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茶園管理成本有哪些
擴展閱讀
學習桌安裝需要什麼工具 2025-05-12 06:18:59
運維流水線工具哪個最好 2025-05-12 06:17:36

茶園管理成本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19 07:47:51

⑴ 茶園管護費計入什麼科目

計入茶的成本裡面。
或者計入1、生產成本2、製造費用3、勞務成本4、研發支出4、工程施工。實際發生時計入各自本科目,期末結轉時,製造費用、勞務成本和研發支出對應結轉入生產成本。
會計科目進行分類的標准主要有三個:一是會計科目核算的歸屬分類;二是會計科目核算信息的詳略程度;三是會計科目的經濟用途。

⑵ 管理成本包括哪些

理成本指的是用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各種成本的總稱,包括責任成本、變動成本、邊際成本、設計成本、質量成本、差別成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重置成本、固定成本。

⑶ 100畝茶園培管一年用工人次要多少,每人平均要用工多少天

高效茶葉生產機械化集成示範基地建設」三項工程項目~江蘇省財政局、農機局以蘇財農【2008】191號和蘇農機計【2008】33號文聯合批准下達。

項目承擔單位在茶葉生產、加工關鍵環節~引進、試驗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集成示範其生產加工全程機械化技術~建立260畝高效農機化科技示範基地。項目自實施以來得到了各級領導、有關專家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項目單位、項目合作單位及項目實施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高效茶葉生產機械化集成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實施進展順利~項目合同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已按期完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的茶葉核心示範區260畝~區內安裝了灌溉系統~使用了機械修剪、機械採摘和機械加工~在示範期間基地效益良好。具體收入按一畝茶園一年生產的茶葉計算~其純收入就達16340元。具體情況如下:

總收入為:24280元

其中:春茶 9kg×2000元/kg,18000元

夏茶 14kg×300元/kg,4200元

秋茶 8kg×260元/kg,2080元

總支出為:7940元
承包費:2000元

水費:100元

肥料:270元

農葯:200元

修剪、採茶及管理人員費:5350元

炒茶加工費:20元

從生產試驗中可以看出~使用機械化作業效果十分明顯~其中:

茶葉修剪機的工作效益~是人工修剪效益的,,倍~不僅如此~快速修剪~不只是增加了茶葉的採摘時間~提高茶葉的產量。一台採茶機正常情況下以8h為一個勞動日~每台每天可采鮮葉1800kg~如用手工採摘~則需60人才能完成~(春茶每人每天只能采30kg)。一台採茶機每天可節省55個勞動力,夏秋茶機採茶數量相同~(手工採茶每人每天可采40kg)~一台採茶機採茶每天可節省50個勞動力。若採用手工采~由於勞力緊缺~會因來不及採摘而延誤采期~從而導致鮮葉價格下降

過去一畝茶園一年一般需要用工245個左右~使用機械化作業後平均用工約為46個左右~平均提高工效5.32倍。

試驗表明示範基地節本增效效果明顯~若按承包一畝茶園一年生產的茶葉僅以使用機械化作業與常規作業相比較計算~就可節省直接費用4895元

人工灌溉一般700元~噴灌為100元~較人工節省600元

常規人工修剪45元~機械修剪10元~較人工節省35元

人工採摘需150個工~約6000元~機械採摘30個工~再加上油料費等費用~僅需3600元~較人工節省2400元。

炒茶:人工加工每斤干茶收加工費50元~機械加工每斤干茶僅收20元~一畝就可節省1860元。

高效茶葉生產機械化集成示範基地的間接成果也十分明顯~使用微灌技術對茶樹的生產、增產、品質改善都有很大作用。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應用了噴滴灌技術的成齡茶園發芽密度與對照統計沒有顯著差異~但產量則高25,~氨基酸含量比對照高15.1,。應用了微灌技術的幼齡茶園成活率比對照增加30,~主稈高度比對照增加25,~根系長度比對照增加50,~且根系更為發達。且節水節肥效果好 ~該項技術在茶園上應用推廣後~茶園的肥水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據初步統計~使用微灌有效節約水資源40立方米/畝~節約各類肥料0.05噸/畝。增收節支約為2230元/畝。

示範基地每畝總節本增效為7125元~節約生產、加工成本29.3,~260畝核心示範區年節本增效為185萬元。帶動當地茶農花果山鄉前進村1460村民年增收1260元以上。

二、社會效益

茶葉生產環節多~勞動強度大。一年種植一畝茶園~光採摘就需150個工~再加上技術性很強的炒茶~茶農略有不慎就會降低茶葉質量~造成收入降低。現在使用先進適用的茶葉生產機械~滿足了農戶的要求~提高他們從事茶葉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且能提高茶葉產量~增加經濟收入~並可將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生活質量~發展第二、第三產業~促進社會進步。同時還能使生產能上規模~大大加速名優茶商品化進程~改變原來前進村名優茶難以形成商品化的局面~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生產者的經濟收益~滿足消費者價廉質優的要求~促進花果山名優茶的消費和發展。

⑷ 我公司是做茶葉生產的,誰能幫我做一下成本核算的分錄

從茶園開始1:茶園的土地使用費用2.茶園的管理費用(包括人工費、肥料、除蟲等)3.採摘時的費用
工廠方面:1.設備費用(折舊更新)2.人工費用3.辦公用品4.倉管費用5.當然還有你的水電費
銷售方面:1.廣告投入2.差旅費用3.銷售渠道的建立及維護費用
其他:雜項就不說了,稅務、禮品等自己統計

⑸ 一畝茶園的成本核算如何計算

主要核算的是人力成本,種植成本,管理成本。

一般情況下,一畝茶園一年的收入可以過萬,成本的話大約得在6000左右的。

成本計算,就是對實際發生各種費用的信息進行處理。

企業規模有大有小,經營性質和項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組織成本的計算,如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實際情況而定。記錄歸類匯集和分配企業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

(5)茶園管理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成本降低的途徑:

1、改善經營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

2、減少固定資產的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

3、推行定額管理,降低製造費用。

4、加強預算控制,降低期間費用。

5、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降低成本費用水平。

⑹ 種植茶葉一畝利潤有多少

一畝地的產量,要看你種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採摘的標准,做什麼茶而定。以江浙為例:如果做龍井這樣的名茶,一年只採一季春茶,一畝地也就產干茶十幾二十斤的樣子。要是以做蒸青綠茶這樣的標准,一年可以產干茶300斤通常的管理水平,與一般的種植方式。從3月中下旬開始採到9月份。在江浙一畝地可以產干茶300-400斤。(平均水平)

⑺ 茶葉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葉暴利的爭論一直存在,但是誰也不願買這個賬:種茶的說我只比種糧食強那麼一點點,搞不好都老本貼進去,哪來的暴利?做茶的說可憐我就掙個辛苦錢,一年忙一季,晝夜不得眠,掙得不夠一年花。賣茶的吆喝更厲害了,我一月房租那麼多,還養著一個人,一斤不賣也得花一樣多的錢,哪來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錢不好賺啊!整個茶葉鏈,從種茶,到做茶,再到賣茶,都在叫屈,都沒掙錢,也都沒暴利。那麼,一斤茶葉憑什麼賣幾千幾萬元?成本都知道,最貴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頂。明前、雨前茶就不說了,成本高,鮮葉都得五六百。可是隨後的夏茶秋茶,還有掃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農自產自銷的,基本都成本價賣了。但是最終到消費者手上,並沒見到價格多大變化,還是幾百上千。當然也有很多的所謂自產自銷,網上推賣,99元一斤,99元4斤,難道這些也是暴利嗎?茶葉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慮就此產生:99元4斤送茶具還免快遞費,尚且有證據說是暴利,那幾百上千萬元一斤的當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裡?本文試圖揭開一角,供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八百年前這里的茶葉就名聞遐邇)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葉有沒有暴利所有人都認定茶葉暴利,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事實依據,還一定很確鑿。前面說到的普洱茶風波,幾塊的茶餅炒到幾萬。但是資本過後一地雞毛,受傷割肉的自認倒霉。經過十來年的恢復,普洱茶在逐步回歸本來面目。本來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認可那麼高的價格。

但是暴利現象在茶葉行業依然存在,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精細深加工。說是加工,其實是分揀篩選,把從茶廠買來的毛茶按等級標准,重新篩選,包裝。這個環節產生暴利的關鍵點在於:茶廠毛茶價格最低,茶廠幾乎沒什麼利潤,譬如豫南各縣茶葉生產基本還都是小農經濟模式,只能出產毛茶,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當然也是茶商壓價的主要原因。但是,茶葉的質量在那裡,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這樣的茶葉等於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著茶葉的分級標准,重新分揀篩選,就遠遠不是買進的價格,構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們的茶葉生產執行的是《GB/T18797-2012茶葉感官評審室基本條件》。標准很標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說根本無法了解。俗話說得好,黃金有價玉無價,還說寶玉有價茶無價。除非老茶客,茶葉價格基本市場說了算,同樣品質,行情到了一萬就是一萬買賣,行情一百就是一百買賣。

至於什麼級別的茶葉,外觀好分辨,品質難鑒別。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隨時采來茶葉芽尖,做出來外觀一樣,起碼外行看不出來。所以就給各種商業炒作留下機會,成為最適合炒作的商品。這就構成了茶葉暴利的另一大機會。

第三,掃地茶。最多見的是滿屏叫賣的地板價茶葉,99元買多少。這類茶葉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圖片那樣,圖片是優質毛尖,幾千元一斤的。實際上都是過期茶、機器採茶挑剔掉的葉子,還有茶樹修剪掉的掃地葉子做的茶,好點的是機器採的夏葉。本來應該扔掉的垃圾葉子,放到炒茶機器里過一道,成了茶葉,成本也就幾塊錢,賣到幾十塊,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葉暴利原因補充說明茶葉價格,並沒有什麼奧秘,本應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個嫩芽做一斤,賣到幾千就正常,如果加工過程很繁瑣,作出的茶葉更好看,味道更香,賣到上萬的價格還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區的茶葉冒充名氣地區的茶葉,用普通品種茶葉冒充名貴品種茶葉,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說茶葉價格。我們的市場存在的是三級價格制。譬如同樣的茶樹:茶農自采自做自銷的,頭道毛尖賣到200就知足,畢竟自己的茶樹,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錢,還又習慣自己出的勞動力不算錢,下來一斤賣個200元。即便跟風漲價,最多再加100元,賣到300元就很高興了。這一級最便宜,差別在炒茶技術。茶廠要計算成本產出利潤,會賣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戶茶商,還會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潤就行。這一級的性價比高,差別在毛茶,級別不分。茶商把茶葉分揀分級,一般分揀出最差的茶葉,也會賣到購進價,精品級的價格就不說了,都倍數。這個行業,買進加50%利潤率賣的市場慣例不大存在,起碼很少見。但也不能說都會獲得暴利,虧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麼做了。

⑻ 茶葉種植加工企業不知道用些什麼科目怎麼核算成本 請人或工人摘茶葉賬務如何處理

. 我認為你的賬務處理基本上是合適的。
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僱傭長期員工的支出也應當將季節性停止採摘的支出,攤入到採摘的成本中去。
與此類似,季節性停產使用的設備、設施的折舊也應當攤入到產品成本中。
供參考。

⑼ 200畝茶園需要投資多少

一般情況下茶園每畝需要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大概是在3000左右,加上種苗費用3000元左右,大概每畝茶園成本在6000元左右,200畝大約每年需要投資1200000元。如果茶樹已生長健全,自己只供管理(除草、噴肥、採摘)然後提供給廠商生產,每年大約需要投資50萬元左右。
拓展資料:
茶園的管理
一、茶園中耕除草
1、茶園每年最好能中耕3次,除草4次。注意中耕不要太深,以免傷根。一般來講,粘土地中耕的次數要多些,砂土地中耕的次數可稍微少些。
2、我們在春茶採摘前,除第一次草,把雜草堆積在茶樹行間,然後上復泥土,使它腐爛。春茶結束後,在5月中旬行第1次中耕,深2寸左右,同時把春茶採摘前堆積在茶樹行間的雜草翻入土中。如果上年秋耕比較早,沒來得及施入基肥的,這次中耕就要提前至早春進行。
3、等到6月中旬我們進行第2次除草,7月上旬開始第3次。同樣的,這兩次除草都可以堆積在茶樹行間讓其腐爛。到了8月上旬開始第2次中耕,並且把堆積在行間的雜草翻入土中。這次中耕,如果坡陡土淺,又逢天旱,我們就可以只除草,不中耕。
4、等到立秋後再根據雜草生長的情況,在雜草結籽前除1次。這時我們就要把雜草連根除去,用作堆肥原料或燒制灰肥。9-11月行秋耕培土,並秸合施基肥。秋耕深度一般以6-7寸為宜。如果茶園中有間作物,或者茶樹栽植分散,土薄坡陡,我們中耕、除草的次數和時期,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進行,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茶園施肥
茶樹需要的氮肥較多,對於磷肥、鉀肥需求稍微少一些。其實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施肥方法,在適當的時期施用適宜的肥料,並且把細節部分認真做好,是一定可以保證茶葉增產的。
1._肥以及追肥
關於基肥,結合秋耕,我們可以施用各種土肥或者堆肥。廄肥必須腐熟之後掘溝施下,骨粉可以和廄肥同時使用。如果是在春夏兩季割嫩草鋪蓋的茶園,在秋耕時可以直接翻入土中。若是在茶園在中施加餅肥,一定要經過充分發酵腐熟,同時我們還要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投入量。
2._種猜譚
茶園內種植綠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供給茶樹大量氮素肥料,也可以解決山區運送肥料不便的困難,保持水土,防止沖刷。綠肥可以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豆科綠肥作物,目前各地栽培普遍的綠肥作物,夏季有大葉豬屎豆、大豆、赤豆等。冬季有紫雲英、苕子等。不過茶園最好是播種秋冬季綠肥作物,因為這種作物不但不會和茶樹在生長期內爭奪水分和養料,同時也不妨礙採摘工作。
三、茶園鋪草和灌溉
在茶園里進行青草鋪蓋,不僅能增加有機肥料,保持茶園土壤疏鬆,減少中耕、除草次數,而且能夠抗旱防凍,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沖刷。同時,茶區青草來源多,投資少,成本低,使用方法簡單有效,是茶園管理中非常有效的一種管理方法,並且省錢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