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算計算一個單品的成本
理材料費、稅費、人工費,都是各單位自己統計出來的呀! 一般情況下,計算一批加工完成的產品一共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人、花了多長時間來做(因為人工費是按工時算的嘛),工時乘以平均時薪乘以人數就等於人工費總和,再除以產品數量,就可以得出單個產品的人工費啦!材料總用量除以產品數量,就是單個產品材料費; 至於稅費,那就以產品的售價乘以稅率,就可以了.
不同的企業.按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生產工藝過程的特點來分,可分為:①單步驟生產:也叫簡單生產,是指生產技術上不間斷、不分步驟的生產.如發電、熔鑄、採掘工業等.②多步驟生產也叫復雜生產,是指技術上可以間斷、由若干步驟組成的生產.如果這些步驟按順序進行,不能並存,不能顛倒,要到最後一個步驟完成才能生產出產成品,這種生產就叫連續式復雜生產.如紡織、冶金、造紙等.如果這些步驟不存在時間上的繼起性,可以同時進行,每個步驟生產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後再經過組裝成為產成品,這種生產就叫裝配式復雜生產.如機械、電器、船舶等:
2.按生產組織的特點來分,可分為:①大量生產.它是指連續不斷重復地生產同--品種和規格產品的生產.這種生產一般品種比較少,生產比較穩定.如發電、採煤、冶金等.大量生產的產品需求一般單一穩定,需求數量大.②成批生產;它是指預先確定批別和有限數量進行的生產.這類生產的特點是品種或規格比較多,而且是成批輪番地組織生產.這種 生產組織是現代企業生產的主要形式.③單件生產.它是根據訂單,按每一件產品來組織生產.這種生產組織形式並不多見.主要適用於一些大型而復雜的產品.如重型機械、造船、專用設備等.
不同的企業,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樣.例如,有的企業只要求計算產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業不僅要計算產成品的成本.而且還要計算各個步驟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業要求按月計算成本,而有的企業可能只要求在-批產品完工後才計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響選擇成本計算方法的一個因素.
2計算程序編輯
1.確定成本計算方法.開展成本計算之前,先要確定採用哪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這要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的特點,同時結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況來進行選擇.
2.設置有關的成本計算賬戶.為了計算產品的成本,需要設置一個專門的賬戶,即"生產成本"賬戶.其借方匯集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貸方反映產品完工轉出的製造成本.
對於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來說,發生的費用無非是兩種:①直接費用.②間接費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為生產這-對象服務的費用.如果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則直接費用和 間接費用並沒有差別,都應該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但是,企業一般都是生產多種產品.這樣,直接費用仍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而間接費用就必須先要匯集起來,然後再分配攤入各個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這樣,需要先單獨設置一個賬戶,即"製造費用"賬戶,"製造費用"賬戶的作用就是匯集各種間接費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計算對象上去.
如果廢品和停工的情況比較多,就需要搜集有關的廢品和停工損失資料,並專門設置一個"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把這些損失匯集到"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的借方,然後在其貸方作出恰當的處理並轉出:如果是正常損失,一般應分配進入產品成本;否則應轉入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按權責發生制的要求,生產中發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計入生產成本,支出的期間與成本計算期間可能不一致.支出發生後有兩種情況:①生產中發生的費用在本期發揮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遞延到下期.這種情況應把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賬戶.②本期發生的費用支出不應由本期負擔.這裡面又有兩種情況: ①先支出,後計入成本費用.這種情況應設置"待攤費用"賬戶,支出時借記"待攤費用"賬戶,分期攤入成本費用時再貸記"待攤費用"賬戶.②先計入成本,後支出.這種情況應設置"預提費用"賬戶,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時借記有關成本費用賬戶,貸記"預提費用"賬戶,支付再借記"預提費用"賬戶.
3.核算費用發生及按用途分類.成本計算的過程是一個費用的匯集和分配(攤)的過程,或者反過來說,費用的核算最終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計算就是一個對費用進行多步驟處理的過程.要做好成本計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確反映總共開支了多少費用,開支了一些什麼性質的費用.這一步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本企業在當期到底有哪些開支,開支了哪些費用.這是做好成本計算工作的基礎.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該方法已被禁止)等方法進行恰當的計量;如由於設備發揮效用,而磨損的價值,要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折舊.二是費用發生後,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在成本計算過程中,不僅要反映開支了一些什麼費用,而且要進一步明確開支的費用起了什麼作用.對誰發揮了效用.費用發生後起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①費用發生後沒有在當期發揮作用,應向後期遞延.如預付租金等,應計入待攤費用.②開支發生在當期,而其效用發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為當期費用,而應借記入預提費用賬戶.③大多數開支,是開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這些費用不僅要計入當期的成本,還要按其具體用途進行分類.不管成本計算的對象是什麼,一般來說,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項目;或者說,費用發生後,無非是起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關材料,這些材料構成產品的實體,這叫直接材料費用;二是消耗各有關人工費用,這些生產工人的勞動直接用於產品的製造,這叫直接人工費用;三是消耗各種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費用,這些費用不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只是在生產過程中起輔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產條件,這種費用就叫製造費用.
為了反映費用的發生及按用途分類的情況,需要作一筆會計分錄,即:
借:有關成本費用賬戶
貸:有關資產負債賬戶
在這筆會計分錄中,貸方的有關資產負債賬戶反映費用開支的具體情況.這些賬戶是現金、原材料、累計折舊、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等賬戶,反映企業到底開支了一些什麼費用.借方的有關成本費用賬戶則包括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反映這些費用起了什麼作用.其中生產成本是成本計算的主要賬戶,最後所有的費用都要歸集到生產成本賬戶.記到生產成本賬戶的費用還要進一步按用途分類,一般分為直接材料、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三個項目.
4.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生產成本"總賬下有兩個明細賬戶:一是基本生產,用於核算產品的生產成本;二是輔助生產,用於核算為生產產品服務的有關生產部門的成本.輔助生產也是一種生產活動,它為基本生產活動提供必要的產品和勞務,也要消耗各種生產費用,同樣要計算產品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的計算需要設置" 輔助生產"明細賬戶,其借方匯集發生的各種費用,其貸方計算輔助生產車間完工的產成品成本,同時轉入基本生產明細賬.這個賬戶一般沒有餘額.
5.製造費用的分配.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其中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屬於直接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發生的製造費用是間接費用,不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而是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匯集,然後再分配記入"生產成本"賬戶.
6.產成品成本的計算.通過上述步驟,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都已匯集在"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如果企業沒有在產品,則產成品成本就是生產成本賬戶的期初余額加上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但是,一般企業都同時有在產品和產成品,因而需要把產品生產成本在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同時計算在產品成本和產成品成本.
"生產成本"賬戶的有關數據之間有下列關系:
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產成品成本
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也就是說,產成品成本的計算問題,即要把總成本在期末在產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一般用約當產量法或定額法等方法進行分配.
產成品成本計算出來後,還要用產成品總成本除以總產量,求得單位成本,這樣產品成本計算才全部結束.
3計算方法編輯
不同的企業,由於生產的工藝過程、生產組織,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計算的方法也不--樣.不同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成本計算對象不同.二 是成本計算期不同.三是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分配情況不同.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1]
4劃分界限編輯
正確劃分各項費用的界限:
1.正確劃分計入產品成本與不計入產品成本的界限,確定成本費用的范圍.企業發生的費用有很多項目,根據誰受益(或誰消耗)、誰負擔的原則,凡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各種材料、人工和其他費用都應計入生產成本.否則,就不能計入生產成本.如支付的各種滯納金、賠款、捐贈、贊助款等應計入營業外支出.支付股利應計入利潤分配.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均不應計入生產成本,而應計入期間費用.
2.正確劃分各個月份的費用界限.根據分期原則,為了及時反映和考核費用開支情況,需要定期分月進行成本計算.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發生的費用應該按受益原則分配到有關的月份中去.①凡已開支但應由以後月份負擔的費用,應計入待攤費用.②本月份支付但應由以前月份負擔的費用,由於在以前月份已經把費用作了預計,並記入"預提費用"賬戶,所以應沖減"預提費用"賬戶.③應由本月份負擔的費用,不管是否已經支付,都應計入本月份費用.
3.正確劃分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界限.在企業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中,凡應該計入本月份由當月份負擔的費用,應進一步區分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界限.凡在產品生產中發生的費用,屬於產品成本,應該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產品完工後再轉入"產成品"賬戶.銷售後再轉入"銷售成本"賬戶,期末結轉本年利潤.凡在非生產領域中發生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都屬於期間費用,共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在期末一次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賬戶,一次沖減當期損益.
4.正確劃分不同產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業只是生產一種產品,那麼全部生產成本就是這種產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業都不止生產一種產品,這就需要把全部生產成本在幾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凡能分清應由哪種產品負擔的費用,應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成本.凡由幾種產品共同負擔的費用,則要採用恰當的標准(根據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進行分配.最終把各種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界限.通過前一步驟計算出了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產品完工,成本全部為產成品成本;產品全部未完工,成本全部為在產品成本.但通常情況下,往往是既有產成品,又有在產品,需要把總的產品成本在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一件在產品應該比一件產成品負擔的成本要少,在產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資源比產成品要少,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成本分配要考慮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約當產量法、定額法、定額比例法等
『貳』 淘寶賣衣服 大約要多少成本 有庫存的那種店
低檔的衣服5000元就夠了,中檔的10000元也就夠了,高檔的一般是不能在網上買的。
『叄』 算一件商品的成本怎麼算
可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答。設商品的單位成本為X元/件。則有下列關系:
X*(1+20%)-X=-64 或者 X-X*(1+20%)=64 .就可以解出X=1600(元/件)。可記住一點:商品的成本減去商品的售價就等於商品的虧損。
『肆』 在長沙開一間40平米左右的小超市大概要多少成本
看你們的門面費。一般裡面超市的貨架+商品成本+電腦收銀+簡單裝修 在5萬元內
『伍』 配眼鏡為什麼這么貴,一副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1、商品成本
從眼鏡成本上看,一副眼鏡的出廠價與到終端零售店的零售價的確差距很大,說眼鏡暴利主要是採用了錯誤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鏡出廠成本等同於所有成本。一副出廠價20元的眼鏡架,一級代理商把它交給二級代理商時可能要報價35~50元,二級代理商把它送到各地供銷商時可能會報價50~80元,商品要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最後才到達終端的零售店。眼鏡店每賣一副眼鏡,它的收益要分給廠家,各級代理商後,才能算自己的其它經營成本。所以說,直接把眼鏡出廠價和它在市場的最終零售價拿來做成本核算對比,這並不能客觀說明眼鏡店的商品成本。或許有人提議砍斷這條食物鏈,讓廠家直接面對眼鏡店。但是,代理商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社會分工的一種體現。現在盲目進行肢解,非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會使行業操作環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操作流程更加不透明。
2、經營成本
眼鏡業不是地產業,大可公布成本,以某市一家代表性眼鏡店為例:
租金:8000/月,營業面積60平方米
設備折舊: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投影儀、驗光碟等初期投入共計20萬元,這個投入是以基本滿足為標準的。如果全部採用優良進口設備,一間眼鏡店全套設備至少需要50萬元以上。設備存在折舊率,一般按5年折舊,5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8400元,2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3400元。
商品成本:中低檔商品約20%,名牌商品40%~50%,一般商品30%左右。由於國內眼鏡店以銷售普通眼鏡為主,除了部分高消費人群可能會戴名牌眼鏡,一般人配鏡花費80~300元,所以眼鏡商品平均約25%。
人員工資:一般從事眼鏡行業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收入都偏低,平均月薪800~1500元。像筆者所了解的幾家大型連鎖店,員工工資(包括管理人員)也只是1150/ 月左右,而且一般包住不包吃。以一家眼鏡店僱傭4名員工來計算,需要工資5000/月(店長比普通員工高200~300元)。
經營費用:主要是水費、電費。眼鏡店的電費比較高,以66元/平方米計算,6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電費3960元(營業時間按14小時計算,包括冷氣、設備用電、照明和廣告照明等)。另外,水費和電費、其它設備維修費共計200元/月。
應交稅費:地稅、國稅總計占銷售收入的8%~15%,每月2000元左右。
裝修折舊:一家專業眼鏡店的裝修成本至少需要10萬元,豪華點的則需3
『陸』 一件商品的成本價是1000元.如果製造商賺20%,零售商賺10%,那麼顧客購買這件商品需要多少錢
1000×(1+20%)×(1+10%)
=1000×120%×110%
=1200×110%
=1320(元)
答:顧客購買這件商品需要1320元.
『柒』 知道銷售額 知道菜品毛利率 單品成本是多少怎麼核算
這題目是什麼人出的,考死人。第一個陷阱:一斤,可以說是公斤或市斤。
第2個陷阱:毛利率,絕不超100%的,平時所說的口語涉成本的毛利率,是指成本加成率。
第3個:單品成本,是指單位成本還是單品總成本(某一商品總成本)
單位成本=0.8*185/0.82/500=0.36元/件
『捌』 1:一件商品,它的價格是100元,如果利潤是50%,請問它的成本是多少能賺多少錢 2:一件商品
1、銷售價是100,利潤是銷售價的50%,那麼,成本是50元,利潤也是50元。
即:(價格100*利潤50%)=50元(成本),零售價100-成本50=50元(利潤),也是賺的錢。
2、成本是50元,零售利潤j50%,也就是在50元的基礎上加上50%的利潤,
即:50元+50元*50%=75元
3、成本50元,銷價是100元。利潤也是50元。利潤率是100%。即:(銷售價100元-成本50元)/成本50元=100%(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