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邊際成本經濟意義
邊際成本的經濟意義:
邊際成本法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准確反映企業在實務上是如何發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准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
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現有固定成本最大產量范圍內增減產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對決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邊際成本法計算的成本及所編制的會計報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拓展資料: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原理:
邊際成本: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❷ 關於邊際成本理解
你這種理解有點不足。你可以這樣理解:一天內A先生正常來說只搬運100件貨物,而每搬1件的報酬是1元,所以A先生一天正常能賺100元,而他的體力付出成本需要20元來補充,這時每搬1件貨物的成本是0.2元,收益是0.8元。而超出100件之後所搬的貨物的成本便是邊際成本。假如他多搬貨物後沒有增加費用來補充,那麼超出100件之後的每搬運1件的邊際成本是0/搬件數量=0。
❸ 關於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好像不相交於最低點嘛
和AVC交於最低點是因為當MC小於AVC的時候,增加一個單位的MC會拉低AVC,所以AVC得曲線會一直下降. 而受規模不經濟的影響MC會一直上升,所以增加一單位的MC到後來會大於AVC,所以會拉高AVC. MC從小於到大於AVC的過程一定會有一個MC與AVC的交點,也就是MC=AVC的點,即MC與AVC交於AVC的最低點. ("就像你班裡平均分是70分,突然進來幾個70分以下的(可以看作邊際量),平均分要降低,再進來幾個80以上的,平均分就要上升了,進來的是70分的平均分就不變")
對照您書上的圖來看很容易理解.
❹ 關於邊際成本的問題
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的關系
由於邊際成本反映的是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成本。所以,如果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在下降,顯然對應的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也會下降。如果邊際成本在上升,說明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在上升,這時就分為兩種情況:當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時,即:MCSAC時,平均成本SAC隨著產量Q的增加而上升;當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時,即:MC=SAC時,平均成本SAC達到最小值。
平均可變成本AVC與SAC類似。由於AVC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STC曲線上的S,點,由原點0所引射線的斜率與切線的斜率相等,故在產量水平為O0,時,SAC不僅處於最低點sj,而且SAC=SMC,即SMC曲線與SAC曲線相交於SAC曲線的最低點s:;在STC曲線上的S3點之前,所引射線的斜率大於所作切線的斜率,因而在產量水平小於0Q,SAC>SMC,即SAC曲線位於SMC曲線的上方;STC曲線上的S,點之後,所引射線的斜率小於所作切線的斜率,因而在產量水平大於OQ,時,SAC
同樣,由於STC曲線與丁VC曲線在每一產量都有相同的斜率,所以MC也可以用TVC的斜率表示。從圖4-6也可看出,當自原點到TVC的射線0S,切於TVC時,AVC最小。而當AVC最小時,切線OS:的斜率恰好也表示這一點的邊際成本。因此,當平均變動成本最小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變動成本。這說明MC曲線與AVC曲線也相交於AVC曲線的最低點。第三節 長期成本分析
在現實中,企業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很長,因此企業生產過程一般都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在長期中,企業可以根據它所要達到的產量來調整所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所以,沒有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分,所有的成本均是可變成本。這樣,企業就存在一個長期成本函數。
所謂長期成本函數是指在生產技術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所有生產要素投入量均可改變時,成本與產量之問的依存關系。長期成本也可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下面我們分別加以分析。
一、長期總成本
長期總成本(以LTC表示)是指長期中,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變動的,從而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生產規模,使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需耗費的成本總額最低。長期總成本函數反映的是各種產量水平與最低總成本之間的依存關系,與短期總成本函數有幾占舌甄的反馴.
第一,短期總成本函數中的固定成本不是產量的函數,而長期總成本則是長期總變動成本,是產量的函數。
第二,當產量為零時,短期總成本STC=TFC=C,而長期總成本LTC=0,即長期成本曲線經過原點。
第三,長期總成本曲線是指企業在長期中調整生產規模,生產各種產量所需的最低總成本點的軌跡。
這就意味著,企業在長期中可根據需要調整所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使生產要素組合達到最優狀態,即任一產量水平所對應的長期總成本均是最優生產組合下的最低成本。而短期總成本曲線是指企業在某一特定生產規模條件下各種產量水平上的最小成本的軌跡。這意味著企業在短期內無法調整固定要素投入量,以使生產要素組合達到最優狀態,機器設備等固定要素常常出現過剩或不足。因而,對於既定固定要素投入的短期生產而言,只有在最佳的產量水平下,短期總成本才等於長期總成本,而在其他產量水平下,短期總成本總是高於長期總成本。
(一)長期總成本曲線與短期總成本曲線
短期總成本曲線,表示的是某個特定生產規模,即某個或某些投入要素投入量不變的條件下成本與產量之問的關系;長期總成本曲線表示的則是在所有投入要素投入量都實現最優投入的條件下成本與產量的關系。因此只有在最佳產量水平下,短期成本等於長期成本,長期成本由若干個這樣的短期成本組成。在圖4-7中,STC。STC:STC3分別代表固定成本為C,C:C。的短期總成本曲線,也是企業可選擇的三種規模。在B點以前,STC。的成本最低,企業會選擇STC。代表的生產規模;同樣在B、C之間,將選擇STC:代表的生產規模,在C以後將選擇STC,代表的生產規模。據此連接的不規則曲線ABCD即為企業的長期總成本曲線。
(二)長期總成本曲線與生產擴張曲線
長期總成本曲線與在生產函數分析中論及的生產的最優擴張線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長期總成本曲線是企業預期的,在長期中調整生產規模以生產各種產量所需的最低總成本的軌跡。而最優擴張線表示企業在各種生產成本約束下的生產要素最佳組合點的軌跡。如果在各種產量水平下,企業都以最優的生產規模即以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去進行生產,則企業為此而支付的總成本便是長期總成本。這是因為,最優擴張線上的任何一點均代表一種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該要素組合所代表的總成本正是某一既定產量下的最低總成本。最優擴張線與長期總成本曲線的關系如圖4-8所示。
在圖4-8中,擴張線上的各點E,E:E,所對應的產量及成本分別為:E。(Q。C。)、E:(Q:C:)、E。(Q。C。)。將產量水平Q,Q:Q。和各自相應的生產成本C。C:C,在圖4-8(b)中用點Ej、E,2、Ej描繪出來,並用平滑曲線將Ej、E,2、Ej連接起來,則得到相應的長期總成本曲線LTC。它表示企業在長期所有生產要素均可變,從而生產規模可調整時,各種產量水平下的最低總成本的軌跡。
成本較低,因此,a點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上的一點。對不同的產量反復這一過程,就可以確定長期平均成本。產量從。到Q:工廠效率最高,因此,SAC。的這一部分是長期成本函數的一部分。產量從Q:到Q。工廠2效率最高,產量從Q。到Q。工廠3效率最高。當可選規模有限時,得到與圖4-9中ABCDE類似的不規則的LAC曲線,這條曲線稱為外包絡線。從長期看,企業總是討'劃在這條外包括絡線上生產。例如,企業目前在工廠規模2上經營,產量為Q,成本為每單位c:,如果產量仍為Q,企業就會計劃把工廠規模調整到規模1,這樣就可把單位成本降到C,
多數企業都有多種生產規模可供選擇,而每一種規模都有一條相應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當生產規模可無限細分時,則得到一條如圖4-10所示的光滑的LAC曲線,這時的LAC曲線是由許多SAC曲線的最低成本點連接而成的包絡線,是一條與無數SAC曲線相切的U型線。
需要指出的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並不是由許多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組成的。如圖4-10所示,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相切關系,當產量從。增加Q 7時,長期平均慮本屈h千涕減階殷.存杖個階E兒中.所有的錒期平均成本曲線都是以自己最低點左面的某一一點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相切。只有到產量為Q 7時,短期平均成本曲線SAC:。的最低點和長期成本曲線LAC的最低點相切。產量超過Q 7後,隨著產量的增加,長期平均成本處於遞增階段。在此階段中,所有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都是以自己最低點右面的某一點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相切。
長期半均成本曲線之所以呈U形,是由規模收益遞增--不變--遞減的規律決定的。在規模收益遞增階段,平均成本呈下降趨勢,這時生產具有規模經濟性。在規模收益不變階段,平均成本曲線呈水平狀,這時企業大體達到最佳規模。在規模收益遞減階段,平均成本呈上升趨勢,這時生產具有規模不經濟性。
三、長期邊際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以LMC表示)是指,在長期中,每增加一單位的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如果長期總成本函數為連續函數,則長期邊際成本為長期總成本函數的斜率。
與短期邊際成本有所區別的是,在產量增加任何一單位的前後,投入要素始終保持著最優的組合,即增加產量時,總成本增加最少,產量減少時,總成本減少最多。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並不是由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的包絡線所形成的,長期邊際成本曲線總是和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相交,其交點的位置必然處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切點所在的垂直線上。我們可利用LA C曲線與SAC曲線的關系以及SAC曲線與SMC曲線的關系,畫出LMC曲線,如見圖4-11所示。
在圖4-11中,SAC;,SAC2和SAC3為三條不同生產規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SMC。SMC:和SMC,分別為與上述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相應的短期邊際成本曲線。SAC,曲線與LAC曲線相切於A點,A點所對應的產量為Q,在Q,的水平下,SMC。曲線上的A 7即為LMC曲線上的點;SAC,曲線與LAC曲線相切於1AC曲線的最低點8,此時產量水平為Q,;相應地,SMC:曲線上的B 7點為LMC曲線上的點;SAC,曲線與LAC曲線相切於C點,C點所對應的產量水平為Q。此時SMC。曲線C7點亦為LMC曲線上的點。用平滑的曲線將A 7、B 7和C 7點連接起來,即得到LMC曲線。
由此可見,長期邊際成本曲線是由無數條短期邊際成本曲線集合而成,也是一條先下降後上升的U形曲線。LMC曲線在LAC曲線到達最低點之前領先到達最低點,且在上升過程中一定相交於1AC曲線的最低點。在相交之前,LAC曲線是下降的,但LAC>LMC;在相交時,LAC曲線處於最低點,且LAC=LMC;在相交之後,LAC曲線是上升的,但LAC
關於A和A 7都在產量Q,上,可證明如下:
因為SAC,和LAC相切於產量為Q,的A點,所以產量為0,時:
至於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與前面論述的短期總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邊際成本的關系相似,在此不再贅述。
❺ 學會利用邊際成本——讓自己彎道超車
很多人都知道邊際成本的概念。
比如開一個飯店,如果沒有生意,那經營成本會成倍數增加。畢竟需要支出店面房租,人員工資,水電費等等固定成本。但如果生意非常火爆,這些成本就會平攤到更多的顧客消費上,成本也就會成倍數的下降。
如果我們深刻理解邊際成本,就能拓展更多的思考維度,可以應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事業發展等等各個方面。
以下是我對邊際成本的幾點思考。
1.越堅持,邊際成本越低。
燒一壺水,燒到60度,然後放棄不燒了,等於這其中的時間,還有電或氣的消耗付之東流,假如付出的成本是60。
如果到60度,你堅持燒到100度,與前者一對比,其實你付出的成本是40。
而且,前期從冷卻加熱到一定程度的翻騰,付出的電或氣的成本很高,相應的時間也會長些。但如果到了60度,再加熱到100度沸騰,有了一定的基礎,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也呈倍數下降。
這樣不管怎麼算,都是堅持燒下去很劃算。
習慣培養的邏輯也是如此。養成一個習慣,前期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但如果堅持下去,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後期幾乎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意志力,平攤算下來,心力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但中途半途而廢,所有前期的付出都前功盡棄,那成本的代價就會很大。
堅持的力量,可以理解為邊際效應的遞增,邊際成本的下降。
2.小心邊際成本轉變為更高的沉沒成本。
在正確的方向上,隨著時間精力的投入,成本會成倍數降低。
在錯誤的方向上,隨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成本也成倍數上升。
那麼此時,邊際成本就會轉化為沉沒成本。
明知道雙方並不合適,一段感情沒有結果,卻無謂的堅持和付出,對方也絲毫不領情。而你為TA已經付出了很多,放棄又非常不甘心,越堅持,你付出的時間,金錢,精力,感情的成本也會與日俱增。
那不如舍棄沉沒成本,尋找更合適的意中人,運用邊際成本的策略,最終抱得美人歸。
所以此時,糾偏能力很重要。在實際前進的過程中,發現與當初預想的有所不同。請教有經驗的高手和成功人士,找到其中的問題和原因,尋找方法去修正,並調整原先的計劃,從而節約了時間和精力的成本。
3.越年輕,多折騰,發展副業和興趣,降低自己時間的邊際成本。
關於投資,有這樣一句話,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以分攤風險。同樣在年輕的時候,時間精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要把所有的時間放在一份工作上,多去發展副業和興趣愛好,多去折騰試錯,多去經歷體驗,讓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多姿多彩。
有朝一日,這些閱歷很可能是你跨界或者轉行的資本,時間的邊際成本更趨量級遞減。
關於邊際成本的思考角度有很多,互聯網的流量思維便是邊際成本最有力的 體現。如果我們從事一項主業,善於利用互聯網的流量思維和留量思維(兩個詞語意義不同,一個重視數量,一個重視質量),那無疑就是插上一雙會飛翔的翅膀,走得更快,更高,更遠。
❻ 邊際成本有什麼重要意義
意義:
邊際成本法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准確反映企業在實務上是如何發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准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
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現有固定成本最大產量范圍內增減產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對決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邊際成本法計算的成本及所編制的會計報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6)關於邊際成本你還有什麼思考擴展閱讀
指導作用:
1、綜述:運用邊際成本法取得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優點: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點,避免操縱短期利潤,有利於短期產量決策。
3、本量利分析:分析總成本、收入(企業最終利潤)和企業產銷量之間的關系。它也是建立在邊際成本法基礎上的,在企業的實際應用中主要是進行保本分析和目標預測。
❼ 邊際成本經濟意義
邊際成本的經濟意義:邊際成本法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准確反映企業在實務上是如何發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准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現有固定成本最大產量范圍內增減產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對決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邊際成本法計算的成本及所編制的會計報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7)關於邊際成本你還有什麼思考擴展閱讀:
各成本之間的關系:
短期成本曲線相互之間的關系利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所決定的MC曲線的U形特徵可以得到短期成本曲線的一些關系:①TC曲線、TV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由於每一產量點上的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產量點上的MC值就是相應的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當MC曲線逐漸地由下降變為上升時,相應地,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也由遞減變為遞增。當MC曲線在A點達極小值時,TC曲線和TVC曲線相應地各自存在一個拐點B和C。②AC曲線、AV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先分析A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U形的AC曲線與U形的MC曲線相交於AC曲線的最低點D。在AC曲線的下降階段,即在D點以前,MC曲線在AC曲線的下方,在AC曲線的上升階段,即在D點以後,MC曲線在AC曲線的上方。之所以有這個特徵其原因在於:對於任何兩個相應的邊際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邊際量小於平均量,邊際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邊際量大於平均量,邊際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當邊際量等於平均量時,平均量必然達到其本身的極值點。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不管是下降還是上升,MC曲線的變動都快於AC曲線的變動。這是因為對於產量變化的反應來說,邊際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減少還是增加,MC曲線的變動都快於AC曲線的變動。再分析AVC曲線和MC曲線的關系。U形AVC曲線與U形的MC曲線相交於AVC曲線的最低點F。在AVC曲線的下降階段,即在F點以前,MC曲線在AVC曲線之下,在AVC曲線的上升階段,即在F點以後,MC曲線在AVC曲線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還是上升,MC曲線的變動都快於AVC曲線的變動。
❽ 關於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邊際成本和單位平均成本不一樣,單位平均成本考慮了全部的產品,而邊際成本忽略了最後一個產品之前的。例如,每輛汽車的平均成本包括生產第一輛車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輛車上進行分配)。而邊際成本根本不考慮固定成本。
在數學上,邊際成本(MC,marginal cost)用總成本(TC,total cost)和數量(Q,quantity)的偏導數來表示:
邊際成本定價是銷售商品時使用的經營戰略。其思想就是邊際成本是商品可以銷售的最低價,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經濟困難時期維持下去。因為固定成本幾乎沉沒,理論上邊際成本可以使企業無損失的繼續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