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殼上市有什麼成本求解
由於從實質上講,殼公司是屬於那種有「病」的公司,它們在經營業務中一般都遇到了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
非上市方不僅要獲得這個殼,而且要設法使其經營實現扭轉從而保住這個殼。殼公司主營業務只有在凈資產收益率連年達10%以上,才能獲得再籌資能力。非上市公司在買「殼」上市或「借殼」上市前不得不作充分的成本分析。
絕大多數企業買「殼」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將「殼」用為通向資本市場的橋梁,以此作為吸納資本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非上市公司不但要重視「殼」的短期效益的改善和取得,更要從「殼」的長期發展對其進行精心改造與培植,要得「殼」又要「殼」,這樣的非上市公司對成本分析就要考慮得較為全面。不僅要考慮短期投入,更要考慮長期投入。
其成本具體為:
(1)取得殼公司控股權的成本,收購殼公司股權的價格。數量比例和收購合並的方式。
(2)對殼公司注入優質資本的成本。在大多數情況下,獲得控股權的公司將自身所擁有的優質資產以一定比例折價注入上市公司,以圖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資產狀況,這些成本易於計算。
(3)對「殼」公司進行重新運作的成本。包括:(1)對「殼」的不良資產的處理成本大多數通過買「殼」上市的公司要對殼公司的經營不善進行整頓,要處理原來的劣質資產。
(2)對殼公司的經營管理作重大調整,包括一些制度、人事的變動需要大量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些費用,實際上最終也應由非上市公司支付。
(3)重樹殼公司形象的成本要改變殼公司的不良形象,取得公眾和投資者的信任,需要大力地宣傳和策劃,這些費用支出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4)維持殼公司持續經營的成本。如果非上市公司買「殼」或借「殼」上市的主要目的是長期和資本市場相溝通,從資本市場吸收長期資本,那麼非上市公司就必須為「殼」的持續增長作長遠的扶植和幫助規劃,要不斷地給予投人,這是一種長期成本。
(5)控股後保持殼公司業績的成本。為了實現殼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取得控股的公司,必須對殼公司進行一定的扶植,如對殼公司原材料供應採取優價傾斜,而購買殼公司產品則實行比較優惠的價格,或將市場前景好、盈利能力強的經營項目優先讓給殼公司經營等。
2. 票據到期值怎麼算
法律分析:票據到期值計算: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票面面值*票面利率*票據期限。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1+票面利率*票據期限)。票據到期期限計算公式:貼現息=票據到期值*貼現率*貼現期,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利率*期限。
法律依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第二十八條 公司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方式實現非上市公司或業務借殼上市並構成反向購買的,還應說明構成反向購買的依據、交易之前公司的資產是否構成業務及其判斷依據、合並成本的確定方法、交易中確認的商譽或計入當期的損益或調整權益的金額及其計算過程。
3. 0.68%的月利率怎麼算到年化15%
沒法年化到15%的。
年化15%的利息為:假設本金10000元,年利率換算成月利率的計算公式為:月利率=年利率/12。那麼年利率15%代入公式:月利率=15%/12=1.25%,所以一年利息為10000*15%=1500元,每個月的利息為125元。
利息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它是是由本金和利率影響的,年化15%利息要根據存款人存款的本金數決定,本金越高,利息越高。
拓展資料:
融資融券其實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融資融券過程,一個是買漲賣空過程。
一、首先我們談談融資融券。融資,就是借錢,只是這個借的錢有明確的用途,只能買股票。融券,借殼股票,但借殼股票要及時賣出。借錢買股和借股賣股的過程也叫開倉。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角色,分別是客戶和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借錢,借證券,為此支付利息,年化在8%~14%之間。你們之間的借貸關系,稱之為合約。
二、融資融券的過程是一個簡單的貸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證券公司得利,收益是你支付的利息,在這個貸款過程中不是純粹的支出,而是貸款關系支付的利息和手續費。你借的錢和股票,就叫做負債。借錢,借股票當然還債。這個期限最長不能超過180天。當然,在這個期限內,可以借錢還債。你還錢的過程,叫做還款,可以直接用現金還款,也可以用賣股票的資金還款。你還股票的過程,叫做還券,可以直接返還持有倉庫的股票,也可以購買股票。當然,在償還和返還借的券的同時,必須一起返還相應的利息和手續費。償還股票的過程也被稱為平倉。
三、融資的利息按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簽訂的融資融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乘以實際發生融資金額、佔用天數計算,融資利息在投資者償還融資時由證券公司一並從投資者信用資金賬戶中收取或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收取。
四、股票融資的利息一般是在6.5%-8.6%之間,按天算息。如果按8.6%計算,融資100萬,利息就是100萬×8.6%×1/360=2389元每天。
1、每個證券公司略有不同,而且您可以根據您的資金量跟證券公司進行協商。 在證券公司做融資融券,有2個硬性條件必須滿足: 1.半年以上的證券交易經驗; 2.申請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資產在50萬以上(含股票和現金)。 如果以上兩個條件都滿足,可以向證券公司申請辦理融資融券。利息協商最好是在開通時就協商好,也可以多對比幾家。 如果達不到國內券商門檻要求,可以考慮正規的港美股券商,港美股券商融資融券沒有門檻要求,1-4倍的杠桿,可以交易港股,美股和滬深股通的A股,港股融資利率年化5%左右。
2、目前兩融官方的利率基本上都是8.35%,券商都是用一天計算一天利息的,買入當天和節假日不計算利息,但賣出的當天需計算利息,利息的計算公式為:融資額度*利率/365,如果以8%來算,在券商融資10萬根據公式可以計算出一天的利息大概為21.9元。一個月算20天的話,就是438元,咋一看還是多嚇人的。所以低利率的信用賬戶將會節省不少的成本。所以開通融資融券賬戶還是需要精打細算的,這樣選擇性價比高的,能省不少錢。畢竟融資融券起碼要50萬元才能開通。
4. 業績較好的公司有可能被借殼嗎
你好:
1、所謂「借殼」上市,是因為成本低,可快速完成
2、業績好的上市公司,借殼成本會很高,即使是相同的行業
3、而業績很差的公司,借殼成本很低,都存在找出路的問題,所以容易些
4、所以,一般來說業績很好的公司,是不可能被借殼上市的,和上市的成本、要求都不符合
祝:好!
5. 369借殼江南嘉捷怎麼解決市值小問題
11月7日,伴隨著一紙《關於召開重大資產重組媒體說明會情況的公告》,停牌近5個月的江南嘉捷以漲停板的姿態復牌漲停。11月8日,江南嘉捷再次封死漲停板收盤。這是一起很典型的借殼上市交易:據江南嘉捷的公告,其將以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方式,以504.16億元的價格收購三六零(以下簡稱360)的100%股權。從表面上看,是江南嘉捷通過置出資產+增發股票的形式購買360的股權;但從實質上看,本次交易完成後,江南嘉捷總股本將由購買360之前的3.97億股增加到購買完成後的67.64億股。其中,360實際控制人周鴻禕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約15.83億股,加之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約43.09億股,其合計持股占江南嘉捷總股本的比例將超過50%,實現對江南嘉捷的借殼上市。在會計准則中,上市公司像這樣表面購買別人股權,而實質把自己「賣了」的交易,被稱之為「反向購買」。那麼,「反向購買」通常有何玄機,透過本案投資者接下來應該如何挖掘可能「借殼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呢?
擬借殼公司市值要相對較小
借殼上市,借殼是手段,上市才是目的;借殼的成本就是殼資源公司股東權益的公允價值。很顯然,如果上市公司的市值超過了投資方的規模,那麼投資方充其量只能充當上市公司的小股東,無法實現借殼上市的根本目的。只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足夠小,借殼成本才越低;通常而言,上市殼資源的市值普遍處於50億元以下;本案中,江南嘉捷被360借殼上市前的市值也只有30多億元。另外,創業板公司、上市未滿三年的公司不符合借殼上市的條件,應該從小市值公司中予以剔除。
控股股東盡量是家族式企業或個人
按照現行規定,借殼上市標准與新股IPO標准趨同;在此背景下,投資方選擇以借殼方式實現上市而非IPO排隊發審,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從時間效益的角度考量,力求「短平快」直達目標,避免「長曲慢」夜長夢多。相較於國有上市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改制、增減資這類重大事項必須經由國資委或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審批後還要經過資產評估、招拍掛、結算過戶等漫長流程,家族式企業或個人並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它們決策更簡潔高效、制度性障礙更少,這對迫切借殼上市的非國有投資方而言顯然更符合時間效益的原則。本案中,江南嘉捷的原控股股東即為金志峰、金祖銘父子,其自6月9日停牌至最終塵埃落定不到5個月,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從去年10月3日起鬧得沸沸揚揚的深深房A(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市國資委)擬反向購買恆大地產的交易事項至今仍一波三折、道阻且長,2017年11月6日,中國恆大不得不再次公告將相關重組協議的最後時間延遲一年至2021年1月31日。
尋找證券中介機構頻繁出現的蛛絲馬跡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過程,證券中介機構(包括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們不光要對交易雙方盡職調查,而且要能對關鍵細節了如指掌。借殼上市,投資方搶的是時間,殼資源的狀況,證券中介機構最清楚;為了更高效地達成交易,曾經參與過上市公司IPO的中介機構可謂炙手可熱,被投資方青睞有加。本案中,今年3月份出現在360的IPO輔導券商(財務顧問)是華泰聯合證券,而江南嘉捷當初上市的保薦券商也正是華泰聯合;當證券中介機構開始出現在擬借殼上市方的財務顧問名單上的時候,投資者不妨去關聯一下該中介機構曾經直接參與的上市項目,並經過前兩步篩選出備選的殼資源——當然,這一招偶然性較大,並不會百試不爽,穩妥的辦法還是把主流券商所有殼資源篩選一遍為佳(與江南嘉捷同樣質地的華泰聯合殼資源——喬治白 至今也是兩連板兒,這就是殼資源的力量)。借殼上市,榜樣的力量一旦形成,雷同者就會效仿,誰又能保證,備選殼資源股里,不會再騰飛出下一個江南嘉捷呢。
6. 借殼上市 排隊ipo 哪個成本更低
老三板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可直接向交易所申請,不用IPO排隊,也不用執行借殼上市等同IPO的審核標准。除了審核渠道不同,老三板借殼費較低,老三板公司市值一般3到10億元,比A股的借殼成本要低很多。
7. 什麼是借殼上市
上市公司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的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在證券市場融資,廣泛吸收社會閑置資金,如公開上市增發股票,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8. 票據定價到期值怎麼算
票據到期值的計算如下: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票面面值*票面利率*票據期限。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1+票面利率*票據期限)。票據到期期限的計算如下:貼現息=票據到期值*貼現率*貼現期,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利率*期限。
【法律依據】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第二十八條公司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方式實現非上市公司或業務借殼上市並構成反向購買的,還應說明構成反向購買的依據、交易之前公司的資產是否構成業務及其判斷依據、合並成本的確定方法、交易中確認的商譽或計入當期的損益或調整權益的金額及其計算過程。
9. 票據到期金額怎麼計算
票據到期值計算: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票面面值*票面利率*票據期限。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1+票面利率*票據期限)。票據到期期限計算公式:貼現息=票據到期值*貼現率*貼現期,票據到期值=票據面值*利率*期限。
【法律依據】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第二十八條
公司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方式實現非上市公司或業務借殼上市並構成反向購買的,還應說明構成反向購買的依據、交易之前公司的資產是否構成業務及其判斷依據、合並成本的確定方法、交易中確認的商譽或計入當期的損益或調整權益的金額及其計算過程。
10. 公司如何借殼上市
公司如何借殼上市
為了公開募集資金許多公司選擇上市,但並不是所有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都可以直接上市。不能直接上市也無妨,這家想上市的公司可以把資產注入一個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自家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這是一種間接上市的方式,但到底是借殼上市還是買殼上市要根據對“殼”公司是否有控股權來判定,若有便可直接借,若無則需先買。那麼公司到底要怎麼借殼上市呢?下面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擴大公司及公司產品的知名度,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目前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買殼上市,是非上市公司作為收購方通過協議方式或二級市場收購方式,獲得殼公司的控股權,然後對殼公司的人員、資產、債務實行重組,向殼公司注入自己的優質資產與業務,實現自身資產與業務的間接上市。
國內的借殼上市則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母公司可以通過加強對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改善經營業績,推動子公司的業績與股價上升,使子公司獲取配股權或發行新股募集資金的資格,然後通過配股或發行新股募集資金,擴大經營,最終實現母公司的長期發展目標和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都是一種對上市公司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間接上市,它們的不同點在於買殼上市的企業首先需要獲得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而借殼上市的企業已經擁有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除此之外二者在實質上並沒有區別。
借殼上市和買殼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國內IPO門檻太高或者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一些公司不具備直接上市的`條件,或者說直接上市成本高於借殼,就會採取借殼方式融資。
借殼上市的操作流程
在實際操作中,借殼上市一般首先由集團公司先剝離一塊優質資產上市,然後通過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或者增發的方式,將集團公司的重點項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最後再通過配股或增發的方式將集團公司的非重點項目注入進上市公司,實現借殼上市。
與借殼上市略有不同,買殼上市分為“買殼、借殼”兩步,即先收購並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利用這家上市公司,將買殼者的其他資產通過整體資產出售、配股、收購、新增股份吸收合並等方式注入進去。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借殼上市的交易類型
借殼上市是對上市公司“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一種活動。非上市公司整體或者重大資產通過權益互換、定向增發等方式注入被選為“殼公司”的上市公司,藉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我國資本市場中,企業借殼上市的類型如下:
1、“母”借“子”殼整體上市
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可以通過配股、權益互換等形式將其主要資產注入已上市的子公司中,實現企業集團的整體上市。
2、重大資產出售暨吸收合並
被選作“殼”公司的上市公司,其資產、負債由原股東回購,其人員、經營資質及業務由原股東承接或承繼;同時由"殼公司"定向增發吸收合並欲借殼的非上市公司。在實務中重大資產出售暨吸收合並還可能與定向回購股份相結合。
採用重大資產出售暨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形式實現借殼上市,“殼公司”在整體或重大資產出售後幾乎只剩下老股東回購資產所付的現金。有些資不抵債的“殼公司”,其控股股東以承擔“殼公司”全部負債作為對價,收購“殼公司”全部資產,並承接“殼公司”現有全部業務及員工,在此種特殊情況下,合並“殼公司”只剩下凈“殼”。同時,“殼公司”承繼及承接借殼企業的資產、負債、權利、義務、職工、資質及許可,使借殼企業得以上市。
借殼上市應注意的問題
實踐中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對“殼公司”享有控股權,他們往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買,那此時就不得不注意相關事項,具體為:
1、識別有價值的殼資源
如何識別有價值的殼資源,是買殼企業應慎重考慮的問題。買殼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經營情況、資產情況、融資能力及發展計劃,選擇規模適宜的殼公司。殼公司要具備一定的質量,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組的可塑性,不能具有太多的債務和不良債權。買殼者不僅要獲得這個“殼”,而且要設法使殼公司經營實現扭轉,從而保住這個“殼”。
2、作好成本分析
在購買殼資源時,作好充分的成本分析非常關鍵。
購買殼資源成本包括三大塊:取得殼公司控股權的成本、對殼公司注入優質資本的成本、對“殼”公司進行重新運作的成本。其中重新運作的成本又包括以下內容:(1)對“殼”的不良資產的處理成本。大多數通過買“殼”上市的公司要對殼公司的經營不善進行整頓,要處理原來的劣質資產;(2)對殼公司的經營管理作重大調整,包括一些制度、人事的變動需要大量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3)改變殼公司的不良形象,取得公眾和投資者的信任,需要投入資本進行大力地宣傳和策劃;(4)維持殼公司持續經營的成本;(5)控股後保持殼公司業績的成本。為了實現殼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取得控股的公司,必須對殼公司進行一定的扶植所花的資金。
3、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除了考慮上述成本外,由於我國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粉飾現象,還存在信息不對稱,殼公司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存在相當的不明事項等問題,因此在買殼時,還應充分考慮殼資源的風險。企業決策層在決定買殼上市之前,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條件,全面考慮,權衡利弊,從戰略制定到實施都應有周密的計劃與充分的准備:首先要充分調查,准確判斷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在收購前一定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殼公司;其次要充分重視傳統體製造成的國有公司特殊的債務及表面事項,考慮在收購後企業進行重組的難度,充分重視上市公司原有的內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架構,評估收購後擬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整合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架構可能遇到的阻力和推行成本;最後還要充分考慮買殼方與殼公司的企業文化沖突及其影響程度,考慮選殼、買殼及買殼上市後存在的風險,包括殼公司對債務的有意隱瞞、政府的干預、中介機構選擇失誤、殼公司設置障礙、融資的高成本及資產重組中的風險等。
有人說“IPO不行我們就借殼”,因為這個審批流程較短而且也有很多人願意去做這個工作,畢竟理論上借殼上市等同於IPO,只是速度快於IPO。但任何事物都是雙面性的,借殼也有其獨有的難處。在借殼時需要和“殼公司”談條件,中間股價及其中的技術性細節便是難點之一,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導致談判的破裂,借殼絲毫不比IPO好。也不是說有難度就不需要操作,實踐中借殼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數,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若真的想借殼上市的話要清楚如何談價錢,還要注意談好價錢並不算完,還應注意相關事項,盡量保證借殼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