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叫計列半成品成本
擴展閱讀
配送成本受哪些因素影響 2025-05-15 04:52:19
企業賠償費用屬於什麼 2025-05-15 04:36:41

什麼叫計列半成品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0-07 05:07:38

『壹』 成本會計名詞解釋

1.
產品成本:是生產中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
(C)
和勞動者為自己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V)
之和。
C=
勞動手段
+
勞動對象
V=
勞動力必要勞動時間的價值

2.
產品生產成本: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支出的各種生產費用
之和,就是這些產品的生產成本,也稱產品的製造成本,簡稱產品成本。

3.
生產費用: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
(
例如一個月
)
內發生的、用貨幣額表現的生產耗費。

4.
經營管理費用:各行業企業除了生產經營業務成本以外發生的商品流通費用、營業
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總稱。

5.
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工業企業在進行工業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管理過程中,要發生各
種各樣的耗費。這些耗費用貨幣額表現,就是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包括生產費
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6. 「
理論成本

:從理論上說,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已經耗費的、用貨幣
額表現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與相當於工資的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總和。

7.
成本、費用:各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成本和有關的經營管理費用,簡稱成本、
費用。

8.
成本預測:是根據與成本有關的各種數據、可能發生的發展變化和將要採取的各種
措施,採用一定的專門方法,對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科學的測算。
(99
年考

)

9.
成本決策:是根據成本預測提供的數據和其他有關資料,在若干個與生產經營和成
本有關的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確定目標成本。

10.
成本計劃:是根據成本決策所確定的目標成本,具體規定在計劃期內為完成生產
經營任務所應支出的成本、費用,並提出為達到規定的成本、費用水平所應採取的各項措
施。

11.
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成本計劃對各項實際發生或將要發
生的成本、費用進行審核、控制,將其限制在計劃成本之內,防止超支、浪費和損失的發
生,以保證成本計劃的執行。

12.
成本核算:是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計算,並進行相應的
帳務處理。

13.
成本分析:是根據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數據和其他有關資料,與本期計劃成本、
上年同期實際成本、本企業歷史先進的成本水平,以及國內外先進企業的成本等進行比較,
確定成本差異,並且分析差異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責任,以便採取措施,改進生產經
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14.
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礎上,定期的對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進行評定和審
核。

15.
成本會計:成本核算是原始的或初級的成本會計,也是狹義的成本會計。包括上
述各個環節
(8
——
14)
的成本會計,是現代成本會計,是廣義的成本會計,實際上也就是
成本管理。

16.
直接生產費用:在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中,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費用。



17.
間接生產費用:間接用於產品生產的費用。



18.
直接計入費用:在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中,可以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
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費用,可以稱為直接計入費用
(
簡稱直接費用
)


19.
間接計入費用:不能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而必須
按照一定標准分配計入有關的各種產品成本的費用,可以稱為間接計入
(
或分配計入
)
費用
(
簡稱間接費用
)


20.
消耗定額:是指單位產品可以消耗的數量限額。

21.
定額消耗量:是指一定產量下按照消耗定額計算的可以消耗的數量。

22.
費用分配:廣義的費用分配就是費用劃分,也就是前面所述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
劃分,其中包括不需要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的劃分。所謂各種要素費用的分配和原材料費
用分配表的分配,都是廣義的費用分配
;
表中分配計入的分配則為狹義的費用分配。

23.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各種勞動手段
(
低於
1

)
,包括工具、
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等各種用具物品。

24.
待攤費用:是指本月發生、但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等共
同負擔的費用。

25.
預提費用:是指預先分月計入各月成本、費用,在以後才實際支付的費用,是應
付而未付的費用,因而是一種負債。

26.
工業企業的輔助生產:是指為基本生產和經營管理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
供應。

27.
製造費用:是指工業企業為生產產品
(
或提供勞務
)
而發生,應該計入產品成本、
但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生產費用。

28.
生產中的廢品:是指不符合規定的技術標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
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產品、半成品或產成品。

29.
不可修復廢品:指不能修復、或者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不合算的廢品。

30.
可修復廢品:指經過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合算的廢品。

31.
廢品報廢損失:指尚未扣除應收賠款前的廢品損失。

32.
廢品損失
(
凈損失
)
: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和入庫後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
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損失。

33.
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停
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費用、工資及福利費和製造費用等。

34.
包裝物:是指為了包裝本企業產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

35.
五五攤銷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攤銷其價值的一半
;
報廢時再攤銷其價值的
一半的一種攤銷方法。

36.
工資總額:是之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
總額。

37.
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損耗而轉移到產品成本或費用中的那部分
價值。

38.
固定資產折舊使用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平均計算折舊的一
種折舊計提方法,即年折舊額
=
應計折舊額
/
預計使用年限。

39.
固定資產折舊產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資產完成的工作量計算折舊的一種折舊計提
方法,採用這種方法時,先計算確定固定資產單位工作量折舊額。每月固定資產完成的工
作數量乘以單位折舊額,即可計算出各該月份的折舊額。

40.
輔助生產:是指為基本生產和經營管理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輔助
生產提供的產品和勞務,有時也對外銷售,但這不是輔助生產的主要任務。

41.
輔助生產費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
務的情況,而是將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單位的一種分配方
法。

42.
輔助生產費用順序分配法:是指各種輔助生產之間的費用分配按照輔助生產車間
受益多少的順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將費用分配出去,受益奪得排列在後,後將
費用分配出去的一種費用分配方法。

43.
輔助生產費用交互分配法:是指先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部門相互提供的勞務或
產品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分配率
(
單位成本
)
,進行一次交互分配
;
然後將各輔助生產
車間、部門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
(
即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加上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交
互分配轉出的費用
)
,再按照提供勞務或產品的數量,在輔助生產車間、部門以外的各受益
單位之間進行分配的一種分配方法。

44.
輔助生產費用代數分配法:是指先根據解聯立方程的原理,計算輔助生產勞務或
產品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受益單位耗用的數量和單位成本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一種分
配方法。

45.
輔助生產費用按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提供的勞務,都按
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進行分配
;
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生的費用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
費用之間的差額,及輔助生產勞務的成本差異,可以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單位
負擔,或全部計入管理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

46.
生產工時比例法:即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
際工時的比例分配費用的方法。

47.
生產工資比例法:即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
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種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項
差不多的車間。

48.
機器工時比例法:是按照各種產品生產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製造費
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在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

49.
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開始前確定的全年度適用的計劃分配率分
配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季節性生產企業。

50.
約當產量比例法:指月末將在產品的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
產量,然後按照完工產品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費用和月末
在產品費用的一種方法。

51.
定額比例法:指月末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費用
的一種方法。其中,原材料費用按原材料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
;
工資及福利
費等其它費用,可以按各該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52.
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指對月末在產品只計算所耗的原材料費用,不
計算工資及福利費等加工費用,產品的加工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

53.
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指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時,月末在產品
的各項費用按各種費用定額計算,再將該種產品的全部費用
(
月初在產品費用加本月費用
)
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其餘額就是完工產品成本。

54.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是按照產品品種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
法,按照產品的品種
(
不分批、不分步
)
計算產品成本,這種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的產品
成本計算方法,稱為品種法。它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照
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

55.
分批法:按照產品的批別
(
分批、不分步
)
計算產品成本,這種以產品批別為成本
計算對象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稱為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又稱定單法,它主要適用小批、單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56.
分步法: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
(
分步、不分批
)
計算產品成本,這種以產品生產步
驟為成本計算對象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稱為分步法。指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和產品品種
匯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57.
單步驟生產:指生產工藝過程不能間斷,不可能或不需要劃分為幾個生產步驟的
生產,例如發電、採掘等企業的生產。這類生產的生產周期較短,通常只能由一個企業整
體進行。

58.
多步驟生產:指生產工藝過程由若干個可以間斷、分散在不同地點、分別在不同
時間進行的生產步驟所組成的生產,例如紡織、鋼鐵、機械等企業的生產。

59.
成本計算對象:所謂成本計算對象,即計算什麼的成本。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就是
為了解決生產費用由什麼來承擔的問題。受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影響,在工業企業的產
品成本計算工作中有著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
(1)
產品品種
;(2)
產品批別
;(3)
產品生產
步驟。

60.
零件分批法:是指先按零件生產的批別計算各批零件的成本,然後按照各批產品
所耗各種零件的成本,加上裝配成本,計算各該批產品的成本。它是分批法在實際工作中
具體運用的計算方法。

61.
累計間接計入分配率:是簡化的分批法下,分配各項間接計入費用的依據,其計
算公式為:全部產品某項累計間接計入費用分配率
=
全部產品該項累計間接計入費用
/
全部
產品累計生產工時

62.
簡化的分批法:是指採用分批法進行成本計算時,各批產品成本明細賬在產品完
工前只登記直接費用和生產工時,每月發生的間接費用則是在生產成本二級帳中分別累計
起來,到產品完工時,按照完工產品累計工時的比例,在各批完工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由
於這種方法只對完工產品分配間接費用,而不分批計算在產品成本,故又稱為不分批計算
在產品成本的分批法。

63.
逐步結轉分步法:是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逐步結轉半成品成本,最後算出產成品
成本的分步法,也稱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4.
成本還原:是指從最後一個步驟起,把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半成品的綜合成本逐
步分解,還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原始成本項目,從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項
目反應的產品成本資料,即將產成品成本還原為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成本。

65.
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平行結轉各生產步驟生產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
然後匯總計算產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稱不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6.
廣義在產品:指就整個企業而言尚未產成的全部在產品和半成品,包括尚在本步
驟加工中的在產品,本步驟已完工轉入半成品庫的半成品,已從半成品庫轉到以後各步驟
進一步加工、尚未最後產成的在產品。

67.
分類法:是先按照產品類別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最後分配計算類內各種產品成
本的方法。

68.
系數法:分類法中,按照系數分配同類產品內各種產品成本的方法。

69.
等級產品:如果某些產品的結構、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藝過程完全相同,產品質量
上的差別是由於工人操作而造成的,則稱這些產品為等級產品。

70.
副產品:在生產主要產品的過程中附帶生產出來的產品。

71.
聯產品:某些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同一原料進行加工、可以生產出集中主
要產品,這些產品稱為聯產品。

72.
定額法:是為了及時地反映和監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
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73.
定額變動差異:是指修訂消耗定額或生產耗費的計劃價格而產生的新舊定額之間
的差額。

74.
產品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
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經營費用,如廣告費、展覽費、運輸費等。

75.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如辦公費、無形資產攤銷、壞帳損失等。

76.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在一般工業企業中指工廠廠部各職能管理部門
;
在按總廠和分
廠組織的企業中,是指總廠各職能管理部門
;
在按公司形成組織的企業中,還包括公司的各
職能管理部門。

77.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
不包括長期借款
竣工前的利息費
)
,如利息費用、匯兌損失等。

78.
工業企業的成本報表
(
也稱成本費用報表
)
:是根據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
費用核算的賬簿等有關資料編制的,用來反映工業企業一定時期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
水平和構成情況的報告文件。

79.
連環替換分析法:是順序用各項因素的實際數替換基數,藉以計算各項因素影響
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80.
對比分析法:也稱比較分析法。它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
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對各種成本報表的分析,
都要採用這種方法。

81.
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項指標之間的相對數即比率,來考察經濟業務的相對
效益的一種分析方法,主要有相關指標分析法和構成比率分析法。

82.
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是計算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數量分
析的方法。

83.
構成比率分析法:是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全部
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

84.
差額計算分析法:是根據各項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數差額來計算各項因素影響程度
的方法,是連環替換分析法的一種簡化的計算方法。

85.
趨勢分析法:是通過連續若干期相同指標的對比,來揭示各期之間的增減變化,
據以預測經濟發展趨勢的一種分析方法。

86.
產品生產成本表:是反映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全部產品的總成本的報表。
該表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按成本項目反映
;
另一種按產品種類反映。

87.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是指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本年累計總
成本減去本年累計實際總成本的差額。

88.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與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
成本計算的本年累計總成本的百分比。

89.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是反映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各種主要產品單位成本
構成情況的報表。是產品生產成本
(
按產品種類反映
)
表中某些主要產品成本的進一步反映。

90.
製造費用明細表:是反映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發生的製造費用及其構成情況的報
表。

91.
各種期間費用明細表:是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發生的經營管理費用及其構成情況
的報表。包括產品銷售費用明細表、管理費用明細表和財務費用明細表。

92.
在產品完工率:為了提高成本計算的正確性,並加速成本計算工作,可以根據各
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數占完工產品工時定額數的比率,事前確定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率。

『貳』 怎麼核算半成品的成本

(1)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採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費用,應根據所耗半成品的數量乘以半成品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由於各月所產半成品的單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單位成本要採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等方法計算。為了提高各步驟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額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產的情況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費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假定某工業企業的甲種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第一車間生產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照所需數量向半成品庫領用。第二車間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計算。兩個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均按定額成本計價。其成本計算程序如下:①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一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一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一車間的半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半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自製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一車間──甲種產品②根據計價後的第一車間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登記自製...(1)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採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費用,應根據所耗半成品的數量乘以半成品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由於各月所產半成品的單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單位成本要採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等方法計算。為了提高各步驟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額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產的情況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費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假定某工業企業的甲種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第一車間生產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照所需數量向半成品庫領用。第二車間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計算。兩個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均按定額成本計價。其成本計算程序如下:①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一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一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一車間的半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半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自製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一車間──甲種產品②根據計價後的第一車間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登記自製半成品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領用數量和自製半成品明細賬中的累計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
貸:自製半成品──甲種半成品③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領用單、產成品交庫單,以及第二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二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產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產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產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產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產成品──甲種產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2)按計劃成本綜合結轉法。採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半成品的日常收發均按計劃單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實際成本算出以後,再計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異。累計的成本差異、成本差異率和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累計成本差異=累計實際成本-累計計劃成本
累計成本差異率=累計成本差異÷累計計劃成本×100%
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本月減少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應分配的成本差異=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計劃成本×成本差異率各個生產步驟領用上一生產步驟的半成品,相當於領用原材料。因此,綜合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當於各生產步驟領用原材料的核算。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叄』 什麼叫成品,什麼叫半成品

成品:做好了的可供使用或出售的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並已包裝入庫的產品,或雖未入庫,但已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

半成品:半成品是指已經過一定生產過程,並已檢驗合格,但尚未最終製造成為產成品的中間產品。一般在單件、小批生產條件下,不單獨計算半成品成本,包括在在產品之內,只有在大批大量生產條件下,才計算半成品成本。

半成品分類:

半成品分為自製半成品和外購半成品兩種9自製半成品為企業自己生產加工,已經檢驗合格,交付半成品倉庫並須繼續加工的半成品;外購半成品為從外部購入的半成品,作為原材料處理。

在工業企業會計制度中,設置「自製半成品」科目,以核算企業自製半成品的實際成本。例如鋼鐵聯合企業生產的生鐵和鋼錠,紡織印染企業生產的棉紗和坯布等,都屬於自製半成品。自製半成品通常要在本企業繼續進行加工,但也可對外銷售。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成品

網路-半成品

『肆』 產品生產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分別適應什麼類型生產的成本

1.品種法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是指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它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此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也可採用品種法。
2.分批法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單件小批類型的生產,如精密儀器、專用設備等,也可用於一般製造企業中的新產品試制或試驗的生產、在建工程以及設備修理作業等。
分批法的主要特點是不按產品的生產步驟而只按產品的批別(分批、不分步)計算成本,通常不涉及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問題,即產品生產周期和成本計算期一致。
3.分步法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是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冶金、紡織、造紙以及大量大批生產的機械製造等。
分步法的主要特點是不按產品的批別計算產品成本,而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計算產品成本。
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成本管理對各生產步驟成本資料的不同要求(是否要計算半成品成本)和簡化核算工作的要求,各生產步驟成本的計算和結轉,一般可採用逐步結轉和平行結轉兩種方法。
(1)逐步結轉分步法是按照產品加工順序,逐步計算並結轉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後加工步驟才能計算出產成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它將每一步驟的半成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並計算成本,因此,這一方法又稱為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逐步結轉分步法的成本結轉程序與品種法相同。
逐步結轉分步法雖然能為產品實物管理和資金管理提供資料,但成本結轉工作量大,且最後完工產成品中的成本項目是綜合性的,必須進行成本還原,更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
(2)平行結轉分步法是指在計算各步驟成本時,不計算各步驟所產半成品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其他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應計人當期完工產品成本的「份額」。期末,將相同產品的各步驟成本明細賬中的這些份額平行結轉、匯總,即可計算出該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這種結轉各步驟成本的方法,稱為平行結轉分步法,又由於成本結轉與實物流轉不一致,因此,該法又稱為不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應當注意的是,平行結轉分步法下的在產品是廣義在產品,即沒有最終完工的產品都稱為在產品。它不僅包括本步驟沒有完工的產品,還包括本步驟已完工但沒有最終完工的產品。
與逐步結轉分步法相比,平行結轉分步法大大減少了核算工作量,能加速成本計算工作,但因其與半成品實物流轉不一致,因此,不能提供各個步驟的半成品資料,不利於半成品的實物管理,也難以全面反映各步驟的生產耗費水平。

『伍』 什麼是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什麼是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

品種法 、分批法 、分步法是產品成本計算主要方法;

分類法 、定額法是產品成本計算輔助方法。

【品種法】
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 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 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分批法】
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產品成本輔助方法必需要與基本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用,不能單獨使用。

『陸』 半成品成本怎麼核算

在採用分步法計算產品成本時,產品成本明細賬應按生產步驟和產品品種設立。具體計算程序,應分別按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把握。

1、逐步結轉分步法實際上就是品種法的多次連接。各生產步驟不計算也不逐步結轉半成品成本,只是在企業的產成品入庫時,才將各步驟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從各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中轉出,匯總計算出產成品成本。

2、平行結轉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並不隨半成品實物的轉移而結轉,而是在哪一步驟發生就留在該步驟的成本明細帳內,直到最後加工成產成品,才將其成本從各步驟的成本明細帳轉出的方法。

(6)什麼叫計列半成品成本擴展閱讀:

平行結轉分步法的優缺點:

1、各生產步驟月末可以同時進行成本計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的結轉,從而加快了成本計算工作的速度,縮短了成本計算的時間;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成本的構成,有助於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半成品成本的結轉同其實物結轉相脫節,各步驟成本計算單上的月末在產品成本與實際結存在該步驟的在產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於加強對生產資金的管理。

『柒』 半成品成本如何計算

不同企業成本核算方式不同,主要有3種:作者:閔桐企業管理
鏈接:https://zhuanlan.hu.com/p/1989322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移動加權平均法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舉例:在第一次發出時,期初是300,2萬。8日風入200,2.2萬,到10日發出時,共計500,4.2萬。則加權平均單價為4.2萬除以500件等於 84元。所以10日發出的成本為400*84=33600元。10日余額為100件,8400元。從10日到28日第二次發出做為一個「月」來計算。期初就是10日的余額 100件,8400元,入庫為20日購入300件,2.3萬,合計為400件,3.14萬。則加權平均單價為3.14/400=78.5元。所以,28日發出成本為200*78.5=15700元。28日余額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為一個「月」計算,沒有發出。所以,31日余額為400件,金額為15700+25000=40700元總計,全月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成本為:33600+15700=49300元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2、全月平均法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舉例:如果原有材料單價5元,數量5個,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6元,數量6元,那麼當發出原材料時,我們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5*6+5*6)/(5+6)=5.45元/個在全月平均法下,採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全月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與現行成本相比畢竟物價是隨行就市的,有比較大的差異。3、先進先出法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

『捌』 什麼是計列半成品成本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 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 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 半成品 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求採納

『玖』 怎麼核算半成品的成本怎樣歸集半成品的所消耗的原材料

首先得知道半成品的材料成本

也就是說半成品照樣得有BOM(是由哪些材料組成,用量多少)
半成品肯定得有單獨的生產車間或生產線
那麼獨立車間或產線所產生的人工及相關費用就得計入半成品中
半成品完工數以入倉庫數為准,人工和費用可以根據標准工時或入庫數量來攤銷進成本
如果是在一個車間或一條產線生產
那麼半成品材料成本=期初在產品+本月領料-本月完工成品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