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茶園生產成本怎麼分配
擴展閱讀
原始股怎麼也有解禁成本 2025-05-14 09:01:48
為什麼石油不可能被挖完 2025-05-14 09:01:47

茶園生產成本怎麼分配

發布時間: 2022-10-17 08:48:35

❶ 一畝茶園的成本核算

  1. 你好,這個的話主要核算的是人力成本,種植成本,管理成本。

  2. 一般情況下,一畝茶園一年的收入可以過萬,成本的話大約得在6000左右的。

  3. 成本計算,就是對實際發生各種費用的信息進行處理。

  4. 企業規模有大有小,經營性質和項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組織成本的計算,如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實際情況而定。記錄歸類匯集和分配企業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

生產成本一般採用哪種方法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比例法等。

(一)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採用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時,雖然有月末在產品,但不計算其成本。也就是說,這種產品每月發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其每月發生的成本之和即為每月完工產品成本。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二)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

採用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各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某種產品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就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但在年末,在產品成本不應再按固定不變的金額計價,否則會使按固定金額計價的在產品成本與其實際成本有較大差異,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三)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

採用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也就是說,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月初在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與本月發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之和)需要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而生產產品本月發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

(四)約定產量比例法

採用約定產量比例法,應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產品數量和月末在產品約定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2)茶園生產成本怎麼分配擴展閱讀: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

❸ 如何分配生產成本

你好,通常情況下,製造企業設有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來核算成本。生產成本下面的明細科目一般包括:工資(可以直接分配的生產工人工資,比如計件工資),原材料(直接領用的分配的原材料),其他直接費用;製造費用轉入等;製造費用一般包括:折舊,工資(不能直接分配部分,比如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原材料(一般是輔料),水電費,機物料消耗等等
借:生產成本--xx產品--工資
生產成本--xx產品--原材料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
借:製造費用--工資
製造費用--原材料
製造費用--水電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水電費)
日常處理時將費用進行歸集到這兩個帳戶,月底製造費用匯總進行分配後結轉到生產成本帳戶。
借:生產成本--xx產品--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工資
製造費用--原材料
製造費用--水電費

❹ 生產成本一般採用哪種方法分配

一、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零售企業,一般採用哪種方法分配成本?
零售價法是商品零售企業經常採用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下,首先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出期末存貨成本,然後倒擠出本期的銷售成本。採用這種方法的程序如下:
(1)在商品存貨明細賬上同時按成本價和零售價登記期初存貨和本期購貨,計算出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的成本和售價總額。
(2)本期銷售的存貨,在其明細賬中只登記售價,不登記成本價,並據此計算出期末存貨的售價。
(3)計算成本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100%
(4)計算期末存貨的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售價總額×成本率
(5)計算本期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例1】某商店2007年5月份的期初存貨成本為289
480元,售價總額為360
000元,本期購貨成本為620
000元,售價總額為806
000元;本期銷售收入為820
000元。請計算該商店5月份的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銷售成本。
按照前述所列程序,計算結果如下:
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成本=289
480+620
000=909
480(元)
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售價總額=360
000+806
000=1
166
000(元)
期末存貨的售價總額=1
166
000-820
000=346
000(元)
本期成本率=(909
480/1
166
000)×100%=78%
期末存貨成本=346
000×78%=269
880(元)
本期銷售成本=909
480-269
880=639
600(元)
目前我國商品零售企業廣泛採用的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實際上是零售價法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具體賬務處理程序如下:
(1)平時商品存貨明細賬的進銷存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記入「商品成本差異」賬戶。
(2)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100%
具體計算時也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進銷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月末「受託代銷商品」賬戶余額+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l00%
(3)根據進銷差價率計算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或,
=本期「主營業務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進銷差價率
(4)調整本期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
本期已銷商品實際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例2】接例1,本期購銷業務及有關的計算程序,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下的會計處理如下(有關增值稅的分錄略):
(1)結轉入庫商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80
600
貸:材料采購
620
000
商品進銷差價
l86
090
(2)本期銷售商品:
借:銀行存款
82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20
000
(3)平時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820
000
貸:庫存商品
820
000
(4)計算進銷差價率:
進銷差價率=(70
520+186
000)/(360
000+806
000)×l00%=22%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820
000×22%=180
400(元)
(5)根據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沖轉銷售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180
4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80
400
經過調整,本期商品銷售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639
600(=820
000—180
400)元;「庫存商品」的期末借方余額為346
000元,「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貸方余額為76
120元。企業在會計期末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存貨項目中的商品存貨部分,應根據上兩個賬戶的期末余額的差額列出。上述兩個賬戶期末余額的差額為269
880(=346
000-76
120)元,該項數額與按存貨成本率計算的期末存貨成本完全一致。
二、產品製造成本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材料成本,包括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燃料和動力成本,應專門設置「直接材料」等成本項目。這些原料和主要材料一般分產品領用,應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記入某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項目。如果是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成本,則應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項目。
公式:某種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某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分配率=全部產品的材料實際耗用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實際耗用量=某種產品的材料定額耗用量×材料分配率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或成本)=某種產品的材料實際耗用量×材料單價
會計處理時,按直接用於產品生產、專設成本項目的各種材料成本,應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所屬各產品成本明細賬「直接材料」成本項目。
企業應根據發出材料的成本總額,貸記「原材料」等科目。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進行產品生產、設有「直接人工」成本項目的生產工人工資、福利費等職工薪酬,應單獨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和所屬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借方(在明細賬中記入「直接人工」成本項目),同時,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生產一種產品,發生的工資等人工成本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若生產二種及以上產品,應採用一定方法分配計入各產品的成本中。如,按計時工資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三)製造費用的分配
在基本生產車間只生產一種產品的情況下,製造費用可以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成本。在生產多種產品的情況下,製造費用應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計入各種產品的成本。
企業應當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製造費用分配方法。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方法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等。
1、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
這是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
2、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
這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由於工資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產工人工資資料,因而採用這種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較簡便。
3、機器工時比例法
這是按照生產各種產品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採用這種方法,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用機器工時的原始記錄。

❺ 茶葉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葉暴利的爭論一直存在,但是誰也不願買這個賬:種茶的說我只比種糧食強那麼一點點,搞不好都老本貼進去,哪來的暴利?做茶的說可憐我就掙個辛苦錢,一年忙一季,晝夜不得眠,掙得不夠一年花。賣茶的吆喝更厲害了,我一月房租那麼多,還養著一個人,一斤不賣也得花一樣多的錢,哪來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錢不好賺啊!整個茶葉鏈,從種茶,到做茶,再到賣茶,都在叫屈,都沒掙錢,也都沒暴利。那麼,一斤茶葉憑什麼賣幾千幾萬元?成本都知道,最貴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頂。明前、雨前茶就不說了,成本高,鮮葉都得五六百。可是隨後的夏茶秋茶,還有掃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農自產自銷的,基本都成本價賣了。但是最終到消費者手上,並沒見到價格多大變化,還是幾百上千。當然也有很多的所謂自產自銷,網上推賣,99元一斤,99元4斤,難道這些也是暴利嗎?茶葉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慮就此產生:99元4斤送茶具還免快遞費,尚且有證據說是暴利,那幾百上千萬元一斤的當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裡?本文試圖揭開一角,供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八百年前這里的茶葉就名聞遐邇)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葉有沒有暴利所有人都認定茶葉暴利,絕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是有事實依據,還一定很確鑿。前面說到的普洱茶風波,幾塊的茶餅炒到幾萬。但是資本過後一地雞毛,受傷割肉的自認倒霉。經過十來年的恢復,普洱茶在逐步回歸本來面目。本來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認可那麼高的價格。

但是暴利現象在茶葉行業依然存在,主要三個方面:

第一,精細深加工。說是加工,其實是分揀篩選,把從茶廠買來的毛茶按等級標准,重新篩選,包裝。這個環節產生暴利的關鍵點在於:茶廠毛茶價格最低,茶廠幾乎沒什麼利潤,譬如豫南各縣茶葉生產基本還都是小農經濟模式,只能出產毛茶,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當然也是茶商壓價的主要原因。但是,茶葉的質量在那裡,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這樣的茶葉等於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著茶葉的分級標准,重新分揀篩選,就遠遠不是買進的價格,構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們的茶葉生產執行的是《GB/T18797-2012茶葉感官評審室基本條件》。標准很標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說根本無法了解。俗話說得好,黃金有價玉無價,還說寶玉有價茶無價。除非老茶客,茶葉價格基本市場說了算,同樣品質,行情到了一萬就是一萬買賣,行情一百就是一百買賣。

至於什麼級別的茶葉,外觀好分辨,品質難鑒別。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隨時采來茶葉芽尖,做出來外觀一樣,起碼外行看不出來。所以就給各種商業炒作留下機會,成為最適合炒作的商品。這就構成了茶葉暴利的另一大機會。

第三,掃地茶。最多見的是滿屏叫賣的地板價茶葉,99元買多少。這類茶葉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圖片那樣,圖片是優質毛尖,幾千元一斤的。實際上都是過期茶、機器採茶挑剔掉的葉子,還有茶樹修剪掉的掃地葉子做的茶,好點的是機器採的夏葉。本來應該扔掉的垃圾葉子,放到炒茶機器里過一道,成了茶葉,成本也就幾塊錢,賣到幾十塊,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葉暴利原因補充說明茶葉價格,並沒有什麼奧秘,本應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個嫩芽做一斤,賣到幾千就正常,如果加工過程很繁瑣,作出的茶葉更好看,味道更香,賣到上萬的價格還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區的茶葉冒充名氣地區的茶葉,用普通品種茶葉冒充名貴品種茶葉,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說茶葉價格。我們的市場存在的是三級價格制。譬如同樣的茶樹:茶農自采自做自銷的,頭道毛尖賣到200就知足,畢竟自己的茶樹,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錢,還又習慣自己出的勞動力不算錢,下來一斤賣個200元。即便跟風漲價,最多再加100元,賣到300元就很高興了。這一級最便宜,差別在炒茶技術。茶廠要計算成本產出利潤,會賣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戶茶商,還會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潤就行。這一級的性價比高,差別在毛茶,級別不分。茶商把茶葉分揀分級,一般分揀出最差的茶葉,也會賣到購進價,精品級的價格就不說了,都倍數。這個行業,買進加50%利潤率賣的市場慣例不大存在,起碼很少見。但也不能說都會獲得暴利,虧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麼做了。

❻ 我公司是做茶葉生產的,誰能幫我做一下成本核算的分錄

從茶園開始1:茶園的土地使用費用2.茶園的管理費用(包括人工費、肥料、除蟲等)3.採摘時的費用
工廠方面:1.設備費用(折舊更新)2.人工費用3.辦公用品4.倉管費用5.當然還有你的水電費
銷售方面:1.廣告投入2.差旅費用3.銷售渠道的建立及維護費用
其他:雜項就不說了,稅務、禮品等自己統計

❼ 茶葉公司生產茶葉怎麼算成本

收購成本,加工成本,人員開支,廠房設備,稅收等。

❽ 生產成本分配的分配方法急!!高分獎勵!!!

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一般採用約當產量法、定額比例法和定額成本法。

約當產量法,就是把月末在產品的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把完工產品的產量和在產品的"約當量"相加,構成"約當總產量"。再和發生的生產費用相除,得出費用分配率,用分配率去乘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量,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應負擔的成本和在產品應留存的成本。簡稱約當產量法。

定額比例法是產品的生產費用按照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方法 。其中,原材料費用按照原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和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各項加工費,可以按定額工時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這種分配方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准確、穩定,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定額成本法是企業為了及時地反映和監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在前面所講的成本計算方法中,生產費用的日常核算,都是按照生產費用的實際發生額進行的,產品的成本也都是按照實際生產費用計算的實際成本。這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並異及其發生的原因,只有在月末時通過實際資料與定額資料的對比、分析,才能得到反映,而不能在費用發生的當時反映出來,因而不能很好地加強成本控制

❾ 茶葉種植加工企業不知道用些什麼科目怎麼核算成本 請人或工人摘茶葉賬務如何處理

. 我認為你的賬務處理基本上是合適的。
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僱傭長期員工的支出也應當將季節性停止採摘的支出,攤入到採摘的成本中去。
與此類似,季節性停產使用的設備、設施的折舊也應當攤入到產品成本中。
供參考。

❿ 200畝茶園需要投資多少

一般情況下茶園每畝需要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大概是在3000左右,加上種苗費用3000元左右,大概每畝茶園成本在6000元左右,200畝大約每年需要投資1200000元。如果茶樹已生長健全,自己只供管理(除草、噴肥、採摘)然後提供給廠商生產,每年大約需要投資50萬元左右。
拓展資料:
茶園的管理
一、茶園中耕除草
1、茶園每年最好能中耕3次,除草4次。注意中耕不要太深,以免傷根。一般來講,粘土地中耕的次數要多些,砂土地中耕的次數可稍微少些。
2、我們在春茶採摘前,除第一次草,把雜草堆積在茶樹行間,然後上復泥土,使它腐爛。春茶結束後,在5月中旬行第1次中耕,深2寸左右,同時把春茶採摘前堆積在茶樹行間的雜草翻入土中。如果上年秋耕比較早,沒來得及施入基肥的,這次中耕就要提前至早春進行。
3、等到6月中旬我們進行第2次除草,7月上旬開始第3次。同樣的,這兩次除草都可以堆積在茶樹行間讓其腐爛。到了8月上旬開始第2次中耕,並且把堆積在行間的雜草翻入土中。這次中耕,如果坡陡土淺,又逢天旱,我們就可以只除草,不中耕。
4、等到立秋後再根據雜草生長的情況,在雜草結籽前除1次。這時我們就要把雜草連根除去,用作堆肥原料或燒制灰肥。9-11月行秋耕培土,並秸合施基肥。秋耕深度一般以6-7寸為宜。如果茶園中有間作物,或者茶樹栽植分散,土薄坡陡,我們中耕、除草的次數和時期,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進行,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茶園施肥
茶樹需要的氮肥較多,對於磷肥、鉀肥需求稍微少一些。其實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施肥方法,在適當的時期施用適宜的肥料,並且把細節部分認真做好,是一定可以保證茶葉增產的。
1._肥以及追肥
關於基肥,結合秋耕,我們可以施用各種土肥或者堆肥。廄肥必須腐熟之後掘溝施下,骨粉可以和廄肥同時使用。如果是在春夏兩季割嫩草鋪蓋的茶園,在秋耕時可以直接翻入土中。若是在茶園在中施加餅肥,一定要經過充分發酵腐熟,同時我們還要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投入量。
2._種猜譚
茶園內種植綠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供給茶樹大量氮素肥料,也可以解決山區運送肥料不便的困難,保持水土,防止沖刷。綠肥可以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豆科綠肥作物,目前各地栽培普遍的綠肥作物,夏季有大葉豬屎豆、大豆、赤豆等。冬季有紫雲英、苕子等。不過茶園最好是播種秋冬季綠肥作物,因為這種作物不但不會和茶樹在生長期內爭奪水分和養料,同時也不妨礙採摘工作。
三、茶園鋪草和灌溉
在茶園里進行青草鋪蓋,不僅能增加有機肥料,保持茶園土壤疏鬆,減少中耕、除草次數,而且能夠抗旱防凍,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沖刷。同時,茶區青草來源多,投資少,成本低,使用方法簡單有效,是茶園管理中非常有效的一種管理方法,並且省錢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