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保本量為什麼等於成本
擴展閱讀
不思議神燈能給多少鑽石 2025-05-18 03:17:34
穿透王什麼價格 2025-05-18 03:15:08
股市交易總成本多少 2025-05-18 02:56:54

保本量為什麼等於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9-26 07:24:44

❶ 如何計算保本量急

保本量是利潤為0的銷量或銷售額,即盈虧臨界點時的銷量。
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具體推導:
營業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
=(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
=單位貢獻邊際×銷售量-固定成本
=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
當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0時,企業達到盈虧平衡狀態,此時的銷售量即為保本點銷售量。
如果將上式變形後,可以得到: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❷ 保本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是.因為:
當銷售數量*(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0,此時的銷售量為保本銷售量.如果將上式變形後,可以得到:
保本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❸ 保本量怎麼計算公式

保本量的計算公式: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它的具體推導過程如下:營業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銷售量-固定成本=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當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0時,這時企業達到盈虧平衡狀態,此時的銷售量即為保本點銷售量。如果將上式變形後是就可以得到其計算公式: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拓展資料:
1,保本量也就是保本銷售量(Break-even Sales Volume; Break-even Units)是指使企業剛好能夠收回成本和繳納稅金時的銷售量,這時即無利潤,也沒有虧損。因為企業利潤分為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兩種,所以保本銷售量也分為稅前保本銷售量和稅後保本銷售量。保本銷售量是用於企業利潤和成本預測方面或企業投資和設備更新決策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數據。
2,邊際貢獻率是指邊際貢獻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通常,邊際貢獻率是指產品邊際貢獻率,可以理解為每一元銷售收入時邊際貢獻所佔的比重,它反映的是產品給企業做出貢獻的能力。邊際貢獻率,可以理解為每一元銷售收入佔中邊際貢獻所佔的比重。
3,固定成本是相對於變動成本而言的,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

❹ 求解保本量保本額推導過程

保本量=固定成本/邊際貢獻,式子沒錯

因為2的x不是保本量,而是正常銷量

❺ 請高手幫忙算一下保本營業額及計算方法

保本銷售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_保本銷售量的計算公式

1)保本點銷售量 = 固定成本總額 ÷(產品單價 - 單位變動成本)

又因為: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 單位貢獻毛益則,上式又可寫成:保本點銷售量 = 固定成本總額 ÷ 單位貢獻毛益

2)盈虧平衡點收入 = 年固定成本總額 ÷(1 - 變動成本率)

其中,變動成本率=(單位變動成本 ÷ 銷售單價)× 100%則單位變動成本=(銷售單價 × 變動成本率)×100%

3)(生產單一產品企業)保本點銷售額 = 固定成本 ÷ 貢獻毛益率

4)(生產多種產品企業)保本點銷售額 = 固定成本 ÷ 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

保本銷售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保本銷售額是指商業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經營活動中不賺不賠的銷售額.亦即用銷售額表示的盈虧臨界點.高於這個臨界點,企業即可盈利,低於這個臨界點企業就要虧損.

保本銷售額的計算公式是:

保本銷售額= 間接費+營業外損失-營業外收益 /毛利率-直接費率-銷售稅金率

保本銷售額是用於企業利潤和成本預測方面或企業投資和設備更新決策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數據.對於建築企業來說,保本銷售(金)額和保本銷售量一樣,都是用工作量表現的.

_

保本銷售額受哪些因素影響?

(一)價格變動影響

單位產品銷售價格的變動是影響保本銷售額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圖(又稱為盈虧臨界圖或損益平衡圖)上,基於一定的成本水平,單位產品的售價就越高,表現為"銷售總收入線"的斜率越大,保本銷售額就越低,這樣,同樣的銷售量實現的利潤就越多,或虧損越少.

(二)單位變動成本影響

新的變動成本線的斜率大於原來變動成本線的斜率,使保本銷售額有所提高,生產經營的盈利性相應的降低;反之,則是保本銷售額水平相應降低.

(三)固定成本變動影響

由於固定成本增加,銷售總成本線上移,使保本銷售額有所提高,生產營利性相應降低;固定成本減少,銷售總成本線下移,保本銷售額相應降低,盈利性提高.

保本量的公式是什麼?

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具體推導:

營業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銷售量-固定成本=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

當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0時,企業達到盈虧平衡狀態,此時的銷售量即為保本點銷售量.如果將上式變形後,可以得到: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保本銷售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的相關內容,通過上文你已經知道該如何進行計算了.但是在真正的操作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將與之相關的因素都要了解清楚.如果你想要進一步學習這些知識,請持續關注我們網站,有任何問題也都可以聯系我們.

❻ 保本量的公式是

因為企業利潤分為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兩種,所以保本銷售量也分為稅前保本銷售量和稅後保本銷售量。

稅前利潤=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

稅後利潤=單價×銷量-單價變動成本×銷量-單位稅金×銷量-固定成本

令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等於零,就可以得到稅前保本銷售量和稅後保本銷售量,

保本銷售量(Break-even Sales Volume; Break-even Units)是指使企業剛好能夠收回成本和繳納稅金時的銷售量,這時即無利潤,也無虧損。

(6)保本量為什麼等於成本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保本點

1、價格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單位產品銷售價格的變動是影響保本點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圖(又稱為盈虧臨界圖或損益平衡圖)上,基於一定的成本水平,單位產品的售價就越高,表現為「銷售總收入線」的斜率越大,保本點就越低,這樣,同樣的銷售量實現的利潤就越多,或虧損越少。

2、單位變動成本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新的變動成本線的斜率大於原來變動成本線的斜率,使保本點有所提高,生產經營的盈利性相應的降低;反之,則是保本點水平相應降低。

3、固定成本變動的影響

由於固定成本增加,銷售總成本線上移,使保本點有所提高,生產營利性相應降低;固定成本減少,銷售總成本線下移,保本點相應降低,盈利性提高。

4、產品品種構成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當企業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由於不同產品盈利性通常不同,因此,產品品種構成的改變,將改變企業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從而使企業的保本點發生相應變動。

❼ 如何計算保本點

保本點的計算公式:

保本點=固定費÷(1-變動費率)

固定費:房租等一個月必須要花費的費用

變動費:就是和營業額同步率變動的費用,比如食材啊,光熱水電之類的費用。

下面以麵包店為例子,作進一步的說明:

店裡的工作人員每月必發的薪水應該算在固定費用裡面,像有的麵包店還包括提成之類的,就算做變動費裡面。區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月必須且一直都是那個價錢的我們就可以叫做固定費了,剩下的全是變動費了。

首先我們算變動率(假如把變動費我們算作是10萬來計算)

我們算一下具體的數字如下

變動費率=變動費÷營業額×100%

10萬÷25萬(營業額)×100=40%

接下來我們算一下保本點是多少,保本點=固定費÷(1-變動費率),下面我就帶入具體的數值給大家算一下:

我們假設把固定費算成每個月12萬

12萬÷(1-0.4)=20萬

所以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的出如果你想賺錢,你必須保本點要超過20萬。

(7)保本量為什麼等於成本擴展閱讀:

保本點的影響因素有:

(一)價格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單位產品銷售價格的變動是影響保本點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圖(又稱為盈虧臨界圖或損益平衡圖)上,基於一定的成本水平,單位產品的售價就越高,表現為「銷售總收入線」的斜率越大,保本點就越低,這樣,同樣的銷售量實現的利潤就越多,或虧損越少。

(二)單位變動成本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新的變動成本線的斜率大於原來變動成本線的斜率,使保本點有所提高,生產經營的盈利性相應的降低;反之,則是保本點水平相應降低。

(三)固定成本變動的影響

由於固定成本增加,銷售總成本線上移,使保本點有所提高,生產營利性相應降低;固定成本減少,銷售總成本線下移,保本點相應降低,盈利性提高。

(四)產品品種構成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當企業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由於不同產品盈利性通常不同,因此,產品品種構成的改變,將改變企業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從而使企業的保本點發生相應變動。

❽ 什麼是保本點銷售量(保本量)

保本銷售量是指使企業剛好能夠收回成本和繳納稅金時的銷售量,這時即無利潤,也無虧損。
保本點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拓展資料:
保本點 ----- 是指總銷售收入和總成本相等,既無盈利,也不虧損,正好保本的銷售量(額),又稱"損益平衡點""盈虧臨界點".指能使企業達到保本狀態時的業務量的總稱(記作BEP)
保本點是指能使企業達到保本狀態時的業務量的總稱(記作BEP)。即在該業務量水平下,企業的收入正好等於全部成本;超過這個業務量水平,企業就有盈利;反之,低於這個業務量水平,就會發生虧損。也就是說,保本點越低越好。在我國,保本點又被稱作盈虧臨界點、盈虧平衡點、損益兩平點、夠本點等。它是指企業經營處於不贏不虧狀態所須達到的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是投資或經營中一個很重要的數量界限。近年來,盈虧平衡分析在企業投資和經營決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計算保本點時,我們假定單價,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諸多因素均保持不變,但是加上這種狀態平衡是不能維持很久的。
(一)價格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單位產品銷售價格的變動是影響保本點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圖(又稱為盈虧臨界圖或損益平衡圖)上,基於一定的成本水平,單位產品的售價就越高,表現為「銷售總收入線」的斜率越大,保本點就越低,這樣,同樣的銷售量實現的利潤就越多,或虧損越少。
(二)單位變動成本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新的變動成本線的斜率大於原來變動成本線的斜率,使保本點有所提高,生產經營的盈利性相應的降低;反之,則是保本點水平相應降低。
(三)固定成本變動的影響
由於固定成本增加,銷售總成本線上移,使保本點有所提高,生產營利性相應降低;固定成本減少,銷售總成本線下移,保本點相應降低,盈利性提高。
(四)產品品種構成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
當企業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由於不同產品盈利性通常不同,因此,產品品種構成的改變,將改變企業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從而使企業的保本點發生相應變動。