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外貿企業采購成本正常是多少
擴展閱讀
怎麼畫鑽石水彩 2025-07-28 21:53:34
裱畫的工具哪裡有買 2025-07-28 21:45:46
八三年五元錢什麼價格 2025-07-28 21:44:21

外貿企業采購成本正常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0-03 15:19:03

1. 采購成本怎麼計算

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對於一般納稅人而言,采購成本不包含進項稅額;但對於小規模納稅人而言,進項稅額包含在其采購成本的費用。

9日購進免稅農產品一批,支付購買價款150000元,另發生裝卸費10000元、挑選整理費12000元.則該農產品的采購成本應172000。



(1)外貿企業采購成本正常是多少擴展閱讀:

采購流程

1、收集信息,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檢收,整理付款。

2、采購數量計算:本期應采購數量=本期生產需用量+本期未預定庫存量-前期預估庫存量-前期已購未入庫數量.

3怎樣合理降低采購成本:事先制定合理的采購計劃,查詢當前市場行情,掌握影響成本的因素和事件。適當尋找多家合格廠商的報價,製作底價或預算,運用議價技巧。事後選擇價格適當的廠商簽訂合約,利用數量或現金折扣。

4、采購價格構成:供應商成本的高低,規格與品質,采購物料的供需關系,生產季節和采購時機,交貨條件,付款條件。

5、采購商品成本構成:工程或製造的方法,所需的特殊工具、設備,直接及間接材料成本,直接及間接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或外包費用,營銷費及稅捐、利潤。

2. 換匯成本正常是多少

換匯成本的范圍一般是5-8,由於匯率的變換,換匯成本的范圍也會調整網頁鏈接

3. 外貿產品成本包含哪些

你是外貿公司還是工廠?
外貿公司的話, 單一產品一般由采購成本, 運輸成本, 報關商檢等

4. 老外到中國後,通過外貿公司采購並出貨,一般收取多少服務費

純代理的話一般1.5-3%,最低1500元人民幣,當然各個外貿公司不一定相同,與你出口的商品、價值、收付款方式也有一些關聯

5. 貿易企業退稅,成本問題

外貿企業在申報出口退稅時,退稅部門將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申報數據經過審核系統審核後,經常會出現換匯成本過高或過低的疑點,退稅人員在審核調整疑點時,核實換匯成本高於合理上限或低於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種多樣,出口企業辦稅或業務人員感到審核系統計算的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和出口企業自己計算的換匯成本不完全一致。因此退稅人員在核實換匯成本的高或低時或企業辦稅人員在配合退稅人員核實疑點的原因之前,必須從財務和業務的角度真正了解購進貨物的成本、所發生的費用、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出口企業的換匯成本、外匯牌價等之間的關系,只有把這些基礎常識理解,才能對各種情況的疑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一、商品成本

出口商品的成本可以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購成本三種。對於貿易型出口企業(外貿企業)而言,商品成本在一般情況下即為采購成本,是指外貿企業向供貨商采購商品的價格(增值稅發票上的計稅金額)。在出口價格中,正常采購成本所佔比例最大,因而成為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講,供貨商所報的價格就是外貿企業的采購成本,但是由於增值稅是轉嫁稅,需要購買方負擔稅款,因此供貨商報出的價格包含增值稅,由於出口商品實行退稅政策,外貿企業因購買貨物所負擔的稅款由國家全額或按一定比例(有徵退稅率差的商品)退還。如果是全額退稅的商品,如:征稅率17%、退稅率17%的商品,商品成本即為不含稅的采購成本。因為購貨商所負擔的稅款,國家全額退付給企業,不需要企業承擔。這里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假如該商品用於內銷,商品成本也是不含稅的采購成本,因為購貨商所負擔的稅款,抵頂內銷的銷項稅金,轉嫁到下一家購貨企業或消費者來負擔。如果是按一定比例(有徵退稅率差的商品)退稅的出口商品,如:征稅率17%、退稅率13%的商品,商品成本應該是采購成本和征退稅率差部分,因為征退稅率差部分由企業負擔增加成本。換句話講:外貿出口企業購進出口退稅商品的實際采購成本應將出口退稅部分從含稅的采購成本中予以扣除,從而得出實際采購成本。
實際采購成本的計算程序如下:

含稅采購成本=購貨成本=貨價+增值稅額(增值稅額=貨價×增值稅率)
=貨價+貨價×增值稅率
=貨價×(1+增值稅率)
貨價=含稅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
出口退稅額=貨價×出口退稅率
實際采購成本=含稅采購成本-出口退稅額
=貨價×(1+增值稅率)-貨價×出口退稅率
=貨價×(1+增值率-出口退稅率)
=含稅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含稅采購成本=實際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1+增值稅率)

由此,得出如下公式:

含稅采購成本=實際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1+增值稅率)
實際采購成本=含稅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退稅額=含稅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財務核算是對業務過程的正確反映,結合財務核算對上述內容舉例說明。

例:一件產品的含稅采購成本(價稅合計)是117元人民幣,其中包括17%的增值稅,若該產品的退稅率為13%,那麼該產品的實際采購成本為:

實際采購成本=117/(1+17%)(1+17%-13%)=104元

財務核算:購進該產品應該記庫存商品借方增加額為100元,同時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金借方增加額17元。根據這個實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假如該產品用於內銷,內銷後同時結轉成本,簡單說就是100元從庫存商品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那麼該產品的實際采購成本是100元,進項稅金17元用於抵頂內銷的銷項稅,由下一購貨方或消費者負擔稅款。

2、假如該產品用於出口銷售,退稅率17%,簡單說就是100元從庫存商品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那麼該產品的實際采購成本也是100元,進項稅金17元通過應交稅金貸方結轉到應收出口退稅科目,稅款由國家退付給出口企業。

3、假如該產品購進時取得的是增值稅發票,出口是免稅的(如:出口含金產品),進項稅金17元通過應交稅金貸方結轉到銷售成本,由該企業負擔稅款,那麼該產品的實際采購成本是117元。

4、假如該產品用於出口銷售,征稅率17%,退稅率13%,簡單說就是100元從庫存商品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進項稅金17元通過應交稅金貸方結轉到應收出口退稅13元,4元結轉到銷售成本由該企業負擔,那麼該產品的實際采購成本是104元。

上述內容的介紹雖然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在這里並不是單純為了說明什麼是商品成本以及財務如何核算的問題,而是根據增值稅價稅分流的原理,來說明由於出口退稅的原因對商品成本的構成做一些基本分析,這樣才能對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外貿企業的出口換匯成本有了正確的理解。二、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換匯成本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後的離岸價(FOB)每1美元所耗費的人民幣實際采購成本。計算公式為: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實際采購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實際采購成本=含稅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出口退稅審核系統設置換匯成本高於合理上限或低於合理下限,目的是對出口退稅的是否合理起到監督檢查作用,因為它是目前唯一能在出口退稅審核系統中對進貨和出口起到關聯的指標。雖然這項指標在出口退稅審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對出口退稅的監督檢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換匯成本的合理上下限是根據高於或低於匯率來設置的。籠統地說,換匯成本的合理上限設置最高不能高於匯率,如果高於,企業出口就虧損。實際上,最高上限應和匯率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使企業具有一定得盈利,企業得以持續經營。換匯成本的合理下限是考慮出口業務合理性指標,除了高技術、高附加值和壟斷性產品外,企業出口普通商品的盈利具有一定空間,不可能是暴利,如果過低,則可能在購入環節稅收、或者出口環節的結匯存在一定問題。但是合理上下限的提出只是針對一般情況,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多時候,換匯成本出現疑點是正常的,在這里就不具體列舉,具體問題需要稅務機關具體落實。如果要落實准確就必須真正掌握商品成本、換匯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增值稅和出口退稅原理結合起來分析。

三、費用

從業務的角度來分析,進出口交易跨越國界,其間所發生的費用名目繁多,計算方法不盡相同,成為價格核算中復雜的一面,這些費用包括:國內廠家貨交外貿公司之前的國內段運費、保險費、倉儲費和經營費用等;外貿公司正式出運貨物之前的與商品相關的運雜費、包裝費、商品損耗費、倉儲保管費及經營管理費等;出運期間的商品質量認證費、商檢報關費、港區港雜費、稅金和銀行費用,還包含一旦交貨即開始計算的出口保險費。若買方為中間商,還須付傭金。

這些費用中,除出口運費、出口保險費和傭金的計算稍微復雜以外,其他可逐項相加,從業務的角度看,上述這些費用看起來比較直觀,但從財務角度來分析無非歸集為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期間費用)。由於在費用發生之前,需要計算企業換匯成本,來確定該筆業務的盈虧,因此需要預估該筆業務的費用。一般企業在采購成本的基礎上確定一個費用率,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加減,費用率一般按(5%—10%)來計算,也有的企業加強管理降低費用,費用率稍低一些。

四、 出口企業的換匯成本

根據上面介紹的出口商品成本(實際采購成本)和費用,我們可計算出口退稅的出口商品總成本而根據商定的外幣報價(通常使用FOB價)我們可依照銀行買入價計算出出口銷售總收入與出口商品總成本按不同指標進行比較就可得出該筆交易的換匯成本與盈虧額。

出口換匯成本又稱換匯率,是指商品出口後凈收入每1美元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通常把換匯成本與當時的外匯牌價進行對比,換匯成本低於牌價則可保本或盈利,高於牌價則意味著虧損。計算公式為: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例如,當日的人民幣對美元的買入牌價是USD100=RMB811,若計算出換匯成本為8.05元,則可盈利,而另一商品出口換匯成本為8.15元,則會虧損。

上述例子只是反映通過換匯成本和外匯牌價的對比來計算盈虧的一種方法,實際上企業在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證規定對外發貨並向銀行交單即體現了貨物所有權的轉移,確立了可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證規定收取貨款的權利,因此,財會部門應把向銀行交單之日,作為確立出口銷售的依據,即根據出口發票及合同規定的其它內容,進行「出口銷售」及應收(付)外匯帳款的核算。這就意味著企業記銷售帳的時間並不是實際結匯的時間,而是按中間價或規定的牌價來記銷售帳,這樣就和實際的結匯額不完全一致,如果再和匯兌損益相加減,那麼計算的盈虧額和上面例子計算的完全一致。通過這個問題可說明一個問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觸類旁通地分析每一項指標不一樣的原因。

五、 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和企業的換匯成本的區別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和企業的換匯成本有一定的區別,那就是出口退稅換匯成本沒有將費用提供到退稅管理系統當中,因為出口退稅審核系統是面向所有外貿企業,每個外貿企業的費用水平是不一致的,無法計算每一個企業的費用率,不能綜合考慮出口企業的實際狀況。另外也考慮到出口退稅設置換匯成本的目的和出口企業計算換匯成本的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出口退稅設置換匯成本是為發現出口退稅存在的問題,如高報價問題、騙稅問題等。出口企業計算換匯成本,可以說是整個貿易的基礎,它決定了一筆交易是否可行、交易的盈利程度及報價水平,要做出准確合理的成本核算,首先須清楚地了解出口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國內外成本和費用,然後根據預期利潤做出正確的報價,最後根據報價所計算的收入與總成本的比較指標核算出該筆交易的盈利狀況。

正常情況退稅的換匯成本比企業的換匯成本低,低在費用上。如果退稅換匯成本等於外匯牌價也必然虧損,因為沒有考慮費用部分,那麼費用是多少就虧損多少,所以需對出口退稅換匯成本設定上下限。

上述介紹的內容是常識性的應掌握的問題,為了更清楚的理解其含義,沒有考慮消費稅貨物的出口退稅問題,如果是消費稅退稅貨物,根據上面介紹的原理可清楚的分析出應將退還的消費稅沖減商品成本。

6. 外貿出口價格應該怎麼計算

外貿出口價格計算:
CIF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國外保費+出口利潤;
CFR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出口利潤;
FOB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出口利潤。
出口成本=采購成本_出口退稅額 =采購成本(含稅價)_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拓展資料:
一 、進出口貿易方式:
1、一般貿易,是與 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一般貿易是指中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單邊進口或單邊出口的貿易。
2、補償貿易,國際貿易中以產品償付進口設備、技術等費用的貿易方式 。它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3、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是指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承接方加工單位按外商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
4、進料加工貿易,是指我方用外匯購買進口的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裝物料等,經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的交易形式。
5、寄售、代銷貿易,是指寄售人把貨物運交事先約定的代銷人,由代銷 人按照事先約定或根據寄售代銷協議規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代為銷售。
二、外貿出口的成交方式主要包括
1、EXW(EX 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從工廠(或倉庫)交付給買方,除非另有規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安排的車或船上,也不辦理出口報關手續。買方負擔自賣方工廠交付後至最終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規定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3、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以及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三、外貿出口流程主要包括:
報價、訂貨、付款方式、備貨、包裝、報檢、報關、裝船、提單、交單、結匯。用幾個字來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約-貨-款-運-單」。和國內貿易相比,多了或更強調「單」即運輸單據,比如發票、裝箱單和提單等,其中海運提單是貨權憑證,一定意義上提單就是貨也是款,這是由國際貿易的政策、運輸、貨幣等特殊性決定的。

7. 某公司出口服裝,每套采購成本150元,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16%,請計算出口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150+150*(17%-16%)

出口實際成本=采購成本-出口退稅額=采購成本-貨價*出口退稅率

其中 貨價=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

所以: 實際出口成本=150-【150/(1+17%)*16%】=150-20.5=129.5(元)

(7)外貿企業采購成本正常是多少擴展閱讀:

出口商品購進價格×費用定額率(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的出口商品實際經驗情況自行核定。定額費用一般包括銀行利息、工資支出、郵電通訊費用、交通費用、倉儲費用、碼頭費用以及其他的管理費用)

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率

出口盈虧額=(FOB出口外匯凈收入×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

8.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如何計算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在實際操作中用下面公式 換匯成本=不含稅金額*(1+增值稅率-退稅稅率)/報關金額

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

因此,要避免虧損,必須准確測算換匯成本。外貿企業在申報出口退稅時,退稅部門將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申報數據經過審核系統審核後,經常會出現換匯成本過高或過低的疑點,退稅人員在審核調整疑點時,核實換匯成本高於合理上限或低於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種多樣;

出口企業辦稅或業務人員感到審核系統計算的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和出口企業自己計算的換匯成本不完全一致。因此退稅人員在核實換匯成本的高或低時或企業辦稅人員在配合退稅人員核實疑點的原因之前;

必須從財務和業務的角度真正了解購進貨物的成本、所發生的費用、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出口企業的換匯成本、外匯牌價等之間的關系,只有把這些基礎常識理解,才能對各種情況的疑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8)外貿企業采購成本正常是多少擴展閱讀:

出口商品的成本可以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購成本三種。對於貿易型出口企業(外貿企業)而言,商品成本在一般情況下即為采購成本,是指外貿企業向供貨商采購商品的價格(增值稅發票上的計稅金額)。

在出口價格中,正常采購成本所佔比例最大,因而成為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講,供貨商所報的價格就是外貿企業的采購成本,但是由於增值稅是轉嫁稅,需要購買方負擔稅款,因此供貨商報出的價格包含增值稅;

由於出口商品實行退稅政策,外貿企業因購買貨物所負擔的稅款由國家全額或按一定比例(有徵退稅率差的商品)退還。

如果是全額退稅的商品,如:征稅率17%、退稅率17%的商品,商品成本即為不含稅的采購成本。因為購貨商所負擔的稅款,國家全額退付給企業,不需要企業承擔。

這里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假如該商品用於內銷,商品成本也是不含稅的采購成本,因為購貨商所負擔的稅款,即出口企業內銷的銷項稅金,轉嫁到下一家購貨企業或消費者來負擔。

如果是按一定比例(有徵退稅率差的商品)退稅的出口商品,如:征稅率17%、退稅率13%的商品,商品成本應該是采購成本和征退稅率差部分,因為征退稅率差部分由企業負擔增加成本。

換句話講:外貿出口企業購進出口退稅商品的實際采購成本應將出口退稅部分從含稅的采購成本中予以扣除,從而得出實際采購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換匯成本

9. 外貿報價FOB價一般是怎麼算出來的,具體一點

所謂FOB價格就是出口商品的(成本)價格,加上將貨物運到裝運港船邊所發生的所有費用,除以報價外幣的牌價所得到的外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