種情況是常態,不利的後果一定是有的。大概如下四種:

一、企業增值稅稅負大,稅負率大大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一)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率是多少,企業的稅負率便是多少

企業進項沒有發票,則沒有相應的進項稅抵扣,企業所適用的增值稅率是多少,增值稅的稅負率就是多少,如果考慮稅金及附加,那麼增值稅的實際稅負率高於適用的增值稅稅率。

例如,某增值稅稅率為13%、納稅人性質為一般納稅人的商品流通企業采購HW手機一台,價格1130元,無發票;然後,將該手機銷售,含稅價格為2260元;該銷售實現銷售收入2000元,銷項稅額260元。由於無進項稅可抵扣,實際繳納增值稅260元。

增值稅稅負率=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銷售收入=260/2000=13%,同時要繳納稅金及附加32.50元(260*(1+7%城建稅+3%教育費附加+2%地方教育費附加+0.5%水利基金)),實際稅負高於增值稅稅負。

(二)企業稅負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金三系統會預警

預警沒別的原因,就是稅負高。因為增值稅是正常交了,把情況解釋清楚就可以了。但可能產生衍生風險,比如本回答的第四種情況。

二、企業所得稅稅負率高,企業所得稅負率接近稅率

接上述例子,企業所得稅率為25%。

(一)會計利潤

企業會計利潤=2000-1130-32.5=837.50元。

(二)稅法利潤

由於稅法以票控稅,稅法不會承認采購1130元的成本,會計利潤需要調增成稅法認可的利潤,調增後稅法認可的利潤(應納稅所得額)為1967.50元(1130+837.5=2000-32.5)。

(三)企業所得稅

假設該企業全年僅此一筆業務,往年和當年無其他調整事項,沒有5年內可彌補的虧損,也不享受任何企業所得稅優惠。

此時企業的所得稅=1967.50*25%=491.88元;此時的企業所得稅稅負率為24.59%(491.88/2000)。

三、企業高毛利才可能獲得利潤

接上述例子,假設銷售款項全部收回,采購款項全部支付。

增值稅稅負率13%,稅金及附加稅負率1.63%(32.5/2000),企業所得稅稅負率24.59%三者合計39.22%,只有銷售毛利率高於39.22%時,企業才有可能盈利。

一個商品流通企業不可能有這么高的毛利率,即使有這么高的毛利率,也是暫時的。一個行業的毛利率很高,投資者會紛紛進入這個行業,然後這個行業的毛利率不斷下降,趨於正常水平。

如果這種沒進項發票的情況一直持續,企業必不能持久。

四、不會因稅負高而處罰你,但會因應取得發票而不取得發票處罰你

根據修改的發票管理辦法第41條,因你單位未取得發票,可能導致供應商未繳或少繳稅款,可能處少繳或未繳稅款的1倍以內罰款。


根據上述41條,你可以算算被罰多少款。當然,對方未開票做收入除外。估計未開票做收入的可能性較低吧。

我看了一下回答,基本上很少有用淺顯語言說明白的。

我用大白話講給你聽。


首先說,沒有進項,處罰將會是板上釘釘的事!


很簡單的道理,給你打個比方,

假設你是生產饅頭的廠家,你的銷售發票開具的項目是「饅頭」,

而你沒有任何的進項發票,


也就是說,

那麼請問,你的「饅頭」是憑空變出來的嗎?

稅務機關不查你還等什麼?


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這個道理真的很簡單,

你買入的原材料是鋼材,那麼你銷售的成品一定是在鋼材的基礎上製作的成品。

你買入的原材料是麵粉,那麼你銷售的成品一定是饅頭、麵包之類的。


如果所謂的下游供應商沒給你開發票,也就等同於你連原材料都沒買,那麼無論你銷售什麼【實物】都是不對的。


如果你是稅務機關,遇到一個「憑空變饅頭」的企業,你會怎麼想?

你會不會認為他在虛開發票?

9. 企業缺少進項發票導致利潤虛高怎麼解決要求合法

在確保合法合規前提下,可以考慮核定徵收,金財籌控與多地政府稅務機構都有戰略合作,在全國多地擁有稅收園區,享受當地優惠稅收政策,為納稅人合理節稅,大幅減輕企業稅負,建議咨詢金財籌控,他們在這一塊還是挺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