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做好外賬材料成本
擴展閱讀
網路服務費用如何處理 2025-05-15 00:56:39
石油出口需要什麼資質 2025-05-15 00:34:30
阜陽先進電子產品哪裡有 2025-05-15 00:30:09

如何做好外賬材料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0-09 04:59:42

A. 怎樣做外賬啊成本和收入是怎樣分配的,哪個高手能夠說詳細點啊

首先,收入是不需要分配的,只要記入當期損益即可。

關於成本,一般製造業成本核算流程和分錄:
1、采購
借:原材料 / 庫存商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2、材料領用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3、計提工資
借:生產成本 / 製造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生的水電費、機物料消耗等
借:製造費用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5、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 (車間用)
管理費用 (管理部門使用)
營業費用 (銷售部門使用)
貸:累計折舊
6、結轉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分攤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實做工時或機器工時,例如,按材料消耗分配製造費用
某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該產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總額
某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本期製造費用總額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7、結轉完工入庫產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8、銷售收入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月末,計提營業稅及附加稅(增值稅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10、月末,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成本和稅金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11、月末,結轉本月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12、月末,結轉本月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15、季末,預交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B. 做外帳如何費用成本做到合理

首先就是內外賬的概念,內外賬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點或不同的時期理解是不一樣的。
有些企業內外賬的區分是,一套按照真實業務發生記錄的,只用於企業內部查看的稱為內賬。一套未按照真實業務發生的,為應付外部使用者(通常為稅務局等),而進行記錄的稱為外賬。兩本賬所記錄的收入,成本,費用,及應納稅所得額等都完全不一樣。這種情況往往企業內部的賬對外都是完全保密的或宣稱不存在的。可以概括的說內賬和外賬為一真一假。
而別一種內外賬的區分是企業依據不同的財務報表人,進行的合法的處理。給企業股東或管理者看的叫內賬,給外部使用人看的叫外賬(如稅務局,銀行)。這時往往內賬按照企業的需要真實記錄業務,而外賬則在內賬的基礎上依據不同使用人的要求進行調整(如按照稅法要求進行調整)。從面形成不同的賬目記錄。這時內賬和外賬都是真賬,如有的大企業還單獨設立稅務會計。

根據您的問題,我覺得你應該不屬於第二種,應該是想對外賬進行人為的干預。也就是說外賬是假賬。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認為你想得到非常准確的答案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各個企業和情況是不一樣的,如業務能務,資金能力,進貨和銷售渠道,管理層水平都是有關系的。如果給一個大概的建議其實幫不了您,硬套而且往往使企業或是財務遇到困難。
只想說一句,即便是合法的納稅籌劃,主要的工作也應當是事前,如果一個業務已經實際發生了,而領導卻讓財務部或財務人員事後去想辦法,是很難的,而且風險會比較大。

C. 做外賬的步驟,外賬成本和月末結轉又該怎樣做

一般企業大致的會計流程(或稱步驟)與分錄。
一、每月會計作賬流程:
1、根據出納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2、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
3、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相關成本、費用,對所有記賬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賬憑證匯總表,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總帳。
4、結賬、對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5、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准確、內容完整,並進行分析說明。
6、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二、一般企業做賬的主要會計分錄:
1、采購時:
借:原材料 / 庫存商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2、材料領用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3、計提工資
借:生產成本 / 製造費用 / 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生的水電費、機物料消耗等
借:製造費用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5、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 (車間用)
管理費用 (管理部門使用)
營業費用 (銷售部門使用)
貸:累計折舊
6、月末,結轉製造費用
借:生產成本—A產品 一般企業大致的會計流程與分錄。一、每月會計作賬流程:
1、根據出納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2、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
3、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相關成本、費用,對所有記賬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賬憑證匯總表,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總帳。
4、結賬、對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5、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准確、內容完整,並進行分析說明。
6、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二、一般企業做賬的主要會計分錄:
1、采購時:
借:原材料 / 庫存商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2、材料領用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3、計提工資
借:生產成本 / 製造費用 / 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生的水電費、機物料消耗等
借:製造費用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5、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 (車間用)
管理費用 (管理部門使用)
營業費用 (銷售部門使用)
貸:累計折舊
6、月末,結轉製造費用
借:生產成本—A產品
生產成本—B產品
貸:製造費用
7、月末,結轉完工入庫產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8、銷售收入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月末,計提附加稅(增值稅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10、月末,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成本和稅金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11、月末,結轉本月收
入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12、月末,
結轉本月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13、季末,計提預交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14、期末結轉增值稅(進、銷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應交稅金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生產成本—B產品
貸:製造費用
7、月末,結轉完工入庫產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8、銷售收入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月末,計提附加稅(增值稅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10、月末,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成本和稅金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11、月末,結轉本月收
入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12、月末,
結轉本月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13、季末,計提預交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14、期末結轉增值稅(進、銷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應交稅金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D. 會計實操:小企業一般如何做外賬和內賬

會計實操:小企業一般如何做外賬和內賬?

企業一般有兩套賬,由於企業不少經濟業務沒有取得原始憑證或取得的是不合規憑證,按照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是沒法做入到向外報送的賬中去的,也就是沒法做入外賬中去,否則,一經查出,雖然業務真實,但照樣要處罰。因此,這些沒法做到外賬中去的業務,就只能做到內賬中去了,內賬是企業真實的賬,但很多業務又沒有憑證作為支撐。可以說,企業有時真的是不得不保留二套賬,也就是所謂的外賬和內賬。當然,也不排除企業故意造假,為了避稅,在外賬中故意少計收入或多記成本,比如民營企業大都有一部分現金收入,他們就不把這部分計入外賬。

會計實操我今天在這里給大家說外賬和內賬,不是教大家去財務造假,而是講述企業的真實賬務情況,這是書本中沒有告訴也不可能告訴大家的,但在現實中卻是普通存在的。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個很簡單實現內帳外賬的方法:先做外賬,外賬憑證列印兩份,其中一份做內帳附件,這樣查內帳就很簡單容易找到原始憑證了。

一般而言,會計實操的外賬要比內賬簡單些,只要根據原始發票做,控制好稅金這塊就行了。而內賬會計則相對比較復雜,一方面要准確記錄處理經濟業務,月底核算產品成本。另一方面還要管理好往來賬,與庫房,采購部,銷售部月月對賬,如有不對之處還要找出原因。看到這里,請不用急,先學好外賬,再學內好內賬,再學內賬,由淺到深,由易到難。

會計實操做外賬、內賬的企業流程

會計實操做外賬、內賬的企業的一個大概流程:內賬核算是正著做的,內賬會計就是根據平時的經濟業務一步步的`做,到月底核算成本,結轉損益,算出利潤。而外賬核算是倒著做的,先要確定所得稅,所得稅每季度交一次,但每個月都要確定好利潤,這樣季度利潤才好控制。然後再算出多少成本,其實外賬核算關鍵是要計算出成本數。因為收入是確定的,利潤也是事先確定好的,期間費用也是根據全月有票的費用算出的,這樣出多少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其公式: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再解釋下每項,利潤是先確定好的,營業收入就是根據當月你開出了多少票,也就是稅控機里的銷售額。營業稅金及附加就是你交的教育稅附加和城建稅{城建稅+教育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10%},這樣就差營業成本是未知的了。比如說,你這月利潤想要控制在20萬元,你的收入是100萬元,營業稅金是2萬元,期間費用30萬元。營業成本=100-20-2-30=48萬元。營業成本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營業成本就是你當月銷售出庫的產成品成本,產成品成本是由生產成本歸集的,生產成本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間接費用構成的,而直接人工和間接費用又能得到,這樣就能確定本月要出多少材料成本了。營業成本=產成品=生產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間接費用(製造費用)。還引用上述例子,營業成本是48萬元,人工費是10萬元,製造費用(燃料,電費,折舊等)10萬元,本月要出的材料=48-10-10=28萬元。工業企業主要是以材料成本來控制利潤,而商業更多的是用期間費用來控制利潤。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計算出來的毛利率不能大大低於同行業公司的平均值,否則,稅務部門就會找上門來查個究竟,因此,要合理地確實多少收入做入外賬,按照同行業毛利率情況,對上述計算的營業成本進行調整,這樣,做出來的賬比較客觀,往往逃過了稅務局的法眼。否則,稅務部門很容易懷疑企業存在大量的體外收入和體外資金。

控制增值稅

接下來就要控制增值稅了,這個也是會計實操外賬的重點,先要了解本行業的稅負,如果行業的稅負最低是3個點(所交的稅除以銷售額*100%),就不能低於這個最低值,否則稅務局會來找麻煩的。如何查銷售額呢?就是你本月開出的所有票,打開稅控機,裡面有本月銷售額和稅額,比如本月銷售額為100萬元,那本月增值稅額就是17萬元,本月要交3個點的增值稅,那就是3萬元。這樣本月要抵扣的進項稅就是17-3=14萬元,你就找本月購買的材料的增值稅專用票湊夠14萬元進項稅錄入總賬即可。

月末核算方法

好了,說了大概的月末核算方法,現在說錄入憑證,其實也就是分為這三大部分,一是收入的確認,就是你本月實際開了多少發票,開了發票就確認收入,不開不確認。二是材料采購,就是你本月購買材料收到的普通票,還有要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票做入總賬。三是費用這塊了,這沒什麼太多要說的,就是見到發票做賬即可。這是財務總賬的大概方法,供應鏈也就是庫房這塊,外賬的操作也相對比較簡單,也是倒著做,先做產成品出庫,這塊就是根據你實際開出的發票做出庫,做完出庫,跟著做入庫,保持零庫存。然後就是采購入庫,就是你總賬入的那些材料。之後是材料出庫,就是在總賬上算出的材料出庫金額,出夠了就行了,多點少點沒關系,用在產品調節。這就是供應鏈的基本操作,怎麼樣,聽懂了嗎?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企業為了偷逃國家稅款而私自設立兩套賬簿是非常錯誤的,這將直接導致國家稅款的流失,因此危害很大。

在此聲明: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務均應當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統一登記核算,內賬會計不得違反《會計法》與《稅法》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進行登記核算。

;

E. 你好,外賬在做成本的時候都怎麼做呀,比如主營成本占收入的70%,那領料成本要怎麼做呀。能否說詳細點

營業成本構成: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
如果你用這種倒推方式計算領料成本(材料成本)還缺少相關比例,必須知道上述要素(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各自占收入的比重或他們之間的比重。
舉例說明:主營成本占收入的70%,其中材料成本50%,人工成本30%,製造費用20%
材料成本=收入*70%*50%
人工成本=收入*70%*30%
製造費用=收入*70%*20%
如果知道三項分別占收入的比重,也可以倒推
例如,材料占收入的40%,人工占收入的20%,製造費用占收入的15%
先計算三項的分配率(三個分配率相加等於1)
材料分配率=40%/(40%+20%+15%)=53.33%
人工分配率=20%/(40%+20%+15%)=26.67%
製造費用分配率=15%/(40%+20%+15%)=20%
然後再用收入分別乘以上述分配率,就倒擠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了。
這種方式是萬不得已時使用的,一般審計用的比較常見。建議記賬時還是規范些好,按規定步驟逐步歸集和結轉,這樣才更真實。

F. 攪拌站外賬成本怎麼做

攪拌站外賬成本方法如下:
1.外賬成本無非就是由料(直接材料)、工(直接人工)、費(製造費用)三大塊組成
2.企業總的料、工、費都很容易收集,但是成本要細到每一個產品的料、工、費,更精細的還會到每一個生產步驟、工藝的料工費。
3.首先要確定費用收集的部門(成本中心),如果能直接判定發生在某個成本中心的成本費用則可以直接歸屬,不能直接歸屬的就要靠分配標准了。
4.具體的分配標准,不同的製造業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技術不同的成本費用都會不相同,根據實際而來,或者用人工時間也可以。
5.選擇好合理的分配標准,計算出的成本才趨於合理、准確。

G. 怎麼做好內賬和外賬

怎麼做好內賬和外賬

內賬是公司內部的真實賬目,記載了公司所有的經濟業務,是給企業管理人員看的,所有的收入支出都要列進去,所有真實業務發生的單據都要做。

一、內賬和外賬都需要附帶原始憑證嗎?

1、企業涉及的所有經濟業務都要在內賬中反映。

2、無法在外賬處理的賬務,其原始票據粘連在內賬憑證後;在外賬中反映的賬務,其原始票據無法附在內賬中,可在內賬分錄中註明“見外賬×月×號憑證”以方便查閱或以復印件代替,但應考慮復印多少及成本問題。

二、什麼票據可以做外賬?

只要是正式的發票、或是財政部門監制的行政事業單位收據,都可以用來記賬,但選用做外賬的單據還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要見票就做,還要把握投入產出平衡。

三、內賬和外賬的現金日記賬的數額(就是庫存現金)相差很大怎麼辦?

1、內賬就是公司內部真實賬目,一般的公司存現金的比例不會很大。

2、外賬是對外的套賬,存在一定的虛假成份。按庫存現金管理規定,只要三至五天的零用現金,因此也不可能很大。但由於相當部門現金實際已經支付了,但無法在外賬中反映,從而造成外賬的現金偏大。目前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把這部分現金以往來款形式轉出去。

四、做外賬跟做內賬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內賬要記錄少申報的收入以及對應成本、費用等,還有外賬不允許列支的部分費用,比如白條,或者送禮的灰色支出什麼的。內賬應該是外賬的一個補充,在外賬不存在虛開虛列的情況下,結合在一起應該是企業真實經營狀況。

五、內賬好做還是外賬好做?

當然是內賬好做。內賬就是內部使用的賬,也是最真實的'賬,按照會計准則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外賬的話,很多單位都摻假,為了粉飾效益或者逃稅等目的,所以要想盡各種辦法把賬做得漂亮,還要擔心風險。

有時也未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內賬做准難,做到利於管控更難,外賬做規范難,做到以假亂真更難。

六、外賬和內賬應該如何分開做?

1、因為內賬是內部管理的,所以所有真實業務發生的單據都要做。

2、外賬是應付稅務局等部門的,賬是“做”出來的,採用的是選擇性單據。很多做兩套賬的企業,做內賬顧不了外賬,做了外賬又顧不了內賬。

3、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個很簡單實現內賬外賬的方法:先做外賬,外賬憑證列印兩份,其中一份做內賬附件,這樣查內賬就很簡單容易找到原始憑證了。

七、內賬和外賬在會計科目設置上有什麼區別?

區別不大,對於會計科目,外賬是嚴格遵用,而內賬則是靈活採用或變通。

八、做外賬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一)外賬步驟

1、首先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各種賬簿要設置齊全,如: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

2、根據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3、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

4、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記賬憑證,對所有記賬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賬憑證匯總表,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總賬。

5、結賬、對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6、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准確、內容完整,並進行分析說明。

7、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二)注意事項

1、按照單位所屬行業正確使用會計科目。

2、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成本費用核算,掌握成本費用列支范圍、扣除標准。

3、熟悉稅收政策、各種稅費的稅率、計提依據等。

;

H. 關於如何做外賬

做外賬方法如下:

1、首先,做賬要有自己的軟體,然後建立自己賬套系統,如果手工做賬可以忽略這一步。

(8)如何做好外賬材料成本擴展閱讀:

做外賬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一)外賬步驟

1、首先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各種賬簿要設置齊全,如: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

2、根據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3、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

4、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記賬憑證,對所有記賬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賬憑證匯總表,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總賬。

5、結賬、對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6、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准確、內容完整,並進行分析說明。

7、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二)注意事項

1、按照單位所屬行業正確使用會計科目。

2、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成本費用核算,掌握成本費用列支范圍、扣除標准。

3、熟悉稅收政策、各種稅費的稅率、計提依據等。

I. 如何做好公司的外賬

如何做好公司外賬:
一、單據問題
1、復印
復印是最省事,但是工作量比較大的工作。將每一張在外賬中使用的原始單據,都復印一份,對應的放在內賬當中,然後在上面標注清楚原始單據在外賬的哪個月哪張憑證後面,並且在這個復印件上蓋上章子,標明這是咱正規審核的,不是隨便充數的。然後在外賬中貼上原始單據。
2、組合賬
通過字型大小的方式來做。大的企業都有一些字型大小來標示不同的環節中誕生的財務信息。用外、內等字型大小標示憑證,通過兩兩之間的組合,來實現賬務的還原。比如記用來標示內外皆用的,外標示純外賬,內標示純內賬(無法做賬的)。然後通過組合,就得到真實內賬,真實外賬,再各自出報表就行了。
二、關於無票銷售問題
小企業肯定經常碰到這種情況,為了少繳稅款,就在銷售的時候通過少或者不開發票的方法來減少銷售額。但是就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外賬的成本不能結轉。
三、混亂的賬戶問題
很多會計負責內外賬的情況下,經常會被這個搞得糊里糊塗的,哪些賬戶要體現在外賬中,哪些賬戶要隱藏,每個賬戶該怎麼維護等等,尤其是碰到老闆也在用賬戶進行私人業務支付的時候,那就更是一筆糊塗賬了。下面一些簡單的經驗:
(1)銀行與銀行賬本互相匹配
每一個銀行,只要跟業務相牽扯的,都要有一個對應的銀行賬本,不要嫌冗餘,這個是必須的。對於老闆的私戶,私戶公用的賬戶也是一樣。
(2)私事公事面面俱到
公司相關的業務要記賬就不說了,最重要的是很多涉私的業務,比如老闆從公戶取款等等。老闆經常取了錢不跟會計說,等到對賬戶的時候,每月稅局劃賬的時候,碰到資金不足,那還真是尷尬了。所以,有條件的話經常打對賬單,一般是一旬一次,將對賬單中未涉及的進出款業務都做到賬中。這里要注意:如果是從公戶中取款,一定要先做成應收賬款,這個大家要跟老闆溝通好,然後當老闆自己墊錢的時候再慢慢沖賬。
(3)內外賬戶要分清
大家最好跟老闆建議一下,將涉及到發票的業務都走幾個固定的賬戶,私戶也好公戶也行。將這一類的叫做對外賬戶,這些將來就是在做賬的時候重點需要關注的,一般企業的基本戶,一般戶,貸款戶等都作為對外賬戶。在私戶方面,留1?2個作為對外,其他的作為對內賬戶,跟老闆商量下嚴格的執行這些分類。
(4)內外之間都是借
有些朋友會問,這內外賬戶之間經常會有業務關系,這該怎麼處理呢?很簡單,內外賬其實你就看做兩個公司即可,那麼他們之間的業務往來就成了簡單的借貸關系啦,可別做成收入支出哦。當然了,這里要變己為他,變公為私。
(5)靈活運用現金
由於內外賬交替往來,收支也不固定,經常會發現某個賬戶債台高築。應收款都是它的,這種時候就要靈活的運用現金來「還債」,這樣就能躲過對賬單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