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計算人力成本
對人力資源成本的計量有以下幾種方法:
1、歷史成本法--將企業取得和開發人力資源的各項實際支出作為人力資源的成本。採用這種方法,要按照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在各會計期末將人力資源資本性投資部分確認為人力資源的成本,同時還應根據人力資產成本的耗用情況,對已經形成的人力資產成本進行攤銷。這種方法其數據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能使人力資源會計與非人力資源會計在計價原則上保持一致,使兩種信息具有可比性;其缺點是人力資源的實際價值可能大於歷史成本,而且人力資源的增值和攤銷與人力資源的實際能力增減不一致,從而致使信息使用者根據會計報表上的數據分析人力資源時,與實際產生偏差。
2、重置成本法--將現時物價條件下重置某一特定人力資源而發生的費用支出作為人力資源的成本。人力資源重置成本包括職務重置成本和個人重置成本。職務重置成本是從職位角度計量企業在現時條件下取得和培訓特定職位要求的人力資源所必須付出的費用支出;個人重置成本是從個人角度計量企業在現時條件下取得和培訓具有同等服務能力的人力資源所必須付出的費用支出。這種方法考慮了人力資源價值的變化,反映了人力資源的現時價值,但由於按重置成本對人力資源估價,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性,使信息的可比性下降。
3、機會成本法--在人力資源方案中,如果選用某一方案,就必須放棄投資於其他方案的機會收益。這些放棄的機會收益,就是選擇該方案的機會成本。
❷ 怎麼計算人力成本
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人力成本構成:
直接成本:員工的直接所得,包括工資、獎金、加班費、紅利、職務津貼、遣散補償等。換句話說,直接成本就是企業以貨幣的形式直接發放給員工的報酬。
間接成本:企業付出但員工未必能夠直接所得,包括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住房公積;還包括為增加企業人員數量或能力而支出的招聘費用、培訓費用等。
(2)活動如何預估人力成本擴展閱讀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比如: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總額。按照勞動部1997年261號文件規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於使用成本。從人力資源的分類來看,人力成本可分為獲得成本、使用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可見「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❸ 如何做年度人力成本預算
首先要說明幾點: 1、我們是一個集團型企業,下屬各個事業部的人力成本預算全部由集團下達。人力成本預算的日常管控主要通過EHR系統進行,要求員工的所有收入均通過集團化的EHR系統填報。 2、2007年以前,我們的人力成本預算工作都在財務部做,方法也非常簡單,按照每個事業部、部門的人均數*人數就行了。 3、2007年底開始,HR逐步接手人力成本預算的測算工作,盡管我們做了不少努力,到目前為止也實際做了兩年,但肯定還存在諸多不足,請各位諒解! 4、我們所做的人力成本是狹義的人力成本,僅包括:員工薪酬(基本工資+績效)、經營者薪酬(崗薪+績效)、社會保險和公積金企業承擔部分、現金福利。 2007年,人力成本預算的測算工作從財務轉由HR負責,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落在了偶的肩上。 基本思路:根據上年度員工實際薪酬計算下年度薪酬數額,結合各事業部、部門的業務指標變動情況、組織結構調整情況、政府工資增長指導線等因素,測算各事業部、部門的2008年薪酬預算;根據社保最低繳費基數調整幅度預期測算社會保險企業承擔部分的數額(我們目前是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為員工繳納社保的,嚴重違法啊!);根據人員變動情況測算現金福利數額,三個部分的加總數即是部門的人力成本預算總額。 在2006年我們曾請了一個咨詢公司做薪酬體系,當時對每個崗位都做了崗位評估,咨詢公司也給出了每個崗位的薪酬區間。因此,2007年底測算2008年各個事業部、部門的人力成本預算時就把這個用起來了。上年度員工實際薪酬超過崗位薪酬區間上限的,按照上限測算;上年度員工實際薪酬低於崗位薪酬區間下限的,按照下限測算;在崗位薪酬區間內的,按照上年度實際薪酬測算。然後,根據政府工資增長指導線對人力成本預算總額適度增長一定比例。 2008年底,第二次負責人力成本預算的測算工作。這次在方式上稍微做了一些調整。上一次做的時候主要依據是員工的上年度實際薪酬,而這一次做,則把業務收入、利潤預算的增長幅度作為主要依據了,部門上年度實際人力成本只是作為一個驗證數據參考。 在具體操作上,原則上按照各個事業部、部門的業務收入預算增長率、利潤增長率來確定各個事業部、部門的人力成本預算增長率,然後根據部門下年度的人員增減情況再增加或減少一定的人力成本預算(按崗位平均人力成本計算)。對於個別部門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沒有增長的,基本上是按照政府工資增長指導線的下限5%來調整人力成本預算總額,其實,這5%基本上被社保最低繳費基數提高和部門管理層薪酬增長消化掉了,普通員工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增長的。 2009年春節之後,我奉命對2005-2008年的歷史人力成本預算和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比如人力成本占業務收入的大致比例、百元人力成本的利潤回報等等,在此基礎上,用我那並不夠聰明的大腦袋算了各類部門的人力成本計算公式,比如某部門的人力成本預算=業務收入(預算)*x+利潤(預算)*y+z,從公式的計算結果來看,確實與近幾年的人力成本預算情況一致,但是,這樣的公式拿到國有企業的老闆那裡他們是無法通過的。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上述做法是在我所在企業的管理背景下進行的,其中的部分方法有所不妥。
❹ HR如何才能做好年度人力成本預算
眾所周知,人才是興國之源,創業之本。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大多數行業和企業都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很多企業都在通過探索謀求生存和發展。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人力資源部門肩負著為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為員工創造人生價值的偉大使命。如何做好人力資源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值得深思和研究。
在招聘渠道方面,有內部招聘、人才中介、現場招聘、線上招聘、校園招聘、員工介紹、廣告招聘、獵頭服務等。在人才選拔方面,採取面試、筆試、人才測評等方式,確保所聘人員是公司真正需要的;在人才招聘方面,重視學歷和能力,重視學歷和成績,嚴格執行入職證書不合格拒收制度。培訓是公司持續成功的動力之源,也是員工成長的充電器。有效的培訓是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的重要保障。人力資源部門要建立切實完善的培訓體系,編制專項培訓預算,制定具體培訓目標,全面推進培訓。培訓內容分為文化與戰略、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和管理技能四個部分。
❺ 如何開展人力資源需求預測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是對整個公司集團人力資源的規劃,是一個集中的人力資源需求體現,所以需要自上而下的傳達和自下而上的上傳:
1、首先人力資源需求是根據公司年度或是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制定的。那麼就需要有一個公司總體的人力資源規劃,並且將任務清晰的分配到下屬子公司及單位部門;
2、每個部門根據公司總戰略目標及任務劃分,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規劃;
3、規劃的目的是為了落實業績產出,所以人力成本需要控制在一定比例,收支需要把控好;
4、人力資源需求包涵的一些細節工作:各子公司部門年度業績目標及人員規劃;人員績效;崗位說明書;年度目標分解計劃到月度;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一定是先從公司戰略層級給出目標及規劃,然後各部門都以公司目標分解到部門,制定各自的計劃及公共分攤的目標,最終完成公司人力資源需求搭建。
❻ 人力成本預算怎麼做
簡單來講,人力成本就是指所有用在企業員工身上的成本費用,要想做好企業的人力成本預算,則可以通過三大步驟來完成,分別是定編制、定標准、定總額。
❼ 如何進行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供給預測,具體方法有哪些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的方法主要有:
1.管理經驗判斷法。管理經驗判斷法的原理與人力資源需求的管理經驗預測法相同,只是預測對象不同。根據本企業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對本單位以往有關工作崗位流人和流出以及在本單位內工作更動情況的了解,人力資源計劃人員就可以預測出企業內部未來某一時期內可供給的各種人員數量。這種方法適用於相對穩定的環境或短期的預測。
2.技術清單預測法。即員工信息記錄卡,主要追蹤、記錄、反映員工的工作經驗、受教育程度、特殊技能、競爭能力等與工作有關的信息,以幫助人力資源計劃人員估計現有員工調換工作崗位的可能性大小和決定哪些員工可以補充當前空缺的職位。一般要填寫技術調查記錄表(如下表)。該方法一般用於晉升人員的選定、管理者繼任計劃、特殊項目的工作分配、工作調動、培訓、工資獎勵計劃、職業生涯規劃、組織結構分析、評價不同種類員工的供應狀況等。
3.馬爾可夫分析法。這一方法在理論上很復雜,但其應用方法卻比較簡單。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過去人事變動的規律,以此來推測未來的人事變動趨勢。
4.隨機網路模式法。隨機網路模式法是用於測算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流動情況的一種數學模式。
❽ 如何做人力成本預算---人力資源管理
我覺得分成幾個大塊進行預算,但是都要根據歷史數據和業務規劃先進行人員數量預測,然後進行以下費用預算。
一、工資和保險、公積金費用。現有人員工資加上預計增加人員平均工資,保險就是工資乘以企業保險繳費率。
二、加班費和補貼。根據歷史數據按照人員的增加比例上浮預算。
三、獎金。和補貼的演算法類似
四、招聘費用。要採用哪些渠道,費用多少。預計增加的人員中是否有高端需要獵頭的,費用多少。
五、存檔費。現有加增加
六、福利費用。包括體檢、年節福利等
七、培訓費。一般根據去年的總人工成本的15%-20%
八、其他,如企業所需資格證的使用費用等,反正有些不是很規范的,預留一點吧
❾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有哪些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是指以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工作任務為出發點,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對企業未來某個時期人力資源需求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等進行估計的活動。企業可採用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方法有:①管理人員判斷法;②德爾菲法;③轉換比率分析法;④回歸分析法。
❿ 人力成本怎麼做
每年HR們都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需要運營、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共同協作完成:算產值、獎金,預測每年的營業收入和需要投入生產經營的人數。這也是很多管理層糾結的:先有活還是先有人,或者說有這么多人該接多少活的問題。
舉個例子:
公司全年總收入1000萬,但年終決算的時候,利潤只有200萬。老闆說人力成本太高,人力成本佔大頭。員工有情緒了,我的工資獎金就這么多,大家也差不了多少,人力成本怎麼會占那麼大的比重?
什麼是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詳見下表中的內容:
註:淡藍色部分是員工理解的人力成本,灰色部分是福利性支出的人力成本,深藍色部分是往往都忽視的獲得人的成本。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比如: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總額。有人說,既然工資不等於人力成本,那工資總額是不是就等於人力成本呢?當然不是。按照勞動部1997年261號文件規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於使用成本。從人力資源的分類來看,人力成本可分為獲得成本、使用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可見「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人力資源成本有哪些?
那麼我們最關心的人力資源成本有哪些?哪些是直接成本,哪些是間接費用?哪些人力成本比較高?
公司的人力成本,人工工資(月發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的人力成本,一部分是間接人力成本。
一部分直接發到員工手裡,跟每個員工有關,就是「職工薪酬—工資「(含社保和個稅個人繳納)部分,就是你當月所能得到的月薪,包括工資、各種固定補助、工作餐補、交通補貼、住房補貼、津貼等。各公司發放的方式都不太一樣,部分公司是直接把各種補貼合並到當月工資繳納個稅後發到員工卡里。這種應合並計算為應發工資。部分公司提供工作餐或食堂,或根據員工加班發生的餐費和交通費憑發票報銷等。這種沒有在應發工資里,要核算到每個項目中的間接費用里。
另外一部分沒有直接發到員工手裡,卻是員工受益的,主要有:人員社保(單位繳納的五險一金),是企業人力成本佔比比較大的部分,也是企業負擔比較重的地方。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