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投資3000億填海,建設中國的「海洋之心」,填個海為何用了這么多錢
眾所周知,由於近幾年人口增長的越來越快,所以導致地球上的陸地資源快速減少,變得越來越稀缺。大家都要找地方住,所以導致我們的陸地面積越來越少。但是,人口卻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的科學家們就想了很多辦法去增加陸地面積,填海就是其中一種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的增多,我們的地球家園需要承受的就越來越多,今幾年各種污染越來越嚴重,這不僅是在破壞環境,更實在摧毀我們生存的家園,所以筆者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相信在不久之後,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加美麗的家園,但是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支持。
② 香港迪士尼填海成本
從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與美國迪斯尼集團達成建園協議,到2003年完成填海工程,再到2005年9月12日正式開幕,米老鼠用了近6年才完成從美國到香港的定居旅程。包括填海在內的樂園興建費用大約300億港元(約35億美元),由香港特區政府和美國迪斯尼集團共同建造,香港特區政府目前擁有57%的股份,另外43%股份為迪斯尼集團所有。
③ 廣東和海南最窄處僅18公里,為什麼不用土填平呢
眾所周知我國一向有著“基建狂魔”的美譽,填海造陸更是我們的拿手好戲。在我國版圖上廣東和海南距離相當近,最窄處僅18公里,那麼為什麼不用土填平直接連在一起呢?我個人覺得有下面幾個原因。
3.連接海南和廣東意義不大
之所以這么多年廣東和海南都沒有想要建橋梁或者填海造陸的打算,最大的原因還是連接兩地真的意義不大。
眾所周知海南島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去觀光旅遊,但是以北方遊客居多。這部分人去海南旅遊大部分是乘坐飛機的,也就是說兩地陸地是否連接在他們看來沒什麼區別。
至於說從海南出來的人就更少了,即使到了內陸地區基本上都是工作賺錢,也沒有頻繁往返廣東和海南的需求。
總的來說把廣東和海南之間用土填平問題不大,但是造價高昂破壞生態利大於弊。況且現在兩地的船運也非常方便,犯不著為了開車方便讓國家做這些得不償失的事情,把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才是正確的做法。
④ 什麼是填海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填海是指因為土地使用出現緊張或者因需配合規劃等原因而需要將海岸線向前推,不過生活中還是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填海的意思。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填海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填海的介紹
填海是指因為土地使用出現緊張或者因需配合規劃等原因而需要將海岸線向前推,用人工建設的方式擴充土地面積。一些沿海城市因為受到建設用地保有量有限和發展經濟等因素的壓力,而需向海岸邊開辟新土地。填海在我國古代就有過,當時被認為是逆天而行。填海把原有的海面填進泥土以產生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城市,填海是一個很有效製造平地作為市區發展的 方法 。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香港,都是使用這個方法製造平地。荷蘭是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
填海的好處有效製造平地,以供市區發展填海造出來的土地就可以增加城市建設、工業生產用地,如建房屋、建道路、搞綠化、建工廠等等,可以緩減土地供應壓力,當然對於圍海造田要合理規劃,有效開發。
·美化海岸線,改善沿海景觀
填海的壞處過度填海會使海港收窄
破壞海洋生態,影響海洋生物生活
·過度填海會使海港收窄,令水流更急速,影響船隻航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步入高速發展期,各種工廠的大量涌現,使國土面積狹小的它陷入了困境。於是,日本開始大規模的填海造陸。這些新陸地為日本工業的騰飛,提供了位置優越的建設用地。從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填海造地11.8萬公頃(相當於兩個新加坡的面積),統一進行工業布局,將煉油、石油化工和造船等資源消耗型企業配置於東京灣以南的沿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上,使原料碼頭與產品碼頭成為工廠的一部分,減少了中轉運輸費用,由此促進了這些部門以及造船、機械和建築等工業部門的飛速發展。
帶來了巨大的後遺症
在獲得巨大收益的同時,大肆填海造地發展工業經濟也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後遺症。自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國各地的沿海灘塗減少了約3.9萬公頃,後來每年仍然以約2000公頃的速度消失。“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陸地的水域里已經沒有了生物活動,海水自凈能力減弱,赤潮泛濫。”一位專家說,“現在我們必須使用種種辦法來改變和修復環境,付出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盡管如此,要恢復以前的情況已經非常困難。一些海岸線上,大面積森林消失,小魚小蝦絕跡,漁業由此遭受了重大損失。
很多國家為此得不償失
在亞洲,陸地資源貧乏的沿海國家和地區,都很重視利用灘塗或海灣填海造地。現在,禁止無序填海已經擺到了各國面前。“綜合性海域管理”已經成為世界學者重視的課題。無序開發將給海洋環境帶來難以估量的惡果,很多國家為此得不償失。
填海的原則由於環保人士認為填海工程會破壞環境,所以他們均反對進行填海工程。在香港,部分環保人士於2003年就一項填海工程提出訴訟,希望能推翻有關規劃。2004年1月9日,香港終審法院宣判環保人士勝訴,並提出了進行填海的三個原則:
·有迫切及凌駕性的當前需要(包括社群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需要)
·沒有其他可行方法
·對海港的損害減至最少
⑤ 開發房地產,填海造地成本一畝地是多少、和直接買地皮哪個好
填海成本每畝20萬元,這是以前的成本,不知道現在改沒改。建議到國土局咨詢。望採納,謝謝!
⑥ 為什麼香港不大規模填海造陸
因為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這些既得利益者,不僅包括像李嘉誠這樣的地產商,也包括那些已經上車了的富人和中產階層。
填海的成本本來就比開發閑置土地還要高(深港交界地區有很多閑置土地),而且也會造成土地供應增加;如果效果不好或者出現工程方面的缺陷還會影響海洋環境,又怎麼會填呢。
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香港環保人士的反對。早在2003年,灣仔填海計劃就是被環保人士被推翻的,此外的幾個填海計劃的完成也因為灣仔填海計劃推翻而變得遙遙無期。
其中關鍵的還是上文提到過的環境影響方面的問題。
總結如下:
填海造地的材料,多採用城市開發或開鑿本地山丘來的沙泥碎石,這些材料到在海里跟海洋的自然沙石較為接近。但是用沙泥碎石的方法只適用於水流緩慢的地方,對於水流湍急的地方並不能起到穩固作用,相反的還會侵蝕海岸線(香港的自然環境不大適合)。
若填海的范圍比較大,適用於在填海范圍修築堤圍,然後再把沙泥碎石等的填海所需要的原料到進堤壩內,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穩固。香港的西九龍填海區,沙田新市鎮都是採用這種方法。
⑦ 為什麼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成本就會低呢
這兩句話本來就不是因果關系呀。你是在做日本的題吧。人家的意思是因為沿海地區平原比較集中,而且填海造陸成本比較低,所以工業區才會分布在沿海地區。至於說填海造陸成本低,主要是看大陸架是否寬廣。如果大陸架較寬,而且水深較小,這樣的話成本就低。還有就是日本多山地,所以用於填海的東西比較多。
⑧ 抖音中所講填海是什麼意思
摘要 比喻為實現既定目標,堅韌不拔地奮斗到底
⑨ 香港地理的土地利用
主條目:香港土地利用和香港填海工程
作為一個面積僅約為1,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加上山多平地少,如何有效利用土地對香港來說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挑戰。香港的都市用地可向三個方向發展:沿著山坡發展、向周邊平地發展、填海。向陡斜的山坡發展成本高昂,而香港海岸線曲折而多淺灣,因此通過填充這些海灣來拓展土地是頗為便利的做法。根據1986年一家公司的估計,1982年香港開山費用為每平方米120港元,但填海成本只需60元,而填海後售賣地皮的收益更是成本的三倍,可見填海的吸引力。
香港開埠早期,城市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香港島北岸的中西部,成為維多利亞城。另一方面,洋人的高尚住宅則沿著太平山向上發展。1851年之前,填海拓展土地屬私人行為;香港政府則於1852年將填海納為政府工程,展開文咸填海計劃。然而,隨後更大規模的寶靈填海計劃,卻遭到當時的香港定例局的反對,結果擱置了超過40年,期間使城內的規劃以東西橫向的形式發展。
九龍半島方面,開埠早期還是以私人的發展為主。踏入20世紀初,九龍灣啟德濱填海地及九龍塘分別於1910年代及1920年代曾經計劃發展大型綜合社區,可是都以失敗告終。前者最後成為了啟德機場的一部份,後者則變成一個純高尚住宅區。另一方面,鑒於界限街以南的九龍發展接近飽和,香港政府在1937年決定將獅子山以南原屬新界的平坦土地劃作「新九龍」,以作市區用地發展。
新界由於根據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只由英國租借99年,所以政府長期未有發展上述新九龍以外的新界土地。1951年,香港政府為阻止中國大陸的難民湧入香港,設立了邊境禁區,使新界北部的發展進一步受到限制。自從中國大陸於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深圳河兩岸的發展逐漸出現差異,現在更形成了深圳一岸是繁盛的商業區、香港一岸則仍是荒蕪的土地的現象。另一方面,1950年代起因嬰兒潮而導致人口激增,政府於1960年代起開始策劃第一代新市鎮,1970年代展開建設荃灣、沙田和屯門新市鎮。到20世紀末為止,政府共發展了3期,共9個新市鎮,以沙田新市鎮的規模最大。現時新界的人口已經超越了香港島及九龍的人口的總和,新市鎮的發展是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香港政府拓展土地近年開始遇到一定阻力。終審法院於2004年1月9日裁定灣仔北填海計劃必須重新檢討,為將來填海發展更添限制,逼使政府日後必須以更宏觀目光看待海港資源。啟德機場原址的啟德用地自1993年開始進行發展研究,根據 1998年的規劃建議,第一批居民更可於2003年遷入,但因填海的爭議而空置多年,至2007年11月方才完成規劃檢討方案。
另一方面,隨著香港農業的式微,新界農地的荒廢及城市蠶食的情況也很嚴重。元朗平原過去是香港稻米的主要供應地。隨著香港人口急劇增長,不少農民都把原來的農地改為園藝作業,主要種植蔬菜或花卉較高收入的經濟產物。現在不少農民更把農地填高,改作露天的集裝箱場站供大型貨車停泊,或任由土地丟空,等待發展商收購或改建大型建築物。土地利用沖突,可能使郊區出現交通擠塞,更帶來視覺和環境污染。
根據2007年的資料,香港約1,100平方公里土地用途分布情況概括如下: 住宅 商業 工業 政府、機構和社區設施 休憩用地 運輸 75 km²(6.8%) 3 km²(0.3%) 24 km²(2.2%) 24 km²(2.2%) 23 km²(2.1%) 57 km²(5.1%) 空置土地 墳場、火葬場、其他已建設土地 農地、魚塘、基圍 林地、灌叢、草地、紅樹林 荒地 水體 19 km²(1.7%) 34 km²(3.1%) 77 km²(6.9%) 744 km²(67.1%) 9 km²(0.8%) 29 km²(2.6%)
⑩ 吹沙填海需要的費用懂的麻煩告訴下
材料部分=用你要填海面積 * 沙土每立方的單價人工部分=人員成本/每天 * 工期租或蓋臨時施工用房等的費用人員伙食費交給當地的管理費(如果有的話)上述幾項加起來就是你想要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