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超市的成本怎麼估算
擴展閱讀
石油股票什麼情況會長 2025-05-16 17:18:13
北京電子產品哪裡有賣 2025-05-16 17:04:47
列印機哪個是工具鍵 2025-05-16 16:59:32

超市的成本怎麼估算

發布時間: 2022-10-01 01:25:17

Ⅰ 超市是怎樣核算成本的

常用收入支出法,進貨的錢加上人員經費加上----等於或小於收入。超市一般是沒有固定資產的,東西賣不出去就虧本了,而工業成本是有固定資產的。

Ⅱ 超市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要計算企業的主要產品成本,要根據生產特點和生產組織方式選擇採用一種最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但這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並不一定能滿足該企業成本計算和成本管理的全部需要.

Ⅲ 開超市要多少成本

截止2020年2月,在2-3線城市開一家50平米便利店需要15-20萬,100平米的需要20-30萬。如果需要縮減成本,租金上會有很大的一個彈性。

雖然都是開超市,但是每個位置的租金不同,轉讓費不同,租金交付方式不同,裝修不同,所以開超市的成本也不一。

租金水電費:大城市的租金水電費通常偏貴,特別是在是大城市,假如要想在1個略微好點的位置開超市,60平米的租金應該也不會少於6000月。也就是年租金大概7.2萬元左右。

設計裝修:設計裝修是超市形象的體現,所以最好是選擇好點的裝修材料,避免散發有毒有害物質,影響開業。裝修費用大概在6萬左右。

貨架采購:60平米的超市最少要5組中島和5組靠牆架,再加上1個超市收銀台,以目前市面上超市貨架售價來說,質量和款式稍好的貨架價格應該不少於4萬。

其他設備:除了超市貨架,還需采購空調、冷櫃、保鮮櫃和收銀機等設備,60平米的空間不是很大,預計花費不超過三萬。

拿貨鋪貨:首次拿貨不需太多,盡量避免庫存積壓。而且對於普通的小型超市來說,無需采購過多高檔商品,最好或是以中低檔實惠商品為主,拿貨總費用應該在7萬左右。

(3)超市的成本怎麼估算擴展閱讀:

開超市注意事項

1、確定經營模式

開超市之前,我們應該確定自己究竟要選擇哪種經營模式。比如自營還是加盟,平價超市還是精品超市,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范圍。不同的經營模式定位,對我們日後制定經營策略,會有一定的影響。

2、做好選址工作

超市位置選得好,經營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好的開店位置需要滿足人流大、需求大和競爭少這3個基本要素。千萬不要在選址上過分考慮省錢的問題,一般好位置的租金都不會太便宜,租金太便宜的地方多少都存在一點缺陷。

3、重視超市設計

超市形象設計不僅體現超市的專業性,更是為顧客提供舒適購物環境的保證。現在的顧客更注重體驗式購物,所以從超市貨架選擇、超市貨架布局設計、超市裝修設計、超市商品陳列設計等都應該多花點心思,以此對顧客形成吸引力。

4、選擇優質貨源

超市打開門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選擇優質貨源進貨,采購質量合格的優質商品,讓顧客買得放心,用得安心。一定不要為了貪小便宜,就去進一些三無產品賣,這樣只會消磨顧客對你的信任,久而久之就不會有人來光顧了。

5、好的服務態度

任何一家超市,都不能忽視好的服務態度的重要性,要清楚認識到顧客就是上帝的宗旨,站在顧客角度思考一切問題,提供讓顧客滿意、舒適的服務。服務態度好了,顧客開心了,就更容易在顧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Ⅳ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

商品進貨時的價格,稅金,還有房租,管理人員的工資水電費,都是記入成本,這樣比較准確,超市這樣算就可以了。

具體方法如下供:
進貨時,一方面存貨增加,現金流出(或負債增加)。
很簡單的,會計分錄是: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應付帳款-某單位

當你售出商品時,一方面,現金流入(或債權增加),一方面即形成收入。
那麼: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借:應收帳款-某客人
貸:商品銷售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銷售發生的同時,隨著商品被賣出,你的當期成本發生了。
借:商品銷售成本
貸:庫存商品

銷售收入,一定是來自於「售出商品」的收入;同理,與銷售收入「對應的成本」必是被銷售出去的商品的成本。就叫匹配性原則。
如果把進的貨全部計入當期成本,你的營利狀況就看不出了。
例:當月進了1000件貨,單價20元,總計進價20000元。當月你零售出去750件,單價26元,總計19500元。
當期的利潤(此時當然只是毛利)為(26-20)*750=4500元。這是很清楚的。
但若把進貨成本全放進來,則變成當期營利為負500元,顯然是不對頭了。

將發生的費用,如房租、水電費、工商管理費、人員費用等,就簡單的計入銷售費用。
那麼:
借:銷售費用-房租
借:銷售費用-水費
......
貸:庫存現金

最後,對當期的收入與成本、費用進行結轉,得出當期利潤。
借:主營業務利潤
貸:銷售費用
貸:商品銷售成本
貸:營業稅金及附加

借:商品銷售收入
貸:主營業務利潤
當期凈收益反映在主營業務利潤的貸方。

Ⅳ 超市的成本核算,我需要大型的連鎖超市的成本核算方法

你是要會計記賬還是什麼?
常用的是
移動加權平均
用存貨舉例子吧
1日買存貨1個單價
5元/個
15日買存貨1個
單價
6元/個
20日買存貨1個單價
7元/個
如果是加權平均法,那麼就在月底確認單價那麼就是
(5+6+7)/3個
這個就是加權平均單價
移動加權平均呢
比較麻煩但是比較准確
還是上邊那個例子
比如16日發出了一個存貨,那麼現在就要確定發出價格了,怎麼確定呢就是前邊買的也就是1日和15日的價格相加除以存貨數量
(5+6)/2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數量)/月初庫存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
移動加權是分批計算的進一次算一次
單位成本=(原有存貨實際成本+本次進貨實際成本)/原有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Ⅵ 開一個小超市大約需要多少成本

你如果不打算加盟,這樣就省去了特許經營費。不知你是否要僱人手,如果不,又省了一筆。電費也不少吧,這個沒發省了,超市要開一天燈吧,這個可自己計算。最重要的是進貨成本了(既然又省了房租),這個要看你超市的規模,規模隊首次投入的影響最大,這個對成本回收的周期產生影響。「小超市」雖然小,但考慮到在學校旁邊,學生的消費需求較大,消費內容相對集中(食品,日用類等等),投入雖然因此增加,但成本回收周期縮短。論及費用,又和一次性購買量相關,如果考慮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應該增大購買量,對於保質期較長,使用頻率高的商品,可以次降低成本。但我覺得小超市不應但從進貨成本考慮進貨量,而應保證商品更新,提高信譽。5000到8000元對普通檔次的超市足夠了,對於學生消費群體也更實惠些;如果是在室內裝修,貨品檔次上有更高要求的超市,需要兩萬元或更多。
成本是一方面,避免耗損又是另外重要的事了,比如超市經常遇到的偷盜,商品的保質,安全問題以及售後服務都對超市的經營結果產生重要影響,要特別重視。

Ⅶ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

超市經營管理的基礎之一是標准化管理,而超市生鮮管理中,非標准生鮮品及其加工過程與高度標准化的超市管理要求之間形成了很大反差,使得生鮮區管理面臨一系列的難題。損耗控制就是生鮮經營的難題之一,從表面來看,它是生鮮賣場管理問題;再進一步說它與生鮮經營成本核算方法相關;如果上升到生鮮供應鏈管理的高度,大處著眼則是怎樣整合規模經營的連鎖企業各方面資源,從生鮮供應鏈管理戰略上尋求整體生鮮經營運作成本最優的控制和把握。
按照超市生鮮經營商品分類狀況,生鮮商品成本核算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自製生產加工產品
超市生鮮區自製生產加工的產品包括熟食製品、半成品配菜、面點和大眾主食廚房類產品,還有肉禽類產品和少量水產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兩大類:
組合加工類生鮮商品:主要指熟食製品、半成品配菜、面點和大眾主食廚房類產品等,由於需要使用各種相關原料經過加工生產流程轉化為某一固定產品,成本也隨產品經過由多到一的組合過程,所以稱為組合加工類生鮮商品。因每個單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產品生命周期不同,與同類競爭產品的價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異化經營優勢並取得較高的銷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鮮經營重點發展的經營項目之一。
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主要指肉禽類和水產品等,相對完整的屠體進場後要經過分割成為特定的銷售單品定價銷售,成本隨產品經過由一到多的分解過程,因此稱為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由於是顧客購買頻率最高的基本生鮮品類,價格敏感度比較高,在生鮮商品結構上也比較容易出現同構化傾向,但它卻是超市生鮮區必須經營而且必須經營好的重要項目。
2、蔬果類農產品由於生鮮區中部分水果蔬菜品種隨行就市,價格波動和變化較大,顧客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較高,需要經常做出價格反應,反應越及時迅速,因調價速度而產生的核算難度和工作量就越大;另外因保質期短,損耗極易發生且頻繁出現,損耗隨時記錄有難度,所以果蔬商品管理水平對成本核算也有一定影響。
3、供應商商品
供應商商品主要包括供應商製作的麵包、點心和日配商品,由於可以作為標准化產品進行正常的采購談判,其成本核算與控制相對容易把握。
目前生鮮經營的平均毛利相對較高,其中又以自製生產加工產品的毛利最高,而成本核算的難點也恰恰在這些品類上,現就組合加工類和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成本核算的主要問題介紹如下:
組合加工類生鮮商品是以自製麵包和主食廚房產品;熟食和半成品配菜等加工部門為主,在成本由多到一的轉化組合過程中,加工生產過程的標准化程度對成本核算的准確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製麵包、主食廚房產品和半成品配菜由於配方和加工生產的標准化程度較高,只要標准配方制定出來,製作過程管理到位,其成本核算可以相對穩定,並能夠將損耗和誤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而熟食中的中式熟食和快餐等品種,由於從配方到生產製作過程的標准化程度不高,受製作人員操作的影響比較大,下料和配方誤差導致成本核算的浮動性較大,因此始終是個管理難題。
加工製作標准化問題並不是超市生鮮區所獨有,實際上在國內快餐和餐飲行業中已經為此爭論了多年,西式麥當勞連鎖快餐店標准化運作和中式餐飲非標準的個性化風格體現之間的爭論,實際上反映了各自飲食文化上的差異。但對於強調管理規范和標准化的連鎖超市經營來講,生鮮加工的標准化是規模化連鎖經營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
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多集中於肉類部和水產部,在成本核算上主要問題一方面受到來自生鮮供應鏈上游非標准化商品原料的影響比較大,例如豬源在品種和等級上能否保持穩定性;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員在分拆加工時作業標准化程度;最後是准確的、與市場價格相適應的由一到多的成本分配模型,只有這三個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拆加工類生鮮商品成本核算的誤差才能變得可以把握。
由於現行生鮮品成本分類核算在不同管理水準下的准確性差異很大,為改進管理所提供的深度分析依據不足,使得企業管理人員衍生出生鮮單品核算的需求,並不斷探討其可能性和現實性。實際上,無論分類核算還是單品核算,准確性的提高都存在著管理前提(如同電腦管理系統和管理保障的關系一樣),如果沒有高水準生鮮管理體系的配合,任何成本核算方式的准確性都不會太高,核算方式方法的討論也就失去了意義。
從日本等生鮮經營精細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地區來看,其發展歷程中都經過了管理標准化和規范化的過程。
作為管理前提的高水準生鮮管理體系必須有效地解決三個關鍵問題:
1、建立加工原料和自製產品的標准體系
由於來自生鮮供應鏈上游原料非標准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在未來一段時間給標准體系建立帶來不小的困難,但作為生鮮采購人員要了解各種商品及原料的品質屬性、用途和市場行情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逐步制定相關專業標准,降低非標准化給生鮮加工帶來的直接影響。
生鮮采購人員針對自製和分拆加工產品要制定產品配方,無論是自己做還是與委託開發者共同制定,要在試制的基礎上觀察掌握成品率和損耗情況,測算產品加工成本,最終確定產品配方標准和成本標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管理人員可以依此檢查核對部門毛利狀況。
2、標准化的加工流程和操作手冊
生鮮經營者要十分熟悉自製和分拆加工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按照不同商品分類制定出標准化的加工操作手冊,對本部門每一個單品的配方和加工製作過程做詳細說明,並進行必要的現場加工培訓,定期跟蹤檢查,以確保現場操作人員執行手冊標準的工作質量。
3、成本核算方法
准確的成本核算依靠穩定的數據來源,需要適用的數學模型和演算法,需要一定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因此電腦管理系統的配合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助於改善生鮮經營管理,而現在電腦管理系統在生鮮經營中的應用水平確實顯得微不足道。
只有在生鮮管理體系中採用標准化的演算法、操作手冊和加工作業才能產生標准化的產品,有標准化的產品才能夠完善生鮮商品的質量管理
,才能夠做出准確的成本核算進行成本分析,並發現問題。將問題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並在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探討進一步的解決方法。通過前期周密的准備工作、准確的計算和後期細致的管理、嚴格的操作共同達到生鮮區的成本管理目標。
就目前生鮮經營的內外部環境和實際運作狀況來看,100%的實行單品核算是否具備條件,或者在現有條件下推行生鮮單品核算的投入產出比是否理想,這些尚值得深入探討。
比較現實的策略是根據連鎖企業實際情況,在生鮮分類核算和單品核算之間尋求過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單品進貨收貨和單品銷售,按小分類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夠做到單品核算的商品分類推行單品核算管理,難度較大分類維持小分類核算方式,逐步縮小問題范圍,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終在條件完全具備的情況下全面推行單品核算。

Ⅷ 個體小超市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進貨時,一方面存貨增加,現金流出(或負債增加)。

很簡單的,會計分錄是:

借:庫存商品

貸:現金(銀行存款)

貸:應付帳款-某單位

當售出商品時,一方面,現金流入(或債權增加),一方面即形成收入。

借:現金

借:應收帳款-某客人

貸:商品銷售收入

銷售發生的同時,隨著商品被賣出,你的當期成本發生了。

借:商品銷售成本

貸:庫存商品

所以,銷售收入,一定是來自於「售出商品」的收入;同理,與銷售收入「對應的成本」必是被銷售出去的商品的成本。就叫匹配性原則。

當貨物的所有權、處置權,隨供方提供的有效票據(私臨進貨不會有發票,只會是收據)的開出,契約生產了,正式的交易行為即產生了。不管佘帳還是現場結清,

此時增加的只是實物商品,在沒有售給你的客人前,成本是不會發生的。道理是同上面一樣的,即收入與成本是對稱,有收入才有成本。

(8)超市的成本怎麼估算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主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

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也是為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的過程,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做好計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建立並嚴格執行材料的計量、檢驗、領發料、盤點、退庫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動力、工時等消耗定額;嚴格遵守各項制度規定,並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成本核算的組織方式。

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檢查、監督和考核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成本水平,對成本控制的績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進行檢查和測量,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處可以降低成本,進行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