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核算成本的問題。
加強成本控制,必須建立健全有關的基礎性工作。成本控制的基礎性工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1、建立分級控制和歸口控制的責任制度。
為了調動全體職工對成本控制的積極性,企業必須明確各級組織(廠部、車間、班組等)和各歸口職能管理部門(如財會、生產、技術、銷售、物資、設備等)成本控制方面的許可權與責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責任制度。因此,企業要將成本計劃所規定的各項經濟指標,按其性質和內容進行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到各個車間、班組和各個職能科室,實行分級歸口控制。各個歸口職能部門,既要完成其他部門分配下達本部門的各項費用指標,也要負責完成企業下達的歸口指標,並進一步把歸口管理的指標分解下達到有關執行單位和部門。從而形成一個上下左右、縱橫交錯、人人負責的成本控制體系。
根據權、責、利三者結合的原則,在建立成本控制責任制的同時,必須賦予責任單位和部門以一定的經濟許可權和利益,使其有搞好本單位責任成本的相對的自主權。這些自主權一般的有壓縮流動資金定額的許可權,以減少利息支出;上交多餘固定資產的許可權,以減少固定資產佔用費和折舊費的支出;上交多餘勞動力的許可權,以減少工資支出;本單位獎金分配的許可權,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2、建立嚴格的費用審批制度。
一切費用預算在開支以前都要經過申請、批准手續後才能支付,即使是原來計劃上規定了的,也要經過申請和批准。這樣做,有利於一切費用在將要發生前再進行一次深入的研究,根據新的變化了的情況,再一次確定費用的合理性,以保證一切費用的使用效果。
關於書籍要到書店去搜索,因每個企業管理的模式與要求不同,因此,固定的格式可能不太好找,具體事情具體對待吧。
希望採納
⑵ 成本核算!怎麼樣能降低成本,利潤怎麼算
毛利率=(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毛利=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
銷售收入=毛利+含稅成本
出售價=a/(1-30%)
⑶ 成本核算
作為一個在傳統行業里掙扎的小公司,入行3年,一直虧損。靠著老闆和同事們不斷努力支持,總算有款拿得出手的產品。但是作為電力行業,往往是渠道為王的,你一個新手過來,沒什麼資源,只能艱難的前行。一款產品出來,還沒等到大賣,就要想著怎麼節源,怎麼節約成本。想要節約成本,就得先看看成本有哪些,哪些成本可以壓縮,哪些是無能為力。
給我們的這款產品取名為AE86吧,祝願它能彎道超車。
首先來看看成本構成:
我大體將成本概括為6大項,分別是人工成本、硬體成本、研發成本、物流成本、應酬成本、差旅成本,接下來再將這6大項逐一拆分
將人工成本細分為生產、采購、測試、運輸四項。對於生產來說,這里只計算在公司內部的產品組裝生產,生產一套AE86大概需要3天時間,人員需要2人,也就是6人天,一天按照300元來算的話,生產成本就是1800元。采購一般是網上采購,所以時間和人員安排少一點,大概是2人天,一天按照240元來算,采購成本就是480元。測試需要2人3天,1人天按照300來算,測試的成本就是1800元。運輸包括倉管和發貨,我們由一個人負責,因為倉管無法精細的將成本平攤到每一套產品,所以就按照1人天來算,成本大概260元。
所以人工成本合計下來就是4340元。
硬體成本概括為外殼、電路板、感測器、便攜箱、其他零件或配件。外殼成本6000元,電路板成本2000元、感測器成本6000元、便攜箱成本500元、其他1000元,成本合計就是15500元。
研發成本
對於一個新產品來說,成本的絕對大頭就是研發成本,這里將研發成本分為三項其實並不合適,將一些其他成本都歸到這三項裡面,比如將報廢成本歸到硬體成本。對於人工成本,這個產品開發參與人員有10人,工期大概半年,所以粗略的計算人工成本就是1800人天,1人天按照300元來算,成本就是540000元,當然在這個產品項目中會穿插著其他項目,所以砍掉一半,人工成本算270000。硬體成本除了像之前的那種硬體成本,還包括報廢成本、試錯成本,給一個粗略的成本,50000。外委成本,我們公司是跟清華大學合作,請了清華大學的老師做顧問,每年需要支付不小數目的錢給清華,攤到這個項目就算500000吧。所以研發成本大概就是82萬元。
其他幾項就不再細分出一些小項,為了避免枯燥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將分項成本都列出來會顯得更加直觀一點。
上圖只是粗略的核算,實際成本應該比這個還要高。那接下來就看看我們的定價,一套的定價是12萬元,大概要賣多少套才能盈利呢,列個計算公式,設套數為x,則
120000x>35540x+820000
得出x>9.7
也就是說至少賣出去10套才能盈利。
當然這些成本分析並不準確,可能多也可能少,但是作為公司的成本控制指導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我們看到佔大頭的有研發成本82萬,硬體成本15500。對於研發成本來說,可以從縮短工期著手,比如原本工期6個月,我們縮短至5個月,則成本將會降低45000元,再從控制報廢率、出錯率上面控制,又可以節省10000元。
對於硬體成本來說,我們目前的外殼是找的手板廠製作,一套價格6000,如果需求量大,那我們採用模具注塑生產,一套的成本能控制在500元。任何硬體在我們需求量大的前提下都會增加我們的議價能力,成本都會有所降低。
所以核算一款產品的成本不僅可以指導我們定價,還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壓縮成本。
⑷ 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一、確定成本核算對象。你要核算的成本是什麼東西的成本。一般為當月生產的不同型號的鞋子。
二、確定成本核算方法。一般用逐步結轉分步法計算成本。如有幾個車間,每個車間是否都生產出半成品,供下道工序使用。則分車間核算成本。前面工序車間核算出的產品成本作為半成品入庫,下道工序領用該半成品時作為原材料領用處理。
三、完善各車間成本數據資料。月底及時取得相關資料。如車間生產每種型號產品所領用的原材料(品名、規格、數量),當月生產該型號耗用的工時,月底各型號在產品數量與狀態等等。
四、平時正常報銷車間費用,計入製造費用科目:
借:製造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月末給計算領用原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領用原材料金額: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A產品等
貸:原材料
貸:自製半成品(後道工序領用前道工序產品時用)
計提或分配人工成本時,直接人工的工薪福利保險住房公積等計入直接人工:
借:生產成本——直接人工——A產品等
借:製造費用(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薪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將製造費用按各產品耗用工時比例結轉到各成本對象的生產成本上: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A產品等
貸:製造費用
結轉後,製造費用余額為零。
根據月末各型號在產品數量與狀態摺合成約當完工產品的數量。粗略的,可用在產品數量直接乘以50%作為約當產量。
五、將各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成本計算單,核算成本:
(期初原材料+本期投入原材料)*產成品數量/(產成品數量+在產品數量)=產成品原材料
(期初直接人工+本期投入直接人工)*產成品數量/(產成品數量+在產品約當產量)=產成品直接人工
(期初製造費用+本期投入製造費用)*產成品數量/(產成品數量+在產品約當產量)=產成品製造費用
在產品原材料=期初原材料+本期投入原材料-產成品原材料
在產品直接人工=期初直接人工+本期投入直接人工-產成品直接人工
在產品製造費用=期初製造費用+本期投入製造費用-產成品製造費用
產成品成本=產成品直接材料+產成品直接人工+產成品製造費用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直接材料+在產品直接人工+在產品製造費用
注意,上述產成品在前道工序中,用半成品替代
結轉產成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A產品
借:自製半成品——B半成品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貸: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貸: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結轉後,剩餘生產成本明細科目金額就是在產品明細科目金額。
希望採納
⑸ 如何核算成本
產品成本是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性指標,企業生產過程中各項耗費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設備利用是否充分,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質量的優劣都可以通過產品成本這一指標表現出來。企業的成本核算過程,也是對產品成本的監督、管理過程,因此,企業的成本核算要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
(1)加強對生產費用的審核和控製成本核算作為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應加強對生產費用的審核和控制,提供生產費用支出的真實資料。對不合理的開支,要堅決抵制;對超計劃的費用開支,要按規定的審批手續辦理;對各項浪費和損失,要查明原因,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2)正確劃分費用支出界限。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企業的一種費用支出,但企業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並不都屬於產品的生產成本。
為了正確核算產品的生產成本,必須劃清各項費用支出的界限。
A.正確劃清資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B.正確劃清產品生產費用支出與期間費用支出的界限。
C.正確劃清各月份的費用界限。
D.正確劃清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E.正確劃清完工產品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3)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產品成本核算工作較復雜,為了保證成本核算的及時和准確,。必須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A.建立和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B.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包括在產品盤點制度)。
C.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
D.正確確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組織方式。
⑹ 核算成本時比實際的少幾分錢該如何調
核算成本比實際少幾分錢,這種情況排除計算錯誤外,在核算時應該掌握一些小技巧避免這類問題發生。
一、EXCEL表格計算時小數位問題
這種情況,應該在最後取數時,設置取小數點函數(而不是只設置顯示兩位小數點),用到的函數是:ROUND()
二、成本計算時,在多品種分配成本的情況下,可以設置最後一個品種直接用總金額減去其他品種合計金額,也就是說,將差額讓最後一個品種承擔。
三、出入庫成本核算時,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庫單位成本,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存成本不能直接用單位成本乘數量計算,而應該用期初加購入減出庫計算出結存成本金額。如果結存數量為零時,這個結存金額應該為零,差額全部計入出庫成本。
還有其他情況無法一一列舉,實際上就是平時進行成本核算時,應該要考慮到這種差額,在計算時用一些小技巧直接調整好即可。
供參考
⑺ 關於成本核算問題
1、在現如今很多製造業企業的材料成本都採用精準的個別計價法了,電腦的普及運用到財務上來之後就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用個別計價法還能夠完全解決價格問題。至於某些公用材料耗量如果你們的倉庫沒有嚴格的出庫手續的話你大可採用月末盤點的辦法,通過倉庫的進、存計算出領用多少。
2、同上,或者先進先出法。當然這里的先進先出不是死板的先進先出,而是每個月倉庫庫存檔點能計算出材料的總數量和平均單價,下個月領用的時候就先領出這一部份的數量和單價。也就是加權平均法與個別計價法的結合。
3、製造業的工資分三塊:計件工資---直接列入生產成本、生產管理及開發部門工資----列入製造費用,再根據當月產量按一定的原則分配到指令生產成本;管理部門的工資---計入管理費用營業費用。你列的技術部門工資理應計入製造費用,因為這是生產製造產品所必需的費用。
4、銷售後的售後服務部份計入營業費用,可能根據銷售數量或者金額進行預提費用,再在發生該費用的時候沖銷預提費用。
5、單個項目(也就是企業的某項合同指令)的凈利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期間費用(該項期間費用應是當月的期間費用分攤到當月銷售訂單的費用)。
這也是我現在公司的成本核算模式,具體操作的時候還有一些變化。得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找到最佳的方法。
⑻ 成本核算
首先:要清楚工作中所用到的材料的規格.包括長度.寬度和厚度.有的同一種材料也會有不同的規格,所以在不同的公司工作或者是不同的材料供應商的同一種材料都可能會有不同的規格,所以具體的材料規格一定要以做最後確認樣板為准.
其次:要把工作所用到的所有材料分類別,分顏色,分供應商,進行有規律的編號,讓每種材料有一個固定的編號,以及讓所有相同的材料但不相同的顏色又有固定的編號,還要讓所有相同材料,相同顏色的材料但不同的供應商也有固定的編號.(建議所有編號不要有英文字母和中文在內,最好的方式是全部用數字代替)
在計算每種不同材料的時候,一定要註明材料供應商名稱和編號.以便於提高報價准確率.
關於成本損耗的百分比: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包括訂單數量/工藝流程難度/破壞性/還原性/流失性/公司的其他規定事項等等.一般來說:主料+2-3% 裡布+3%包邊帶+5% 織帶/拉鏈+1%其他的配件+1%左右.具體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計算用量的順序:主料---配料---配件---LOGO---絲印/綉花---包裝材料等.成本核算時候要加上:加工費---管理費---利潤---配額等
度量:一般地說是量長和寬的最大限度後每邊加1.5MM.特殊的形狀要先把紙樣先畫多幾件拼湊在一起再算平均的長和寬.例如:梯形的要紙樣要求開料方向顛倒拼湊5件以上再度量.一頭大一頭小的也是一樣.有些奇形怪狀的要用同樣的方法畫10件以上後再度量計算出平均的長和寬.(畫的同時要考慮所用料的封度)
分類計算用料時:要詳細的列出每個部位的名稱和尺寸及每成品袋所用的件數.
廠一般常用材料計算方法如下:
1):面料/裡布單位面積(包括一般的尼龍料/PVC/帆布/棉布/海綿/回力膠/EVA/珍珠棉等有固定封度的料):一般地說分倆種情況:A:整個袋由很多小件材料結合而成. B:整個袋由數量很小的大件材料結合而成,或者是主料由很多小件結合但是其中有單件單色配料.
A:計算方法:當度量紙樣為英寸時:長*寬*件數/36/封度*損耗=單件材料的碼(Y)用量. 當度量紙樣為CM時:長*寬*件數/36/2.54/封度/2.54*損耗=單件材料的碼(Y)用量.這也叫面積用量.
B:計算方法(單位:英寸):這種情況時候:首先要知道所用材料的封度.再根據紙樣標明可以開料的紋路所能開料的最大值去計算單件材料的用量.也叫排版用量.常用的方法
2):真皮的計算方法(單位:英寸):長*寬*件數/12/12*損耗=單件材料的英尺(SF)用量.
3):單位長度的計算方法單位:英寸):長*件數/36*損耗=單位碼(Y)用量(包括拉鏈/織帶/包邊帶/魔術貼/送緊帶/繩索/管條/T骨等等)
4)E板計算方法(42*48"):根據紙樣所能開料的最大值去計算單件材料的排版用量(張).
5):紙板計算方法(31*43"):根據紙樣所能開料的最大值去計算單件材料的排版用量(張).
6):海綿計算方法:A(40*80"):根據紙樣能開的最大值去計算單件材料的排版用量(張). - B:成卷有固定封度的海綿和面料一樣計算(Y).
7):五金/扣具計算方法:單件+損耗.
8):紙箱體質計算方法A:單位:M:長*寬*高=單箱的M3. B: 單位"英寸":長*寬*高/12/12/12=單箱的"材".正常情況下紙箱比較大的時候要考慮裝貨櫃時會不會影響裝櫃.
9):貨櫃容量計算M3的方法:
A:20尺櫃::2.2*2.2*6M=29M3.正常情況下裝貨為28M3.
B:40尺櫃::2.2*2.2*12M=58M3.正常情況下裝貨為55M3.
10):貨櫃容量計算"材"的方法35.3的來由:12"=30.48CM 100/30.48=302808 3.2808的立方=35.31)
A:20尺櫃::2.2*2.2*6M=29M3*35.3=1024材.正常情況下裝貨為980材.
B:40尺櫃::2.2*2.2*12M=58M3*35.3=2045材.正常情況下裝貨為1950材
希望採納
⑼ 成本核算
所謂成本核算其實質是幫你理財,理清你的一切投入或者叫支出。中國有句老話:虧本的買賣不幹。精明的人干什麼事都要核算成本的。核算成本的目的,是看你的投入與收入是否合算,只有通過成本核算才能知道你的投入是否值得,如果你的收入大於投入(支出)說明你有所得,而你的投入(支出)大於你的收入就說明你有所失。直觀上看搞經濟是離不開成本核算的,但從廣義上講其實不管你做任何事都是離不開成本核算的。(在人世間唯一除外的是生養兒女、贍養老人是不講成本核算的)。
結論: 成本核算越精明你就越有前途。
製造成本核算的細目:直接材料、人工工資、修理費及其它費用、機物料消耗、資產折舊費、電力消耗等。費用歸集、分配和資料統計是比較繁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